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启激荡年代 第一千〇八十八章 开会

《重启激荡年代》第一千〇八十八章 开会

作者:哗啦啦下雨 字数:2679 书籍:重启激荡年代

  重启激荡年代

  “喂?喂!声儿挺清楚的吧?”

  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在发出一阵刺啦刺啦声后,传来傅明光的大嗓门,“石河村的村民们,大家好,我是傅明光。内个什么,今天晚上7点半,在村委会门前的晒谷场召开村民大会,请大家准时参加,只要在家的,有一个算一个,必须到场!参会之前,那些屎尿多的,在家里该上厕所的上厕所,严禁会议期间随地大小便,多大的因了,也不嫌丢印!”

  杨巧兰抬头看看日头,嘀咕道:“奇了怪了,怎么冷不丁开大会?不对啊,还没到收公粮的时候啊。傅明光不会又要收份子钱吧?”

  “今天晚上村民大会的主题是,嗯,等等,我看看哈,嗯……,是内个关于成立石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事儿,这个什么叫股份经济合作社?我在这里先卖个关子,等晚上开会的时候再详细解释。我强调一下啊,这可是一件事关每个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你不来行,到时候别后悔!嗯,勿谓言之不预!”

  吧嗒一声,大喇叭里的电流声顷刻消逝。

  杨巧兰寻思了一会儿,转身去找傅松。

  “老三,你回来这两天见天往傅明光家里跑,你说说,你又撺掇他傅明光闹什么么蛾子?”

  “娘,你这话说的,傅明光他多大岁数的人了,能被我撺掇动了?”傅松面色如常道,这种事情打死也不能承认。

  杨巧兰继续追问:“傅明光是不是又要收钱?”

  “我哪知道?”傅松心里发虚,眼神开始乱瞟。

  对杨巧兰这种视土地如生命的人来说,如果傅明光只是收钱,嘴上骂几句,咬咬牙也就交了,可如果收她的地,那绝对要跟傅明光拼命。

  村里持杨巧兰这种观念的人应该不少,嘿嘿,希望傅明光能过得了这一关。

  看来今晚老子得避避风头!

  不过想法虽好,但刚吃完晚饭,傅明光就上门来“请”他了。

  “二叔,你们村开村民大会,我一个外人去干什么?”傅松为了把自己摘干净也是拼了,主动将自己开除石河村。

  “你说不是就不是了?”傅明光哪还不知道他打什么主意,根本不容他拒绝,连拖带拽将他扯到院子里,“你户口虽然不在村里,但你娘还种着你的口粮地呢!”

  傅松诚恳道:“二叔,那我现在就把我的那块口粮地无偿退回给集体。”

  傅明光翻了个白眼道:“这话你跟你娘说去,别跟我说。”

  傅松不禁打了个哆嗦,他要是敢跟杨巧兰说把口粮地退了,杨巧兰真能打他。

  傅明光道:“二叔知道你担心啥,不过二叔肯定不会让你为难,今晚你就当给我压阵,你在场我心里能踏实些。”

  听他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傅松只好不情不愿地来到村委会门前地晒谷场。

  家里的那台发电机今晚被傅明光征用了,傅冬正忙着拉电线,很快会场就被200瓦的大灯泡照亮了。

  村民们陆陆续续到达晒谷场,傅松看到李强几个人躲在角落里,便也凑了过去。

  陈向东招呼道:“老三,你来得正好,还差一个人正好打保皇。”

  “来来来,赶紧洗牌。”傅松搓着手席地坐下,“来钱的吗?先说好了,我今儿没带钱。”

  纪鹏道:“先用麦粒,一个麦粒一毛钱。”

  村委会山墙上的大喇叭突然响了,“喂?喂!声儿还挺清楚的!今天的会议开始之前,我首先要代表村委会向傅冬同志表示感谢,傅冬同志免费提供了发电机和汽油,又忙前忙后拉电线,来,大家伙儿呱唧呱唧!”

  “行了行了,安静,安静!今天召开村民大会,主要讨论成立咱们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

  “明光,是不是又要交钱?”傅明光的四叔坐在最前面,张口就问。

  “四叔,你先别插嘴,听我说嘛。这次就不收钱了,不仅不收钱,将来还分红!”

  一听说将来会分红,大家都提起了精神,纷纷询问到底怎么回事。

  傅明光被吵得头大,用力拍拍话筒:“安静,安静!开会呢!等我说完了!”

  “什么是股份经济合作社?说简单点,就是咱们村的人凑份子一起合伙做买卖,明白了吧?”

  “凑份子不得交份子钱?这也叫不收钱?”傅明光四叔立马不乐意了,在鞋底上磕了磕旱烟锅仔,“我不同意!”

