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战佣兵 第三百三十二章 技术力量

《特战佣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技术力量

作者:烟鬼不喝酒 字数:4466 书籍:特战佣兵

  第三百三十二章 技术力量

  胡云峰画出来的贝尔47直升机是单旋翼式直升机,尾部还装有尾翼,其主要作用:抗扭矩,用以平衡单旋翼产生的反作用力矩和控制直升机的转弯。和“蜂鸟”共轴双旋翼有很大的区别。

  朱家仁看后道:“胡将军,这种单旋翼式直升机我们也考虑过,但其尾部还装有尾翼,把机头动力传到尾部去,需要复杂的传动装置。为了尽快设计出你需要的直升机,所以我们选择了共轴双旋翼。”

  胡云峰可不懂直升机原理,他嘿嘿笑道:“选择单旋翼还共轴旋翼都没关系,关键是要好用,你可以把设计人员分成二个组,分别设计制造出来比较。我不是说了吗,我们不缺钱,你们只管设计出合适的飞机就是了,也不要为了我而赶时间,安全第一。”

  “明白了,将军。”朱家仁和林同骅答道。

  “对了,我还见过更先进的直升机,我画出来你们参详吧。”胡云峰想想还是决定把美国的uh-1直升机画了出来,虽然uh-1军用直升机还要十几年后才能生产出来,现在的直升机技术跟uh-1相差一、二代左右,但胡云峰想试试,朱家仁他们能不能创造奇迹出来,即使达不到uh-1直升机的技术指标,要造出个类似的来用用也是错。

  胡云峰把uh-1直升机画完,朱家仁和林同骅立即摇头,朱家仁道:“胡将军,我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我们造不出来,没有产生足够大马力的发动机。我们现在使用的发动机全是仿制德国奔驰和美国的发动机,都难以达到这架直升机需要的动力。”

  发动机,这好办呀,找苏维埃港的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冯.卡门。胡云峰道:“我会去找冯.卡门先生成立一个飞机发动机研究所。给你们解决发动机的问题。”

  “那太好了。”林同骅高兴道:“我们设计的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也在找合适的发动机,请您让冯.卡门尽快把研究所成立起来。”

  “哦,你们已经开始设计战斗机和轰炸机、运输机?”胡云峰再次惊喜地问道。

  “是的,将军,我们有专门的战斗机、轰炸机、教练机和运输机研制组,只是我们的技术人员还是太少了。有不少技术人员都身兼数职。”朱家仁道。

  “技术人员我一时也没有办法解决,我从美国带回来许多年轻人,你们要大胆启用年轻人。”胡云峰道。

  朱家仁苦着脸,道:“将军,大部分人才都被钱学森领导的火箭研究所抢走了。”

  “这……”胡云峰也没办法了,为了研制火箭他是承诺了钱学森的,人力、物资和钱随他调配。胡云峰想了一下,道:“这样,我送了一批人到美国留学,我让他们提前回来。或者你们写信给在国内飞机厂工作的朋友,让他们来苏维埃港。我还想让你们设计航母用的战机、鱼雷轰炸机。”

  “将军,你有航母?”朱家仁和林同骅好奇地问道。

  “是的,现在正在使用的是英国‘光辉’级航母,还一艘在英国建造,另外两艘在美国建造,美国建造的差不多快完工了。”胡云峰没有隐瞒,告诉了他俩。

  朱家仁和林同骅两人互对一眼,他们真看不懂胡云峰了,竟然有这么强大的海军实力。其实也不怪他们不知道,胡云峰接收加勒比海、亚洲的法荷殖民地,以及接收在大洋洲的法国属地都没有在苏维埃港宣传,即使外国电台有所报道,他们这些一心搞研究的人哪会有功夫收听收音机知道这些事情。

  胡云峰又道:“到时我会让海军部门提出需要的战机要求,现在你们带我去看看你们设计的其他固定翼飞机。”

  “将军,样机还没有造出来,我们只做了1比1的模型机。”战斗机是林同骅主管的,他笑笑道。

  “没关系,我们去看看。如果你们需要其他国家的战机研究,尽管提出来。”胡云峰起身道。

  “这个事情林副州长帮我们解了,我们带在有美国、苏联和德国研究样机十三架。这些飞机值几十万美元都被我们拆解了。”林同骅不好意思地说道。

  胡云峰摆摆手道:“拆了就拆了,没多大事的。”

  朱家仁和林同骅带着胡云峰来到存放模型机的机库,机库里的模型机首先吸引胡云峰是一架机翼采用倒海鸥翼,并带前掠的战斗机,这不仅让胡云峰想起了后世俄罗斯的苏-47、美国的x-29,不过这架模型机机头多了一个螺旋桨。

  胡云峰走过去拍拍飞机道:“这是什么飞机?”

