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叶黄金 第一百零七章 古茶树群落

《一叶黄金》第一百零七章 古茶树群落

作者:南山嘉荣 字数:1949 书籍:一叶黄金

  在茶人看来,古茶树群落,那才是真正意义上树的模样,是树的精灵。

  这天上午,农天一和白龙杰爬上了凤山山岭,一片古茶树群落就展现在眼前。

  当他俩抵近时,却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片古茶树林,枝繁叶茂。这里十分原始,已经很久无人去过林中了,满是荆棘,所以他俩的身上都被荆棘锥破,却并不退缩。忧的是,有几棵树围略粗的古茶树,其中一棵却被人当柴火锯掉了,甚是可惜,那种沮丧表情难以言表。

  在南颐县,尤其是老一点的人,称呼一个地名,总爱在地名之前加一个姓氏,比如张家坡、王家畈等等。对于茶叶的种植,人们往往也只与茶叶生长的地域命名,比如栏杆冲,猴子冲、干冲子等等。

  之所以多以“冲”种植茶叶,是因为这些地方湿度好,土质肥,再加上时有雾气生成,茶叶受光聚气,敛山花之纯香,集百草之精华,制成的茶叶当然清香可口,甘涩适度,健胃消食,健身养颜。

  农天一说:“咱们这里的茶叶多以地名命名,真是挺奇特的。”

  白龙杰说:“可不,蛮有趣的。”

  相传在凤山山麓,有户汪姓人家,把自己房前屋后的山坡都开垦成了茶园,种茶、制茶、贩卖茶叶,不久,家庭经济条件得到了重大改观,山民纷纷效仿。茶叶便随着凤山道观的香客,把凤山茶叶的影响扩展至江陵一带,于是汪家决定再次开垦荒地种茶,还请来了帮工,又请来了锣鼓手加油鼓劲,于是开出来的荒地又种上了成片的茶叶,随即家中就又有了进账。

  后来,汪家的姑娘出嫁到县城旁边的北门,汪家从茶山中选取一块地作为陪嫁。如今,汪家子孙每年仍然在这块地上将采摘的新茶,送到北门姑娘家的后代手中。可谓薪火相传。

  这小小的一片茶叶,就成了许多山民休养生息、联姻和邻、延续亲情的纽带。这不得不说,是茶叶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一些茶农为了发展茶叶经济,便开始大面积开垦茶山。多则上千亩,产量从初期不到一万斤干茶叶,上升到了两万来斤的干茶叶。少则几十亩或上百亩,那荒山渐渐披上了绿装。自然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到了采茶季节,茶商或茶贩便组织茶农集中采摘,统一采制,由于是纯手工制作,制出的茶叶又均为黄茶,且味道十分独特,喜欢的人自然就多起来了。

  在干茶叶炒制出来,茶商将头道好茶收购走后,二道、三道干茶,茶农一般留着自己喝,多余的就贩卖出去,弄点零花钱。此时的凤山茶,一跃成为了南颐县闻名的茶叶品种之一,远销宜昌、汉口、襄阳等地,声名大显。

  那么,茶农种植茶叶的积极性随之高涨,于是乎,改造茶园,除草施肥,修枝剪形,随之而来的,就自然带动了茶叶产量提升,制茶技术也就跟着突飞猛进。就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着茶农往前走。

  就这样,茶农种植与制作茶叶逐渐进入一个高峰期,加之农庐的“三济堂茶行”勤加指导,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茶事也就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山民们有了甜头,茶叶产量自自然然地增加了,炒茶师大显身手,制茶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这时的凤山茶也正式加入“天鹿黄茶”品牌行列,其声名大增,价值猛涨。

  过去,但凡到凤山山麓一带买茶叶的,顺便问一下这是栏杆冲的茶叶,还是干冲子的茶叶,卖茶人就会把你视为内行,买到的茶叶自然也是地道正宗的。因为,在山里地小名大,叫得响的,让人满怀美好记忆的,还是一种草根情怀和独一无二的经营方式。

  在返程的路上,农天一和白龙杰边走边谈茶事,觉得这种茶俗十分奇特,又有一种欣慰感。这时,他俩又绕到茶道上来了。

  农天一说:“茶道体悟:不过沉浮二字。”

  白龙杰说道:“说到茶的形态,有鲜茶、干茶、湿茶之分,而说到茶人,也不过是拿起或放下而已。”

  农天一接着说:“干茶通过热水的冲泡,在茶具中浮沉,浸润着自己,同时释放鲜美的滋味。”

  白龙杰道:“我们茶人就是要经得住起起落落呀。”

  可以这样说,低调的人喝茶,一般喜欢一人、一壶、一杯、一幽静之地,水是沸的,心是静的,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

  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

  这就是,安静一点,淡然一点,沉稳一点,随意一点。

  白龙杰笑着说:“喝茶与品茶素有不同,喝茶主要为了茶滋味,为了口感上身体上的欢愉。”

  农天一说:“品茶更多的是与自己的心交流,是精神上的享受。”

  农天一突然停下脚步,手指满坡的茶树说:“品茶,能够品出人生百态,如果自己亲手行一套茶艺,看着一杯茶面,心静了,世界也安静了下来。”

  如此,尘世间的浮华与喧嚣如潮水般退去,随着观茶、品茶、茶在口齿流淌进入身体等步骤,这茶,就有了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让自己洗去尘埃,剩下最纯净的自我。

  白龙杰略有所悟:“对于茶道,人们总以为要先懂茶才能够谈,实际上,懂不懂茶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一颗虔诚的茶心。”

  千利休禅师就曾经说过:“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这句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

  而茶道也并不是一定要贵茶、好茶才能够体现,喝什么茶并不重要,重要是要适合自己,包括口味、习惯、心情、体征等因素。

  每个人的茶道精髓,实际上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享受,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可容花木,可纳雅音,可畅清流。

  农天一发出一阵感叹:“是啊,那便是,日日在此间醒来,不问凡尘,静心享受其中!”

  这正是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沉浮之间,淡然处之。

  品茶,就是品味一种文化。人生如茶,那就该如茶一般,沉时坦然,浮时淡然,在尘世的滚滚喧嚣中能保持自我,任其千锤百炼,释放出自己真正的醇美。

  白龙杰似乎有了感触:“当一个人用心品茶时,茶叶绽放出的美丽,茶香也就不同了。”

  农天一像在总结似的,“茶道,茶知道,即是自己在品茶中有所得,有所乐,即是茶道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