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雄 第十一章:朝堂纷争

《国雄》第十一章:朝堂纷争

作者:看惯风月 字数:3111 书籍:国雄

  群臣听得“入殿”,便束冠理服,在这大内官的带领下,又是两条齐头并进的龙一般,浩浩荡荡地出了这元喜殿,在整个外宫广场戒备森严的御林军的注视下,走上了这名为“玉带桥”的汉白石拱桥。

  汉白石拱桥共分为五座,俱都是用上好的大理石制作而成,在辅以白玉珠宝等镶嵌其中。这桥下,便是那清澈见底的护宫河,河不长,但是却是四面环绕着这金銮殿,形成一个方形,这河水如玉带,波光粼粼,仔细往下一瞧,便还可看见这金鳞在水中游动,所以称之为“玉带河”而这五座汉白石拱桥,便就称之为“玉带桥”了。

  群臣恭恭敬敬地依次从这玉带桥上通过,头都埋着,不敢轻举妄动。

  下了这玉带桥,却是要走上一段距离,才可到达金銮殿。而这段路,当然是皇宫守卫最森严的地方,最精锐,最强大的御林军内军将士便是在此处巡视伫立,每双眼睛都紧紧地盯着这些大臣,防止他们有一丝一毫的可疑行动。

  不多时,便来到了这金銮殿前的台阶之下,这时候,便会有十余名御林军将士上前来,依次检查各个大臣身上是否携带了兵器,盔甲或是其他的可以威胁到皇上安全的物品,这些物品一旦被查出来,那可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待到各位将军都检查完毕确定无误后,便会通知这高台之上,金銮殿前的内监执事,这内监执事看到后便会叫人打开这金銮殿的朱红色的大门,随即高声喊道:“群臣入朝。”

  这时候皇上便也会由早已进入金銮殿的大内官通知,从这太平殿中收拾结束,来到这金銮殿里,做好上早朝的准备。

  于是,群臣分为两列,依次缓慢地步行走上这金銮殿前的台阶,徐徐进入了这宽敞宏大的金銮殿之中。

  金仁此时的心中是十分的激动不已,一方面是自己阔别三年之久离开这朝堂,一回来竟然是有些许的陌生之感而感叹;一方面则是对即将发生的事儿而感到兴奋却又有一丝的担忧。

  殿内玉柱林立,金碧辉煌,宽敞宏大,那龙座高高的在这殿内高堂之上,大气磅礴。殿内四周都有铜制的仙鹤寿龟,摆放在四周最为显眼的地方。更是有香炉放在那里,青烟徐徐,缥缈虚幻。

  群臣在殿中立定,却是有几位太监上前来,搬出了两张大红木花椅,上面雕饰着不同寻常的纹理和其他的一些珠宝,看起来是十分的有气派。两张椅子各摆一方。一只摆在这文官的最前头,另一只摆在这武官的最前头。

  金仁看了看群臣的反应,大家都是默不作声,颇有些疑惑,但随即就想明白了什么,这自己三年不回京城了,这京城的规矩怕都是变了一变,从前自己虽然没上过多少次早朝便被文帝派到那永清县去担任县令,但当时还没有这让两位国公在早朝之上坐下的规矩,现在竟然是有这种能够赐座的规矩。不禁在心中感叹道确实在这梁国内林黄二家的地位那可真称得上是权势通天,这两位国公的地位那可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只见这文官最前头,黄德胜竟然是一屁股就坐了上去,在配合着这黄德胜魁梧的身姿,那可谓是霸气十足;而这武官最前头,林长海也是微微交给太监他的拐杖,在太监的搀扶之下缓缓地坐在了这椅子上。

  这时金仁才隐隐地看清楚了这林长海的模样,这林长海年过七旬,神情淡漠,满头白发,胡子也是全都花白了,身着华气的官服,头戴纱帽,在这椅子上是微微闭目,在群臣早朝之时,竟是好像要睡着了一般。

  梁国从自国开始便不同于那晋国。,晋国是设有三公,是为司空,司马和司农,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经济;而梁国则是不设三公,直接设置三省六部,分别为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每省各设一令,来共同掌管政务,而尚书之下,则是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来掌管具体事宜。武官则不同,是直接设置大将军一名,然后再分别是东西南北各位置将军四名,来共同组成这梁国的整个行政军事机构。这金枪侯林毅,便是那东西南北四将军中的镇西将军。

  黄德胜本身就有国公的爵位,再加上这黄德胜是为尚书令,直接统管六部事宜;所以在文官当中的地位是非常的高;而林长海,自然则是这梁国的大将军之位,那在武官的地位,也是极其的高。

  本来此番出征晋国,那梁文帝是想派大将军林长海出马,但这林长海年事已高,又因为早年战场上出生入死,是落得了一身的病,所以这年老体弱多衰,是不敢去出征,便派这林长海的儿子,镇西将军林毅出征。

  林长海的大名,这金仁很早就听说过,不止是晋梁两国的人士,就是这远在中原的魏国和关内的秦国,那可都是鼎鼎有名。林长海早年随梁武帝戎马半生,经历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大战,他杀得人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在这军中威望颇高。林长海善使枪,有自己独门绝学“林家枪法”,等他老了,自然他的儿子林毅便接过这杆旗帜,所以金枪侯这爵位也是和这林家善使枪术有很大的关系。

