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清山变 第119节 屈打成招(1)

《清山变》第119节 屈打成招(1)

作者:嵩山坳 字数:3595 书籍:清山变

  第119节屈打成招

  把王树汶找到班房,“先把他吊起来”刘学太喝道,“问他,叫什么名字?”

  吊起来一问,王树汶哭着说道:“我叫王树汶。【≮衍墨轩无弹窗广告≯ .】”

  “什么王树汶?替我打,着实打”

  “不是,不是。”王树汶大喊,“我叫胡体安。”

  “好了,好了放下来,放下来”刘学太作出那种惊吓了小孩,心怀歉疚而又找不出适当的话来抚慰的神情,“早说你是胡某人,不就用不着吃苦头了吗?”

  于是旁边的人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把吊着的王树汶放了下来,替他揉膀子的揉膀子,擦眼泪的擦眼泪,服侍得倒是好周到。

  “小鬼该饿了,弄顿好的给他吃”

  县衙门前的小吃摊子最多,不一会就送来了一碟子卤驴肉,一大碗酸辣汤,一盘洋面馍馍,热气腾腾,香味扑鼻,但是眼泪汪汪的王树汶却只是摇头。

  “吃啊”有个年纪跟王树汶差不多的小皂隶,老气模秋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干吗弄出这等样?”

  一语未毕,脸上着了一巴掌,“去你母亲的”刘学太恼他‘一人做事一人当’这句话说得不合时宜,瞪眼骂道:“这里没有你的话你少开口,没有人当你哑巴。”

  等那小皂隶捂着脸,嘟着嘴避到一边,王树汶怯怯地问道:“刘大爷,你说的话算不算数?是不是骗我?”

  “我怎么骗你?那句话不算数?”

  “就是,就是‘没有死罪’那句话。”

  “当然罗,怎么会有死罪?”刘学太在他旁边的凳子上坐了下来,拉住他的手,用恳切得恨不能挖出心来给他看的神情说:“你倒想想,如果不是上头都说好了,凭你这样儿,混充得过去吗?你虽只十五岁,很懂事了,总也听说过顶凶是怎么回事?现在是为了敷衍公事,不能不装个样子。你尽管放心大胆,上头怎么问,你怎么答,包你无事。”

  “会不会打屁股?”

  “这就在你自己罗”刘学太将身子一仰,“你老老实实招供,不惹县大老爷生气,他凭什么打你?”

  王树汶想了一下,点点头,拿起一个馒头,掰开一块,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着。

  “不过有句话,我先关照你,你别怕”刘学太很从容地说:“公事有公事的样子,尽管暗底下都说好了,场面上要装得象,照道理说,这种案子要钉镣,不要紧的,一切有我。”

  这一下,王树汶倒了胃口,衔着一口食物,怔怔地望着刘学太,疑惧满面。

  “跟你说过了,只是装样子,到了监狱里,我马上替你卸掉。总之一句话,你相信我刘大叔,放心就是。”

  “刘大叔,”王树汶问道:“你说没有死罪,那么,是什么罪呢?”

  “至多三年的牢狱之灾。在监狱里,让你睡高铺,一天两顿,这样的白面馍馍管你个够。准包三年下来,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连你自己都认不得你自己了。”刘学太放低了声音又说:“三年一满,不是许了你了吗?两顷地、五十两银子,娶个老婆,雇两个长工,小子,你时来运转,马上就成家立业了”说着,便使劲在他背上拍了一巴掌,是替他高兴得忘形的神气。

  王树汶的脸色渐渐开朗了,然而就象黄梅天气那样,阳光从云端里漏了一下,旋又消失,依然阴霾满天,“我不相信有那么好的事”他摇摇头。

  “谁骗你?谁骗你就天诛地灭。”刘学太煞有介事地,“明天就让那面写契给你,五十两银子替你存在裕丰源,折子交给你自己收着。这总行了吧?”裕丰源是通城县唯一的一家江浙人开办的钱庄。

  “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不赌过咒了吗?”

  终于,王树汶点点头,重新开始喝汤吃馒头。刘学太便又叮嘱了一番话,将他稳住了方始离座,走到间壁屋子。

  “我看见了。”刑房张书办大摇其头,“怎么弄这么一个孩子来?也要搪塞得过去才行啊”

  怎么会搪塞不过去?刘学太知道,张书办一肚子的诡计,死的也能说成活的,何况有个教好了口供的人在那里?他这样表示,当然是有作用的,为求痛快,不如自己知趣。

  “老胡让我捎了信来,”他低声说道,“有笔孝敬,马上替张二叔你存到裕丰源去。”接着便伸了两个指头。

  “二百?”

