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横行在超级三国志 第323节 初步改革

《横行在超级三国志》第323节 初步改革

作者:流亡重甲 字数:3988 书籍:横行在超级三国志

  第323节初步改革

  夏侯不仅是曹氏亲族,而且他还是曹氏亲族中掌权最重的人,他的话自然非常有份量。

  另外,夏侯和吴凡还是结义兄弟。出于这层关系,夏侯一直没有说话,直到吴凡已经要离去了,这才出言问道。

  吴凡停住脚步,沉吟了一会儿,看向夏侯道:

  “五哥的问题其实很简单,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人各有志。”

  言罢,吴凡微微一笑,拍了拍夏侯的肩膀,顾自离开了。

  留下夏侯等一众曹氏亲族,看着吴凡离去的背影,默然无语。

  一个人的志向并不是恒久如一的,而是会随着自身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

  普通人,当衣食尚成为生存问题的时候,他的志向可能是吃饱穿暖。当他过起丰衣足食的日子后,他可能就会想到女人,也就是常言所说的温饱思yin欲。

  而像吴凡这样,衣食,女人,地位,功名……什么都不缺的人,他的志向自然不能再以普通人去衡量。

  当然,同样都是富豪,有些人乐于将自己的财富捐献社会,让更多的穷苦人民受益。而有些人则享受着奢华无度的生活,以穷苦人民看向自己时羡慕的目光而乐不可支。这只能说人与人的素质有不同,格调有高低。

  由此来看,吴凡显然属于前者。

  再说离开宣和殿的吴凡,出了殿门后向右一转,走过数道苑门,来到后宫。

  他还惦记着曹冲的病情,想去为曹冲诊治一下。

  铜雀台只能算是一座较大的行宫,和洛阳城正式的皇宫没得比,不论是规模还是卫兵数量。甚至,由于曹冲年纪尚小,又刚刚成为皇帝,铜雀台的后宫中连嫔妃都没有。只有曹冲的生母环夫人,以及干娘蔡琰这两个比较重要的女眷住在这里。

  如此,后宫中的门禁也就不是特别地森严,至少对于吴凡来讲,几乎是一路畅通无阻。

  进入后宫后,吴凡径直向着养心殿走去。那里是曹冲的寝宫。

  却在走到养心殿附近的时候,看到殿门处站着数名内侍和宫女,一个个都低垂着头,大气不敢出。而养心殿内,此时正有声音传出来

  “……吴大司马所提之改革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暂且不提,单就他改革中有多项削弱皇权之举,冲儿,你怎么能答应下来呢?那些可都是原本属于你的权力啊,就这么被一一削夺,你不但不反对,反而还极力支持。哀家实在是不懂你是怎么想的趁着改革还没有开始,你现在收回诚命还是来得及”

  说话的是环夫人。吴凡虽然与环夫人没有什么交往,但对环夫人的声音还是听得出来的。

  按理说,曹冲染病在身,环夫人就算有什么急待了解的问题而不得不打扰病中的曹冲,也应该声音温和委婉一些。然而,此时吴凡听到的环夫人声音,根本没有任何温和委婉之意,反而有些训诫的意味在里面。

  难道,曹冲根本没有病?

  吴凡心中暗道。

  走近殿门,向站在殿门处的几名内侍宫女做了个嘘声的动作,随后吴凡就站在门边向里面看了一眼。正看到曹冲跪在殿中,低垂着头;至于所跪之人虽然看不到,但不用想也知道必是环夫人。

  看到这里,吴凡心中了然早曹冲之所以没能朝,十有因此环夫人得知改革之事,突然前来问质。而曹冲深知今日早朝的重要性,不能延误,因此就让内侍官告诉自己曹冲染病在身,由自己来主持早朝。

  环夫人平日里深居宫中,吴凡对其并不了解。今日看来,这环夫人貌似对政治还挺敏感,尤其是触及自己儿子的切身利益,更是当仁不让,以至曹冲连早朝都没能去。

  不知曹冲会怎样回答。眼下这种场合,新任皇帝与太后产生分岐,尤其分岐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吴凡的改革。在这种情况下,吴凡自然是不好进去的,只能站在门边这里,听着里面的对话。

  接下来,环夫人步步紧逼,又说了些曹冲不该支持吴凡改革的话。曹冲对母亲的训诫一直默然无语。

  吴凡在门外听着,心底越发沉重曹冲该不会被环夫人说服,继而真的下诣停止改革?