  金仁正想着想着,便忽的听见这高堂龙椅侧的大内官尖着嗓子叫了一声:“皇上驾到,众臣早朝。”

  话音刚落,便看见这龙椅侧面的珍珠帘子给拉了起来,随即从里面走出了一人来,这人身着黄金龙袍,头戴紫金亮冠,体型微胖的中年人缓步走了出来。这人神态自若,面色如水般平静而淡然,颔下有几丝青须,无疑就是这大梁皇帝梁文帝赵集了。

  梁文帝在一众太监的拥簇下是来到了这龙椅前,随即缓缓地坐了下去。

  看到这儿,大臣们便一脸恭谨地跪了下去,一边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就连定国公黄德胜也是立马起身跪下。而这林长海则是在众太监的搀扶下也是最终跪了下去。

  梁文帝见此,便向这大内官随即挥了挥手,大内官于是对着底下的群臣道:“众臣平身。”

  众臣便都是起来拜谢,除了两位国公随即坐了下去外,这大臣们便是一脸恭谨地站在底下,默不出声,这偌大的殿堂顿时又静悄悄地十分安静。

  片刻之后,梁文帝便轻声询问这底下的大臣:“众爱卿可有事要奏?”

  话音刚落,这文臣堆里便走出来一人,这人手拿着笏板微微鞠躬道:“微臣刑部侍郎尹树有本要奏。”

  梁文帝依旧是面无表情,看着这尹树默不作声,这满朝文武便也是将目光聚集在这尹树的身上,不知道这尹树究竟要干嘛。

  尹树瞧了瞧皇上,随即继续道:“微臣弹劾镇西将军林毅,私自将朝廷拨发的粮饷占为己有,以权谋私。”

  众臣一听这话,这心里都是惊了惊,好家伙嘞,这不是直接对着林长海这面开炮了吗?俱都是不约而同地望向这成国公林长海,却只见这林长海仿佛像是没有听见这番话一般,在那椅子上双目紧闭,像是毫不关心一样。

  梁文帝也被这话给弄得是来了兴趣,便好奇地问这尹树:“尹爱卿所言,可有证据?”

  尹树一脸正气的回答道:“微臣人证,物证俱有,现在就在这大殿之中。”顿了顿,待看见群臣的好奇心都被提起来之后便清了清嗓子道:“镇西将军林毅,此番出征北晋所用粮饷,均是这江淮府吴中郡永清县所拨,而据微臣得知,这镇西将军每隔五日便会催促后方拨粮,原想可能因为前方战事紧急,所以林毅不得已才催粮,可没曾想,这林毅前几日竟然是再次急催粮饷,要求十日之内务必送到前方大本营,现在葫芦口已被我国所下,按理说不该是此时催粮,那这林毅是何意,望圣上明察。”说道最后,竟是大声地向这梁文帝朗声道,好像也是暗中质问这另一侧站着的武官们。

  这一旁的武官听这尹树这般说,那是纷纷怒火中烧,尹树话音刚落,这武官里便有一人出列说道:“微臣左将军蒋前有本要奏,刑部侍郎尹树所言不实,有徇私报复之嫌,臣要弹劾于他。”

  尹树一听,便是愤怒地望向这蒋前,随即朗声质问道:“蒋将军说本官所言有误,好,本官便让将军看看我这人证物证。”说完后便朝着这文官最末位置金仁所在区域叫了一声:“金大人,您向皇上奏明实情吧。”

  金仁从刚才开始看时,便知道这就是朝堂上各派系之间相互的打击,这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如今是听得这尹树是要自己前来说话,便知道定然是定国公黄德胜授意的,便站了出来淡然道:“微臣永清县令金仁,从千里之外的永清赶来,便是要告诉皇上,尹大人所言,不假。”

  这梁文帝一听,眼睛便盯着这金仁,抬手一指便制止了想要说话反驳的蒋前,随即向这金仁说道:“金爱卿,三年不见,不知金爱卿竟是瞒着朕,回到了这京城,想必也是费尽了心思吧。”

  蒋前一听,哪里不知道这是在埋怨金仁的语气,便抢先说道:“金大人在当任期间擅离职守,应当问罪。”

  金仁一听这话,便笑呵呵地向这梁文帝说道:“我原是奉陛下之命,直接到这永清县担任县令,是陛下直系官吏。陛下曾有命,直系官吏可以在适当期间有调查处理的权利,如今,镇西将军林毅不仅是已经不知几次的来催促我尽快发运粮饷,微臣觉得有蹊跷,特此前来京城调查此事,不知是否是皇上授意?”

  梁文帝轻笑道:“并不是我的意思。”

  金仁听后便笑着对这蒋前说道:“既然不是陛下的意思,那此事就有些奇怪,这林毅前段时间正处于战事阶段,催粮也无不妥,只是现听说林将军已经攻下葫芦口,应当是整备兵马之时,不知此时前来催粮,是为何意。还有,起奏陛下,臣已将这一月来林毅催促下官发运的粮食数量那是记录在册,现已拿来请陛下审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