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歃血大隋 第四百三十七章 无题

《歃血大隋》第四百三十七章 无题

作者:墨舞八荒 字数:7650 书籍:歃血大隋

  就在萧守仁他们定下争夺天下的计划的时候,李世民他们还在霍邑郡前徘徊。

  连续的下雨天,刘武周攻打太原的谣言,以及粮草的短缺,无一不困扰着李渊父子。

  李渊的帐篷内灯火通明,半夜未眠,其实李渊是不想回转的,他想去长安,他做梦都想去长安。

  可是现在身边的人除了自己两个儿子之外,没有人想去长安!

  大家都想回转,都在担心太远的情况!

  李渊没办法,他只能表面上表现出想回太原的想法,用这一招来安抚众部下的心,不让他们恐慌。

  李渊让心腹唐俭交给李世民一封书信。

  父子同在一个大营为什么还要书信交流呢?

  这里面是李渊交代李世民要做的事!

  李渊还没有睡觉,他宣布散会之后便一直没睡觉,他不睡觉,好多人都睡不着,毕竟,李渊只要还没有下决定,那么就有着很多的变数!

  李渊不睡觉并不是在想什么办法,他只是在等人,他只是在等待演戏的时机!

  终于,他听到了盔甲划动的声响,他知道,李世民来了,好戏开演了。

  果然,李渊脸上的笑容刚浮现出来,外面便有兵士禀报说是敦煌公求见。

  敦煌公说的不是别人,正是统领右军的李世民。

  李渊虽然想现在就把李世民喊进来,可是想了想之后,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他还是摇了摇头。

  “就说我已经睡下了。”李渊吩咐道。

  李渊的帐篷里还有好几个大臣,这些人都是李渊起事的时候在财物等方面给过大力支持的太原豪绅,他们是来全李渊退兵的,他们当然知道李世民这么晚过来是为了什么,他们听到李渊拒绝和李世民相见,心中都是大喜。

  可是他们的大喜没过多久就被一阵哭声给打断了。

  那是呼天抢地的痛哭啊,站在帐篷里面都听得到。

  李渊皱起了眉头。

  “怎么回事?外面是怎么回事?谁在大声喧哗!”李渊的语气显得是那么的不耐烦,其实心里已经笑开了花。

  帐篷里面的大臣也是面面相觑,谁这么大胆?竟然敢在李渊的帐篷外面大哭!

  大胆的当然是李世民这个李二公子了。

  “启禀大将军,是敦煌公跪在雨地上大哭不止,说是无论如何要见大将军一面。”那兵士回答道。

  帐篷中的众大臣都是无声无息,不开口不说话。

  李渊的眼角看了一眼,然后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不见。”

  “我们继续,刚才我们说到哪了?”李渊问身边的唐俭,他们刚才在讨论回归太远的计划。

  “大将军!二公子已经全身湿透了,再这么淋雨下去恐怕、、、、、、”那个兵士又回来了。

  “这个不孝子,说了不见就是不见!”李渊生气了,众大臣也是有些意动了,毕竟,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

  “不管他,我们继续说。”李渊对众人说道。

  外面的声音很繁杂,风声雨声高呼声,声声入耳,根本就说不下去了。

  “大将军!二公子把刀都拿出来了!”那士兵又跑了回来。

  李渊吃了一惊,场中的大臣也是变了脸色,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会动刀!

  “他要干嘛!”李渊大声问道。

  “二公子说大将军要是再不见他他就要自刎!”士兵很老实的回答道。

  兵士一说完众大臣都坐不住了,要是李智云刚死没多久,要是李世民又死了,这可怎么得了!所有人都坐不住了,都往外面冲,不一会儿就把淋得跟个落汤鸡一样的李世民带了进来。

  “混帐东西!你这是要干什么!”李渊见到李世民之后第一句话便是把李世民骂了一顿。

  所有大臣都是在旁边静静的听着。

  李世民水里捞出来般,雨水泪水点点滴滴,见到李渊的时候,跪倒在地悲声道:“孩儿只为爹爹而悲,为义军而悲,为天下而悲,孩儿一死明志,只是想让人明白,孩儿没有任何私心。如果能以死挽救义军,死又何妨?”

