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国投机者 第3章

《民国投机者》第3章

作者:有时糊涂 字数:2892 书籍:民国投机者

  今天,说句公道话,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的作为,可圈可点,负起了他们肩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不是蒋公,中国大概在38年就投降了日本,战后铁定是战败国中的一员,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位置是想都不用想的了。但是同时,老蒋也为其抗战后期的短视付出了代价:为了保存实力而出工不出力的做法,使得他的军队缺乏在火线上与手中刚刚装备的美式军械磨合的机会,使得后起的军事将领缺乏进行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如孙立人和廖耀湘等,并且,大部分精锐部队龟缩在西南边陲,在抗战结束之后的与中共的对峙之中,处于非常不利的战略姿态。因此,如果说老蒋最后丢失了大陆,除了有其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之外,军队在抗战后期的不思进取和萎靡不振,大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以成败论英雄,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显然是抗日战争的最大赢家,本来是被人满世界追打的穷叫花子,突然之间与庄家平起平坐,有资格议论“今天下英雄,惟老蒋与老毛耳”了!即使时光倒转,中共也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后悔,大概还是会按原来走过的路子再来一遍。但是,从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角度看回去,中共确实是自私了一些。甭管日军打的是国统区还是解放区,他们可都是中国人民,你多藏一些私,百姓就要多遭一分的罪。

  呵呵,有时候看国共两党的征战史,很像当年的刘邦与项羽,刘邦胜在不以一时长短为计较,宁可背负小人的名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借形势而得天下;项羽败在拘泥于眼前的定势,讲究贵族的诚信原则,四平八稳,堂堂正正,最后亥下一战而倾覆。

  老蒋,孔孟的书读得稍微多了些,对上帝的礼拜做的稍微勤了些,还是不够坏啊。

  作品相关关于西安事变的一份电报

  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南京国民党、国民政府诸先生勋鉴:

  西安事变,惊传蒋氏被幽,事出意外。然此实蒋氏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三大错误政策之结果。张杨[1]均贵党中央委员,且属“剿共”军领袖,然亦坚请停止“剿共”,一致抗日;观其宣布之八项主张[2],实为全国人民之所言,厉行不暇,何可厚非。今日之西安事变,不过继福建事变、两广事变[3]之后,鼎足而三耳。三者皆贵党中抗日救国之贤豪,不满蒋氏降日卖国之所为而蹶然揭出正义之旗耳。若漫不加察,一意孤行,行见同类之事变,将遍发于国中,祸患之纷乘,欲收拾而无术。夫中国国民党中爱国英贤岂得谓少,然受制于蒋氏,复受制于媚外残民之亲日派,正气不伸,党义为毁,国则日蹙百里,伤破碎之河山,民则及汝偕亡,抱敷天之怨痛。窃以西安事变之发,南京当局亟宜引为反省之资,而绝不可负气横决,反而发动空前之内战,如近日电讯之所传者。语云,鹬蚌相持而渔人伺于其侧,渔人今已高举其网矣。彼日本者,自闻南京决定讨伐张杨,兴高采烈,坚甲利兵,引满待发。诚使南京诸公之区,张杨勇义之众,晋绥[4]烽火之侧,而全国鼎沸之时,胜负之数,诚未可知,借令战胜攻取,快意肆志,而日本乘机入寇,因虚而袭沪宁[5],取青济[6],华北独立,西北亦危,全国丧亡,真将万劫不复。螳螂黄雀之喻,亲痛仇快之讥,千秋万世,永难湔涤。鄙人等心所谓危,不敢不告。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国之不存,民于何有,民之泯灭,党将焉傅。是以鄙人等年余以来,不惮反复陈词,谋国共之合作,化敌为友,共赴国仇,亦既舌敝唇焦矣。公等而果欲自别于蒋氏,复欲自别于亲日派,谓宜立下决心,接受张杨二氏主张,停止正在发动之内战,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组织统一战线政府,放弃蒋氏爱摆之集权、统一、纲纪等等索然无味之官僚架子,老老实实与民更始,开放言论自由,启封爱国刊物,释放爱国人犯,举内战之全军,立即开赴晋绥,抗御日寇,化黑暗为光明,变不祥为大庆。若是,则鄙人等虽不敏,愿率人民红军二十万众,与贵党军队联袂偕行,共赴民族革命之战场,为自由解放之祖国而血战。否则国亡种灭,不但全国人民及贵党中爱国志士不能坐视,鄙人等亦决不能袖手旁观也。临电屏营,伫候明教。

  *朱德周恩来张国焘

  林祖涵徐特立王稼穑[7]彭德怀

  贺龙叶剑英任弼时*

  徐向前陈昌浩徐海东

  注释: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1]张杨,指张学良、杨虎城,分别见本卷第371页注[10]、注[13]。

  [2]指张学良、杨虎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三日通电全国宣布的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四)释放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3]福建事变,指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国民党军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蒋势力在福建发动的事变。事变后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一九三四年一月,福建人民政府在蒋介石的军事压力和分化下失败。两广事变,见本卷第437页注[2]。

