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争重 第79章 道门悲歌

《大争重》第79章 道门悲歌

作者:欧阳莽山 字数:2733 书籍:大争重

  “窦宪跋扈,不法谋逆,道门为何要相助于他?”刘通奇怪,祖师赵升他们明知道窦宪以外戚身份,恃宠而骄,横行不法,甚至图谋谋权篡位,为什么还要帮助他呢?

  慕容青说道:“窦宪以待罪之身北伐匈奴乃是为民谋利,有功于华夏之举。彼时匈奴经常犯边,烧杀掳掠,边民甚至腹地百姓均深受其害,匈奴巫师甚至刻意传播草原鼠疫于内地,造成瘟疫泛滥。赵升真人悲天悯人,忧国忧民,几位真人乃是至交好友,深受赵真人感化,为了天下众人,不顾道门禁忌,甘愿以身受难,相助窦宪北击匈奴。又为防范窦宪作乱,特意将其财货隐匿!”

  “那为什么不将财货交给朝廷?”

  “当时窦宪掌握军权,若是交给朝廷,势必逼反窦宪,天下还是会陷于战乱。”

  “那后来窦宪死后,为什么还不交给朝廷?”刘通继续向慕容青问道。

  “后来朝廷怀疑道门,道门为了撇清关系,以违背禁令为由,驱除甚至追杀苍椿子夫妇、碧阴真人,后来汉和帝甚至以苍椿子真人乃真龙之身为由,以护国镇人为诱饵,令道门追杀。先祖得知后岂会将宝藏献给朝廷?何况赵升真人飞升前曾嘱咐到,自有五行门人可以托付。待到这些年我知道丞相和冠军侯乃是五行门人后,便日思夜想,等候你们的到来。”

  “不对啊,祖师他们来自不同道门,均心怕大汉陷于混乱,甚至不惜牺牲自我,也要阻止,为何后来道门却不惜扰乱天下,图谋汉祚?”

  “赵升真人仁心天下,不谋己利,不存门户之见,不作贵贱之想,以德飞升,百年一人。岂是常人可比!”

  “之后汉和帝父子几代,各种谋算,只为从道门打听出宝藏所在,根本没有设立护国真人的打算,不但失信于道门,反而极尽戏耍、打压之能事,加之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道门积怨已久,派人扰乱天下,重铸天下,也不难理解。”

  刘通想到华钧他们之前的介绍,也想起陈宫、贾诩先前的所作所为,的确是如此,原来如此种种,起因,或者说部分根源就是这个宝藏啊!

  皇帝怀疑道门,利用道门想挖出宝藏,无可厚非。各道门在不知道宝藏的情况下,一而再,再而三被朝廷戏耍,因为长久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积攒的怨气累积而爆发,也顺其自然。如此看来,道门和朝廷的恩怨,以及各道门后来互相的猜忌,暗地里的争斗也就可以理解了。

  一是各道门都怀疑对方知道宝藏且隐瞒自己,二是朝廷以护国真人为诱饵,有“二桃杀三士”之功效,从此道门为了国教之位,不再和睦。

  经过长时间之后,各道门终于看清朝廷的嘴脸,几百年来,大汉朝廷的国策没有改变,也不会再改变,道门看来永无出头之日。成为国教的梦想破灭之后,终于明白,与其依附,祈求朝廷的眷顾,不如重铸乾坤,让以道教为本的家族或者势力当政,期待有一日能以道教替代儒家。

  于是有了今日之格局。目前表面看来,大汉不但乱于道教——太平道,某种意义上来说,还被道教割据,割据势力中有五行门刘祯、五斗米教张鲁(两人均是正一盟威道)、太清孙权、周瑜、上清曹丕及一些隐藏的势力。

  这道门与大汉还真是仇怨不浅啊。想到这些,刘通不得不对祖师赵升升起无限的敬意!

  赵升不但没有门派之别,更是丝毫不顾道门或者自己的利益,一心只为天下苍生!不像后来的道门,只顾着自己求什么长生不老,也不像后来的道门,如此在乎门派利益,甚至不惜扰乱天下!

  与赵升想比,真有天壤、云泥之别。作为赵升的传人,心中蓦然升起一股自豪感来。

  “哎,只是可惜了碧阴真人,苦了赵升仙长和苍椿子夫妇了!”慕容青喟叹道。

  刘通也告知了他赵升被罚苦役于幽冥的事情。刘通心想,也有你们祖祖孙孙啊,你们及赵升、碧阴、苍椿子、张娥等人的壮举和遭遇,堪称一曲响彻千古的道门悲歌!