  众人悚然动容,这简直就是以死明志了,唐俭慌忙问,“敦煌公此话何解?”李世民愤郁道:“我等本是兴大义,拯救百姓于水火,进取西京,号令天下。可现在不过是遇到小贼,就是迫不及待地回返守住那一城之地,如此举动谈何号令天下,岂不让跟随的义士寒心?再说回转固守太原又能如何,所作所为和刘武周有什么区别,还不是让天下人讥笑,沦为小贼的地步?我等举兵为大义,进则胜,退则败。今日若退,民心尽失,灭亡可说是指日可待,这样的话,就算守住太原城池又有什么作为?更何况,刘武周攻打太原还不过是个传言!根本就不可信!”

  李渊阴沉着脸,他没有看李世民,他一直在注意着场中众大臣的脸色。

  众老臣面面相觑,唐俭见到李世民又要动刀子,慌忙按住道:“敦煌公莫要着急,我等都是为唐公着想,有事慢慢说好了。”

  李渊看到众大臣似乎没有改变原先想法的可能,于是继续借用李世民的嘴冷声问道:“宋老生、屈突通扼住险要,我等进退不得怎么办?”已经看过李渊的信件之后李世民已经是把里面的东西融会贯通了,全部记在脑子里面了,这时候更是信手捏来:“屈突通老迈无能,只知扼守河东,放弃壶口、龙门,或许河东城高急切难下,但我等义旗高举,只要攻破霍邑,定有无数义军跟随。到时候我等分兵两路,围困河东,过黄河,径攻渭河平原,何惧屈突通?宋老生出身低微,轻狂浮躁,只要诱他出战,一战可擒,大将军说的两个险要在我看来,都可迎刃而解。”

  李渊微微点头,可是这还不够,李渊看出来这些大臣已经有些意动了,可是还需更多的猛药才行,于是李渊继续冷笑道:“若是萧守仁西进呢?他现在手里已经是兵多将广,他要是西进取了长安,我们便是白忙活一场。”

  李渊的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萧守仁的名声是越来越大。

  李世民用脏兮兮的衣袖擦了一下脸上的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汗水,然后正色说道:“萧守仁是人不是神,别忘了,巴蜀之地并不是谁都能掌控的,巴蜀的苗王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要进西京只有从巴蜀进,有苗王挡在那,他们寸步难行。”

  唐俭点了点头道:“敦煌公说的有道理。”李渊看到已经是有大半的人有些妥协了。

  “可是刘武周呢,太原毕竟是我们的根基之地,丢了太原你让为父怎么跟你众位叔叔伯伯们交代?”

  “以刘武周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攻下太原,只有联系突厥,可是突厥已经和我们交好,突厥人生性多变,可是即便如此,马邑离他们更近!马邑也好攻取,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攻打太原呢,攻下太原之后还要和刘武周平分,太划不来,太原有世吉他们在把守,城高粮多根本无惧,如果我们现在退兵,如果这只是个谣言,到时候天下人都会嗤笑我们胆小,还用什么争夺天下呢?”李世民一口气说完。

  这下子所有人都妥协了。

  李渊已经看到许多人都在暗自点头。

  虽然如此,可是赞同李世民说法的话绝对不能出自李渊,所以李渊冷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深得李渊交代的裴寂站了出来,陪笑着说道:“其实吧,世民说的也很有道理,只是关心则乱,我们都太紧张了。”

  众人都是点了点头,刚才他们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太原,可是现在听到萧守仁的分析之后觉得挺有道理的,又都犹豫了起来,大家在李渊身上投资现在还没有回报呢,大家自然也是不想空手而回了。

  “孩儿还有话要说。”李世民继续说道。

  李渊的脸色已经好看了很多,冲着李世民点了点头。

  李世民站起来对着众大臣说道:“其实各位叔叔伯伯的心情我都可以理解,毕竟,我李家的根基也在那,我也怕李家丢了太原,现在有个折中的法子,我们再等两天,看看天停不停雨看看附近有没有豪绅还有粮食,同时等等太原方面的消息,同时挑拨离间宋老生和朝廷的关系,逼他出城。”

  这下子把所有人的兴趣都挑起来了。

  李世民这分明是在说一个攻城的计谋啊!

  “二公子怎么逼宋老生出城?”

  “敦煌公可是已经有了好的计策?”

