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想年代 298洗尘(中)

《理想年代》298洗尘(中)

作者:光景 字数:2720 书籍:理想年代

  298洗尘(中)

  “好诗,好诗……”

  蔡锷走进来就听见一阵如潮水般的马屁。【59文学网友分享】

  蔡锷抬眼看去,一道挺拔的身影出现在他眼中。

  李想裁剪合身的军装,短短的头发倍有精神的根根竖起,嘴角勾着一抹浅浅的笑。

  看着李大帅,蔡锷怔住了,有些人天生就是发光体,不管走到哪里,不管什么装扮,都会吸引着众人的眼光,无法移开,而李大帅就是这种人,俊朗的外表,斯文的装扮下,有着无法掩藏的霸气,他走进来之后,不知惹红了多少女子的芳颜。尤其是他那副眼神,退去了第一眼看到时的犀利,换上了些许慵懒,更增加了几分魅力。

  蔡锷几乎不需要人介绍,就知道这一定是李大帅无疑。

  李想身旁的女子一身水蓝色的长裙,头发高高的挽了起来,露出了线条优美的脖颈,一双大眼犹如一汪清潭,小巧的鼻子下,娇艳的红唇微微勾起,一个气质优雅,惹人怜爱的女子。

  在李想与这位艳丽无双的女子低声耳语的时候,有两名女子也相携走过去,一个看起来相当美艳可人,眼神中透露着不驯,而且她的打扮也相当个性,不同于其他女子的长裙,她穿了一身裤装,又增添了几分英气,另一个则是显得娇弱无比,一头长发束在一侧,一身粉红色的小礼服更加烘托出我见犹怜的气质。

  “那就是李大帅了。”

  听到声音,蔡锷回头,看向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他身后的林长民。

  “那三个女人,穿水蓝色衣服的叫水仙儿,不要看她水样的一个女子,雷震春都要惧她三分;那个穿裤装的是汤化龙的女人汤约宛;另外那个叫梅迪。”

  蔡锷好笑的看着林长民,道:“你好像什么都知道啊。”

  林长民努努嘴,道:“关于他们的一些事,武汉哪个人不知啊?”

  蔡锷转头看着处于人群中的李大帅,轻笑着摇了摇头,看来从古至今,名人的私事总是八卦的主题。

  “蔡叔叔,您在笑什么?”

  蔡锷刚想说什么,在他臂弯里一只白嫩的小手缠过来,蔡锷看着小手的主人,一个风华绝代的小美人。

  “徽徽。”林长民溺爱的喊着他那挂在蔡锷臂弯的女儿的乳名。

  年仅十四岁的林徽音也随父亲参加这场小小的洗尘宴。她还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她吐了吐粉色的舌尖,放开蔡锷,翩然转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

  在蔡锷的身边不缺美丽大方的俏佳人,可是像林徽因这样清新动人的江南女孩,应当是绝无仅有了。初见时,他只觉徽因似一朵出水芙蓉,清新淡雅,飘逸绝尘。

  “嘶――”

  耳边传来一声轻微的声音,蔡锷转头看到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一脸呆滞的慌忙的擦着嘴角的口水。

  林徽音淡淡的扫了一眼安静的人群,优雅的走到李想面前,像个大人一样伸出千千玉手,笑道:“李大帅。”

  世间真的有许多难以言说的奇缘偶遇,置身于碌碌红尘中,每一天都有相逢,每一天都有别散。某一个人走进你的视线里,成了令你心动的风景,而他却不知道这世界上有过一个你。又或许,你落入别人的风景里,却不知道这世上曾经有过一个他。

  十四岁的林徽音已是一位娉婷女子,她的才情以及落落韵致随着流年生长,仿佛所有从她身边走过的人都会被其少女独有的清新给迷醉。

  李大帅大笑着握住她的小手,道:“林家有女初长成啊。”

  ……

  比起李想的满面春风,此时,梁启超看到这么多故人,想起十六年前时务学堂的那次聚会,想起紧接着的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想起随之而来的风云突变、六君子的遇难、自己和南海师的出逃,想起海外十多年的奔波鼓吹,又想起前年回北京时的满城轰动,这两年的入阁组党亲办政事的艰难和失望,一时间沧桑变化的万千感慨都涌上胸间,本来海量的他,只喝了几杯酒便觉得头晕了。

