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秀爷的星际之旅 96 想不到标题(二更)

《秀爷的星际之旅》96 想不到标题(二更)

作者:悠悠仙 字数:2791 书籍:秀爷的星际之旅

  在龙床上休养了几天,北辰就可以下床了,他的恢复之快,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暗道官家果然是官家,真龙天子,自有上天庇佑。

  虽然北辰的康复情况良好,但到底是伤了元气,他的脸色依旧苍白,人也跟瘦排骨似的,俨然一副大病初愈的样子。

  能动了,北辰也不打算再继续闲着了,而且以北宋现在的状况,也不容许他继续闲下去,于是,他准备去上朝了。

  可他这念头刚一起,就有人来扫兴了。

  “官家,您龙体未愈,还是多休养些时日再上朝吧?”刘皇后亲自替北辰穿上绛纱袍,用金玉大带束腰,又挂上黄赤佩绶(悬挂的玉佩),一边忍不住劝道,她一大早过来就是为了劝阻官家上朝,她倒不是有什么私心,要知道后宫干政是大罪,尤其是原先的哲宗皇帝赵煦拥有一个垂帘听政的母后后,这种行为更让他深恶痛绝,刘皇后只是希望官家能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谈国事,她刚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不想连丈夫也失去,他是她唯一的依靠了。

  “朕无事,以后这话你还是莫要再说了。”北辰看了眼自己身体前任主人的皇后,这个美丽的女子是个聪慧的女人,不然她也不会扳倒了前任皇后坐上现在的位置,对于她,北辰并不讨厌,却也不可能像他的前任一样宠爱她了,但也不能立刻就疏远了,自己初来乍到,一切都还不熟悉,再没有真正了解并掌控这个身体所拥有的力量和实力前,不可轻举妄动。

  休养的这些天里,属于赵煦的记忆正慢慢浮现出来,虽然只是一些零碎琐事,也让北辰收获颇多。

  只是,这些记忆所提到的一些事,却让他大惑不解,所以他急需接触外界,好弄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

  坐上銮舆,北辰晃晃悠悠的到了文德殿,满朝的文武大臣已经在那儿等着他了。

  “陛下驾到!!!”

  随着太监那特有的尖锐通报声,北辰下了銮舆,走进大殿,在黑压压的一堆乌纱帽中,坐上了龙椅,双手扶在龙椅上时,忍不住不着痕迹的摸了摸上面金漆雕龙的花纹。

  这是一种很新奇的感觉,哪怕在他还是紫微星君时,也是不曾做过龙椅的,不过这椅子坐起来可一点都不舒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臣们异口同声的向北辰跪拜道,这才把神游的他拉了回来。

  “平身。”

  “谢皇上。”

  一番君臣之礼后,所有的大臣都起身站好,北辰这才有机会去看清楚他们的长相。

  自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起,重文抑武就成了宋朝的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又有宋朝崇尚左尊右卑,所以朝堂之上,都是文臣站左边武将站右边。

  而这些大臣所穿着的朝服也因为品级的问题而略有不同。当然,现在的北辰还不能从那些图案与配饰不同的朝服里,看出他们的官职品级,只能从他们手中拿着的笏板的质地看出大略的品级。

  不过这些,不是他现在所关心的可不是这个。

  “有本奏来,无本退朝!”北辰端坐在龙椅上,摆出帝王的威势,嘴里说着这句类似台词的话,然后看着左下方。那里站着的第一人自然是端王赵佶了,而在他的下一位的人,才是北辰要注意的。

  那是一个外表温文儒雅的老者,嘴上留着黑白参半的山羊胡,要不是一双细眼里时而闪过几丝狡诈与阴狠,北辰真会以为他是一个无害的老人。

  再看右下方,在一堆武将中稍稍靠前的位置,北辰看到了一名老者,那位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已有了许多许多的皱纹,但却仍然具有一张孩子般俊朗的脸容。年纪虽然大了,却显得更加清癯了起来。可以想见,在他的少年时光里,是何等的惬意激越,何等壮志豪情,何等神风俊朗。(摘自四大名捕)

  虽然还不知道这两人的名字,但北辰心底已经有了些思量。

  不管北辰怎么去关注这两人,下面那些不敢直窥天颜的人却是不知道的,被注视的两人也只感觉到上面的目光从自己身上一扫而过。

  所以在北辰的话音刚落,就有人出列上奏了。

  北辰意兴阑珊地听着端王赵佶在底下用文言文大段大段的拍他马屁,说的无非是些“官家真龙庇佑,如今龙体安康,应当登泰山告祭上苍,大赦天下”之类之类的,听得他一阵腻歪。虽然这些确实是应该做的,可真要按赵佶说的那种排场来,估计本就不怎么充盈的国库直接呈负数。