  “那宋老生如果敢出城的话我们便可以轻而易举把霍邑郡拿下,到时候一切都可以缓缓图之了。”

  众大臣都是围着李世民。

  李世民对这种感觉很是受用。

  “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给我们的代王写一封信。”李世民笑着说道。

  “嗯?”

  “给代王写信?”

  “当然,代王之所以把宋老生送到这霍邑郡来,其实就是要他把我们打回太原去,可是宋老生却是临阵退缩,做起了缩头乌龟,这原本就和杨侑的命令不符,我们可以在这一点上下功夫。”

  “怎么下功夫?”

  “挑拨离间。”

  “怎么挑拨离间?”

  “让代王看到我们写给宋老生的信件,信中的内容自然是随我们怎么写了,反正就是要让代王觉得我们和宋老生的关系不一般,这样一来代王看到宋老生不出城迎战肯定以为宋老生是有二心,而宋老生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那么就必须出城一战,到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了。”

  李世民侃侃而谈,哪里还有刚才那副狼狈相。

  众大臣都是心服口服。

  李渊也是一直在点着头表示满意,他对李世民今晚的表现很满意。

  等到群臣退下,只剩下李渊父子的时候,李世民突然打了个喷嚏。李渊慌忙吩咐下人准备干净的衣服,轻叹道:“世民,委屈你了,你果真没有让我失望。”

  这一切都是李渊安排的,那封给李世民的信件里面已经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了,这就是李渊让李世民过来演一场戏。

  李世民揉了下鼻子,笑容浮出来:“爹。我们是做大事地人,这点委屈算得了什么。不过多亏爹你分析透彻,计谋也很是独特,这才能够说服他们,要不然真的难以说服他们。”

  李渊伸手拍拍世民的肩头,感慨道:“世民,你说的不错,有些话的确你来说更好。”李渊站在他特殊的位置,有些话是不适合说的。

  “想我这无知小子都是分析的头头是道,既然给他们个台阶下,他们如何会不知趣。”李世民微笑道。

  李渊轻叹道:“真正危机时刻,为父能信任地只有你们兄弟几个,好在你没有让我失望,不然这一回转,只怕都为他人地阶下之囚。”

  就在第二天,突厥的信件到了军营,刘武周勾结突厥攻打太原的传言,不攻自破,第三天,沈叔安的后勤粮草运到,粮食问题解决,第四天,天气放晴!

  所有的问题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这下,可真是天公作美,天公也被感动啦,来助一臂之力了!

  三大问题,都一一解决,李渊父子开始要破关了!

  已经从江都回来的柴绍主动跟未来的岳父大人要求自己要去做金牌小密探。

  李渊大手一挥,准了。

  柴绍家里本来就是结交四海,在全国各地都是有朋友的,他这时候充分把关系网撒开了。

  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种乱世更是有钱能使磨推鬼!

  柴绍花了大价钱把霍邑郡守城的士兵都买通了!

  自此之后,柴绍出入城门就出入自己家一样方便,一次都没有被发现过!

  柴绍觉得银钱这个东西真的是个好东西,他又用银钱买通了宋老生家里的管家!

  管家以为他就是一个喜好书法的富家书生,也没太在意,天天和柴绍做着银票换书信的游戏。

  就这样,柴绍获得了宋老生跟别人的来往书信!

  这下子李渊就开始伪造和宋老生的书信往来了。

  唐俭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几天之后这些书信就到了杨侑的办公桌上面。

  这下子把杨侑可气坏了,杨侑下令宋老生出城和李渊一战,如若不然就斩首示众!

  宋老生真的是有苦难言啊。

  李渊也开始祭拜霍太山了。

  宰了牛羊祭拜完毕之后李渊是信心十足啊。

  已经知道宋老生要出城一战了,李渊倒是不慌不忙了,他倒是悠哉悠哉了起来。

  直到第二天下午,李渊才出兵,他带着骑兵跑到霍邑城东边五六里地的边城扎营,这下子把宋老生搞糊涂了,这李渊到底想要干嘛?

  其实李渊已经秘密吩咐段开山带着步兵赶到霍邑城下了!