  “这是我设计的研驱1号驱逐机。”林同骅答道。

  胡云峰仔细地看着,林同骅介绍道:“机体尺寸:翼展 12.37米,机长:9.02 米,机高:3.53 米,机翼面积:19.41,整机重量:空重 2882,普通载荷:3325公斤,最大载荷:3,600公斤,飞行速度:472公里/小时,最高升限:高度 10882米,巡航 476千米/小时,爬升能力:至10882米需7分6秒,或 853 米/分钟,实用升限:10,545 米,航程范围:作战半径在巡航速度下为1022公里,最航大程:2316公里,乘员数量:1人”

  胡云峰不知道这样的数据在当今的战机中属于什么水平,不过听起来好像还不错。胡云峰道:“以后我们把驱逐机全部改为歼击机,今年40年,歼4不好听,就叫歼5怎么样?”

  既然胡云峰要取这样的名字,朱家仁和林同骅当然不会反对,于是这架前掠翼的战斗机就被定为歼5。朱家仁和林同骅又带着胡云峰往机库里走,把机库的模型机都一一给胡云峰详细的介绍。

  胡云峰听完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些飞机设计时都没考虑过雷达的安装。芬苏战争结束后,胡云峰在德国时,桑德拉父亲卡纳里斯将军把从英国搞到雷达最重要的零部件“多腔磁控管”的技术资料和样品给了他,并且还找了一些反对希特勒的德国雷达研制人员给他带回来了,他还不清楚苏维埃港的雷达研制得怎么样了,但还是要提醒朱家仁和林同骅在设计飞机时要预留空间安装雷达。

  胡云峰道:“朱先生、林先生,苏维埃港正在研制一种可以在几百公里外探测到敌人飞机和舰船的雷达设备,你们设计飞机时要给飞机预留空间安装这种设备。”

  “真的吗?”朱家仁欣赏问道,但很快又心回欣赏之色,道:“胡将军,雷达我知道,但据我所知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把雷达安装到飞机上。”

  胡云峰摇头,道:“现在英国可以,明天美国也能。我们应该在明年也应该研制出机载雷达。”

  “那太好了。”朱家仁和林同骅搓着手,道。

  “呵呵,我等会带你们去看看雷达研制的情况,你们和雷达研制部队要密切地配合。”胡云峰现在也想去看看雷达到底研制得怎么样了?如果地面雷达研制出来了,他首先要在越南和印尼部署,防止***人不听德国人的话,会突然发动对越南和印尼的进攻。

  “好的,将军。”

  “你们的战机要加紧研制,虽然苏维埃港现在在生产德国没有装备的战机,但那是德国人研制的,我希望尽快装备我们中国人研制的战机,你们一定要吸取德、苏、美战机的优点,加快研制出我们的战机。”胡云峰边说着边跟他们一起回办公室。

  朱家仁和林同骅把胡云峰的嘱咐牢记在心,他们同样希望尽快研制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战机。回到朱家仁的办公室,胡云峰立即打电话给冯.卡门,让他马上组建发动机研究所。

  无须胡云峰招呼,冯.卡门为了研究火箭已经成立了发动机研究所,当然他主要是研制火箭发动机。不过,胡云峰打电话过去,冯.卡门答应把发动机研究所组建成一个为火箭、飞机、大型船舶、汽车等研制发动机的综合研究所。

  有了冯.卡门的答应,胡云峰让朱家仁和林同骅要多跟发动机研究所沟通,向发动机研究所提出飞机所需要的发动机,让发动机研究所马上研制。

  胡云峰帮他们解决发动机的问题,他们非常高兴地跟胡云峰一起去雷达研制所。雷达研制所在航空航天大学西北的锡霍特山脚下,胡云峰驱车带朱家仁和林同骅进入保卫严密的雷达研制所。

  承担雷达研制工作的主要是德国人,只有一些中国电子技术人员在跟德国人学习雷达技术。

  这些承担苏维埃港雷达研制的人员都是在德国反对希特勒而失业的大学教授、技术人员。来到苏维埃港后,他们对胡云峰提供的研究环境和生活水平以及薪酬待遇非常满意,每个人都不想再失去苏维埃港的高薪职位,都尽心尽职地为胡云峰工作。

  德国的雷达研制水平根本就很高,但一支苦于没有人研制出多腔磁控管,在整个二战中雷达技术一直落后于英美。现在胡云峰把多腔磁控管给弄到手了,德国的技术人员非常容易的就造出了雷达。

  马多克.科克是雷达研究所的所长,胡云峰不来,他也要去找胡云峰。见胡云峰到来,马多克.科克没有中国人客套,直接道:“将军,我们已经按您的要求研制出了地面对空预警雷达。雷达设计预警距离可达432公里,但我需要飞机测试。别外,你要求的舰载雷达和机载雷达,你需要提供军舰和飞机给我试验。”

  胡云峰点头同意,道:“科克先生,你的要求会很快满足。现在我来给你介绍,这位是我的飞机研究所所长朱家仁先生,这位是副所长马同骅先生,我们正在研制新型飞机,以后你们要紧密合作。”

  “你们好!朱先生、林先生。”科克分别跟朱家仁和林同骅握手道。

  朱家仁和林同骅听不懂德语,但看得出科克是在跟他们问好。他们跟科克握手后,朱家仁用英语道:“科克先生,我说英语行吗?”

