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安禄山新史 第九章第三十五节 班师回长安

《安禄山新史》第九章第三十五节 班师回长安

作者:黄初 字数:3669 书籍:安禄山新史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国家和民族,在民智开放的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但在民智未开的时候,经常只是作为统治者统治拉拢百姓的一种手段而已。 愚民百姓,活下去还是一个困难,哪里有功夫真正去考虑国家、民族。

  而且对于那些每天都在辛勤劳作,以图养活自己的平民老百姓,一个好的君主,一个好的朝廷,远比什么民族,什么国家来得重要。 国家和民族,只有在百姓能过上一个好的日子时,才会被百姓主动接受。 如果外来人想打破这个安定的生活,不需要外力,老百姓自己,就会为了“国家和民族”,主动起来斗争。

  和平年代,统治者灌输的是君主观念,到了遇到外来危机时,就以国家和民族来鼓动百姓为自己效命,效果当然不会好。 愚民愚民,并不仅仅是指那些人,更多的,指的是一种政策。 人,毕竟是一种利己的存在,以现代的眼光,去苛责那些受到愚弄的百姓,那并没多少意义。

  当大唐正式吞并了后突厥王国后,突厥百姓的反应,远比安禄山想象的要平静。

  该放牧的还是继续去放牧,该酿酒的还是继续去酿酒,老百姓并没有因此有什么群情激奋,要死要活的。

  实在是因为,最近几年的后突厥,正在走入了没落。 不公平的分配,多次对外战争,让百姓苦不堪言。 虽然毗伽可汗曾经想过励精图治。 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上,后突厥没落地趋势,却已经不可避免。 和以前的生活比起来,现在的,还是变差了。 如今世界经济的中心是大唐,突厥向大唐开放。 kao向大唐,已经是大势所趋。 对于那些生活正在逐渐变差的突厥人来说。 突厥并入大唐,或许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当然,连续两次大败,死伤超过几十万的实际情况,也已经让突厥没有这个实力去反抗大唐了。 最坚决地反唐分子,都已经在信安王那一战后,或者战死。 或者被处死了。 剩下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心志不坚地人。 不管是有眼光的突厥人,还是有野心的突厥人,都认为现在不应该对突厥牙帐前的几十万唐军发表不满。

  开元二十三年七月,河西节度使牛仙客,也带领一万大唐骑兵,以及扈从的各等族几千骑兵。 顺利从南面突破,来到了突厥牙帐。 一路之上,俘获逃亡的、已经变成马贼的突厥兵达几千人,突厥南面和东面完全竖清。

  与此同时,安西节度使盖嘉运和北庭都护夫蒙灵詧,也趁机袭击突厥扈从部落之一地突骑施。 这个突厥最杰出的骑兵部落。 因为精良的骑兵都被可汗苏禄召去参加防备大唐的战斗,本族内实力空虚,被盖嘉运一战就顺利平定。 苏禄回来后,发现营地被占,只得乖乖投降。 虽然这个投降完全没有保障,但目前,突厥最优秀的骑兵来源地,算是已经落入了大唐的手下。

  至此,突厥西面,也基本被大唐掌握。 整个突厥。 算是真正被大唐吞并。 一时之间。 安西、吐蕃和昭武九姓地区,列国震动。 本来一直对大唐时依附时攻略交叉不断的各小国。 又再次齐齐上书李隆基,表示依附,其中就包括曾经依附过大唐的突厥葛逻禄部。

  而正是在这一次战斗中,原本默默无名地一个将领,显现出了他杰出的才华。 进退有序,作战胆大勇敢,战后被提升为兵马使,他的名字,就叫高仙芝。

  与高仙芝同时让人侧目的是,一个正走上强盛之路的民族。 因为追随唐军行动,经此一战,成为北庭、突厥西部一带的大族。 他地名字就叫回鹘。

  ********************************

  开元二十三年八月初

  突厥牙帐外十里,旌旗飘扬,刀光闪耀。

  那一阵阵的凯旋乐,很好的说明了此时正在进行的事情。

  “安将军!这次老夫不能回京为你请功了!你自己可不要疏忽呀!”老成的信安王一脸笑意,善意的打趣安禄山。

  “王爷请放心!安禄山代你率军回去,一定回将王爷的心意转达陛下!”安禄山抱拳行礼。

  就在前几天,告捷的信使,带来了唐皇李隆基的敕令,进信安王李祎爵位为信王,官拜司徒,授骠骑大将军,领突厥安抚使,带五万士卒、十万武装役夫,暂时镇守突厥;副元帅安禄山,率领大军,押送俘虏,即日凯旋班事,进京封赏。