  终于,在第三天的时候李渊开始攻城了,可是他的攻城手法很一般,很平凡,平凡到尘埃里去了。

  李渊自己带着一千泼妇在霍邑郡城下骂宋老生不是男人,甚至还派人送给宋老生一套女装,学起诸葛孔明来了。

  李世民和李建成两兄弟在下面指挥,只见李渊的兵马陆陆续续地来了,都是一百人一队,一上午的功夫来个两千人,还有人在陆陆续续地到来。

  这下子把宋老生笑翻了。

  宋老生早就听说李渊的兵都是新招的,他早就听说李渊不善于打仗,他早就听说李渊任人唯亲,他早就听说李渊的三军都交给自己三个年轻的儿子来统领。

  宋老生以前还有些不信,毕竟,西河郡丢了啊。

  可是他现在信了,他相信李渊就是个白痴!

  宋老生是顿时间就信心暴涨啊,擒贼先擒王啊!宋老生决定在李渊他们的人马还没有到齐之前发动攻击!在他们还没有部署好之前发动攻击!先把李渊那老头给逮了,再全部给收拾了,宋老生就想着各个击破,把李渊消灭在行进之中,也想把那几个泼妇抓起来,割了舌头烤来吃,以解心头之恨,让他们尝尝骂人的下场。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宋老生就开始点兵了!

  宋老生刚点完兵,柴绍这边就已经得到消息了!

  李渊短时间兴奋的要死。

  宋老生亲率三万精兵,从东南两门,倾巢而出,潮水般的扑向李渊,想一举消灭李渊的先头部队,给他一个下马威,李渊不慌不忙,将骑兵分出左右两军,李建成率左军,准备冲击东门,李世民率右军,准备直插上去,占领南门,切断宋老生的退路。

  同时,李渊自己带着余下的兵马全往后退,一副吃不消害怕的样子!

  宋老生见到这种场面之后一下子就笑翻在马背上了,他打仗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呢!

  宋老生哈哈大笑,看到李渊果然怕自己,心里更加爽快,一路往前冲,直冲到城外一里多的地方,方才布下阵来。

  李渊不与宋老生马上交锋,而是诱敌深入,目的就是不想让他背城而战,哪料到宋老生这么容易上当,当老宋停下来,布阵喘气时,段开山已经领着步兵,全部赶到了,而李建成和李世民,则率轻骑兵,冲向东南两个城门,立即切断宋老生的退路。

  宋老生先生被两面夹击了,战斗开始!

  宋老生这下子懵了,他就是再笨也看出来这是个圈套啊!

  冲锋号吹响了,义兵个个斗志昂扬,如猛虎下山,冲向隋军。

  宋老生这下子真的是三头六臂都不够用了,四面都是敌军,他根本抵挡不住!

  这一仗,打得异常惨烈,铁骑飞奔,刀光闪闪,呼喊声震耳欲聋,宋老生也不是吃素的,拼死反抗,李渊、李建成稍稍有些退却,似乎有些顶不住了,在这紧急关头,李世民与军头段志玄,从一高地飞驰而下,率轻骑飞奔而来,直冲向的宋老生的背后,宋老生这时候正和李建成相斗正酣呢!

  宋老生没想到半路上会杀出个李世民!

  李世民的功夫这些日子里已经是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已经是把柴绍都比下去了!

  宋老生独自一人和李建成还有李世民俩人打斗,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吃不消了。

  一个花枪之后宋老生转身就跑!

  李世民也懒得去追了,伸手抓起一个敌兵一刀砍死,然后举起来大声喊道:“宋老生已经擒住了,尔等快快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李世民的声音很大,搞的整个战场上面的人都知道宋老生被抓了,宋老生自己也听到了,宋老生还狐疑了一下,自己明明还在奔跑啊,怎么就说自己被抓了呢?难道是有人和自己长得很像?

  当然不是,宋老生下一刻就反应过来了,他明白这是李世民使得计谋!

  宋老生也放开嗓子大喊自己没被抓,很可惜,他的声音不大,而且也已经迟了一步。

  因为隋军已经溃败了!

  就在李世民大喊宋老生已经被擒住了的时候,隋军都散成了一盘沙。

  主帅都被抓了,还打个屁啊!

  各自逃命!

  宋老生喊了两声之后也发现了这个情况,他也不喊了,他拼了命往城门那奔去。

  等到宋老生逃到城门口的时才发现,城门已经关了!