  刘通心情沉重,几人沉默了良久。

  但洞中还是比较无聊,刘通喝了一杯水后,又开始问了一些问题。

  刘通知道汉族一直受困于匈奴,真正对匈奴有着辉煌战绩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和后来的窦宪。自己刚才不久也与匈奴人大战过,不禁对窦宪当时的战况起了好奇心。

  慕容青似乎比较了解其中的情形,经他解释,这些好多都是他祖父亲身经历的,后来都在枯燥的日子中当成故事反复讲给他听了。由于窦宪与这个宝藏有着莫大的关系,关于他的故事倒也记得很是牢靠。

  据慕容青介绍,朝廷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佩金印紫绶,比照司空规格配备属员,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

  第二年,窦宪与耿秉各率四千骑、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率万骑从朔方鸡鹿塞(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哈萨格峡谷口)出兵;南单于屯屠河率领万余骑从满夷谷(今内蒙古固阳县)出兵;度辽将军邓鸿和边境地区归附朝廷的羌胡八千骑、左贤王安国万骑从翩阳塞(固阳县境)出兵。三路大军在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尔泰山东脉)会师。

  因为有赵升等人的帮助,先后除去了匈奴人的巫师,又有赵升等人利用五行推算堪舆地形,有苍椿子、碧阴、慕容垂等人刺杀敌酋,自此窦宪一帆风顺。

  窦宪命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等率精兵一万多,与北单于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作战,大破敌军。敌众溃散,单于逃走。窦宪整军追击,直到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此役,共斩杀名王以下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来降者八十一部,前后二十多万人。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因北单于已逃到远处,窦宪一面派司马吴汜、梁讽携带金帛追寻北单于,企图招降他。一面班师回国,驻扎五原。

  当时,北匈奴人心离散,吴汜、梁讽所到之处,宣明国威,前后有万余人归降。在北海西北的西海,追上了北单于,劝说他仿效当年呼韩邪单于归汉的先例,以求保国安人。

  北单于喜悦,率领他的部下与梁讽一起回到私渠海。听说汉王朝大军已入塞,就派他的弟弟右温禺疑王随梁讽到洛阳,向汉朝廷进贡,并留侍汉和帝。

  窦宪见北匈奴单于没有亲来洛阳,认为他尚乏诚意,便奏请朝廷遣归右温禺鞮王。准备再次出征。在漠北,南单于送给窦宪一只古鼎,能容五斗,上面有“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的铭文。窦宪献上朝廷。

  永元三年(91年),派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破北单于,斩首五千余级,北单于遁逃,不知去向,其国遂亡。

  窦宪平定匈奴,威名大盛。也渐渐消除了之前担忧,不再害怕被皇帝处死,他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大权,何必要起兵呢?

  于是以耿夔、任尚为爪牙,以邓叠、郭璜为心腹,以班固、傅毅皆置幕府,以典文章,把揽朝政,占据要津。一时刺史、守令等官员多出其门。尚书仆射郅寿、乐恢因为违忤窦宪之意,相继自杀。朝臣震慑,望风承旨。窦笃进位特进,窦景为执金吾,窦瑰为光禄卿,兄弟当朝,贵重显赫,倾动京都。

  而窦景尤为骄纵,妓客也依仗势力,为非作歹。他们侵凌平民,强夺财货,篡取罪人,抢掠妇女。搞得京都商贾闭塞,如避寇仇。而主管官吏,噤若寒蝉,忍气吞声,不敢举奏。

  司徒袁安见天子年幼,外戚专权,深为忧虑,言及国家大事,往往呜咽流泪。无奈当时窦氏势力太大,父子兄弟并居高位,充满朝廷。除上面提到的之外,尚有窦宪的叔父窦霸为城门校尉,窦褒为将作大匠,窦嘉为少尉,任侍中、将、大夫、郎吏等职的,还有十余人。

  窦宪以为有大功于汉,愈加跋扈恣肆。

  永元四年(92年)他的党羽邓叠、邓磊、郭举、郭璜也互相勾结,有的还出入后宫,得幸太后,于是欲谋叛逆。

  和帝得知了他们的阴谋,但无法与外臣接触。素知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敏而有心机,不事豪党,于是便招来郑众,定计除灭叛党。考虑到窦宪驻扎在外,怕他兴兵为乱,谋定后忍而未发。适逢窦宪和邓叠班师回京,和帝大喜,下诏让大鸿胪持节到郊外迎接,并按等级赏赐军中将士,以安其心。

  窦宪进城之后,和帝亲临北宫,命将屯卫南、北宫,关闭城门,逮捕了邓叠、邓磊、郭举、郭璜,下狱诛死。并派人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让他和窦笃、窦景、窦瑰都回封地去。窦宪、窦笃、窦景到封地后,都被迫令自杀。

  永元十年(98年),窦瑰也被梁棠所逼自杀。受株连者也都免官还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