  [4]绥,指绥远省,见本卷第371页注[16]。

  [5]沪宁,指上海、南京。

  [6]青济,指青岛、济南。

  [7]王稼穑,即王稼祥。

  作品相关国民革命军二十二集团军作战序列

  国民革命军二十二集团军作战序列

  集团军司令:唐式遵

  副司令:潘文华

  参谋长:王陵基

  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

  参谋长刘熙鉴

  军直属团团长王进修

  军警卫团团长文学槐

  军特务营营罗象康

  第146师中将师长刘兆藜,副师长:罗君彤参谋长张六师

  第438旅旅长梁泽民

  第873团团长凌谏衔

  第874团团长郭英

  第875团团长黄行伦

  第439旅旅长廖敬安

  第876团团长潘寅久

  第877团团长杨安国

  第878团团长尹仕宦(国卿)

  第440旅旅长田冠五

  第638团团长谢崇文

  第639团团长唐郇伯

  第640团团长杨廑(伯华)

  第147师中将师长彭诚孚,少将副师长:李御(御良),上校参谋长胡洪泽(用舟)

  第441旅少将旅长严啸虎,副旅长赵辅(捷三)

  第641团团长王世贤(哲夫)

  第642团团长余辛午(洁斋)

  第643团团长封骏

  第442旅少将旅长周成虎(啸岚),副旅长(廖奇蔚)

  第644团团长彭斌(泽中)

  第645团团长张玉璞

  第646团团长关宦禄(尚卿)

  第443旅旅长范华聪

  第647团团长刘克用

  第648团团长王凤麒

  第649团团长游烈

  第148师廖震(雨辰)少将副师长张苏(生民)上校参谋长古剑(长铗)

  第444旅少将旅长范华聪(倜生)

  第650团团长李少庚

  第651团团长冉良臣

  第652团团长郑许无

  第445旅少将旅长陈岳(崧如)

  第653团团长汪厚(笃常)

  第654团团长梁玉刚(作宾)

  第655团团长罗肃(静安)

  第446旅少将旅长江杰(俊贤)

  第656团团长关宦禄(尚卿)

  第657团团长万良才

  第658团团长宋永刚

  第二十三军潘文华(仲三)副军长:少将参谋长杨炽(伯昌)

  军直属团团长许国璋

  军警卫团团长王金淦

  军特务营营何鸾

  第162师中将师长杨国桢(启文)中将副师长廖泽(海涛)上校参谋长胡志潜

  第543旅少将旅长章安平(伯洲)

  第763团团长刘星耀(季烜)

  第764团团长周瑞麟

  第765团团长贺庆丰

  第544旅少将旅长石照益(体仁)

  第766团团长吴守权(与立)

  第767团团长周极甫(维干)

  第768团团长陈绍庵

  第545旅少将旅长蒋尚朴(尧阶)

  第769团团长夏云(奇峰)

  第770团团长何承聪(思明)

  第771团团长韩佑文

  第163师中将师长陈万仞(鸣谦)中将副师长袁如骏(筱如)少将参谋长周翰(荃叔)

  第546旅少将旅长达凤岗(梧生)

  第772团团长黄清臣(子裳)

  第773团团长薛奉先

  第774团团长白心仁(仲生)

  第547旅少将旅长潘佐(汝必)

  第775团团长张有铭(一斋)

  第776团团长余宗陈(纯嘏)

  第777团团长陈烈勋(兆荣)

  第548旅少将司令穆肃中(瀛洲)

  第778团团长赵治国(平成)

  第779团团长曾懋威(海亭)

  第780团团长王维钦

  第164师中将师长郭昌明(文钦)参谋长青简(直夫)

  第549旅少将旅长张竭诚(之实)

  第781团团长何葆恒(本性)

  第782团团长罗廉(忠信)

  第783团团长胡继光

  第550旅少将旅长陈基(徽猷)副旅长杨焕(荣江)

  第784团团长艾一心(伦钧)

  第785团团长赵学周(宗先)

  第786团团长朱再明

  第6旅少将旅长王泽濬(润泉)

  第787团团长孙黼(文昭)

  第788团团长赵璧光(荆璞)

  第789团团长牛青山

  作品相关四十九集团军和五十集团军作战序列

  四十九集团军作战序列

  集团军司令:蓝运东

  参谋长:傅常

  一零一军:

  军长:蓝运东(兼任)

  参谋长:曾飞鹏

  一零四师:师长张新

  一零五师:师长张灵甫

  一零六师:师长胡广相

  一零二军:

  军长:郭勋祺,副军长:范绍增

  参谋长:袁昌晙

  一零七师:师长范子英

  一零八师:师长张熙民

  一零九师:师长刘光瑜

  五十集团军作战序列

  集团军司令:杜聿明

  参谋长:沈新卫(黄埔二期)

  六十军:军长王国斌,参谋长:杜锐(黄埔四期)

  一零一师师长:王国斌

  一零二师师长:张力辉

  一零三师师长:司徒非

  这不是很完整,缺旅团级主官和师参谋长,以后慢慢补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