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甜蜜军婚,兵王的黑客小娇妻 第1431章 大结局

  林远秋之所以会这样想,不是没有根据的,虽三百千和四书已经学完,可其中的《孟子》还只是初级阶段,更别说才学了六个多月的五经了,所以拿什么去考。

  显然王夫子也是这样认为的。

  这不,课堂中对那几个特别兴奋的学生都好好“关照”了一番,陆续点几人的名,让他们站起来背书或解答问题,若是背不出来或解答错误,那么一顿戒尺肯定是少不了了。

  王夫子之所以会这么做,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看清自己现下的学习状况,别把科举考试想的太简单了,以为学个三、两年,就可以轻轻松松去参加县试了。

  其实今日的事,王夫子是知道原由的。

  因为到了明年,族学就已经开办三年了,这意味着第一批学生也学了三年。

  而族里先前的规定,王夫子也是知晓的,那就是每名学生只能在族学念上三年的书。

  这样的话,等到了明年,族学里所有学满三年的学生,就必须离开,接下来要么去镇上的私塾继续念书,要么直接回家,就此歇了学业。

  在这些学生中,就有几户人家,是已经确定不会再送自家孩子去镇上私塾念书的。

  又不是富裕人家,哪里开销的起啊。

  话说,当初他们之所以会让孩子到族学念书,一是因为不用交束脩的缘故,再有就是林有志的风光对他们的冲击实在太大,让他们做梦也都想有这么一天。

  在他们看来,如今银子花了,学也上过了,接下来肯定就是离开学堂之前的考试了,期盼了这么久,不去考肯定说不过去,再说,那买书的银子也不能白花不是。

  何况,娃儿也学了这么长时间,且每次背起书来,都是摇头晃脑头头是道的。

  所以,自家孩子学的这么好,若不去参加一次县试,着实不甘心。

  万一菩萨保佑,老天开眼,自家可不就赚大发了吗。

  几家人是越想越兴奋,当下就拍板了让孩子参加县试的事。

  同在一个族里,各家离的也近,这不,几个学生家长凑到一起时,就相互说起了这件事,顺便憧憬了自家孩子若考上功名后的各种风光。

  于是,没过两天,想让家里孩子去参加明年县试的人家,就多了起来。

  而几个小娃儿,有了爹娘画的大饼在前,加上都是初出茅庐,肯定不会去考虑县试的难度,只以为不就考个童生嘛。

  是以,在看到爷奶爹娘满眼的期盼后,一个个小腰板挺得直直的,都毫不犹豫的点着头,把参加县试的事给应承了下来。

  看到自家孩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们当家长的,自然决心更加坚定了。

  就这样,爹娘让孩子误会,孩子给爹娘错觉,双方仿佛都已经胜券在握。

  这便有了今日,林远秋听到同窗们说起考县试的事了。

  下课后,被王夫子打了戒尺的其中之一,林有兴捂着手快步朝林远秋走了过来,看到他满脸的喜色,好像刚才被打的人不包括他似的。

  林远秋正想问问他挨打痛不痛,林有兴却是比他先开口了,“远秋,明年的县试你要去参加吗?”

  林远秋摇头,“不去。”他是有多傻,才去做这种一点把握都没有的事。

  不是林远秋自大,他可以肯定,在族学的所有同窗当中,自己应该是学的最好的那个。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有着成年人的灵魂,比其他人更自律一些,加之自己还有前世的知识积累。

  可就算是这样,对于参加县试,林远秋还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怎么可能有把握呢,虽说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简单的一步,可那是对学识扎实的人来说的,像他们这群才把五经翻完的三脚猫,还是省省吧。

  所以他还是不要去丢人现眼了,何况,考县试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考的,还得找秀才作保呢,作保可是要花银子的,把银子白白丢进水里的事,他可不干。

  林远秋觉得,等其他人想明白这些后,肯定也不会急着赶鸭子上架的。

  只是,事情的走向并未像林远秋预料的那样,因为有几户人家已经迫不及待去和族长提这事了。

  早在前几日,族长就听到了这件事,当时他并没多想,因为他的认知也跟林远秋一样,觉得明年参加县试为时过早,书才读了个大概呢,拿什么去考。

  可这会儿见这么多人过来,林族长正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却听其中的林宝忠说道,“届时,咱们族里若有娃儿考中,那可就替族里挣脸了。”

