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想年代 112拭目以待

《理想年代》112拭目以待

作者:光景 字数:2761 书籍:理想年代

  春雨如丝,李想撑着油纸雨伞走下甲板。

  南京下关码头冷冷清清,宋教仁站在一辆马车旁,面露微笑。

  寒暄过后上马车,直奔大总统府。

  车内,李想笑道:“内阁制总算写进约法,遁初兄的理想又往前走了一步。”

  此前宋教仁提出的责任内阁制修正案,被代理参议院否决。本来《临时约法》草案在拟定时,采用的是总统制,但是到参议院开始审议《临时约法》草案时,却正是南北议和成功,袁世凯即将继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前夕,因此,改为所谓的责任内阁制,几乎得到了代理参议院所有人的同意。

  宋教仁沉思良久方才说道:“各省联合之始,实有类于美利坚十三州联合,因其自然之势,宜建为联邦国家,故采美之总统制。自临时政府成立后,感于南北统一之必要,宜建为单一国家,如法兰西之集权政府,故采法之内阁制。”

  实际上,宋教仁这种说法并不能掩盖仓促更改政体的真正动机。无疑是看到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势已必然,为了制约袁世凯,革命党人才趋向于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临时约法恰在这时还在讨论中,革命党人要防止总统的独裁,必须赶紧将约法完成,如此照法国宪章,规定责任内阁制,要他就职之时,立誓遵守约法。

  正是因为总统人选发生变化,参议院才猝然决定在约法中增设国务总理一职,企望通过这一变动,建立起所谓的责任内阁制,把继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置于有名无实的地位,以实现分散、削弱、架空袁世凯权力的目的,维护革命党人的既得利益。临时约法草案经过三读程序,在基本上没有争议的情况下,最后以全体起立表决通过。整个制宪进程不可谓不迅速,也不可谓不仓促。

  孙中山郑重宣布:在正式宪法颁布之前,《临时约法》具有与宪法同等的效力。《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全体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和宗教的区别;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营业、出版、集会、结社、信仰、迁徙的自由;有请愿、陈诉、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有依法纳税、服兵役等义务。中华民国政府的组织形式是: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和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参议院有立法、质问、复议、弹劾等权力,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约法》中的众多规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用责任内阁制防止袁世凯独裁。

  《临时约法》最大的特点,其实是“因人立法”,处处体现了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不信任、防范和制约。

  对袁世凯的不信任,几乎成为临时参议院立法者们的普遍共识,而这种态度必然要在立法过程中体现出来。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火眼金睛。”宋教仁看到李想的表情就知道这货什么内情都知道,叹道,“当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我坚持内阁制,中山先生坚持总统制,他理由是要想巩固新政权必须给与总统更大的实权。而今,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情势演变至此,南京方面调虎离山,想把袁世凯诱引到南京来的计划是完全落空了,因为担心袁世凯权力过大或是滥用职权,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孙中山匆匆主持把内阁制写进《临时约法》,他只有用内阁制这个最后的办法来限制袁世凯了。”

  “一纸条文就能约束他?”

  “为什么不能!”宋教仁脸上现出一丝不安。

  “以后你会明白的。”李想脸上闪过一丝怜惜,停了停又道,“泗水事件,中山先生有什么章程?”

  “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得到列强的承认,连交涉的资格都没有,还能怎么办?”宋教仁道:“只能敦促袁世凯在北京交涉。袁世凯当初在朝鲜所作所为看,他也算是强硬的主。”

  “但愿如此”李想点点头,又摇摇头叹道,“遁初,你不懂人的本性。袁世凯在朝鲜,那时一腔热血,正是想要建功立业的年华。现在呢?袁世凯早已不复当年之勇。这个关口,袁世凯也正需要列强支持的时候。他又能交涉出个什么结果?最多能保存国体已是万幸”

  宋教仁睁大了眼睛:“能保存国体还不够?你还想怎么招?”

  “当然不够!”李想已不是对宋教仁说话,而是在自言自语,“对着荷兰小国,咱们还不敢理直气壮吗!这次事件作为由头交涉,至少要为国人在南洋争取享受一切最惠国待遇。”

  “享受一切最惠国待遇?”宋教仁听李想是如此雄心,也不禁心下骇然,面上却毫不动声色。看来他插手泗水交涉,却不知道他要怎样获得交涉的权利?宋教仁目光如电,闪了李想一眼,朗声道,“不愧是李大帅,这样的要求,就是荷兰答应,列强能答应?”

