当前位置 首页 一叶黄金 第一百一十章 李白与名茶

《一叶黄金》第一百一十章 李白与名茶

作者:南山嘉荣 字数:2007 书籍:一叶黄金

  长江西陵峡附近的玉泉寺是一座古寺,始建于三国时期,历史悠久。寺中出产一种名叫“仙人掌茶”的名茶。

  今日提起它,还有一段悲壮的故事,在荆山一带流传甚广。

  传说很早以前,在一场战乱中,玉泉寺遭到空前洗劫,玉泉寺被烧,二百余名和尚死伤一半。此时,恰逢大慈大悲观世音派遣的一位仙人视察三峡水情,刚好路过这里,见此惨景很是伤心。

  当时仙人就伸出右掌,口含仙水向前喷去,随着手掌向上抬,便渐渐地从地里长出了一株株、一窝窝青翠的茶树来,随着茶树的生长,这时奇迹也就出现了,那些在大火中丧命的和尚,竟也一个个死而复生了。

  寺院里的和尚顿时明白,这死而复生肯定与茶树有关,于是立即采茶煮汤给受伤和尚服用,不久,凡是喝了“仙茶”的和尚身体都好了。

  这时,大家赶紧跪地向南海观世音派来的那位仙人祷告。

  从此,玉泉寺有了茶园,那茶树是仙人伸掌召唤出来的,制出的茶叶形状似掌,为了纪念那位仙人,寺里和尚就把这种茶叫“仙人掌茶”。

  与此同时,又将观世音菩萨和仙人的佛像都刻在石碑上,纪念其功德,至今仍立于寺内。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是饮茶和茶文化的爱好者,他有诗云:“生怕芳茸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夜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有如茗茶之芳润,千古留余香。

  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中说的明白,这是他于天宝三年(744)在金陵与族侄僧人中孚相遇,其侄赠诗与仙人掌茶,诗人即以此诗为谢。

  在唐代的诗歌中,这是早期的咏茶诗,为茶文化史留下了一段宝贵的资料。李白在《序》中写道: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热,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侄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示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其诗赞云: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此诗是一首咏茶名作,字里行间无不赞美饮茶之妙,为历代咏茶者赞赏不已。

  著名的仙人掌茶是一种佛茶,其形如仙人掌,产于荆山南麓延伸地带。中孚禅师仅给李白送了数十片,可见当时玉泉仙人掌茶之稀贵。

  李白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于茶亦可谓见多识广,惟独对玉泉仙人掌茶如此青睐,足以证明仙人掌茶的品质魅力。

  李白在诗中生动描写了仙人掌茶的独特之处。

  前四句写景,得天独厚,以衬序文,后八句写茶,生于石中,玉泉长流,“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好的生长环境培养了上乘的品质。

  最后八句写情,以抒其怀。李白获得玉泉仙人掌茶简直是欣喜若狂,他在序文中声称,以后的高僧大隐能够知道这种茶,就是由于中孚禅师和我青莲居士啊!

  玉泉山远在战国时期就被誉为“三楚名山”,山势巍峨,磅礴壮观,翠岗起伏,溪流纵横。这里山间云雾弥漫,地下乳窟暗生,山麓右侧有一清泉喷涌而出,清澈晶莹,喷珠漱玉,名为珍珠泉。泉旁有玉泉寺,是佛教的著名寺院。

  在隋代开皇年间,由智者国师创建,是天台宗的重要祖庭,也是禅宗北宗神秀大师传禅的道场,它与江苏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山东长清的灵岩寺,素称为“天下四绝”。寺僧李英法名中孚,通佛理又喜饮茶。这样一个神仙洞府居然还产茶,真是上天赐福!

  所以中孚每年在乳窟采茶,制成仙茗,以形名之“仙人掌”,以茶待四方宾客,以茶供佛。正所谓佛茶一味。

  当年中孚云游金陵栖霞寺,幸逢族人李白,以仙人掌茶相赠,李白以诗作答。

  茶因人名,于是仙人掌茶也便沾光入了唐代名茶谱。

  这日上午,农天一畅游玉泉寺。

  他进入一个山壁,前有佛像,忽见岩石嶙峋,极窄的裂隙里蹿出一枝灿烂的花朵,粉色的小喇叭微微仰起,谛听世界。那是山中石窟群落,花朵上方恰有一尊布施像,宁静,优美,慈爱。

  一低眉,一仰望,那花天然成了佛前供花,花亦不凡,是生地花。生地根为地黄,是一种难得的中草药,生长极其用心,深吸地气精髓,“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农天一眼尖,一眼识破。

  这时,农天一进到寺内茶室品茶,与一和尚攀谈起来。

  和尚道:玉泉仙人掌茶集绿茶蒸青、炒青、烘青三大加工工艺于一身,形成了独特的品质特征: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冲泡后芽叶舒展,汤色嫩绿。

  农天一抿口茶说道:饮之滋味鲜嫩爽口,清香淡雅持久。

  按照现代生物学观点,玉泉仙人掌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茶氨酸、维生素等物质,具有驱散疲劳、清心名目、生津止渴、利尿止泻、清热解毒、镇咳平喘和消食减肥等功效。

  仙人掌茶的生产历史,据《全唐诗》第178卷及《玉泉寺志》记载,始创于唐代玉泉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和尚讲起寺庙过去的茶事:每当春茶竞相迸发之际,寺内僧人就在珍珠泉水汇结成的玉泉溪畔的乳窟洞边,采回茶树的嫩叶,运用熟练的制茶技术,制出扁形如掌、清香滑熟、饮之清芬、舌有余甘的名茶。

  农天一接着说:珍珠泉名不虚传。乳窟多,泉水极为深邃了。

  和尚继续说道:到宋代时,玉泉寺“能楼者九,能殿者十八,三千七百僧舍。”规模宏大,僧人达数千。佛教僧人坐禅是必修课,坐禅均以茶提神清心,每寺必有茶,每僧必善茗。

  农天一略通佛教,便说道:饮茶能提神清心与禅宗的坐禅意念相通,故有“禅茶一味”之说。

  和尚见农天一气宇轩昂,谈吐不凡,已有几分钦佩:施主乃高人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