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想年代 168深谋

《理想年代》168深谋

作者:光景 字数:4664 书籍:理想年代

  “如此,我先回了!”曾高好像看到革命大功告成,眉见喜色地说道,“那边参谋部并不了解咱们的目的,下头兵士还不知南京事变的后果,上头将领们也难免有人不理解战略的修改,我还得赶回去统筹料理。”

  “辛苦了!”李想半是欣喜,半是苦恼,强自按捺着道。他的内心其实没有刚刚表象的胸有成竹。

  真把袁世凯惹恼了,也不知道咱们能否承受其狂风暴雨的打击?

  李大帅此刻内心极度紧张。这位日后闻名亚太战场、令整个亚太国家提心吊胆的中国军国主义独裁者,对此次行动的成败毫无把握。

  李想,虽说经历了二十一世纪现代化高等教育,经历过世界闻名的强大中国城管的严格培养,也接受过与街头小贩你追我逐的实战考验,更是穿越之后就在战火连绵的死亡线挣扎,但像今天这样处在一个最高指挥官的位置上,来策划一场可能震惊世界的行动,单挑此刻中国最有实力的军阀,他不能不感到有些底气不足。

  这次不是武昌举义,那一次他清楚的知道历史的结果,所以他可以好无后顾之忧的扛起举义的领导旗帜。这次行动完全是没有历史的借鉴,他没有占到一丁点的穿越客的便宜。

  这是一种“下克上”式的先斩后奏,想以与北洋军大战的事实,让南京临时政府放弃与袁世凯“和议”的想法。而北洋军队又处在绝对优势的地位,一旦起来还击,那可如何收场?他实际上是在冒一场胜算很小的大险。一股难以驱散的阴影笼罩在李想的心头。

  曾高微微一怔,似乎看透了李想的心思,道:“我们做为一名革命军人,一个受过身体里流着炎黄血脉的中国人,有着自己理想上的追求和使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共和,天下太平的使命。”

  曾高的话,使李想想到自己穿越百年时空降临来到这个纷乱飘摇的年代,多年来苦心追求的革命理想,想到中华民族之魂可能将由自己来重振威风,发扬光大,心中竟涌起一股“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豪迈之感。

  “人生之途,当全力以赴。”李想笑道,这句话,从此就是自己的这则座右铭。“最后会有什么后果,现在也管不了。”

  “打吧,”宋缺笑道,“也不要再考虑了,无论什么后果我都不怕。”

  “打吧!”周吾道,“曾、李等将军,还有在下的身家性命均系于此,但个人事小,国家事大,为了革命,我们哪能坐视不管?咱不怕死,和北洋军打又有什么可怕的?”

  李想目光向众人一个个看去,表情带着往日少见的凝重,但声音中却有种掩饰不住的激动;“各位,一切按战略谋划吧!事不宜迟,老子要今夜就出兵。”

  李想今夜反正是睡不着了,干脆制定好计划就行动。

  屋内人的情绪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应把兵带夺取孝昌,再等着打各路北洋援军;有的说最好在孝昌至孝感的必经之路作埋伏;有的则干脆提议埋伏在孝感两侧,北洋军出程来就打。

  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最后还是曾高说,应设在孝昌、孝感二城中间,两城之间所有道路全部设有埋伏,还有居高临下之势,同时两地的老百姓发动起来,也会给与他们情报和后勤的有力支持。最后,他们在这长官部议了小半个时辰才定了下来。

  一切计定,李想一甩袖子昂然率先走出长官部。宋缺和周吾两人待他稍去远一点,按着指挥刀跟了过去,把守长官部的警卫见他们过来,一个个挺着胸脯跟着出门。

  曾高见状不需要问,这些家伙今晚是不准备睡觉,立刻就要整军出发,便也回去整装。走了两步,又耐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李想。瞧他跃跃欲试的样子,一定又想亲身冲锋陷阵了。他要有什么三长两短,这支军队铁定要散。这回无论如何也要把他拖住,不成就把汤约宛也带上,汤家小姐对李大帅还是有点威慑力的。

