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想年代 116高歌(下)

《理想年代》116高歌(下)

作者:光景 字数:4240 书籍:理想年代

  阴郁的清晨,风里裹携着料峭寒意,铅灰色的云层遮蔽天空,太阳偶尔会泄露一丝金光。

  蹄音震天,骑兵如潮水般从大地奔驰过来。

  失修的驿路被昨夜的大雨沁泡一夜,处处是松软的泥浆和积水,战马四蹄翻飞之下,污泥乱溅。

  马上的骑士皆是一身青色的军装,大檐帽,背负快枪,腰挎马刀,专注的赶着前路,马蹄扬起的污泥溅满他们身上。整个部队,都酝酿这一股悲愤之情,只有这样拼命的赶路,才能得到些许的宣泄。

  李想和曾高等策马奔在最前,属于这个时代独特的自然风情,乡村特色,历史韵味,在他们眼前飞快的划过。李想身后的千余骑兵是他手上所有的机动部队。在天未亮,雨势弱下之后,他即迫不及待的带领这只机动部队赶去孝感。其余分散京汉铁路的精锐,也正往孝感集结。

  号角声中,千余骑兵缓缓停下。

  即使李想再如何急着赶路,也该让战士们休息片刻,吃个早饭。即使人还能坚持下去,胯下战马也坚持不下去。昨夜大雨过后,道路松软,战马跑起来已经是加倍的吃力,更曾论这样急的拼命赶路。

  众战士咬牙支撑,其实也到了极限,须知赶夜路的艰辛,实不足为外人道,更何况这样泥泞的道路。身为骑兵,对马儿可是看重的紧。为让马儿轻松点,他们强撑着酸软无力的手脚卸下马鞍,自己还不顾得吃,先给马儿挂上粮袋。兵将们这才解下身上的枪刀,轻装简从,或坐或睡,尽量寻找一个舒适写意的姿势,抓紧时间休息。

  掏出肉干,饼干,就着凉水喝起来,补充身体的能量。一时间整个山坡,尽是人马。

  一身戎装,英气懔然的汤约宛策骑一匹枣红马,神骏之极,比一般的东洋马还要高一个马头,长一个马屁,风驰电掣地从军伍最后方飞奔而来。

  她的坐骑速度疾快如风,武装带把她的腰身束成盈盈一握,瞪着马靴的一双腿纤细修长。李想为她的绰绰风姿所震摄,看的目瞪口呆,暗吞口水。这样的健康美人才是李想喜欢的,那些京城,秦淮名姬,个个小脚金莲,驼背病厌厌,说是胜西子,赛金花,李想看了都会作噩梦。

  汤约宛精明的马术,赢来两边身疲力乏的手下一阵阵的致敬喝采声,本是要死不活的人,突然个个精神饱满。汤约宛的搅和,总算改变了少许一路上默默赶路的沉闷的气氛。

  汤约宛架马愈奔愈快,只眨眼功夫,便像旋风般奔至李想近处,她一口气跑到李想所在的山丘顶停下,才勒马刹住去势。

  汤约宛近身,李想立刻收起看向她色色的眼睛,在马背上极目前方,装出气定神闲的模样。天空阴沉沉的,使人压抑。不知为何,李想越来越喜欢高高在上,府看大地在脚下的感觉。他扭头装作随意的看一眼微微喘息的汤约宛,近看她运动之后无意流露出的娇媚,更直教人怦然心动,不可思议。

  汤约宛对他灼热的眼光未有所觉,只是撇了一眼山坡上横七竖八躺下休息的士兵,说:“一群男人,还不如人家一个女儿家。”

  李想一笑,道:“士兵们骑的战马,怎么可以和你这匹从华商跑马场俱乐部精心培养出来的纯血马相比?”

  李想说完下马,向山丘下的小溪走去。汤约宛也连忙跳下马,跟了过去。

  李想以冰凉的清水洗脸,小溪清澈见底,纯天然而无污染,忍不住就掬水连喝十多口,痛快畅美之极。但是如果有一瓶可乐,或者红牛,就更是美哉。

  汤约宛与身具来的优雅清越的声音在他背后响起,不无感慨的说道:“在这个革命潮流滚滚如洪的大革命时代,那个热血青年不想自己的生命和青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即使我这样一个小女子,也想不顾一切的扑革命潮流,使热血沸腾,使青春激扬。”

  满人奴役中国二百六十余年,洋人横行中国半个世纪,国家民族已经到了国将不国,亡国可期。可谓不有国,何有家,何有身。热血青年,大有救天下苍生舍我其谁之思,不乏其人。

  李想大笑道:“又一个鉴湖女侠出世。”