  “当然。”科克用英语答道。

  “谢谢。”朱家仁又道:“请问科克先生,可用于机载的雷达大概要什么时候才能研制出来?”

  “还需一个月左右我们就能制造出一部出来用于试验。”科克答道。

  “舰载的也差不多了是吗?”胡云峰欣喜若狂问道。

  科克道:“是的,将军。大概只需半个月左右,您需要尽快给雷达研究所准备好军舰和飞机。”

  胡云峰高兴,道:“没问题,我的军舰和飞机随你挑选。”

  “对了。”胡云峰突然想,问道:“科克先生,你们能研制潜艇声纳吗?”

  “可以,但我的人手不够。”科克遇到了跟朱家仁和林同骅同样的问题。

  “没关系,等你们把雷达研制好,在考虑这个问题。”胡云峰没办法只能暂时先把声纳放在一边,反正苏维埃港还造不出潜艇。当然,胡云峰不清楚,如果要造潜艇话,只要他一支令下,苏维埃港现在的工业能力和技术力量还是能勉强造出来的。

  胡云峰当即给蒋百里打电话,让他准备两架飞机送到雷达研究所来。并给海军司令陈少宽打电话,命令他把护送法国黄金来苏维埃港,当做训练舰没有回去的一艘驱逐舰随时准备好,如果科克跟他联系,立即让科克对驱逐进行雷达安装测试。

  这次回到苏维埃港,先是青霉素出来了,朱家仁和林同骅他们的直升机虽离地试验失败,但他研制的速度已非常快来。现在雷达又到了测试阶段,胡云峰暗想,这应该是这几年苏维埃港技术积累的总爆发。只是有点可惜,主要技术还都掌握在非中国人手里,中国的技术人员还没有成长起来。不能在苏维埃港的技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不过没关系,苏维埃港到现在还只发展短短三年,靠着到处捞来、骗来的各国科技人员帮助下,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胡云峰非常满意了。可以说,现在苏维埃港的发展程度早已超出了胡云峰预料,也许是超出了第一批跟胡云峰来所有人的意料,谁能预见到短短三年苏维埃港竟然发展成这样呢?恐怕就连斯大林和苏联政府也难以想象得到。

  胡云峰希望再多出一些可用于战争的科技成果,最好是原子弹明天就能造出来。当然,这只是他的幻想而已。飞机一时还研制不出来,但美国帮造的航母应该差不多快完工了。胡云峰正犹豫着是去问问美国方面,还是等待好消息。如果美国帮造的航母出了意外,在美国跟美国航母设计、建造的苏维埃港造船技术人员应该早就汇报了。现在在美国的技术人员没有汇报,那说明航母正在按计划建造中。他决定还等待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

  不过,胡云峰此时想起了去德国参加进攻法国的战役前,斯大林曾经答应过他,斯大林会把苏斯最先进的飞机、坦克和大炮技术给苏维埃港,让苏维埃港自行制造装备军队。大炮技术胡云峰有德国的,不稀罕斯大林的,飞机技术苏联的不是很好,他可以弄到美国和德国的,现在还能自己研制,苏联的飞机技术可有可无。但是t34坦克胡云峰非常想要,主要是t34简单实用,利于大规模制造。他的装甲部队都是老式的德国和苏联坦克,对负***人还可以,但跟苏联打,胡云峰估计会被苏联人揍扁去。

  虽然他有107火箭炮和“铁拳”反坦克火箭简,以及反器材狙击步枪做为反坦克的秘密武器。但是,光装备部队的坦克来说,坦克已落后苏联很多了。胡云峰不求坦克质量超越苏联,但起码也要跟苏联装甲部队装备一样。

  也许是上次送了苏联急需的西方工业技术和一吨黄金到莫斯科去,斯大林还算够意思,说话也算话。胡云峰找到林叔了解情况,斯大林把火炮、飞机、坦克各送了两种型号的技术来,并派技术人员帮苏维埃港的兴建了两个飞机制造厂和三个坦克生产厂。不过斯大林是附了条件的,苏维埃港生产的飞机和坦克一半要免费给苏联远东军队进行装备。

  胡云峰毫不在意斯大林的条件,林叔也想好了对策。林叔让桑行德拉派人对苏联的指导、监造技术人员进行收买,现在看起来效果不错。等交付坦克时,林叔会以苏维埃港刚获得制造技术,工人不熟练为由少报生产数量。同时,林叔还打着开办拖拉机厂的牌子,命令人秘密修建了一个坦克生产厂,所使用的机床设备全部都是当初李明昊留下来的超越时代的机床。

  胡云峰听完林叔所说,认为有必要再去一趟斯大林讨好他,顺便向斯大林亲自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占领越南和印尼。这次胡云峰没有准备送技术和黄金了,他从在荷兰和法国抢劫的欧洲艺术品挑选了十几件,准备当做礼物送给斯大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