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个伙夫的朝鲜血战 第106章特殊的晚宴

《一个伙夫的朝鲜血战》第106章特殊的晚宴

作者:周雨滨 字数:1790 书籍:一个伙夫的朝鲜血战

  对于三弟的提议, 林大柱怎么可能同意,出门前,自家老娘可是再三叮嘱了,绝不能乱花银子。

  还让自己特别盯住老三, 自家老娘的原话就是, “若你三弟不听, 你尽管揍一顿就是了。”

  揍人林大柱肯定不会, 可银子他还是能管得牢的。

  这不,趁着三弟一个没注意, 林大柱一把就抢过了他手里的银钱, 而后飞快往衣襟里一塞,道:“走走走,咱们现下就去把绣线和绣布买了来,今日若是还来得及的话,咱们就坐马车回去。”

  这次来县城, 除了卖柿饼,兄弟三人还肩负了采买绣线和绣布的任务。

  所以, 回家之前, 他们还得去一趟绣坊和布庄。

  见银子被大哥抢了去, 林三柱也不恼,只叹了口气道, “前几日我瞧见叔爷家的云安, 正举着手里的糕饼显摆, 说是他爹帮他从县城买回来的,当时可把远槐馋的不行, 眼珠子都快留在糕饼上了。”

  而后, 他又看了看一旁的林二柱, “对了,你家远柏也在。”

  说罢,林三柱忍不住又叹了口气,“唉,幸好我家狗子不馋嘴,不然看着实在可怜。”

  屋里沉默了片刻,而后就听林大柱的嗓门响起,“三弟,你看清楚没,那是啥子糕饼?”

  “对啊,啥糕饼你瞧清楚没?”林二柱也忍不住问道。

  林三柱摇头,“我也喊不出名字,不过若是到了糕饼铺子,想来就能认得出来,不如咱们现在就过去瞧瞧?”

  林大柱和林二柱嗯嗯嗯地点着头,去去去,咱们立马就去。

  于是买好了绣布绣线后,兄弟三人很快就去了糕饼铺子,不愧是县城,这不,铺子里头糕饼果子的样数,可比镇上要多出了不少,啥梅花香饼,翠玉豆糕,蝴蝶卷,还有莲叶果什么的,他们压根就没见过,差点把林大柱三人看花了眼。

  等走出店门时,一二三四五,兄弟三人共拎了五包糕饼点心出来。

  原本他们也没想买这么多,可三弟一会儿觉得这个挺像,一会儿又觉得那个也像,一时倒是分不清,到底哪种才是族长孙子显摆的那款。

  最后三人一合计,要不每样都称上一斤吧,就这样,一口气买了三包糕饼下来。

  正准备出了糕饼店,林三柱又开口了,“大哥二哥,爹娘他们还从未吃过县城的点心呢。”

  林大柱林二柱一听,可不是嘛,这些年,爹娘为了这个家,为了他们兄弟几个,省吃俭用,不说县城的点心,就连镇上的糕饼都没怎么吃过呢。

  想到这里,兄弟俩恨不得当场狠抽自己一顿,觉得自己可真是不孝啊,幸好三弟想到了。

  买买买,咱们现在就给爹娘买好吃的点心。

  于是,兄弟三人又让店掌柜给多包了两包软乎些的糕饼。

  才出了糕饼铺子,林大柱和林二柱又听三弟说道,“咱们爹的烟袋锅子都旧成啥样了,怕是整个小高山村再找不出第二把来了吧,大哥二哥,你说要不要给爹新买一根去?”

  林大柱和林二柱一想,对啊,可不就是旧得没法看了嘛,那上头的烟嘴好像都已经掉了,还是三弟细心,走走走,咱们现在就给爹买新烟杆去!