  汤约宛有些恼羞的哼了一声,“你的骨子里还是小看女人。女人闹革命,在你们眼里就是稀罕物。”

  李想起身来到她身旁,毫无顾忌的探身过去搂抱她肩膀,笑道:“你明知道我不是这样封建人物,还说这话。我是出于尊重女人,保护女人的目的,才不让女人参与这些打打杀杀的事情。”

  “陈词滥调!”汤约宛板着脸,她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听李想这样狡辩,转而又道:“现在的形势我都可以看出来,明显的拥兵六镇,又有洋人暗中支持的袁世凯势大。你又说,南北和谈是迟早的事情,当以保存势力为先。可你现在急急的往南跑,想要挽回局势,与冯国璋大战,消耗巨了,势力损耗,你将来又安身立命的资本又何来?你看,汉口事件以来,一个个都跳出来要治你与死地。想你死的人有多少,你还看不出来。等你手上的势力消耗干净了,你还有活命的机会?你为革命拼命效死,不惜身,只等湖北的危机一过,只怕所有人把你的功绩又全给忘了干净。”

  李想顿然开朗的心情跌入谷底,汉口事件惹起的不愉快心情是怎么洗清不了,这势必成为他和武昌集团,还有同盟会集团的一块心结,解不开的死结。

  李想心情郁闷,却也知道汤约宛不是有心加重他的郁闷,可谓真心担心他如今的处境。可是李想已经无路可退,他不是世代将门,不是世家子弟,不是革命巨匠,没有经营三十年的北洋军阀,没有偏不天下的门生故吏,没有影响全国的革命声威。李想只是一个无根的,凭空降临的穿越客,辛辛苦苦的拉起一家小公司,还是因为和黑社会有关系;有几个忠心的手下,还是因为借用歪曲的三'民主义。

  李想能够在湖北短短时日崛起,只因为李想掌握如今天下时运。

  人民积愤清廷专制,政治窳败,已达极点。大局阽危,满清朝庭自强的振作之举,办洋务,维新,预备立宪,通通失败,全国绝望,眼看改革无望,四千年神明之胄,几如燕雀巢幕,不谋朝夕。加以贵族用事,骄佚恣雎,民贼专横,甘为戎首。如请愿国会代表之拘禁,铁道收归国有之风潮,皆足以大拂舆情,遏抑民气。于是人心激奋,咸欲谋脱君主专制之羁轭,享民权自由之幸福,大呼革命。始而川乱蔓生,迨八月中旬,鄂变继起。

  李想正是紧紧的抓住革命风潮,人人畏惧不前,他挥军渡江战汉口,战三道桥,打洋人,在湖北东征西讨,汉口民族之气被他鼓上巅峰,李想俨然成了中华新民族之魂的代表,民族之气的聚集才使得自己实力如滚雪球越滚越大。各省哗然响应,如出一辙。李想只是因势而成事,如今冯国璋一再压迫湖北革命之势,首当其冲虽是黄兴,然黄兴民军之气与湖北革命之势实为一体。李想如逼而不敢战,保存实力,只会使先前因为他身上代表的民族之气消散,沦为袁世凯一类的人物,成为一个利用革命登上权力上层的人物,他身边因为民族之气凝聚在身边的人,一个个将离他而去。李想将一事无成!

  汤约宛素手拿着一块饼干出现在李想眼前,使他从沉思中醒来,接过一口塞进嘴里,目光遥望远处的孤峰,含糊道:“我不是为武昌革命,不是为同盟会革命,我不在乎他们是否记得我的功绩。我是为民族革命,我也不是什么孤胆英雄,我只不过是在我身后的战士不知该怎么做的时候指点了一下,我想即使没有我,也会有另一个人来领导他们革命,也一样会取得成功。我只不过抓住了革命的潮流而已,不是一个推动的革命潮流,是他们。不是我成就他们,而是他们成就了我。任何想要逆潮流所退的人,只会被这个潮流所吞噬,粉身碎骨。我如今顺势而为,怕谁?”

  李想心中怕得要命,可是满口的苦水也必须自己吞下,不能使任何人看出他的窃意。更要昂首挺胸,用力憋出一身的王八之气,幻想引得汤约宛春心萌动,投怀送抱。

  汤约宛没有春心萌动,只是沉思良久,才道:“殷忧所以启圣,多难即以兴邦,满清朝庭到了危而弗亡之境地,也尝试过多次改革,亦想挽回此颓废腐败局势,贤人君子可是心力之为。洋务运动,百日维新,预备立宪,是所望于海内名公巨卿哲人杰士,懔被发缨冠之大义,誓抱冰握火之苦心。最后的结局何其凄惨,李鸿章的忍辱负重却诚为国贼,淹死在国人的唾骂声中,谭嗣同为变法流血,只是成就他六君子的个人英名。他们连自己也救不了,更不要说拯救天下苍生。满清朝庭已经能走的路全部走绝了,只剩下最后一条路:革命,革了满清朝庭的命。可是……你革命,为什么就要和所有人为敌?”