  李大帅来到部队的集结地。

  废墟中的花西,此时已被浓浓的夜幕所笼罩。狗儿的吠叫声催得经历战火之后,在废墟之中努力重建家园的花西民众渐渐进入了梦乡。只有零星的几个夜起的人,抱着在寒风中簌簌发抖的身子,这某个废墟的角落嘘嘘,却突然发现小镇的四处,都是抱枪站立的哨卡,而小镇之外,却亮起一片通红的火把。他那苦苦抵御的疲倦和困意立刻不翼而飞。

  此刻,几千双充满崇高信仰的眼睛,仰望着那个上串下跳的年轻人。这眼光,闪现着恶虎跳跃扑击前的焦灼、紧张、兴奋。此刻,李大帅兴奋的样子已经告诉他们,又有无限荣誉的战斗等待他们。

  李想检查着准备情况。曾高报告:“所有伤员全部留在花西,黄光中会负责转移至安陆。这里的士兵都是从全师挑选的精壮战士,也搭配了一些在花西招募的新兵。士兵身上除了武器弹药和口粮,其他一概轻装。每人携带子弹两百发,手榴弹十枚,每挺马克沁机枪配弹三千发,口粮带足了三日份,如节约食用,可供六天。其实拿下花西,咱们补给了许多急需的物质,不过这次战斗士兵不适合负担太多。黄光中答应,在后勤会组织群众帮忙解决。所以,先让士兵带着一次战斗使用的弹药和粮食。”

  “恩!”李想连连点头,又看着士气旺盛的官兵们,满意地不得了,手一挥说道:“山炮沉重,道路也不方便,但是一定要黄光中想办法运输给我们。我们就带来几门小钢炮,这还是没问题的,炮弹让每个士兵背一发。此外,咱们的行动一定要隐蔽,黄光中最好组织群众帮忙掩护。另外,出击要果断,路上发现北洋军搜索警戒部队,一概绕过。至于战斗地点,不作规定,由你相机处置,重点是敌人的辎重部队和物资。得手后,如果群众来不及收拾战场,就不要缴获,悉数焚毁。若伤亡不大,弹药有余,可择机再战,但要避免在同一地点附近两次作战。记住,此次出击,重在机动和奇袭…………”

  这些话已经不是李想第一次说,打游击基本就是这样的规矩。但是李想还是人不多喋喋不休,也不管曾高一脸的无奈。

  “大帅!”宋缺急促而兴奋的声音使曾高的精神为之一振,“各部队集合完毕,状态良好,等待您的命令。”

  “大帅,”曾高语气中有掩饰不住的兴奋,说道,“一切顺利,按计划行动吧!”

  “好!”李想道,“你就守在这里,我去去就来!”

  在这个黑地里虽瞧不见面容,但听声气,便知李想热血沸腾的样子。曾高忍不住翻白眼,这个大帅,又想去演讲了……不过军心士气本来就需要鼓。

  这小镇外的这片广场原是本地大地主的晒谷场。还没有走进广场,汤约宛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杀出来,就在这荒野里要给他换衣服。

  李想不干了,连连摇手:“不行,不行。多少人看着呢!”

  汤约宛玉面含煞,“个人卫生都不讲,怎么做一军表率?”

  众目睽睽之下,摘下李想头上变形的帽子,端端正正给他戴了一顶大檐帽,外套一身石青军装,武装带把腰杀的细细的,邋遢寒碜凶恶的样子一下子就变得年轻英武许多。腰悬着一柄西洋式样的指挥刀,足蹬小牛皮的高腰马靴――如果再配上授带星章,帽上插一支天鹅毛,就是标准的一副民国军阀头子的装束了。李想和汤约宛可能不知道,这一个小小的举动,直接影响了这支军队的精神外貌,这些丘八,在今后的日子也开始注意个人卫生了。

  汤约宛忙了好一阵子,才打扮停当,退后一步,仔细端详各遍,发现李想其实蛮帅的,都快看得留口水。最后又把他的大檐帽拉下一点,完全挡住额头上的伤痕。这个伤痕记载独属于他们的一段同生共死的故事,只要看到这个伤痕就会想起那个紧紧相拥的画面。她满意的点点头:“好啦!”