  现在万事齐备,连朝中文武群臣都已大多数支持改革。在这个节骨眼曹冲要是反悔,吴凡可真是要发疯了。

  这一刻,吴凡甚至想到了兵谏不过,这个念头只在脑中稍稍一纵,就立即被吴凡给掐灭了。对于曹魏政权,吴凡一直是以一个忠心不二的忠臣身份展现在众人眼前,甚至成为其他文武群臣争效的榜样,曹氏亲族亦对他信任不已。这次改革,已经让吴凡与曹氏亲族的关系有些不睦,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可动起兵谏的念头。因为那样一来,将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后不得不与所有的曹氏亲族完全对立;甚至兵戈相见,你死我活

  就在吴凡心下担忧不已之际,殿内又有一女子的声音传了出来,却是蔡琰:

  “妹妹,冲儿天姿过人,年纪虽然尚轻,心中天地却绝非同龄顽童可与之相比。妹妹不妨先歇一歇,听听冲儿对此事之看法。”

  经蔡琰这么一说,环夫人总算停止了训诫,让曹冲答话。

  曹冲却并没有立即出声,而是又默然跪立了一会儿后,才轻声道:

  “母后,孩儿让您生气了,孩儿不孝。”

  这话听得环夫人心中一阵暖意。这个世又有什么感情能胜过母子之情呢?不论儿子做错了什么,只要一句诚心的悔过,最先原谅他的,往往就是母亲。

  不过,为了让曹冲感受到来自自己的压力,环夫人仍然板着脸,什么也没说,等着曹冲继续说下去。

  只听曹冲道:

  “母后想知道孩儿支持八叔改革的原因,孩儿便直言相告:二个月前,由于担心司马懿会对孩儿不利,身在云南的八叔将游历至建宁的孩儿与干娘接至云南。期间,八叔曾带着孩儿亲临强攻云南城的战场,目睹我们的士兵在战场厮杀的情景。”

  说到这里,曹冲抬起头来,看着环夫人道:

  “母后,您一定没有亲眼看过我们的士兵与敌人厮杀的场面,只用一句悲壮已经无法形容。他们前赴后继,踩着同伴的尸体,义无反顾地冲向敌军城墙。而往往未等他们手中的刀枪碰到敌军,就已经被漫天流矢夺去了生命……至于那些有幸冲入敌军群中的士兵,他们要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敌军,一瞬间就身中数十刀枪,却在生命将尽的最后一刻,仍然用尽全力将手中武器挥向敌军。这些士兵,他们和我们一样,也都有父母兄弟,甚至是妻子儿女;都在日夜盼望着他们能够回去与家人团聚。可是,他们却长眠在了那片异乡土地,永远也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更无法再见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

  此时的曹冲,已是双眼噙满泪水,哽咽道:

  “八叔说得对,人民为了这个国家,一直在无怨无悔地付出,平时为国家缴纳赋税,战时为国家杀敌捐躯。人民为国家付出连生命都包括在内的巨大代价,却只是希望这个国家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一个卑微到只要统治者什么都不做就可以达到的要求这里的“什么都不做”,意思是不对外主动发起战争。而我们,享受着他们的赋税,享受着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对于这个国家,我们又付出了什么?那种所谓的指点江山,不过是动动嘴巴而已,相比他们为国家所付出的代价,又算得了什么?”

  听到这里,环夫人和蔡琰均是愕然不已。曹冲在抹了下脸的泪水后,继续道:

  “孩儿认为,身为皇帝,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人民的供养,才对得起人民为这个国家所付出的一切。母后,孩儿不孝,孩儿无法无视人民的利益而否决八叔的改革。孩儿可以不当这个皇帝,但只要孩儿仍为皇帝一天,就会在这一天全力支持八叔的改革”

  说完,曹冲默默地向环夫人叩了一头,以示请罪。

  能享受皇帝叩头的,只有天的神明。纵使环夫人是曹冲的母亲,这一头也是令她惶恐不已。好在这里没有外人,环夫人赶紧起身将叩头在地的曹冲扶起,一边用袖子擦着曹冲并没有半点星土的额头,一边无奈地连连摇头。

  说到底,身为女人的环夫人,受学识和眼界所限,见识难免有些短浅。她之所以反对改革,根本出发点其实就是改革中有许多项削弱皇权之举,让她觉得儿子的权力受损。而且她怀疑吴凡可能是利用儿子年纪太小,不懂事,用花言巧语欺骗了曹冲。