  汤约宛的话太过文言,好歹李想还是听出一个大概。李想并不是和所有人为敌,只是和这个时代最具实力的阶级为敌。汤约宛老爸是著名的立宪人物,她会这么想是一点也不奇怪。

  当时,维新立宪人物多是以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的知识分子,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影响,思想上经历了一个否定或怀疑封建主义“旧学”、接受资本主义“新学”的转变。他们的生活际遇虽不尽相同,主张也不尽一致,但大抵都希望在不触动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求得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他们普遍认为,要国富民强,光靠仿造西方的坚船利炮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如要求“开民智”,“兴民权”,即给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以“议事之权”,等等。即使是革命党人,依旧没有勇气向地主阶级全面宣战,更没有勇气向帝国主义宣战。

  李想自然不存在这样的心态,他搬出太祖著名的《论持久战》,侃侃而谈,“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而革命,就是要发动群众的力量。洋人和袁世凯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列强侵略者和袁世凯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你道,我们与冯国璋接战日久,为什么就没有吃过大亏,就是因为发挥了民众的力量。”

  李想为了发挥民众力量到极致,破坏敌人交通,确保决战的胜利,可谓煞费苦心,几乎照搬薛岳长沙会战时对付小鬼子的全套经验。李想一到前线与冯国璋初次碰撞,就反复又重申了会战前所制定的民众组织、交通、通信、城垣破坏及物资藏匿的方法。

  关于民众组训:

  1、将战地民众,以保为单位,分别组成侦探、交通、救护、输送、宣传、慰劳等队,并分别授以侦探、通信、道路破坏、修筑、看护、担架、输送、宣传、慰劳等常识。

  2、敌侵入战地时,所有青年壮丁男女均分任侦探、交通、救护、输送、宣传、慰劳等工作,老幼者一律离开铁路、驿路30华里以外山中安全区内,使敌人深入后,不见一人,如盲人瞎马,无从探悉本军情况及交通状况。

  关于交通、通信及城垣之破坏:

  1、将预定作战区之铁路、驿路彻底破坏,使之通塘、通河、化田、蓄水、还山。

  2、部队转进时,将通信迅速撤收,或彻底破坏,使敌不能利用。

  3、将预定作战区之城垣彻底拆除,使敌占领后,毫无凭借。

  关于物资疏散及储藏:

  将预定作战区之物资,竭力向后方疏散。民众之必需品,也须藏匿至距铁路、驿路、水路30华里以外之安全山中,使敌深入后,一无所获。

  这一招非常管用,冯国璋有火车皮也不得用,打下城池也无城墙可守,所有必须物质全部需要后方补给。如此打法,只要时间一长久,袁世凯的北洋经济肯定无法支撑。当然洋人可以给他举外债,但是袁世凯撤兵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即使最后打败李想,他也得不偿失。只是黄兴……是在逼迫他李想与冯国璋决战。

  汤约宛秀眉微微皱起,“可我们如今却要放弃避敌强,击敌虚的战略防御,去与敌人阵地壁垒硬碰硬,失去先前边退边打的灵活,我们还如何发挥民众的力量?”

  看着她皱眉苦思的样子,心下涌出无限温柔,自信满满的笑道:“这你就不用烦恼啦,曾高他们参谋部早拟出了应对之策,这是最高军事机密,你还是不知道的好。我们还是继续赶路吧。”

  李想的心下苦似黄莲,没有一丝脸上的轻松如意。湖北民军如果全线崩溃,会对全国革命是个沉重打击,湖北将失去领导革命潮流的优势,李想也只能学阎锡山躲起来装孙子,做山大王,将来也不用幻想有更大的作为……老子穿越客,去学阎锡山,他妈也太窝囊了。而南方革命党人将彻底的失去与袁世凯对抗的勇气,辛亥革命半途而废……虽然这个历史好像很难再改变,但是李想总是想,多少革命有志之士,在辛亥年间泼下无亮鲜血,再不努力一回,任凭历史如此发展下去,就放弃了先前如许可染红鄂江潮的牺牲,实在不甘心啊……这回真是不顾一切啦,李想无声的叹息。

  汤约宛还是有些不相信的看着李想,他额头上新鲜的疤痕非常的明显,看他一脸精明的样子,可为什么总喜欢做一些不计后果的蠢事?替她当子弹时也是,如今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