  “哈哈哈!信王持国名将,二十万唐军一战而败三十万突厥兵,突厥人人畏惧,有了信安王镇守,突厥人定然不敢再胡乱叛乱!”旁边一个花白胡子彪悍将领也是笑着拱手。

  确实,虽然突厥牙帐这边的突厥人态度比较温和,但是其他地区,特别遥远荒凉地北方地区,那儿地人可不是那么的顺从。 有些人还是不知名异族,本来就不服从突厥人,连突厥人拿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很多突厥人在后突厥被灭后,都不顾寒冷,跑到了那儿去,又因为寒冷缺粮,经常南下侵扰投降突厥百姓。 如果不是信王李祎这样地名将镇守,恐怕那些人的行动,绝不会是仅仅劫掠突厥百姓这么简单。

  “牛节度使客气了!老夫是代天子镇守突厥,突厥人畏惧的,可是圣明天子呀!”信王李祎笑着回礼。

  刚才那个将领,就是随后赶到的河西节度使,牛仙客。

  “呵呵!有了王爷这样地老将镇守边关。 天子在京城才能睡得安心呀!”安禄山也是在一旁拍马屁。

  对于这个信王李祎的遭遇,安禄山是早有所料。

  这次平定突厥,他这个主帅,当然足够到了裂土封王的程度。 不过因为长时间的封赏,已经位极人臣。 再加上他的王族子弟身份,再次班师进京,很可能会影响到百官对他的异样感情。 朝廷对他的安置也不好办。 他地官阶,已经到了文武官员所能封赏的极点。 所以为了不给朝廷留下一个有功不赏地印象,只得将他先留在边疆。

  不过将来的事情也是可以预料,大唐朝廷,从来不让大将专司一处边关很长时间。 多则四五年,少则一两年,该将领就会高升或者换防。 这样即可以防止边疆篡权,也可以让下层的将士尽快提拔上来。 像信王李祎这样的当世名将。 朝廷当然更不可能将他长时间放在外面,估计等到百姓和官员,对平定突厥的热情下去了,朝廷就会悄悄的将他重新召回京师。 此后,就是用荣华富贵,换取他手中的权力,颐养这个老头子安度晚年了。

  “呵呵!有了安将军这样地青年名将,天子才会真正安心呢!”李祎摸了摸胡子。 若有所指的微微一笑。

  “王爷说笑了!”安禄山连忙谦虚。

  这次回去,平定突厥的荣耀,恐怕就可以由自己一个人来承受。 这样虽然不错,但官位太高了,也可能会引来李隆基的顾忌,自己很可能也会步信安王的后尘。

  “时候不早!安元帅。 我们也该启程了吧?”牛仙客看看太阳,笑着向旁边的安禄山建议。

  安禄山的品级,比牛仙客高了不少,这次回京,也是以安禄山为首。

  “好!王爷!末将等要启程了!”

  “安将军一路走好!”信王李祎一抱拳。

  在震天的凯旋鼓乐中,安禄山十几万大军地,押运着几万突厥奴隶和俘虏,缓缓启程前往京师长安。

  当初信王李祎一次就俘虏十几万突厥兵,牛仙客来的时候,又带了一大批来。 如果将这些人都放回。 显然不利于安定突厥,如果都带到中原去。 则会引来突厥百姓的激烈反对。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三分之一的人属于老弱,他们都放回家中;剩下的强壮再一分为二,一半留下来作为苦役,在突厥牙帐重新筑城修建工事,一半则贬为奴隶,带回京师。

  当然,这次带回京师地,除了这些战俘军奴,还有大量的突厥王公贵族、美女奴隶,以及大量的缴获珍宝、符文图册。

  为了安抚突厥百姓,朝廷已经承诺,在今年秋收之后,从中原调集大量的粮草物资到突厥,补偿百姓的损失。

  这次凯旋的行军,和上次从渤海回来的凯旋行军大不相同,安禄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一路之上,同样是欢迎的人群,这次来得格外的热情和赤诚。

