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路半边 码头运河

《大路半边》码头运河

作者:大路半边 字数:5307 书籍:大路半边

  近十年来领着周家混得风生水起的周钧比叶生想象的还要年轻些,连四十岁都不到,最多不过三十七八的样子。

  他穿着一身经改装后式样极接近儒服的衫子,白白净净的人,和煦温文的气度,再加上这么身衣裳之后,这就使得周钧像极了州县中的那些教谕先生们,单从外表上实难看出他会是洛阳漆器行的两大龙头之一。

  就连他接待两人的处所也显得有些特别,竟然没在商贾们最引以为傲的富丽堂皇的正堂,而是墨香萦绕的书房。

  “这是我备下的顾渚紫笋,虽然是去年的茶,但所幸保存的尚好,却不曾损了天然真香。至于这水也是取自山中林泉,二位请”,让过茶后,周钧略略提了提衫角坐了下来,端起一盏茶向叶生笑着道:“以叶兄如此年纪便能出任一州录事参军事,果然是少年俊彦”。

  闻言,叶生笑笑,向一边坐着的宁儿递了个眼色后,低头轻轻的呷着茶水。

  宁儿见状也无多话,放下茶盏后从怀中掏出一纸文书来,这原是他与叶生住朝廷驿馆的凭信,这凭信倒与后世七八十年代的介绍信颇有几分相似。上面备细注明了两人的姓氏、籍贯及司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份证明文书上所加署的官印。

  周钧没有半分扭捏的接过文书,将其细细看了一遍之后,复又大大方方的交还给了宁儿。他的这番表现与刚才所见的朱显升真是高下立判,此时再想想叶生对朱显升的评价,宁儿益发觉得他那番话说的有理。

  周钧退还文书的同时,叶生也已将手中地茶盏放到了一边,拿过画轴“刷”的一声摊开在了两人之间的茶几上。

  身为录事参军事,叶生的年轻已经让周钧吃惊。而他此来还带着画轴就更显得奇怪了,周钧诧异的低头看去,却见这份展开的画卷极是古怪,像画不是画,像山川地理图又不是山川地理图,除了那标明白鹤渡口和洛阳城的地方画的繁丽详细些之外,其它地俱是简化却又详细的路线及水道图。

  因洛阳极其特殊的经济地位,此州乃是洛阳道少有的有官道可直达道城的州府。这副前所未见的古怪画卷就是从洛阳起笔,由官道延伸到道城,进而又由此往房州延伸,只是在经由洛阳时突然左拐直达白鹤码头,画卷最右首的位置却是一片经由黄河支流连接起来的,隐隐约约,却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地江

  北方水网。这片水网不仅将整个河南尽数覆盖,末端处更连接着大唐最重要的两个远洋海港城市,淮南道扬州及岭南道广州。

  能在十年间将周家带的风生水起,周钧的眼光及经营手段都远非常人可比,疑惑只是很短的时间。很快,他就明白了这份画卷地意义及价值所在。

  对于洛阳漆器行业来说,目下所受到的最大制约就是交通,山高林密的山南东道实在是太难走。而漆器本身又是怕摔怕碰的娇贵物件儿,一旦摔着碰着地磕掉了漆,它可就立马儿不值钱了,越是那些值钱的做欣赏之用的大件儿就越是如此。

  就因为受制于交通,洛阳漆器商在贩运商面前一直受制,贩运商的购入价与卖出价最高竟可达到五倍差额,便是如此,每百件漆器里还得另外白搭上八至十件的陪货。

  自己组织商队……从骡马到人员配置。再到分流到各地找不同的分销商贾……这商队的规模得有多大,得购置多少骡马养多少人……

  跟崎岖难行的陆路相比,水路地优势简直是太大了,得有多少匹骡马才能抵得上一艘船的运量?一支骡马商队需要多少人才能照看,而一艘船呢?骡马是活物,要吃要喝,但是船却不需要;最重要的还是速度,白鹤码头在黄河中上游。由此直放边关正是顺风顺水。当骡马队还在崎岖的山路上步履维艰时,浩浩荡荡的船队早已轻舟直过万重山。