  可怜宋老生撕下衣服挥舞朝楼上大喊开城门!

  楼上的人看到李世民已经带着人马厮杀过来了,这时候自然不敢开城门了。

  他们扔下去一根长绳!

  这根长绳便是宋老生的救命绳!

  虽然有救命绳,可是宋老生的运气还是不够好。

  因为李世民刚才已经看到拿着衣服挥舞的宋老生了!

  李世民笑了笑然后拿起了身边的弓箭。

  宋老生听见耳边风声一紧,然后便看到一支飞箭射在自己身边的城楼上掉下去了!

  宋老生吃了一惊,他知道,肯定是有人要射杀自己!

  宋老生飞快的往上爬,上面的人也是飞快的往上拉!

  李世民其实是想射绳子的,他早就听说过萧守仁的神射了,他父亲李渊的箭法也很好,他也想看看自己的箭法怎么样。

  结果可想而知,惨不忍睹。

  可是李世民就是这么个不认输的人,他一箭没有射中,又拿起另一支箭,他又开始射了。

  李世民已经射了三支箭了,可是就是没有射中宋老生,虽是没有射中,可是也快要把宋老生吓死了,因为每次都射在他身边,宋老生真的是很悲愤。

  李世民身后的刘弘基叹了口气,躲在李世民身后眼看宋老生就要爬山去了,他忍不住了,偷偷搭了一支箭,射了出去。

  李世民直觉耳边风声一紧,再一看,咦?宋老生已经是中箭了!双手一松开,直接掉下城楼摔死了!

  李世民身边的马屁精都是高喊敦煌公神射!

  李世民的脸上笑容稍微有些不自然。

  李渊听到李世民射死宋老生的消息之后是赞不绝口啊,把攻城的任务就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让人把宋老生的头颅砍了下来,然后挂在旗杆上面示众!

  城楼上的守城士兵都是心有戚戚。

  傍晚时分,李世民让大家吃饱了饭之后就开始攻城。

  一场血战之后,柴绍充分发挥他的本事,把城门开了!

  这下子不得了了,李世民第一个冲进了霍邑城!

  霍邑城破了!

  李渊的被子都还没有焐热就有人告诉他说霍邑城破了!

  李渊大喜!

  胜利了,接下来的事情自然便是犒赏三军了!

  李元吉不在这,自然没他什么事,只是犒赏左右两军!

  这是这下子问题来了。

  问题就出现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

  两兄弟争了个面红耳赤!

  李世民觉得有功就要赏!

  李建成觉得奴隶不能赏!下贱的兵士不能赏!赏只需要赏校尉啊正常出身的兵户!

  这下子闹翻天了。

  李渊不得不出面。

  最后李渊拿定了主意,他听从了李世民的意见,李渊认为只要立了功,就应该一律平等对待。

  以前杨广就总是凭着自己的脾气,经常有功不赏,以至于军队缺乏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李渊不想向杨广学习。

  为此,李渊还特别起草了一份通知和告示,命左右告知全军将士,人人平等,只要有功,不论出身,都一律按规定奖赏和授勋。

  第二天李渊接见的霍邑城内的文武官员及其家属,推心置腹的说:“只诛首恶,既然宋老生已经死了,你们我就不予追究了。

  这下子大家都放心了,李渊的人气也是暴涨!

  为了进一步收买人心,李渊把宋老生厚葬了。

  这让李渊的口碑又好了不止俩个台阶。

  投靠李渊的人越来越多了,李渊封出去的官也越来越多了,都是些口头上的官职,没有打下天下那就都是假的,可是大家都喜欢,李渊也喜欢。

  李渊用官职把大家的凝聚力达到了最高。

  处理好霍邑的事情之后李渊又要开始新的征程了。

  革命尚为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攻陷霍邑,就等于进了临汾的大门,李渊大军以破竹之势,乘胜继续南下,一路狂胜。

  三天后进入临汾,两天后,到达绛郡,前面又是一大关,这一关的老鬼,却有一个白面书生,难道书生也来打仗?