  见客人买东西这么干脆,卖烟袋锅子的掌柜,顺带推销了他家又细又不呛人的好烟丝,还说,抽了他家的烟丝,保证说话洪亮,嗓子不咳嗽,也不沙哑。

  几人一听,心想,这还用说吗,这么好的烟丝他们当然得买点啦,这样自家老爹就不会老是咳咳咳了。

  本以为应该再没东西可买了。

  结果两人又听三弟回忆起一件事来,“上回娘一直朝大伯娘头上看,起先我还有些纳闷,咱娘到底看啥呢,后来才发现,原来大伯

  娘头上居然插了根银簪,难怪看的咱娘眼馋了,唉,娘连根银簪子都没有,一年到头都只有木簪子插着。”

  “眼馋啥,有啥好眼馋的。”林大柱大手一挥,“咱们当儿子的,哪能让娘连根银簪子都没有,走!咱们现在就给娘买银簪子去。”

  于是,出了烟袋锅子铺后,兄弟三人直接去了银楼,而后左挑右选,最后花了六钱银子,给自家老娘买了一根喜鹊登梅花样的扁簪。

  接过簪子,林大柱小小心心放进了怀里,这可是六钱银子呢,自己可千万要收好了。

  等出了银楼,林大柱和林二柱就直接往客栈走,逛了半日的街,今天他们肯定来不及回镇上了,只能在客栈歇上一晚,明日再乘马车回家了。

  只是三弟这是啥意思?

  这不,等林大柱和林二柱走出去老远,再回头看时,就见自家三弟还是一动不动的杵在那里,一副满脸为难的样子。

  “咋啦?”林大柱纳闷,“你不会又想上茅房了吧。”

  刚刚不是才去过吗。

  谁又想上茅房了,林三柱翻了个白眼,“明日你俩准备就这样回去?”

  林大柱林二柱不解,“不这样回家还要哪样回家?”

  林三柱朝两人看了看,“你们想啊,咱们给爹买了新烟袋锅子和烟丝,给娘买了银簪子,又给娃儿们买了好吃的糕饼点心,可给媳妇却啥都没买,你们说,若是她们生起气来,会不会把咱们赶出房啊?反正我是肯定不敢就这样回去的。”

  林大柱和林二柱立马想起了自家媳妇狠掐人的劲儿,顿时觉得到时被赶出房门都是轻的。

  “那你说咋办?”两人看向林三柱。

  “还能咋办,”林三柱伸手往边上的花姿阁一指,“要不咱们进去瞧瞧?”

  林大柱和林二柱没犹豫,抬腿就跨进了店门。

  花姿阁里卖的全是女人家的东西,有头花、丝帕、香粉,口脂,还有珠钗等等等等。

  兄弟三人也没挑别的,直接去了摆头花的柜子,各自给媳妇挑了一朵头花,而林三柱,除了给媳妇挑了,接着又给两个闺女也各拿了一支。

  见状,林大柱和林二柱也跟着再挑了一朵,他俩可也有闺女呢。

  再说牛头都去了,就没必要再拉着牛尾巴了。

  ......

  林大柱觉得今天自己掏钱袋付银子的动作有些频繁,可他看了看买来的东西,没觉得有买错的地方啊。

  可为嘛自己总有种哪里不太对劲的感觉呢。

  林大柱想啊想,怎么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直到第二日回到了家,他娘看到大包小包的东西,气得直接朝他一大扫把挥过来后,林大柱才终于想明白了到底哪里不对劲了。

  这不,出门前,自己可是与娘说好不会乱花银子的,且还再三保证不会被三弟鼓动,咋就全忘光光了呢。

  吴氏也不吃亏谁,三个儿子都被她招呼了一遍,兄弟三人飞快逃出了堂屋。

  接着,围着八仙桌,想看看到底买了啥的众人,就看到自家奶(婆婆)(老伴)把大扫把往门后一放,而后满脸喜色的回到了八仙桌前。

  吴氏当然心情激动,刚刚老三一进院门就悄悄与她说了,说这次可给娘买了银簪子。

  是以,这会儿的吴氏,恨不得立马把银簪子拿出来戴上一戴呢。

  只是满桌子的大包小包,也不知到底哪一个才是。

  而周氏刘氏还有冯氏,以及三个大娃,五个小娃,此时正伸长脖子等的心急,他们实在很想看看包裹里都有些啥了。

  好在,吴氏也不磨叽,拿起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包袱,很快就解了开来,大家凑前一看,里面居然是一杆崭新的烟袋锅子,以