  李想似乎可以感受到她的情愫,轻轻的握了一下她的手,温暖从手心传递,她轻轻一笑,“去吧。”

  “恩。”

  李想昂然按着指挥刀,大踏步上前,一脚跨入广场中心,不禁愣住了。眼前黑压压一片人影,却是鸦雀无声。四周的火把辉煌,寒风刮过,烈烈做响。

  李想正了正衣冠,先向眼前黑压压的人影拍的一声敬礼。礼毕,李想厉声叫道:“宋缺!”

  “在!”宋缺向前跨了一步,站得标杆一样。

  “委你的差事可做好了?”

  “报告大帅:三军集合完毕,整装待发,静待大帅号令!”

  “好!特务警卫营继续由你带领。”李想大为兴奋,一双眸子在火光下熠熠生辉,又大声道:“周吾,晋升你为第一师师长,身份与林铁长等一样。”

  “是!”周吾高声应道,等明白这个任命的含义,又多一份狂喜。

  “诸位同志!”李想朗声说道,“‘革命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北洋贼臣袁世凯与洋人狼狈为奸,卖国求荣,和议之意,在于谋国篡权,在汉口擅杀革命千万,焚烧孝感,汉口民宅无数,在湖北为非做殆,涂炭生灵,其心奸险,其罪难赦!”

  说到这里,李想的脸涨得通红,愤怒的眼睛扫过战士们同样愤怒的眼睛,接着又道:“当今革命垂危,有被袁贼篡夺之虞。我每念及此,五内如焚,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中夜推枕,绕室煎虑。我决意,将革命进行到底,与袁世凯战个你死我活。列位同志,皆我中华民族忠贞之子民,望能奋发用命,卫我民族,靖我国家!”

  下面几千战士听到这里,早已热血奔腾,群情激昂,齐声答道:“是!静待大帅号令!”

  “大帅!”曾高大吼一声道,“袁世凯妄图篡夺革命果实,和议实包藏祸心!我等热血革命,只为倾覆满清专制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我等岂敢惜身而与国贼共戴一天!袁世凯为共和之梗,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大帅请下令,我等虽赴汤蹈火,也决无反顾,必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番慷慨陈辞,几千个人激动得泪光满面,庄严肃穆的广场上气氛立时显得悲壮而又紧张。李想突然平静下来,说道:“武昌形势十分危急,黎元洪已致电南京求援。宋教仁、于右任派淞军黎天才率部往援。黎是湖北人,积极赞同赴武昌,遂将收编的巡防营张联升、赵,荣华部同淞军合组大军十万,以黎天才为师长,星夜驰援,旦夕可至。众位放心去做!”

  李想心平气和地道。他一下子将兵力夸大了十倍,把不知道何时能驰援到湖北夸张成旦夕可至,众人听得十分振奋。忽然他提高了语调,“沪宁以推林述庆为出征临淮总司令,江浙联军随时准备北伐。咱们不能落后,一定要抢在他们前面把袁世凯老贼头悬国门!”

  “大丈夫当成功名传万世!”李想按刀而立,满面肃杀之气,“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和你们在一起,湖北千万民众和你们在一起。我们的身后是一个民族,是一个国家!是四万万同胞!”

  “大帅!”众人一起狂吼道,声音足以震动黑暗的大地。“我等愿死力向前!将革命进行到底!”

  “好!”李想瞋目大呼道:“全军出发!”

  半个时辰后,花西镇一行几千多人踏入了东方,沿着漫漫黑夜前进。

  黑色笼罩的山川大地,一支军队在这里缓缓前进。

  李想以诗人的忧郁姿势,在山下痴立片刻,一阵寒风咆哮袭来,夜色苍茫。无由的想起自家身世遭际,逆流百年的时光,恍如梦幻。不知悲喜,不知民族的历史会因此改变?

