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武大郎 第二百五十六章 筹建工厂

《重生武大郎》第二百五十六章 筹建工厂

作者:我是武大郎 字数:3544 书籍:重生武大郎

  从军械厂回去之后,萧飞飞的脸色很不好看,她的心中仍旧在震撼与火炮的强大威力。即使是坐在那里,她似乎仍旧感觉到了大地在震动、天雷在轰隆乱响。

  武栋已经叫了她好几次了,但是她都没有反应,当下武栋不由得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头,道:“你怎么了?”

  萧飞飞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道:“没什么。”

  “今后跟着我,你会看到更多匪夷所思的东西。现在我们仅仅是占据了高丽,只能统合高丽数百万的人力物力,所以发展还很有限。等到将来天下统一之后,凭借着全天下之力,无论是经济、科技发展都会是现在的无数倍。我这几天一直在想,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真正的工业时代到来。”武栋笑着道。

  他自己觉得有些痴心妄想,现在梁山才仅仅两个工厂,而且全部都是军工厂。现在幻想工业时代,似乎有些疯狂了。要想进入工业时代,首先要有更多的工厂才行。就像昨天晚上所想的那样,至少要有几家像样的“国有企业”才行。

  萧飞飞根本没有听清楚武栋在说些什么,她心中总是回想火炮发射时候的震撼场景,直到武栋将她搂住,在她的红唇上轻轻一吻的时候,她才回过神来,接着就是满脸的红霞。

  接下来的几天,武栋仍旧在科学院和工厂中考察,这一次是观看更多的细节,比如产品原料的采集、运输工作,比如这里的保卫工作,比如普通工人的生活水平等等。

  这天武栋又把凌振叫到了自己的房间之中,一起商量工厂的管理制度的问题。

  “每天工作五个时辰,不能再多了!每隔七天休息一次!”武栋把自己这些天所想的说出来,第一个就是和作息有关的。

  凌振一愣,过了片刻,摇头道:“大都督,每天只工作五个时辰,这也太少了吧?就算是地里的农民也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有时候还要做一些家里的活计,五个时辰太少了。还有,为何要隔七天休息一次?这休息也实在太多了!就算是朝廷的官员也不过是一旬休息一天罢了!”

  武栋道:“只有休息的好,第二天才会更有精神,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干活!每天五个时辰,在我看来已经很多了!工人们也不容易,让他们除了干活之外可以多一点闲暇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可以和家人团聚,可以和朋友出去游玩,或者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去看看书本,进行学习。”

  这一下子凌振更加的惊讶了,道:“大都督,他们都是工人,大部分都不识字,怎么去看书本啊?”

  武栋道:“他们不识字,可以让人去教他们识字!从今以后,在我梁山统治之地,人人都需要识字,人人都需要读书学习!今后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当官,工人读书增长自己的学识,对于今后的工作也有好处的。”

  在中国古代,除非是想要科举当官,否则一般的百姓很少有读书的。书籍在古代也属于奢侈品,笔墨纸砚等等价格也不低。而且古人为了养家糊口,起早贪黑的干活,也基本上没有学习的时间。至于读书人,则是除了读书之外什么活都不干,十年寒窗以图能够中举中进士然后当官。读书人属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剩余的人则是一个字都不识,这也是古代的奇特景象了。

  武栋现在要让工人识字读书,这在凌振看来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书籍,笔墨纸砚等等我都会让人送到工厂的,这些不用他们花钱!”武栋又道。

  “如此多谢大都督了!”凌振道。

  “工厂里面的工人要分为熟练工、一般工人、学徒工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工人发放不同的工资,享受不同的待遇。”武栋又道。

  “这是自然。”凌振点头道。

  “只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能者多得,无能者少得,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工人的积极性,让工人力争上游。如果学徒工做得好,自然可以升为普通工人,普通工人做得好,则升为熟练工人。至于具体的工资待遇,这些就需要你们去制定了。我只给你们一个标准,那就是即使学徒工,工资水平也不能低于普通的农民收入。工业,这是高丽未来极为重要的产业,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能薄待工人。”武栋道。

  “好的。”凌振急忙将这些记了下来。

  “每一个工厂都要有专门的原料采购机构,还要有专门的销售机构。每一个工厂要有一个厂监,负责工厂的总体事宜,厂监之下需要有副监,负责其他的具体事宜。副监之下,各个车间要有具体的负责人。总之,一切都要管理有序。”武栋道。

  “大都督说的是,只是销售机构,我们现在似乎并不需要吧?”凌振好奇的道。

  “现在的军工厂当然不需要,只是我想让你们成立更多的工厂。”武栋道。

  “啊?还要成立什么工厂?”凌振急忙问道。

  “咱们现在的高炉炼铁,产量极高,你们可以试着制造农具,建一个农具厂,用来销售给农民。我听说那些工匠里面还有擅长制砖的,可以建造制砖厂。还有一些能够制作琉璃的,虽然工艺不够完善,但是可以想方设法完善它,然后也可以组建厂子。官府会为你们提供资金、地盘,也可以帮助你们招收工人。”武栋道。

  “大都督,真要再建一个厂子的话,需要的工人数量极多。工人乃是贱业,只怕一般人不会来的。”凌振道。

  工人就是工匠,无论是大宋朝还是契丹,都属于极为低下的职业,还不如普通的农民。大部分工匠都是代代相传,身为匠户,不得不从事这个职业。只有在高丽、日本,工匠的地位还稍稍的高一些,但是也顶多是和农民相同。建造工厂,恐怕每一个工厂都需要数百人甚至上千人,那么多的工人可不是容易招收的。