  及一包烟丝。

  老林头顿时眼睛发亮,这一定是给他买的吧?

  哎呦,这下自己终于有新烟杆了。

  老林头忍不住上前,从老伴手里把烟杆和烟丝接了过来,然后乐滋滋的回房高兴去了。

  老林头心想,早知道几个孩子还给他买了烟杆,刚刚老伴轮扫把时,自己就上前拦着点了。

  拆包袱继续,这会儿打开的包袱里,有好几个小木盒,吴氏打开其中的一个,看到盒子里头有一朵桃红色的头花装着。

  吴氏正纳闷这是给谁买的,就听门口传来了大儿子的嗓音,“娘,这朵头花是买给春梅的。”

  吴氏转头,好嘛,老大老二还有老三,此时三人正扒着门框,都伸长脖子往屋里瞧呢。

  春梅一听这么漂亮的头花居然是给自己的,忍不住朝林大柱笑道,“谢谢爹爹!”

  吴氏把头花递了过去,心想,老大还挺会当爹的。

  紧接着周氏的头花给翻了出来,然后是春秀的,再然后是春燕春草的,再再然后是冯氏的。

  就在吴氏马上又要拿起大扫把时,终于,一支喜鹊登梅的银簪子,亮闪闪的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只见银簪上,几朵精致的梅花点缀在梅枝上,再看那花枝顶,正有两只活灵活现的喜鹊驻在枝头呢。

  只一眼,吴氏就已经喜欢上了它。

  见老娘拿着银簪爱不释手,门口的林二柱有些急了,他家媳妇和闺女的头花还没拿出来呢,没看这会儿刘氏的脸,都已经拉得老长了嘛。

  这下,林二柱也不管挨不挨揍了,快步冲回了堂屋,而后三两下就把那只装头花的木盒子找了出来,接着往刘氏面前一递,“喏,也给你跟闺女买了。”

  戴上银簪子的吴氏笑得见牙不见眼,十分爽快的把几包糕饼都打了开来,然后几个小的,包括刚下学回来的林远秋,每人都分到了好多块。

  也算是全家人齐欢乐了。

  林大柱把钱袋子递了过去,吴氏倒出来一瞧,哎呦,咋有这么多银子啊?

  “娘,咱们家的柿饼可是卖了二十八文一斤哩!”

  林二柱忍不住说道,他到现在还有些激动呢,自家三弟可真厉害啊。

  啥?二十八文一斤!先前在家时,不是说好卖十五文一斤的吗,怎么价钱多加了这么多。

  老林头和吴氏满脸的不可置信,照这么说,这回咱们家的柿饼居然卖了十几两银子?

  林大柱点头,而后伸出手掌比了比,“十六两!”

  十六两?吴氏一听,立马把银子数了数,还剩十四两七钱,这么说,大柱他们这次买东西竟然花了一两多银子?

  哎呦,真真是败家啊。

  老林头十分高兴,他真没想到柿子做成柿饼后,居然能卖这么多银子。

  想起往年卖新鲜柿子,能有个一两多银子就算非常不错的了,且老大老二还得起早贪黑的挑着担子去镇上贩卖,比起卖柿饼来,不知要累上多少。

  吴氏也是这样觉得的,只可惜柿饼每年只能卖上一回。

  再说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挣银钱的事,可心急不得。

  等孩子们都各自回了房,吴氏又把她的钱匣子给抱了出来,再把里头的银子往炕上一倒,加上今日拿回来的,一并数了起来。

  这可是吴氏最最喜欢做的事。

  “一共多少了?”老林头摸了摸手里的新烟袋锅子,开口问道。

  “再有三两就够八十了。”

  话毕,吴氏的嘴角已咧到了耳朵根。

  ......