  这一夜通宵不眠的人实在多。孙传芳半躺在孝昌城北洋军营部的行军床铺上,目光炯炯地盯着上头的屋梁上的蜘蛛网。孙传芳跑到孝昌,立刻把孝昌的指挥权夺在手里,展现了他铁腕和狠辣作风。

  一群被围在孝昌的北洋军官挨次坐在下首脚踏子上,也是沉思不语,他们已经彻底的被孙传芳收拾的服服贴贴。军部内外,数十盏烛火照得通亮,供电系统已经彻底瘫痪。军部外廊下侍立的戈什哈也都一声不响。孙传芳和这些北洋将领都十分清楚,一场急风暴雨即将在这数个月几经浮沉不定,战火频繁的小城里暴发。现在在座的所有人,都指望北洋的这位青年才俊能想出个折来应付。

  孙传芳忽然起身,也不顾他们慌乱的反应。他走出军团部,溜达着走向城门。

  夜空黑得像一团浓浓的墨,只有几颗星星疲乏地眨动着。对下面将要来临的大战,他既有股再较量一番的冲动,却也觉得实在没把握。但他知道百里之外的某个地方,一双睁得不小的眼睛正盯着他。是的,他有一种直觉,在花西碰上的那个凶狠勇猛的小个子革命军军官,一定是传世中的李疯子。李疯子,也一定盯上了他。

  一天前,孙传芳从花西死里逃生,躲避革命军重重搜索,终于还是被他逃近孝昌城。孝昌城的北洋最高指挥官本就是依靠群带爬上来的软蛋,革命军发起几次亡命冲锋,就把城外北洋军全部压制进城里。以至于革命军从战场抽兵参加攻打夏家村,这个软蛋竟然不敢派兵出城迎击!不然,战场的局势必然反转。

  孙传芳看到孝昌没有陷落,立刻杀进城里,强行夺取此地战区司令长官之职。上任伊始,他就对苦战一夜的部队进行了大调整,强行软禁一批反对军官,剩下的马上都对他喂喂诺诺。北洋军已经被孙传芳大人放出孝昌城外。现在,他再也不是一支能守住城里等死的力量了。他的北洋部队已处在前线随时准备承接匪党人的炮弹,顶着匪党人的刺刀。

  京汉铁路的破坏,支援后勤补给都无法到来,无疑在他摇晃苦挣的双肩上又加上了一扇沉重的磨盘。孙传芳已经知道这些李想匪军的为人,也曾明确命令他:“不管匪军在孝昌正面投入多少重兵,北洋军都必须节节抵抗,最次也须固守孝昌,不支时再北上鄂北三关,或者南下孝感。”

  节节抵抗,他认为能做到。顶多久算多久呗。可固守孝昌,他

  总感到信心不足。孙传芳不是那种敢把部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将

  军。

  可丢了孝昌,他抢夺孝昌指挥权,如果不能做出成绩,他何以回去复命?他并不怕段祺瑞,他知道冯国璋、段祺瑞之间微妙的关系。他敢于夺权,他觉得保住部队比保住孝昌更重要。只要他保住部队不被李疯子消灭,从此他就是这支部队的主子。

  但真正促使孙传芳定下决心,如果支撑不下,放弃孝昌重镇而改造北退的,还在于他对袁世凯心思核心关键的了然。袁世凯和议的对象已经不再是武昌,而是南军!湖北再没有当初的政治意义,袁世凯还会下血本在这里耗?实在不行,可能撤兵也不定!

  他孙传芳只要保住孝昌兵力不受大损失,就是有功!他从此,也是那些手握重兵的人了!只要手握重兵,谁个不是一手遮天,叱咤一方。

  孙传芳的深谋远虑多年后果然应验了,成为一方军阀。

  (最后,诸位看官如果看了还满意,就赏张红票,收藏个,光景会加倍努力回报诸位的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