  镇守绛郡的是两个人,一个是绛郡通守陈叔达,一个是正平县令李安远。

  陈叔达兄弟,是当年陈朝陈宣帝的第十六个儿子,颇有才学,在南陈时,被封为义阳王,据说此人,很有才学,十多岁时,有一次吃饭,即兴作诗十首,挥笔而就,被人们赞为奇才,争相传颂。

  隋灭陈后,陈叔达郁郁不得志,直至大业年间,被一向以天下文采第一自诩的杨广看中,让他做了中书舍人,后来又让他做绛郡通守,直到今日。

  李安远是隋云州刺使李彻之子,少年时,是个纨绔子弟,和李渊有些交情,后来继承了老爸的爵位,为城阳公。

  李安远是想投降的,可是很无奈,陈叔达掌权,他想投降也没用啊,他只好装病,窝在家里不出来。

  陈叔达虽说和杨广的父亲杨坚有家仇国恨,可是他也是个读书人,受儒家君君臣臣的思想毒害太深,杨广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仍是想着报效杨广,他想为杨广站好最后一班岗!

  李渊给陈叔达写了两封劝降书,陈叔达看了看之后撕掉了,李渊也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既然你看不起我,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李渊聚集重兵攻城!

  结果可想而知,三下五除二,李渊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绛郡拿了下来,李渊进城后,先去看望了老朋友李安远,封他为正平县公,陈叔达被五花大绑的押来,吓得浑身直打摆子。

  就在陈叔达以为李渊要杀自己的时候,李渊笑着蹲下去替陈叔达把绳子解了,还说一些道歉的话,这下子陈叔达真的是肝脑涂地啊,一个劲地说要为李渊拼死效忠,李渊看到达到了目的之后便授予他为大将军府主薄,封爵汉东郡公,令他与秘书温大雅同掌机密。

  李渊之所以这么对陈叔达,那是因为听说陈叔达是个大才子,李渊觉得陈叔达还有用!

  陈叔达归顺李渊之后,这唐军全军上下的军书、教令和文告很多都是出自陈叔达之手,陈叔达成了李渊的笔杆子。

  攻占绛郡后,李渊率义军折后西进,几天的时间,李渊到达龙门,前面就是黄河了。

  李渊准备强渡黄河,可是如何渡河,也是个大问题,因为河东还有一头猛虎,在张着血盆大嘴,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呢,那头猛虎便是屈突通!

  李渊怕屈突通乘他渡河之机进行袭扰,于是派出间谍,四处活动,搜集情报,李渊发现屈突通并没有轻举妄动的意思,立即让李建成抢先渡河,在河对岸做好接应工作。

  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左领军长史陈寅寿,金紫光禄大夫史大奈等人,先率六千人,从梁山过河,占据黄河西岸,等待和接应主力部队。

  屈突通是长安人,父亲在北周时做过邛州刺史,屈突通年轻的时候做过先帝杨坚的亲卫大都督,也就是杨坚的禁卫军统领!

  杨坚曾派屈突通去陇右检察军马,做审计工作,他将当地官吏隐瞒的两万匹马,没有上报,杨坚知道后大怒,认为私藏军马是要谋反,准备将大小养马的官员,以及各级监察官共一千五百人,全部通通砍头,屈突通劝道:“人命关天,死不能复生,陛下怎么可以因为几只畜生的缘故,就要杀掉这么多人呢?”

  杨坚斥责屈突通多嘴,但他仍是力谏不已,并说:“我宁愿以死谢罪,来换取这一千多人的性命!”

  杨坚知道屈突通是个忠臣,就问起他原因,屈突通说:“陇右养马,每年的情况很不稳定,年景好的时候,水草也多,产马自然多,年景不好的时候,水草不好,产马自然就少,可是国家规定产马多时就赏,产马少时就要罚,养马的官员,平时藏些马匹,为灾年顶数,也是常情,况且这里条件艰苦,有人私藏了一点马来换钱,也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怎么可以认为养了马,就是要谋反呢?”

  杨坚是很讲道理的人,听了屈突通的解释,就赦免了这一千多名官员,改用其它惩罚,后来,屈突通做了右武侯车骑将军,克己奉公,不徇私情,与兄弟屈突盖,同样以敢于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而出名,由此成为很多贪官污吏的大克星。

  当时的贪官污吏中有这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杨广上台后,提升屈突通,做了左骁卫大将军,镇压了安定人刘伽伦的十余万农民起义军。

  屈突通的才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王世充和宇文述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