  这“挣脸”两个字,倒让林族长把原本想说的话,全都放回了肚子里。

  因为他想到了族学的现状。

  年初时,整个族学有学生二十六人,可今年农忙假过后,就直接有四个娃没再来了,原因还是因为家里思前想后,觉得依旧让孩子在家帮着做活划算。

  所以,二十六人少了四人,那就剩下了二十二人。

  而明年,第一批满三年的十五名学生就得离开族学,这样的话,整个族学就只有七个学生了。

  现在林族长担心的是,若之后再没新生添进来,那该怎么办,又或者途中再离开几个,那他们林氏族学还怎么继续办下去。

  想到那十二亩水田,那可是林有志为了筹办族学,才特地捐给族里的,要是没了族学,人家会不会把地给收了回去。

  所以,林族长突然觉得,让娃儿们明年去考一场县试很有必要。

  到时不管能不能考中,只要去参加过了,那么给族人的印象就不一样了。

  族人们肯定就会想,原来三年族学念下来,居然就可以去考童生了。

  如此,何愁没有学生来族学念书啊。

  想到这里,林族长也不说考不考的上的话了,而是直接与大家商量起明年县试的事情来,包括到时与王夫子商议县试报名的事,还有拜托林有志帮着找秀才做保的事,并表示,他的孙子林云安,这次肯定也会参加。

  有了族长的参与,效果自然大不一样,这不,原本还在观望的几家人,这下也全都定了下来。

  这里面就包括了林金财,原本他家大孙子林文延和二孙子林文庆,明年就要参加县试的,如今再加上小孙子林文进,这下,他家就有三个人参加县试了,真是想想都不可思议,林金财心想,恐怕整个横溪镇,像他家这种情况的,再找不出第二家了吧。

  林金财倒是没有做一门三童生的美梦,毕竟小孙子才学了多久他还是知道的,要是这么轻松就能考个童生出来,那他大孙子二孙子这么多年的书不是白读了。

  只是林金财没有多想,可架不住身边的金氏时常分析给他听。

  这不,听到老伴说,就当花银子给小孙子去考场见见世面的话后,金氏就有些不乐意了,“咱家文进跟那些新学的学生能一样吗,你也不想想,文进还没上族学时,可就会跟着他哥念上几句文章了。”

  林金财朝金氏翻了一个白眼,“你当县试很容易啊,文延和文庆都念了四年了,私塾夫子才松口让他们明年下场试试,文进才学了几年。”

  金氏撇嘴,“三年和四年也只差了一年,有多大区别,再说离明年县试还有小半年时间呢,咱们让文进再用功用功,届时说不定就能上榜了。”

  林金财没有再接话,因为他觉得老伴的话确实有些道理,三年和四年,的确没差上多少不是吗。

  和金氏一样想法的还有张氏。

  自从家里决定让小儿子也参加县试后,张氏的心情用喜气洋洋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想到明年自己大概率就是双童生的娘后,张氏更是激动的不行,这不,这会儿正在灶台边上的她,一把锅铲使的顺手极了,那铿里框朗的炒菜声,只差把铁锅给铲了。

  而灶膛前烧着火的许氏,此时的心情与张氏刚好来个相反,正非常不痛快着呢,老虔婆就是偏心大房,才屁大点的孩子,居然也让他跟着一起考县试了,也不想想,多一个人就得多一笔花销,家里的银子可是大家的,凭什么大房要多用一些。

  哼!

  ......

  下学后,林远秋并未和家里人说起县试的事,既然不准备参加,就没啥好说的。

  而老林头和林三柱他们,还真不清楚这件事,因为这两日,大家的心思可都在家里的几百斤柿饼上呢。

  这次去县城,兄弟三人还是准备一起去,这样也好有个照应。

  早在昨日,一家人就把柿饼上的柿子蒂给掰了,这样,等到了县城,就可以直接送到点心铺子里了。

  依旧是林三柱去镇上雇的马车,第二日一大早,兄弟三人就带上十几袋柿饼,一起前往县城去了。

  到了周善县,他们三人住的还是上回的那家客栈,还是兄弟三人同一间房,掌柜和店伙计也认出了他们,知道这几个客人又是做生意来了。

  第二日,林三柱和林大柱一起去了原先的那家糕饼铺子。

  也不知道今年是个啥行情,林大柱跨进铺子时,心里还有些担心,心想着,要是实在卖不起去年的高价,那也绝不能低于十五文一斤。

  而林三柱的想法却是,如果掌柜笑得特别开心的话,那就再涨两文。

  俞掌柜正在翻着进货单子,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过大年了,而年下正是糕饼点心最畅销的时候,他得趁着下雪之前,把货都补齐了才行。

  唉,可惜那“吉祥如意饼”不见踪迹,不然接下来的生意不知道要好做多少,想到去年年前自家铺子门庭若市的景象,俞掌柜又忍不住叹了口气,咋就不见踪影了呢。

  “掌柜,生意兴隆啊。”林三柱笑着打招呼。

  俞掌柜抬头,等看清来人后,顿时激动了起来,“哎呦,你们终于来啦!”