  日子过得飞快,很快又到了年底的全族宴。

  今年老林头家的座位依旧和去年一样,还是靠着祠堂门口,也还是风口的位置。

  不过也有与去年不一样的地方,就比如一家人都穿得暖暖和和的,又比如,大人小孩再不似以往那般面色饥黄。

  最最不一样的地方,恐怕就是心态了,比起去年的心中气愤,今年全家人都淡定了许多。

  该吃吃,该喝喝,一点没受影响。

  吃过了全族宴,接下来就要忙活过年的事了,今年林家也有了要送年礼的地方,那就是林远枫的老丈人家。

  此时送礼过去,也有封年的意思,等这趟走过之后,下回再见面时,就该是明年了。

  吴氏准备了好些东西,两只母鸡,六十个鸡蛋,糕饼两包,猪肉四斤,两条鱼,还有六斤柿饼。

  上次卖柿饼时,家里特地留了二十多斤下来,除了自家人吃一些,剩下的,就是用来这个时候走节礼用的。

  今日是林远枫自己去的岳父家,本身按规矩,封年就得姑爷亲自上门来。

  高翠也不扭捏,大大方方拿出自己给未婚夫婿做的衣裳鞋袜,还有一只精致的荷包。

  而林远枫,除了满脸是笑,也从衣兜里掏出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来。

  这是上个月他去山上砍柴时,意外逮到的母兔子生的,一共有六只,就属这只长得最好看,于是今日出门时,林远枫就把它放进衣兜给带了过来。

  女孩子对毛茸茸的小动物天生没有抵抗力,看到似一团棉花的小白兔后,高翠就喜欢的不行,抱在手上舍不得放下。

  心想着,待会回了房就给它安个小窝去。

  高家给的回礼,除了几块布料和几包点心外,还有一套五成新的四书五经。

  之所以定新旧为五成,主要原因还是在这发黄的书皮上。

  这几本书都是高掌柜书肆里的,前些天盘点时,东家让他把库房里的陈书清一清,若实在虫蛀的不能看的,或是发霉蚀了字的,就直接称给纸坊打浆好了。

  想到林家那个小小的读书人,高掌柜当时就从陈书中凑了一套四书五经出来,虽看着有些旧,可不少章不缺页的,读起来一点都不受影响。

  给林家那娃儿用倒也不错。

  一回到家,林远枫就迫不及待把书拿给了小堂弟,用他的话说,现下小堂弟可是自己的小夫子呢,他自然得把马屁拍好了才行。

  一下子有了这么多书,可把林远秋高兴坏了,立马抱着新书回了房。

  如今林远秋已经有了自己的书桌,他爹还给他买了个书架,这会儿他把书都搁了上去,书香气息立马就出来了。

  林远秋准备趁着年假时间,把其中的《孟子》先看上几遍,翻年就要学到它了,先熟悉熟悉,届时学起来就会轻松了许多。

  都说笨鸟先飞,可林远秋觉得,不管是笨还是聪明,先飞总是不会错的。

  ......

  过了年,族学里又多了两名新生,两人和林远秋一样的年纪,都是七岁。

  许是隔上十来天家里就会吃顿肉的缘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林远秋的个子就渐渐往上长了,虽没高了多少,可比起先前自己刚穿过来的瘦小模样,如今可要好上太多了。

  这不,正因为高了个子,林远秋的座位终于往后挪了两排,至于原先第一排的位子,自然留给了个子比他矮的同窗。

  而先前的同桌林文进,也因为换了座位,两人不再并排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