  由洛阳至金州皆有平坦的官道可行。随后便是装船直下江南,甚或直接送到扬州和广州远洋出海,有了这条线路,就意味着可以彻底抛开那些贪得无厌的贩运商……这中间的利润到底有多大,想着想着,周钧地呼吸慢慢地有些粗重起来,而端着茶盏的手也开始微微地抖动,使得盏中的茶水随之漾荡起一晕晕的涟漪,恰如他此时的心情。

  不是周俊不够沉稳,实在是这里边儿的利润太大,太大了,大的使他无法保持平静。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周钧稳住情绪后,从画卷上抬起头来看着正饶有兴趣注视着他的叶生道:“恕某愚钝,却不知少兄此举何意”。

  闻言,叶生哈哈一笑,却也没说什么多余的废话,径直从洛阳讲起,将朱显升没听,他也没说完的话详细的又说了一遍。

  周钧手捧茶盏仔细的听着,越听心下越是叹息,在叶生的话语里,眼前这条水路对于洛阳漆器商的意义,所能带来的好处及巨大利润都已被其分说的淋漓尽致,甚至很多隐形的却又影响深远的利益是他自己都还没想到的。

  大家都是明白人,甚至对方比自己还要明白,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借机压价注定是不可能的了。心底的侥幸被彻底打破的周钧在惊喜之余又有些郁闷,看对面这叶生最多也就二十上下,他又是个吃衙门饭的,怎么就能明白这些,且还看得这么远,这么准?

  叶生逐层逐级的将利益及好处分说完毕后,一句多余的话都没再说,捧起茶盏惬意的呷起这好茶好水来。

  这中间的沉默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放下手中茶盏的周钧由原本地侧坐转为正对叶生,目光灼灼的看着他道:“我怎么知道少兄你对此码头有绝对的处断权?”。

  闻言,叶生径直从怀中掏出那张与姚荣富签订的军令状轻轻的放在了周钧的面前。

  逐字逐句将军令状看了不下三遍。尤其是将两份具名签章仔细的验了又验之后,周钧方将军令状交还给了叶生。

  “我要出多少?又能得到什么?”,谈判正式开始了。

  “这三个码头之中,周先生能得到其中一个码头的专属运营权,也就是说这个码头只运漆器”,叶生手点着那画卷,“至于你出多少钱,那就看周先生想要多少年了?”。

  “分年算地?”。周钧皱了皱眉头,从刚才那番话里他早就听出叶生不是个省油的灯,却没想到他居然算的这么精,不过他现下最关心的还不是这个问题,“那这两个码头又是干吗的?”。

  “码头还能干啥,自然是运人运货的”,叶生从画卷上抬起头来笑看着周钧,“当然。运什么货都是运,若周兄愿意购买垄断运营权的话,运什么和不能运什么自然就会有限制”。

  “什么是垄断运营权?”,周钧追问道。

  闻言,叶生自失的一笑。继而收了笑容肃容看着周钧,以低沉而又无比清晰地声音缓缓道:“简而言之就是只要周兄花了这个钱,那除了周兄的这个码头之外,其它两个码头就不会再有一件洛阳漆器运出”。

  言至此处。叶生又刻意加重语气的补充了一句,“介时,运那家漆器,不运那家,运多运少都由周兄一言而决!”

  垄断运营权!周钧细细的将这个前所未闻的名词儿又低声念了一遍,脸上虽然保持着有些僵硬地平静,但心里却早已翻起万丈波涛,有了这个权利。利润的保证且不说,仅是能将洛阳漆器商仅仅捏在手里一条就足以使他兴奋莫名,为此他奋斗了十年,十年的奋斗仅仅还只是平分秋色,而眼下这决定性的机会就在面前……

  低头之间尽量平静地深呼吸了几口气后,周钧抬起头来,“谈谈价钱吧”。

  “卖出去了”,一边坐着的宁儿根本没有心思去听叶生与周钧的讨价还价。要说今天在这间书房里所受的震动。他半点儿也不比周钧少,此时。他心里翻来翻去的就是一句话,“居然真的卖出去了!”。

  不都说一分钱一分货吗?三潭印月那般萧瑟的码头,现在这时令人们去都懒得去的,唐判司怎么就敢开口要那么多钱,就这还仅仅只是一年地!

  不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吗?那码头现在可什么用都没有,卖的“货”还没个点儿,判司居然就要开始收钱了,还是收那么多!更要命的是他收人家这么多钱,给的还不是完整的货,仅仅只是有期限的货物使用权!