  “你就拭目以待吧。”李想把豪言壮语先撂下:“借这次泗水案交涉的契机,为国人在南洋争取享受一切最惠国待遇是我的最低目标,而谋改列强强加在我们头上的不平等条约才是我的最终目的。”

  宋教仁看了一下李想,一眼胜万言。

  他身子一躬,双手递上一张邀请函,轻声说道:“李帅,明天同盟会在南京三牌楼第一舞台召开本部全体大会,临时政府各部总、次长及重要人士均参加大会。中山先生和克强听说李帅要来南京,早早的就备上这份请帖,还请赏光。”

  “同盟会群英会聚金陵,这样的盛况,我怎么能够错过。”李想笑盈盈的打开邀请函,里面竟然还夹了一张同盟会的会票,这张同盟会的“党员证”写着李想的大名,介绍人赫然就是孙中山。李想看到这个先是一怔。

  宋教仁也不知道能不能拉拢李想这样的实力派入同盟会,毕竟先前还拒绝过他。

  宋教仁正是忐忑不安的时候,李想忽然纵声大笑,“终于入党了!”说着向膝盖上猛击一拳,会票连着邀请函一并交给身旁一直默默无语管家小妹。

  北京。袁世凯私邸。

  袁世凯指着刚收到的电报质问:“你们看看,孙文他们来这,一手是什么用意?”

  唐绍仪和杨度把电报看了下,一时做声不得。

  “他孙文做总统就不要总理,我袁某人做总统,就来个总理牵制我,这像话吗?”

  责任内阁制本是宋教仁所积极主张的,但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其他革命主要干部均不赞成。到了袁世凯做总统,又怕总统权力太大,于是匆匆忙忙地订定《临时约法》,想借这部《约法》来限制袁的野心妄为。袁世凯并不认为一纸条文就能约束他,在崇尚实力的袁世凯的眼里,《临时约法》形同一堆废纸。他气愤的是南京因人立法的左派,明显的不相信他嘛。

  唐绍仪当然能体谅老上司的心情,但见电报上写着总理,心里颇为兴奋,因为一只要设总理一职,他自度此职就非他莫原制属。他要促成总理制实施。

  “慰庭兄,关于总理内阁制,你不妨接受,只是加上一条:不能行政党内阁制。因为若行政党内阁制,内阁总理则由执政党产生,明摆着总理便落到南边去了。不行政党内阁,则总理由总统提名,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

  杨度本是最早提出政党内阁制的,但现在显然不能再提这码事了,况且他也有一丝做总理的念头。他知道袁世凯喜欢独断专行,也知道袁世凯气愤什么,话便说得委婉些:“中国目前的情况,其实最宜行美国式的总统制,不宜行法国的内阁制。不过,南方坚持要改内阁制,也犯不着为此事而影响大局。正如少川刚才说的,只要坚持总理由总统提名,则总统制与总理制实际上是一回事。”

  “哦,我明白了。”经唐、杨这么一指点,袁世凯的气算是彻底消了,想不到两个家伙还能在这一层做功课,不用他动粗,又成全了南京的面子,岂不更完美,忍不住叫道:“好,这一条接受,附上一个条件,内阁是超党派的,不能行政党内阁。”

  袁世凯拿起电报又看了一下,皱着眉头说道:“临时政府外交总长王宠惠致电,述说荷兰军警的暴xing,痛陈此次泗水外交事“件事关国体民命”,请“兵舰护侨”,同时转饬驻荷兰公使刘镜人与荷兰政府进行正面交涉,“以存国体,而慰侨望”。民国还未得到列强的承认,这兵舰是万万不去得南洋,你们看有什么好主意可以对付?”

  据国际惯例,新政府事实上成立,各关系国有承认之义务。然当时各国对于中国承认问题,如俄、英、日三国,一方附重大之要求,一方主张必俟正式大总统选举之后,乃相机承认。只美国政府不以为然,于民国国会成立之日,首先无条件承认民国政府。巴西、秘鲁二国,亦于是日承认之。其他各国,皆观望于英、日、俄三国,而俄、英、日三列强,则各附重要之要挟,以为条件。俄、英、日三国承认民国政府之时,即中国满蒙藏三大区域生重大摇动之日。

  “先看看风向。”杨度建议道。

  袁世凯点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