  “嗯。”

  “这么件案子……。”

  “这是先表微意。”刘学太抢着说:“事情弄好了,还有这个数。”他又伸了三个指头。

  张书办想了一下,很认真地说:“也罢了不过话说在头里,我是净得。”

  “自然,自然。毛师爷那里另外已经有了。”

  “我上去说。倘或他有话下来,你得告诉老胡,让他找补。”

  “那当然,反正不让你为难就是。”

  毛师爷倒没有说什么,也许已经满足,也许等案子到了紧要之处,另有需索。张书办心想,反正有话在先,归刘学太自己去打点,这时就不必谈钱,只谈人好了。

  “人是太瘦小了一点,不过讲话倒还老练,能充得过去,而且也不尽是混充。”

  “这怎么说?”毛师爷问道:“这家伙也是一起下手的?”

  “下手的是老胡的侄子,他也跟了去的,不过并不知情。”张书办说,“总扯得上一点边,也不完全是冤屈。一切都靠师爷了。”

  “等我想想。”毛师爷在想,马翥有些书呆子的味道,又是很深的近视眼,若是坐堂问案时,弄得黑黝黝地让他看不清楚,这一案可以混得过去。不过,由县而府,由府而道,一直到省里,都要打点好了,才得无事。

  “老胡知道。”刘学太这样回答他,“已经有预备了。”

  “那行。”

  于是毛师爷派人将马翥请了来,一见面就说:“恭喜东翁,正凶已经抓到了。”

  “彼此,彼此”马翥笑容满面地答道,“全是仰仗老夫子的大力。”

  接着便谈到案情。这些盗案重犯,往往先由刑房书办问一遍,作成‘节略’,叙述案情梗概,这份节略是早就做好了的,马翥接到手里,看不了两三行便停了下来,脸现讶异之色。

  “想不到这个盗魁,这么年轻,才二十一岁”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审案子宜乎虚己以听,东翁切莫先存成见。”

  “说得是,说得是”马翥受教,等将节略看完,便要传谕升堂。

  “东翁”毛师爷拦阻他说,“此时还不宜提审”

  “噢”马翥问道:“莫非有什么说法?”

  “胡体安能在千里以外作案,党羽自然不少,此刻提审,不禁百姓旁观,倘或有那无法无天的在公党闹事,虽无大碍,究于东翁官威有损。”

  “是,是”马翥心诚悦服地请教:“那么,老夫子看,以什么时候为宜?”

  盗案、风化案,或者涉于机密,有所关碍的案子,原可以便衣在花厅提审,马翥十年寒窗,初为民牧,既不谙世故,更不懂做官,毛师爷便是欺他这一点,一本正经地说道:“明日早堂,越早越好。一则,清静,再则,要弄成阴森森的样子,教犯人想到,上有鬼神,不可欺诳,自然照实作供。”

  马翥自然嘉纳其言,传话下去,第二天早堂问案。

  第二天曙色初透,公堂便已伺候好了,马翥也是半夜里就被唤醒,漱洗饱餐,然后换上公服坐等。到钟打六下,刑房张书办到签押房窗外禀报:“请大老爷升堂。”

  由上房过二厅、到大堂,在暖阁中升了座,只见正前方一块灰蒙蒙的天,正飘着毛毛细雨,还有风,吹得公案上一盏红色牛角罩的烛台,光晕摇曳,连文牍都不甚看得清楚。此外的光亮,便只有正檐前两盏用三脚竹架支着,‘通城县正堂马’的字样犹新的大灯笼,照出站班的皂隶,肃然无声地分列两旁,手里不是拿着竹板,便是刑具。

  “都伺候好了”张书办在马翥身边关照,同时将个红布面的卷宗一揭。

  于是马翥用朱笔在名单上一点,口中吩咐:“带胡体安”值堂的皂隶大声应着:“喳”着到檐前宣示:“堂谕,带胡体安。”

  刘学太已经在西角门外等候了半天,这时便拍着王树汶的肩膀,安慰子侄似地说:“要怕,不要怕一切有我。县大老爷是书呆子,最好说话;你答供得干净俐落,他一定高兴。”

  王树汶深深吸了口气,重重地点着头说:“知道。”“好,上去吧”