  说道国库,北辰就一肚子气,赵煦生病期间,朝廷是由赵佶眼光,不过短短几个月,就让国库里的银子少了一半,北辰恨不得把眼前这个小胖子直接吊起来抽筋扒皮,他当银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啊,尽弄些奢侈无用的东西,劳民伤财。难怪北宋会亡在他手里。

  赵佶话头一起,就有不少大臣走出列队附和,纷纷请求官家进行祭天仪式。

  这里面,最先出来的是北辰第一个注意到的那个眼中藏奸的老人,只见他手持象牙笏板,走出列队,对北辰行了个礼道:“官家,端王所言甚是,微臣也认为该举行祭天仪式,以安民心。”

  “官家,微臣也同意端王和傅相的意见。”又有几名大臣走了出来。

  傅相?官居丞相,却姓傅?北辰虽然对历史没什么研究,却也知道赵煦在位时最后的一个丞相是苏辙,因为他的兄弟苏轼苏东坡实在是太有名了。

  而现在这里的丞相却姓傅,再根据赵煦留下的记忆,这个傅丞相名唤傅宗书,很像是他曾经配妹妹看过的一部叫做《逆水寒》的电视剧里的大反派。

  如果真是这样,那对他来说,可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这部片子里,可是有不少本事大的人才可供他驱使。

  纵然心中想法万千,北辰面上却不显分毫,只环视一周,最后看向了武将中的那名老者——不出意外,他就该是十八万御林军的总统领1,江湖人称诸葛神侯的诸葛正我了。

  当然,现在的诸葛正我还不是御林军总统领——正三品的大将军衔,只是从三品的将军——御林军的二把手。

  看到诸葛正我,北辰就下意思地想起了他那个有些好笑的字——小花,嘴角轻轻露出一抹笑意,北辰向后靠了靠,让自己坐的舒服些:“诸葛卿家,你怎么看?”

  原本正努力向门柱学习的诸葛正我突然听到北辰的点名,微微一愣,这还是官家第一次在朝堂上问他的意见,不管是为了什么,能让官家主动询问,在所有人眼里都是一项殊荣。

  诸葛正我忽视四周射来的各色目光,执着笏板走出列队,行礼:“回官家,微臣以为,大赦天下可安民心,这祭天之事还需慎重,官家虽龙体安康,终究是元气大伤,需安心调养,这泰山之行一路舟车劳顿,微臣担心官家吃不消。”

  此话一出,先前那些请求官家祭天的人面色均是一遍,诸葛正我这话可是变相地说他们不顾官家的龙体啊。尤其是赵佶,此时已经羞得满脸通红了。

  抬手阻止那些人再说话,北辰道:“诸葛卿家言之有理,大赦天下可行,傅卿家,此事交由你负责。”一般的圣旨不是由皇帝亲自拟旨,而是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丞相负责动笔。

  “微臣遵旨。”傅宗书下跪领旨。

  北辰稍稍想了会儿道:“至于这祭天,此乃国家大事,也不得不行,这样吧,祭天地点改为南郊圜丘,由礼部负责。明日,你们递个章程上来。”

  “微臣遵旨。”几名礼部的官员下跪领旨。

  北辰又转向赵佶:“端王,朕知道你的字写得甚好,这祭天时所用祭文,就由你代朕写吧。”虽然恢复紫微星君的记忆后,他也能写毛笔字了,但字迹与赵煦的却是大为不同,虽然能模仿,但也需要好好练习段时间,现在要紧的还是找个人代笔。

  赵佶一听官家夸他字好,脸上的尴尬顿消,喜滋滋的领旨谢恩。

  之后又听大臣说了些无关痛痒的事,北辰意兴阑珊,直接退朝了事,在这儿听他们溜须拍马,还不如去崇政殿看奏折,还有用些。

  不过退朝时,北辰还是让贴身小太监曹瑞暗中宣召了御林军的现任总统领。

  1,原著里诸葛正我是十八万御林军总教头,但是百度时发现教头在古代的地位很低,可诸葛正我看起来应该是高品级的官员,不然也不会掌管六扇门这种特殊部门了,所以我想原著里的总教头应该是总统领的意思吧?就用了总统领代替。

  顺便附上教头的解释:

  1.宋代军队中教练武艺的人员。有“教头”、“都教头”之别。单称“教头”者为一般教练,地位很低。“都教头”亦仅相当于中下级军官。如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禁军殿前司与步军司各置都教头。同年,集合开封府界大保长,每十人置一教头教习武艺。次年艺成,再以大保长为教头,教习保丁。开封府集教大保长2,825人,每10人置教头1人,计设禁军“教头”270人,“都教头”30人。同年,于殿前司、步军司各置“都教头”,掌教习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