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的植物黑科技 第五十六章 超强延展性

《我的植物黑科技》第五十六章 超强延展性

作者:爱香菜牛肉面 字数:2211 书籍:我的植物黑科技

  红沙滩实验室可以找到更多复制真菌材料,就是现在大家还不知道这种材料的延展性,听见吴争说找人测试材料。

  扬舟点点头道:“刚好今天有空,那就一起去吧。”

  吴争当然没有意见。

  很快用水刀切割了一块材料和扬舟一起去科院的材料实验室。

  吴院士在那里认识熟人。

  去的路上吴争就在和扬舟讨论,这种材料适用于什么地方?

  扬舟和吴争都是生物学家,对材料的应用肯定没有材料学家了解,他们也只能从表面去讨论这种材料在什么地方有用。

  扬舟想了想说道:“从抗高温、抗辐射,还有目前已知的建议情况来看,这种材料非常适合用在航空航天科技,当然我觉得用在可控核聚变,小太阳项目也非常适合,你们这些天有没有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像是石墨烯不就是因为结构不同从而使脆弱的碳元素有超过钻石的硬度吗?”

  的确有很多材料,因为分子结构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属性,甚至有一门专门的学科研究材料结构。

  无论是微观上还是宏观上,通过不同的结构变化都能形成极具特色的特殊材料。

  吴争和扬舟的想法差不多,他也觉得这种特殊材料可以用在可控核聚变、航空航天飞行器上。

  现在人类进入宇宙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宇宙中复杂多变的环境。

  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辐射、高温、低温,航天器必须长期适应太空环境,人类想要迈入星际时代就必须要在材料上取得突破。

  两人很快来到科院的材料实验室,而且还联系了工程院院士参与测试。

  这名院士是材料方向的专家,他早就听过杨舟的大名。

  但以前大家研究的方向一个是物理材料方向,一个是生物科技,两者基本没有什么关联。

  前段时间扬舟在生物领域有过一次演讲,举例了很多植物材料特性。

  演讲的内容也有部分传到了刘帆院士的耳中。

  这自然让材料专家刘帆觉得哭笑不得,他们这些专门研究各种材料的人早就对植物材料进行过分析。

  在古代人们建筑房屋宫殿和雕刻多数都采用木质材料,但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的材料科技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木质结构虽然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并且成本低廉。

  但终究因为材料的坚硬度,柔韧性,易燃烧等等原因,而无法应用于各种机器设备上,更多的还是用于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比如木质地板,木质家具,木质装饰物等等。

  杨舟竟然想到生物材料,超越各种合金刚才,运用在航天航空中,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然刘帆还是很尊重攻克癌症的杨舟,没有见面就拆台。

  刘帆招呼扬舟一行人去到科研材料实验室,路上疑惑道:“杨教授是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吗?”

  不需要扬舟开口,吴争就解释道:“是这样的,刘院士我们发现了一种特殊材料,他有极其优越的抗辐射性、抗高温性还有坚硬度,我们想测试一下这种材料的延展性如何。”

  刘院士闻言顿时来了兴趣,他好奇道:“真有这么优秀的材料吗?”

  如果这种材料真的非常坚硬而且还抗辐射抗高温,这种材料的运用空间就实在太广阔了。

  专门研究材料的刘院士非常清楚,这样的材料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

  甚至他亲自参与的项目中就非常急需这种材料。

  材料学家活跃在各行各业,比如刘院士现在就挂名在多个实验室,平时需要去这些实验室指导研究材料,甚至还是钢铁厂的外聘技术总监。

  听吴争的意思,这种材料并非金属材料,再联想他们的职业难道是植物材料?刘院士心中想道。

  一些秘密信息吴争也不方便透露,便只好打个哈哈糊弄过去,让刘院士赶紧开始测试。

  从对方的态度里刘院士知道这种材料不简单,也不再多问,很快带着两人拿着材料箱进入实验房间。

  科院实验室自然无法做超高温熔点研究,之前材料也没有送来这里,科院实验室都是研究的普通材料。

  但延展度不需要特殊实验仪器。

  扬舟站在一旁看着两人忙碌,吴争戴着手套从材料箱中取出一根中指长短的条形白色物体。

  从外观上已经看不出这种材料来自真菌的菌干。

  看见这如同白雪颜色的材料,刘院士脑海中浮现出无数金属和化合物,但都无法和这种白色物体对应上。

  刘院士也没有耽搁时间,准备处理材料。

  要精准地测试延展性,必须要切割出相应的长宽高。

  并且因为拉伸仪极限测试长短原因,材料也不能过大,所以在刘院士的处理之后,白色的长条会变成一厘长度,10毫米宽度高度的立方体。

  看见刘院士要切割材料,吴争赶紧阻止道:“刘院士还是不要进行切割了吧,这种特殊材料的坚硬度达到了钻石程度,而且非常珍贵,就用现在的大小进行延展测试,最后麻烦一点,就以现在的体积来计算延展性吧。”

  刘院士点点头表示明白,便启动拉伸仪,将材料两端固定在拉伸仪两侧。

  这种拉伸仪可以记录下拉伸的力度长度等信息。

  材料本身只有中指长短,按理说这么坚硬的固体应该没有多少延展度,所以拉伸仪完全可以处理。

  扬舟也不知道这个拉伸仪最长能拉伸多长,于是没有提醒。

  实验很快进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使用了2吨左右的拉力时。

  材料变得极为柔软,就像是面条一般,轻易地朝着两边延伸。

  这台拉伸仪最大拉伸距离也只有两米左右,除了扬舟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么简单就达到了拉伸仪的极限距离。

  刘院士有些傻眼,他不可置信地看着这一幕,惊呼道:“这怎么可能!”

  扬舟其实也不知道特殊材料会在两吨的力度作用下变成如同面团一样柔软且坚硬。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清楚这种材料有着多么巨大的潜力。

  扬舟好奇道:“现在该怎么测试呢?”

  科学家们有的是办法,就算机器不行,片刻间就想到了另一种测试方法。

  半个小时后,两辆重型汽车挂上了牵引绳,在牵引绳后方还挂着测试力量的仪器,后面连接的便是特殊材料。

  为了防止脱钩,甚至还用水刀在特殊材料上切割出了倒钩,这样不管多大的力除非将材料崩断,否则都不会出现问题。

  两辆重型卡车背对着对方开始向前行驶,司机缓缓踩下油门,终于达到了两吨的力度。

  特殊材料再一次变得柔软,几乎没有用太大的力,两辆车就相隔对方5、6米。

  按照特殊材料的长短体积,现在已经拉伸了至少300倍距离,假如材料再薄一些,拉伸距离还会更远!

  要知道这只是中指那么长的材料延展性已经超过原本300倍,如果有一米这样的材料,那只要施加两吨左右的力度,那就能延展到300米!

  刘院士和吴院士已经激动得浑身颤抖,杨舟抱着手臂一脸微笑地看着众人,看来很快各行各业都会因为这种材料变得不同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