  于是铁索𨱍铛,就象变把戏牵出一头猴子似的,将王树汶牵到堂上跪倒。为了要做出强盗的气派,他依照刘学太的教导,昂起了头,极力装成满不在乎的神态。

  “禀报大老爷,”刘学太屈一膝大声说道:“奉堂谕,带到盗犯胡体安一名。”

  马翥向下望去,影绰绰一个瘦瘦小小的孩子,不免惊奇,但以毛师爷的先入之言,并未想到这个孩子不象强盗,只感叹着人心不古,这样的年轻人,居然也会行劫。端详了一会,他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胡体安。”

  听他这样回答,刘学太和值堂的张书办都松了口气,即令王树汶不致临时变卦,却怕他惊慌失措,无意问露出真相,现在听他语气平静从容,自是极大的安慰。

  “你今年多大?”

  “今年二十一岁。”

  “二十一岁,”马翥摇摇头,“倒看不出。”

  “小的生日小,腊月二十五日。”

  马翥没有理他的话,看着案卷问道:“天门赵家的抢案,是不是你做的?”

  “是的。”

  “你好大胆”马翥的声音提高了,“你知道不知道,抢劫是什么罪名?”

  “大老爷开恩。”王树汶磕了个头说,“小的实在叫没法。这几年湖北大旱,没有得吃的,小的上有七十多岁的老的要奉养……。”

  “慢点”马翥捉住漏洞,急忙问道:“你今年才二十一岁,倒有个七十多岁的父亲,这话怎么说?”

  漏洞捉得太快了些,如说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娘,便难辩解,七十多岁的父亲却无足为奇,王树汶原就能说会道,加以县大老爷果然如刘学太所说的‘好说话’,心里不太畏惧,更能从容圆谎:“小的是小的父亲的老来子。”

  “你母亲多大?”

  “我娘今年整五十。”

  “那还罢了。”马翥停了一下,接上原来的话头:“虽说饥寒起盗心,到底不可恕,你年纪轻轻,什么事不可以做,为什么要做强盗?”

  “小的原在前任大老爷手里补上了一个名字,有名无粮,是空的。”王树汶说,“小的不敢在本地做案。请大老爷开恩。”

  “你做案自然不止一个人,同伙呢?是那些人,从实招来。”

  “一共五个人。”王树汶随意报了四个名字,连他自己是五个。

  “这四个人住在那里?”

  “小的不知道。”

  “胡说”马翥拍着桌子呵斥,“你们同伙做案,怎么会不知道他们住在那里?”

  “大老爷,不是小的敢欺大老爷,实在因为这四个人,都是无家无业的混混,平时不是住在土地庙,就是人家屋檐下蹲一夜。等小的被抓住,那四个人想来是听见风声,逃得干干净净了。”

  听这话,似乎有理,马翥便喊:“张书办”

  “有”张书办在公案旁边打了个扦,站起身来等候问话。

  “这个强盗同案的还有四名犯人,要抓到才是。”

  “是”张书办先答应这一声,顾住了马翥的官威,然后才踏上两步,低声说道:“回大老爷的话,这是另外一案,与本案无关,书办的意思,不必多事。”

  “这就不对了同是一案,怎么说是另外一案?”

  “大老爷明鉴,本县办的不是盗案,天门出的案子,没有报到本县,与本县无干。”

  “那么,你说,我们办的这件案子,叫什么名堂?”

  “本县只不过奉上台公事,指名逮捕胡体安,抓到胡体安,公事就可以交代了。”

  “啊,啊”马翥恍然大悟。这案情上是有些分别,天门出的抢案,并未向通城县来报,实在不必越俎代庖去细问,上面叫抓胡体安,抓住胡体安往上送就是。不过,他又有疑问:“胡体安已供了这四个人,上面不是要着落在本县逮捕归案吗?”

  这一下,张书办就不能再明说了,凑上去附着马翥的耳朵说道:“大老爷,供词好改的,这四个人居无定处,不在本县,就与本县无干。”

  “对”马翥用极低的声音问:“怎么改法?”

  “改为胡体安亲供:路经某处,纠合不知名无赖四人,伙同行劫。”

  “行吗?”马翥怀疑;“好象太滑头了。”

  “这种事很多,俗语说的‘见财起意’,就是这个样。湖北这几年大旱,饥寒起盗心,不相识的连手‘打杆子’的案子,书办那里总有几十件。”

  “好,好依你。”马翥便不再多问了,摆一摆手说:“先押下去。回头再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