  现在这情形分明是叶生找周钧借钱修路,借钱的人不都得小心翼翼的说好话陪笑脸?怎么现在却完全反过来了,借钱地唐判司反倒比出钱地周钧还要理直气壮!

  虽然叶生早就给他解释过,但对于一直觉得此事不靠谱的宁儿来说,当叶生描述地“空中楼阁”终于活生生的实现时,他还是无法避免的被一阵强烈的虚幻感给包围了。奉行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是天经地义的常识被彻底颠覆,这种颠覆的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宁儿无法不心旌震荡的不敢相信。

  那边的讨价还价仍在继续,心情终于渐次平静下来的宁儿刚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正好就听见周钧十年期“垄断经营权”的报价,这个数字对于他来说是如此的具有震撼力,以至于宁儿忍不住将刚刚喝进去的一口茶水“噗”的尽数喷了出来,随后就是一连串的咳嗽。

  “海洲,你的意思我明白”,叶生闻声回头看了一眼后,笑着扭过来向周钧道:“周兄,你也看见了,你这报价低得连我这属下都不满意呀!既然生意是谈的。这就需要咱们都表现出明显的诚意来,很显然,周兄你的诚意还不够”。

  “唐少兄真的确定归属是觉得我出价太低?”,周钧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如果修这条路是六十里的话,唐少兄,我的诚意已经有四十多里了,这还不够?你可是有三个码头的”。

  周钧这话直听得宁儿都觉得大有道理。但他那个上司却依旧不为所动,“一分价钱一分货!与你未来的收益比起来,现在最起码还得再加价一成五”。

  “半成”

  新一轮的拉锯开始了,当叶生与周钧最终达成再加价一成的协议之后,一边儿坐着的宁儿终于长出了一口气,急剧跳动地心也总算有了个安稳处,刚才他是真紧张啊,周钧开始时答应的那价已经不少了。比他最高的预想还要多很多。他刚才还真是怕就因为唐判司的“贪得无厌”,紧咬着这一成的加价而使整个交易给谈崩了。到那时可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协议只是协议,涉及到这么大金额的交易自然不可能立即给付,周钧因就说到等这几天料理好手头事务后将往金州一行,飞票的交付也将在那个时候完成。

  闻言。叶生一笑而已,他知道以周钧的谨慎必然是还要到道城走走,将房州官道地事情搞清楚,并往金州亲自考察路线并看过三潭印月。直到将一切事情都彻底眼见为实的确定之后才会给钱的。是以叶生也没有提出异议,只是限定了一个周钧到达金州的最后期限。

  正事谈完,叶生也就没再多留,遂起身告辞,周钧送他出来时,又仔细的将叶生看了看后,突然问道:“唐少兄可曾经过商?”。

  “经商?”,叶生闻言笑了笑。“我出身农家,种过田地,上过学堂,如今又是吃地公门饭,经历虽也算得是复杂,但还真就没经过商”。

  “果真如此?”,周钧一脸不可思议的笑了笑,“这下我倒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可惜了”。

  “噢?”。

  “庆幸你不是商贾。尤其是也做漆器行的商贾。可惜的是你不是商贾,不免浪费了这份天赋地才华。否则我倒是很期待与少兄有更多的交易”。

  “也许等周兄真到了金州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其实还有别的生意可以做的”,叶生这话只是点到为止,就没再深说,饭咬一口一口的吃,生意嘛也要一件一件的做,先搞定了这件公事之后再谈他的私人生意就容易的多了,“周兄,若是你到金州时间赶得巧,我正好可以介绍你认识一个人,一个对你很有用地人。这就算我为咱们以后的生意预支的诚意”。

  “噢,什么人能得唐少兄如此看重?”,周钧兴致盎然的问道。

  “都拉赫”,只看周钧听到这个名字后脸色的变化,叶生就知道他该是听说过都拉赫的,想想也不奇怪,毕竟洛阳漆器也是海商们交易的大宗货物之一,作为洛阳漆器行翘首人物的周钧要没听说过都拉赫地名字才是怪了,“对,就是那个扬州胡人海商首领地都拉赫”。