  激动的话一喊出口,俞掌柜立马后悔了起来,哎呦,这下货价肯定得涨了。

  林三柱没让他失望,直接说了吉祥如意饼涨价的事。

  “多少?”俞掌柜心在滴血。

  林三柱伸出三根手指,“三十文!”

  俞掌柜暗暗松了口气,还好还好,只涨了两文,他还以为会加价好多呢。

  说好了价格,接下来便是卖货了,依旧和去年差不多的重量,五百八十二斤,一共收银一十七两五钱。

  付好了银子,俞掌柜提起了想签契约的事,还说希望能长期供货来着。

  林三柱笑着摇头,“不瞒掌柜,这吉祥如意饼做工繁杂,我们也不常做,只怕不能给您日常供货了,不过掌柜您请放心,只要您给的价格公道,等下回再有货时,依旧会像这次一样,直接上您家来。”

  俞掌柜一听不能长期供货,心里要说不失望那肯定是假的。

  不过,听到林三柱后头那几句优先供货的保证,多少安心了些。

  林大柱把银子收好,然后就快步往客栈走。

  出门前,他可是再三跟娘保证了的,所以这次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三弟鼓动,而大包小包买一大堆东西回去的。

  再看林二柱,也是头也不回的往前走,昨日娘不但叮嘱了大哥,也嘱咐他相帮看着点,娘还说,若是你大哥被三弟糊弄了去,你就赶快帮着救场回来。

  林二柱知道娘说的救场,就是让他拦着大哥,不让大哥往外掏银子的意思。

  其实,昨日出门时,林二柱很想跟他娘说,“娘,您就放心吧,我跟大哥又不是傻子,哪有被三弟忽悠过一回后,还会继续上他当的道理。”

  见大哥二哥速度快的只差跑起来了,林三柱忍不住想笑,自己又不会强抢了银子来花,有啥好担心的。

  只是大老远的来一趟县城,就这么空着双手回去,多不划算啊。

  想到这里,林三柱快步跑上前,而后一伸胳膊左右各揽过一个,笑道,“大哥二哥,咱娘平日最偏疼可是你俩,没想到你们居然连娘的心思都看不明白。”

  林大柱和林二柱一把甩开林三柱的胳膊,而后各自朝他翻了个白眼,哼,再编再编,今天就是说破天去,咱们也啥都不买。

  还有,说什幺娘最偏疼他们,哼,当他们没长眼啊。

  林三柱不受影响,继续,“你俩想想看,上次买东西回去,娘虽打了咱们,可那开心劲可骗不了人,特别是那根银簪子,咱娘多喜欢啊,时不时就会拿出来瞧瞧,还有那烟袋锅子,咱爹每日都要拿布帕擦上一回呢。”

  不听不听,我们啥都不听,林大柱和林二柱依旧抬脚往前走,只是迈腿的速度却是慢了下来。

  见状,林三柱赶忙叹了口气,“大哥二哥,难道咱们真的就因为怕挨打,而让爹娘失望吗?”

  啥啥怕挨打,这话听得林大柱和林二柱立马转头,“谁怕挨打了?”“不怕吗?”林三柱满脸疑惑,“那为何咱们明知道爹娘都喜欢咱们买回去的东西,却啥都不敢买啊?”

  谁谁不敢买了?

  林大柱正想反驳,可立马,他又回过神来,不对不对,自己可千万不能上当,三弟怕又在拿话激自己呢。

  想到这里,林大柱转头看向一旁的二弟,求助意思明显,他想让二弟帮他捋一捋,为嘛他总觉得三弟的话实在有道理的样子呢?

  林二柱哪有帮大哥捋思路的时间啊,这不,此时他的脑海里,全是他娘拿着银簪子,在头发上左比右划的模样,还真像三弟说的,娘是真的喜欢呢。

  只是娘已经有银簪子了,他们总不好再买一根回去吧。

  想了想,林二柱开口道,“三弟,银簪子咱娘已经有了,要不咱们再想想,给娘买点别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