  三十六岁的刘揆一已有些发胖了。前年和去年,他当了八个月的工商总长。时间虽短,却是两度人阁。在陆征祥内阁呆了两个月,在赵秉钧内阁里呆了半年,因宋案而愤然辞职。民国未建立时,刘揆一作为血气方刚的职业革命家,为推翻清廷建立共和,出生入死不屈不挠。民国建立后,他做过阁员级大官,反而意志大为衰退了。

  袁世凯做总统后,同盟会要建政党内阁,为抵zhi袁世凯所主张的超然内阁,同盟会籍的蔡元培、宋教仁、王宠惠、陈其美四总长退出内阁。袁为讨好同盟会,提出由刘揆一接替陈其美的工商总长一职。为调和矛盾,消除党争,黄兴劝刘揆一先脱党后入阁。刘揆一很想利用总长一职为国家做点实事,于是宣布脱离同盟会,进而做了陆内阁的工商总长。这下招致了同盟会中激烈派的坚决反对。他们指责刘为了谋取高官而叛党。又因刘任职后委任共和党的向瑞琨为次长,而刘在议员讨论时获得了共和党的全数票,于是不少人说刘做总长是交易。刚上任的刘揆一便四处挨骂。全国政局混乱,党争激烈,谁有心思办实业?刘揆一肚子经济改革的计划全部化为空文。到了辞职的时候,工商实业无一举措,经济建设无一业绩。这一年来刘揆一颇为消沉,他没有想到革命成功后的中国竟然是这个样子!

  熊希龄辞去总理后,在香山买了一座房子住下。热河盗宝案的公布,使他既感委屈又有口难辩,他对袁世凯恨惧交集。想想当了五个月的名流内阁的总理,除开把袁由临时总统扶为正式总统、副署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外,一件实事都没有做。清夜扣心,深觉惭愧。熊希龄认识到自己不是干政治的料子,不如做点实事更有益于社会。夫人朱其慧很赞同丈夫的意见。她一向富有同情心,每见孤贫无援的老人和流离失所的孩子便觉心里难受,于是她和丈夫商量筹办社会福利事业。熊希龄深为赞许。眼下,他已在开始做这件事了。

  当一个整脚的政治配角,给他带来的是羞惭;做一个拯弱扶贫的慈善家,得到的是社会的广泛赞誉。几度宦海浮沉过来的湘西俊才,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最佳人生位置。为此,他心里充实,心情也很开朗。

  熊希龄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对汤化龙说道:“济武,当年‘宪友会’的成员,就数你的出息最大了。”

  “秉三过奖了。我没有做什么事,就是生了一个好女儿。”汤化龙谦虚地笑了笑,又很自豪的看向自己裤装的女儿。又道:“霖生兄领导同盟会在海外艰苦奋斗,他才是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英雄。”

  “济武兄取笑了。”刘揆一苦笑着说,“我哪里配得上有功,真正有功的还是李大帅,他在武昌首义时亲冒矢石,他才是缔造共和,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英雄。”

  李想也赶紧谦逊一下:“我那点功绩算什么?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英雄应该是卓如师、他这十多年来所撰写的数百万文章,不仅开启了今天的民智,而且对子孙后代都有不尽的启示。”

  李想说的是心里话。辛亥革命之后,他在对革命成功后的中国现状的痛苦反省中,深感这一切都是由于国人的文化素质太差的缘故。这种差,是全民族性的,不仅仅是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包括国会的议员、内阁的总长次长,甚至也包括自认为是先知先觉的革命党人在内。一场剧烈的暴dong可以推翻一个朝代,改换一个政权,但对民智的提高、素质的改善,基本上不起作用。中国真正成为强国,要靠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而提高文化素养,靠的是教育。在鲁大师还没有出世之前,李想认为,梁启超是这方面当之无愧的大师。

  李想举起酒杯,由衷地对着梁启超说道:“卓如师,学生敬你一杯!”

  梁启超捂住酒杯说道:“我头有点晕了,我不能喝了。”

  李想立刻拿出公务员劝酒的架势说道:“卓如师,我说一句话,如果我说得对,您喝一口表示赞同,说得不对就不喝。”

  “你要说句什么话?”梁启超来了兴趣,众人也都来了兴趣。

  李想露出一个万人迷的微笑,说道:“卓如师,您的文章风靡中国,启发了千千万万人的心智,我从心底里尊敬您。我想,您应该把自己的一肚子学问拿出来,精心培养一大批教师,让他们也去写文章传播知识。如此,一个任公就变成了几十个几百个任公了。卓如师,你说我的话有道理吗?”

  “我明白了,李帅的意思是要我去当教授。”梁启超松开捂在酒杯上的手说。

  永久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