  并不是他们觉得突厥国比渤海国来得高贵,或者强大,实际上,老百姓地心里,非常地明白,当初的渤海国,不过是因为冒犯了皇帝,不尊礼节,才被下令征剿,至于突厥,那可是完全两样地。

  自从突厥这个民族出现以来,对边境的汉唐百姓来说,基本上都是伤害。 两国的战争,也算是由来已久,突厥富饶,则侵略中原,突厥贫苦,则劫掠中原,大唐的百姓,怎么可能会对这个国家民族有好感。 和历来作为劫掠者的突厥百姓不同,中原的百姓,对于突厥,绝对是坏了深深的反感,如今一旦平定,再也不用接受那些强盗的抢劫,他们当然要兴奋的热烈欢迎了。

  一路接受百姓的欢呼,顺顺利利抵达长安城郊。

  离城三十里,安禄山就已经能远远看到朝廷的迎接使团了。

  将主要部队遣送到大营驻扎,带了禁军龙武骑,精锐的马拉安东床弩部队,少量步兵,还有押送过来的突厥俘虏缴获,安禄山准备进行入城仪式。

  这次灭国的战功,实在太过巨大,欢迎的规格,同样比上次击败渤海的要高。

  三十里之外开始欢迎,五里一站,每站都有相应阶层的百姓在那里慰劳犒军。 飘香的美酒,流油的牛羊,香脆的瓜果,秀美的少女,让一个个士兵都开始真心感谢这些热诚的百姓。

  到了离城十里,是一个大站,宰相萧嵩,代表朝廷文武百官,在这里进行迎接。 朝廷官员的欢迎正式在这里开始,此后一里一站,京城各阶层的官员,一站站的欢迎祝贺。

  面对这么热情的百姓,这么热情的朝廷官员,安禄山和凯旋的士兵们,当然都是用最真诚的微笑,去回报他们。 当最后他们笑的脸都快开始抽筋时,凯旋大军,终于来到了长安城明德门外。

  明德门后面,才是历来是欢迎凯旋将士的朱雀大街,不过这一次,安禄山却远远的就看到城门处那耀眼的黄罗伞盖。

  震天的鼓乐,在安禄山的战马到离三盖百步远的时候,齐刷刷的停下。

  满场静寂,只有风吹动旌旗发出的啪啪声。

  “臣等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安禄山和骑兵将士一起翻身下马,山呼万岁。

  “众卿平身!众卿平灭突厥,凯旋而还,立下盖世奇功,可随朕一起入城,接受百姓欢呼!”李隆基威严的声音,响起在军阵前。

  “万岁!”众将士再次齐呼。

  “万岁!”众百姓也都欢呼。

  早有宦官过来引领,让安禄山到李隆基的身边去。

  这样的欢迎仪式,大出安禄山意外,早已经激动的满脸红光。 兴匆匆的来到李隆基身边,却发现他已经站到了一辆古老的战车上。

  战车三三并成九马,车后可站三人,古代以中为尊,中间本来是车长的位置,因为这次乘员中有皇帝,为体现上位者的地位,御手便移到左边。 所以一身正式冠冕的李隆基站在正中,左边却是一员身穿明光将军铠的御者,右边还有一个空位置。

  “安卿!快上车来,和朕一起打马游街!”李隆基温声招呼。

  “这……谢陛下!”安禄山赶忙答应。

  和天子并驾游街,这样的待遇,可算是隆重的不能再隆重了。 不管合不合礼制,现在这样摆出了,就说明朝臣和李隆基都认为这样可以,所以安禄山仅仅是稍微一犹豫,就大踏步的跨上了马车,稳稳的站在了驾手右边那个位置,双手紧抓胸前的扶手。

  “进城!”李隆基一声令下,

  “驾……”

  清脆的车轱辘转动声,响起在城门内外。

  “万岁!万岁……”

  更热烈的欢呼,响彻在朱雀街两侧,响彻在长安城上空。

  【……第九章第三十五节 班师回长安 --绿@色#小¥说&网--网文字更新最快……】@!!【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