  “怎么,他也要到金州?是了,你有三个码头,想必其中一个就是给他留的吧?”,周钧从一个兴奋中又跳入了另一个兴奋,海商可是最有保证,且要量也最为大宗地漆器买家之一,可惜以前限于交通阻碍,洛阳漆器商们只能通过贩运商间接的跟海商打交道,这利润自不消说都被那些贩运商给吃了,若得了码头,再结识了胡人海商头领都拉赫……

  想到这里时,周钧心里再也不为刚才的那一成加价而可惜了。

  “都拉赫就是跑船的,而今既然有了水路选择,能从产地直接买到桐油,丝绸,漆器,他又何必再去忍受贩运商几倍的加价”,言之此处,叶生停住脚步看着周钧微微一笑道:“比起对贩运商的厌恶,都拉赫可是半点也不比周兄少”。

  “共同的敌人就是合作的基础,看来都拉赫这个朋友我是交定了”,与叶生对视之间,两人俱都哈哈而笑。

  目送叶生两人去远之后,周钧依旧在府门前站了好一会儿,今天真是一个幸运的日子。他做成了也许是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笔交易。只要这笔交易能顺利的完成下去,洛阳漆器行地魁首就将改朱为周,而控制了交通及出货渠道的他也必将成为洛阳漆器行有史以来根基最稳,控制力最强的行首,他不仅将一统漆器的制造,更将前所未有的统一洛阳的漆器销售。

  年纪不到四十就将站在整个行业的巅峰,而且极有可能是最为强大的巅峰,这在整个洛阳漆器行业地历史上都是从不曾有过的。仅仅是想到这个前景。周钧就觉得全身发热。

  许久许久,渐渐平静下来之后,周钧再次将今天的事情和未来的规划仔仔细细的想了一遍,这是他近十年来一以贯之的好习惯。

  叶生,金州,码头,扬州,都拉赫。海商,当这一个个意象在心头闪过时,周钧猛然间灵光一闪的脱口而出道:“是他!”。

  漆器,顾名思义最主要的原料之一就是漆,而制漆最为主要地原料之一就是桐油。是以周钧对去年年底的那次桐油交易也异常关注,而作为一个实力强大的漆器商,他自然能路子能打探到一些那次桐油生意的内幕。

  同样是金州人,同样是年不及弱冠。再仔细回味一下刚才叶生的表现,周钧已可断定去年那个隐身在扬州桐油交易背后地金州唐姓少年就是叶生。

  当自己为年近四十就能掌控一个行业而激动不已时,刚刚走掉的那个年不及弱冠的少年已经在去年就已操盘了囊括整个天下的桐油生意,想到这里,周钧刚才地兴奋陡然消退了不少。

  看着两人远去的方向,周钧喃喃自语道:“叶生啊叶生,你到底是个什么人!”。

  “海洲,行了。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还这么兴奋干嘛”。

  “大人,若是谨细些花用,路再修得简陋些,就今天周钧这钱也就不差什么了”,虽然已经出了周府这么长时间,宁儿的还是无法彻底按捺住自己的兴奋,而越是兴奋的人就越容易患得患失。“就怕他会变卦。毕竟咱们钱还没到手”。

  听到宁儿的话叶生忍不住笑了,“除了朱、周两家。金州有钱的漆器商还有很多,但三潭印月码头可是只有一个。怕,现在害怕变卦的该是周钧才对”。

  “这就好,等这一回去就可以开始准备修路了”。

  “准备是不错,但要开始修路还差得远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闻言,宁儿不解地看着叶生,“周钧这不是……”。

  “他这才多少,最少还得这么多我才会开始”,正负手而行的叶生说到这里时停住了步子,看着宁儿道:“海洲,我要修的这条路不仅不能简陋,而且必须要好,要比金州所有的路都好,比房州官道还要好。”

  说着说着,叶生慢慢的激动起来,“我要让每一个商贾,每一个行人都能舒舒服服来金州;我要让每一个商队,每一匹骡马都能顺顺利利的到金州,有了这条路,这条路所连接起的码头,有了这些商队,这些商贾,这些行人,金州就再也不会是现在的金州!我要让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甚至五十年后地金州人在走上这条路时,依然还能记起是你,是我,是我们修起了这条注定会改变金州地路”。

  宁儿也被叶生的话点燃了早已消磨地激情,应和着他的话喃喃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不,这无关声名,”,双眼熠熠生辉的叶生声音很低沉,但这低沉的声音里却别有一股憧憬的激情,“这是理想,关于改变的理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