  “只要报酬好的话,自然会有人来的!再说了,梁山统治之下,工匠根本不是贱业!我正在发起青年运动,宣扬人人平等,虽然未必会有大的作用,但是肯定能够改善部分人心中的看法。到时候,我会亲自动员一些人前来工厂的。”武栋道。

  “大都督,如果真要建更多工厂,我怕我也管理不了那么多的工厂。”凌振苦笑道。

  “这个就不用你操心了,我会派人来筹建工厂、管理工厂。”武栋道。

  他皱起眉头,仔细的想了想,觉得目前还就李纲能够负责这项工作。除了李纲之外,其他的人恐怕都没有这样的本事。筹建工厂,千头万绪,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好的。只是要让李纲回来,他肯定会阻止武栋的青年运动,这又是武栋不能答应的。

  “罢了,让他回来吧!大不了天天找我说事,给我添点堵罢了!”武栋心中苦笑。

  ******

  他和凌振谈了许久,这天下午又让凌振把金湖、苏渊、陆九等人叫了过来,和这几个人谈论起来。金湖是对空气感兴趣,把后世的氧气定义为“生气”,把后世的二氧化碳定义为“死气”,虽然这些发现还很粗糙,但是在武栋看来已经难能可贵了。至于苏渊说地球可能也是星辰,这就更加的非同小可了。陆九则是研究数学,把四则运算规律基本上都弄懂了,也发明了一些公式,这人也不简单。

  除了陆九看起来比较年轻,可能只有20来岁之外,其余两人看起来都超过40岁了,尤其是金湖,可能已经50多了,头发都有些花白了。

  “大都督,我平日里不务正业,没有研究琉璃,反倒研究天空中的‘气’,您不要介意。”金湖有些坐立不安的道。

  “没什么,你的发明很有意思,我很感兴趣。我希望你能够继续把‘气’研究下去,能够有更多的发现。”武栋笑道。

  “大都督,您说的是真的?”金湖难以置信的道。

  “自然是真的!我一贯鼓励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或者是新的思想的!”武栋道。

  当他的目光看向苏渊的时候,苏渊心中很害怕,他咬了咬牙,抬头道:“大都督,我所说的大地乃是星辰,属于大逆不道,和圣贤所说相驳。只是,大都督,我总觉得我的是对的。即使您今天要批评我,甚至会把我这个大逆不道之人杀死,我仍旧要说我的是对的!”

  武栋一愣,笑了起来,道:“谁说我要批评你了?又有谁说我要杀你了?研究学问,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大逆不道!圣贤所说的难道就一定正确吗?孔圣人在世的时候,做的事情是教导弟子,游学各国,试图掌握一国的朝政,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研究过星辰,他怎么知道我们所在的大地不是星辰呢?说起来,他对于星辰的研究绝对不如你,他对于‘气’的研究也绝对不如金湖,他的算学也绝对不如陆九!所以,不要拘泥于儒家圣人的那些言论,在学问研究上,我们要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不能认为圣贤所说全部正确,也不能认为前人的就一定正确!”

  武栋的这番话可算是真正的大逆不道了,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孔圣人那是无所不能,在任何方面都超过这个时代的所有人,但是武栋竟然说孔圣人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三人听的都呆住了,过了片刻,苏渊拍手道:“大都督,您说的真是太好了!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孔圣人就一定正确?为什么那些读书人就不容许我们说孔圣人一丁点的坏话呢?还是大都督说得对,我们不能拘泥于圣人的言论,要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金湖、陆九也都带着惊喜的目光,对于这些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刚才的一番话真是说到他们的心窝里面去了。在科学家的眼中只有事实,真正的科学家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

  “等我见到凌振之后,要让他把‘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八个字写在科学院的墙上,科学院中一定要有怀疑的精神!当然也不能无端的怀疑,怀疑的基础是事实!比如,苏渊你整日里研究星辰,甚至凭借自己的观察认为大地并非平坦,而是圆形,因此得出大地也是星辰的结论,也因此怀疑前贤所说,这样的怀疑自己是可以的。你们说,是不是?”

  三人纷纷点头,此刻他们都觉得这个大都督说的真是太好了。本来他们以为大都督是一个武人,很难和他们有共同语言,现在才知道大错特错了。原本他们心中惶恐,现在也没有任何的惶恐,只有碰到知己的激动。

  其实对于他们三人所研究的那些东西,武栋懂得很多。无论是化学、物理学或是数学,甚至是其他的一些基础学科,他都记得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虽然是基础,但是也比这三人知道的要多得多。但是武栋并没有将自己知道的告诉这些人,原因也很简单,他并不想拔苗助长,不想扼杀这三人的创造性。

  到了后世,中华民族几乎没有多少创造性,只有强大的山寨能力。自从解放之后一直到他穿越之前,中华民族都没有真正的科学家出现,诺贝尔奖基本看不到有中国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所以,现在即使高丽已经出现了技术爆炸的势头,武栋也不会人为的加速这种技术爆炸,而是让他自然而然的发生,让中国本土的科学家可以真正的诞生出来,让他们通过孜孜不倦的研究发现那些基础理论,并且将科学的精神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他用心良苦,虽然不知道这样做有多少的作用,但是已经是很用心的再做这些事情了。

  深夜,武栋给李纲写信,让李纲从辽东返回高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