  及至听曹冲如此细致条理地一说,环夫人心下了然。虽然她并没有亲眼看过战争场面,更没有亲临过战场;但她在嫁给曹操为妾之前乃是徐州彭城人,当年三军彭城争夺战她也是耳闻了许多,知道战争对于平民百姓之苦。

  由此,环夫人对曹冲这番说法也颇有些感触。

  另一方面,曹冲把话说得很绝要想他放弃改革,除非他不做皇帝。曹冲成为曹魏政权继承人,那是遵循了曹操生前意愿而来。光是这一点,环夫人就没有任何能力去改变,退一步说,不让曹冲做皇帝,难道让曹昂、曹丕、曹植做皇帝?那样还不如让曹冲做皇帝呢。至少做皇帝的是自己儿子,而不是别人。

  环夫人在无奈中,默允了曹冲的支持改革之举。而蔡琰这时神情间却似有所思,喃喃自语道:

  “原来,吴大司马早就下好了这步棋……”

  蔡琰的感慨,是二个月前,吴凡不顾她的反对,执意要带曹冲去看看攻打云南城的情景。当时蔡琰还很奇怪,想不通吴凡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看来,尤其是听曹冲这一番论说之后,一切迷惑迎刃而解。

  正为曹冲擦眼泪的环夫人,没听清蔡琰说的这句话,追问道:

  “姐姐刚才说的什么?”

  蔡琰忙收回心神,笑了一下,道:

  “哦,没什么。只是突然间觉得冲儿长大了,很是欣慰呢。”

  见蔡琰夸儿子曹冲,环夫人也是十分欣慰。是啊,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感悟,果然不是其他同龄顽童所能相比的。

  由此,环夫人心中的无奈总算被这份欣慰有所冲淡。再看向倚在怀里的曹冲,脸也现出少许笑容出来。

  而吴凡,这时已经步履轻松地离开了后宫。

  曹冲的那番话让吴凡同样欣慰不已。当初吴凡执意让曹冲去看看强攻云南城的情景,用意就是让曹冲深刻体会到人民对于国家所做出的巨大付出。如今看来,若是当初曹冲没能看到强攻云南城的情景,今日面对环夫人的训责,曹冲最终肯定是要收回改革的授命。

  这步棋,还真是走对了。

  接下来,就是具体施展改革的每一步方案了。

  吴凡的神情间躇踌满志,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中明媚的太阳,深吸了一口气,嘴角现出一抹微笑。

  ……

  三个月后,洛阳城。

  城市还是原来的城市,街道也还是原来的街道,行人自然也还是城内的居民。

  看起来一切都没有任何改变。

  然而,细看每一个行人的神情,却会发现与三个月前大不同相。每个人的脸都带着一丝期待,一丝憧憬,一丝兴奋,当然,其中还少不了一丝迷茫。

  吴凡的十五项改革,如山崩,如海啸,迅速席卷全国洛阳作为都城,自然是首当其冲。民众们不论男女老少,对改革之事项都有些听闻。街坊巷尾随处可见人们聚在一起,争相恐后表达自己对于这十五项改革的看法和预想。

  皇宫内,元老院和众议院已经成立,分别为昭明殿和泰和殿。这只是临时性的场地,按照吴凡要求,要将两院都设计建造成后世的圆形会场,以便于会场内的人员发言,以及互相之间直观可视等等。

  监察司也在同时成立,座落于静明殿,来自十大学派的顶尖门生共五十人成为第一批监察官。这些人都代表了各自学派的最高形象,为了赢得民众对各自学派的认同,他们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极为注重;在对待本职的监察职责,更是一丝不苟。

  其它各项改革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初步进展,包括英烈祠和名人堂,正在有条不紊地加紧修建。这两座建筑却是十五项改革中,唯一没有一个人反对的。

  只因这两座建筑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讲,意义都极为深远。不但在战时可以感召将士为国尽忠,还能在平时激励人民为国奉献。

  不论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都没有理由去反对修建这两座建筑。

  此时,正是每天的早朝时间。两院一司的所有人员经宫门进入宫中,随后分成三路前往元老、参议员和监察官所在的宫殿。

  吴凡与几十位开国员勋一起,被曹冲指定为元老,并获得众议院投票通过。此时正一路说笑着走进昭明殿,开始今天的工作……。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