  傅明光一口气差点没上来,这要不是自己的亲叔叔,他早就开口骂人了!

  对于这种老棺材板子,骂不得,更打不得,他只好装作没听见,继续道:“这个凑份子也不一定非要出钱,就比如现在很多地方办厂子,有能耐的一分钱都不用往外掏,人家用自己的技术当份子钱。我们这个股份经济合作社也一样,不用大家伙儿交一分钱,只要大家伙儿用自家的责任田。”

  “啥?用责任田入股?傅明光你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责任田是我们自己的,你不能收回去!”

  “绝对不行!”

  “不同意!”

  对于大家的反应,傅松并不感到意外,傅明光虽然说得隐晦,但大家都不是傻子,说是用责任田入股,可一旦入股了,那以后责任田怎么样自己就说的不算了。

  “我给大家伙儿算一笔账。”傅明光一直等大家的情绪平复下来,这才开口道,“拿河边的水浇地来说,一亩地一年种一季冬小麦和秋玉米,咱们往高了算,一亩能打600斤小麦和800斤玉米,小麦收购价一斤三毛二厘,这就是一百九十二,玉米一斤两毛五厘,二百块钱,一亩水浇地能卖多少钱的钱?392块钱,我算的没错吧?”

  这时有人嘟囔道:“这是水浇地,责任田哪有这么高的产量?一年能卖300来块钱就烧高香了!”

  傅明光笑道:“刘老四说的对,责任田起码得打个八折,甚至八折都是多了。那咱们就按300块钱一亩的收入来算,扣除公粮提留款,一百五六十块钱没了,种子、化肥、农药,一百块钱又没了,这还没算国家收购的余粮,余粮收购价多少钱?呵呵。大家伙儿都好好算算吧,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到底赚了多少?”

  很多人虽然也觉得种地不怎么赚钱,但基本上都没仔细算过账,这时候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还真是这么回事!”

  “其实傅明光还算多了呢,现在有几家的旱地能打600斤小麦、800斤玉米?”

  “这不是种的越多越赔钱吗?”

  “对呀,那咱还种个屁啊,我还不如养兔子呢!”

  ……

  “安静,安静!”傅明光又开始拍话筒,“账大家都自个儿算过了吧?我傅明光没骗你们吧?我为什么让大家伙儿用责任田入股?就是因为种责任田赔钱啊!当然了,入不入股,全凭自愿,咱们这次不搞一刀切,不过咱也把丑话说到前头,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不入股的人,到时候看到旁人拿分红,可别眼红!”

  “二叔,那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具体怎么个章程?”

  “是啊,你给说说呗。”

  傅明光连忙打开红皮笔记本,在手指头上吐了口唾沫,翻到一页,然后举到眼前,就着身后的白炽灯念道:“石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章程,这是题目。第一条目的,石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刮号,以下简称‘合作社’,是石河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发成立的,旨在整合资源、协商交流、发展经济的组织平台……;第二条性质……;第三条作用……;第四条组织机构……;第五条议事程序……。”

  大家听傅明光一条条地念下来,都是一愣,傅明光看来是早有准备啊,连条条框框都搭起来了!

  念完后,傅明光端起杯子喝了口茶润润嗓子,笑眯眯地问:“大家对章程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都说说。不管好的坏的,有用的没用的,大胆说!”

  “二叔,地是俺自己的,凭啥入股后,村里占大头?”

  “你懂个屁!”面对自己的晚辈,傅明光一点都不客气,“地是你家的吗?你叫叫它答应?在咱们国家,土地就两个主人,一个是国家,一个是村集体。咱们村的地,都是村集体的,村民只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说是拿责任田入股,实际上是拿责任田的承包经营权入股。我这么说明白不?”

  “明白明白,村集体是地主嘛,俺是佃户,放过去佃户可没有资格拿份子。”

  傅明光把杯子往桌上重重一放,骂道:“瞎鸡儿扯!什么地主、佃户?地是村集体的,村集体大家伙儿人人有份,要说地主,都是地主!”

  “老二,我就有一点不明白,为啥要搞两本账?”

  “四叔,你的责任田入不入股?”

  “这个……,我再想想。你别打岔,为啥两本账分红?”

  “嘿嘿嘿,四叔,如果你不入股合作社,别人都入股了,一本账的话,到了年底分红,你不是占大家伙儿的便宜了吗?”

  “哈哈!”村民们立马就明白过来,纷纷大笑起来。

  “当然了,不管是刘老四家的地,还是王老五家的地,所有权都是村集体的,人人有份,所以村集体从合作社拿到分红后,还会根据当年经营情况,在全村范围内再进行一次分红,这就是两本账,两次分红。那些不参加合作社的人,能占点小便宜,但想占大便宜,门都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