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真没想成为脱口秀大王 182. 搞辆法拉利?

《我真没想成为脱口秀大王》182. 搞辆法拉利?

作者:蔺一航 字数:1752 书籍:我真没想成为脱口秀大王

  佛祖点头赞许,问道:“你带什么宝贝?”

  诺讵那道:“一只瓦钵足矣。”

  佛祖惊异道:“为何不要金钵,只要瓦钵?”

  诺讵那道:“金钵乃金子所制,神仙皇帝喜之,妖魔鬼怪爱之,凡夫俗子求之,岂容我独自捧之?必召祸惹殃也。”

  佛祖道:“瓦钵易碎,西域至东海何止千万里,你可能保它完整?”

  诺讵那道:“有心则全,无心则碎,有心天涯咫尺,无心咫尺天涯。”

  古错听到那说故事之人说到这儿,心中不由一动,暗道:“好个‘有心则全,无心则碎’,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那人又把故事接着往下说……

  佛祖一听连连点头赞许,又问道:“你还携何物防身?你若要如意金箍捧,我可去龙宫借来。”

  诺讵那摇头道:“弟子只要一根竹杖足矣,金箍棒乃龙宫之珍宝,藏于密室,传之千秋万代,借于我佛,龙王脸上笑眯眯,心头烧乎乎。而那小小竹杖,取之山间,行可为杖,韵可当笛,逢蛇逐蛇,遇蚊赶蚊,不亦善乎?”

  故事说到这儿,就有人插嘴了,听口音应是齐鲁人氏,说话瓮声瓮气,道:“日他娘了,俺就不信有那个诺什么那的和尚,怪牛的,不要那如什么棒的。俺听俺娘说那个如什么棒的能大能小,能轻能重,不也一样赶蛇赶蚊子?”

  众人听得正在兴头,被他打断,都很气恼,拿眼瞪他,心道:“真是个鲁蛮人,连罗汉也不知说,说成了什么和尚。”那人受得如此一瞪,倒也不再言语了,说故事的人这才接着开始……

  因此,诺讵那拜别佛祖与众罗汉,一人一钵一杖,向大唐中土走去。

  茫茫世界,芸芸众生,一杖一钵,磕头化缘。不想问何处来,不求人知何处去,不计行程多坎坷,不明岁月为何物!

  无喜、无怒;无悲、无愁;无笑、无哭;无畏、无昏;无阴晴、无行停、无生死……

  一日,他乘上一片贝叶,踏着东海滔滔碧波,来到一座白云袅袅的仙山。但见大雁行行,嘎嘎作声,盘旋山巅;芙蓉片片,层林尽染,芳香红艳;草棚间间,鸡鸭成群,瓜果连串。诺讵那跨步上得山来,手中持的仍是一钵一竹而已。

  他见田头立有一老翁,便启口问道:“老丈,请问此处名为何村?”

  农夫答道:“芙蓉村。”

  又问道:“此山名何山?”又答道:“雁山。”

  诺讵那忆起当年佛祖的晓谕:“若行四方,当值胜妙山水起塔立寺,花名村,鸟名山,即其地也。”于是他便披荆斩棘,降妖除蛇,召了三百弟子,在此建寺,说经讲佛。后被人尊为雁荡开山祖师。

  看来,这种传说在浙东南海滨一带流传甚广,所以此人说起这个传说是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古错听了,也啧啧称奇,暗道:“这罗汉倒也值得钦佩。”

  那齐鲁大汉忍不住又插嘴道:“你们南人自是说你们的山水如何如何神奇,俺看倒也未必就真的如此。”言语方罢,忽觉四周全是怒目相视的人,才记起身在南地,自是南人居多,他如此一说,岂不引起公愤?当下一伸舌头,不再言语。

  便有人反驳道:“若不是有奇山异水,像琴圣那样的隐世高人,怎么居于此地?”众人随声应和,不由把话题扯到那琴圣身上,古错赶紧凝神细听。

  一个胖胖的商贾之类的人道:“听说那琴圣弹的是一把六弦琴,一曲奏起,可见百鸟齐飞,鲜花更艳,若真的是有此琴,倒也是无价之宝,我倒想高价买下。”

  另一个劲装汉子似是官府武吏,一听商贾此言,不由冷笑一声,道:“莫非你竟是活得腻了。敢打那琴圣的六弦琴的主意。琴圣一生只有两件心爱的东西,一件便是这六弦琴,另一件就是他的女儿。可惜……”说到此处,话语一顿,卖了个关子。

  众人恼他如此吊人胃口,却又不敢强行催问,只好陪着笑脸道:“大人真是见多识广,竟知晓的如此清楚。”

  那武吏一摸稀稀拉拉的几根山羊胡须,得意地道:“哪里,哪里。我听说琴圣的女儿竟是个弱智之人,言行举止,只及常人八九岁光景!看那身段却是亭亭玉立,水灵得紧了。对于自己的六弦琴和女儿,琴圣是视若性命,岂容他人沾指?若是真去说什么购买之言,他一曲弹出,你还不立刻魂归西天?”

  那胖胖的商贾吃了一惊,道:“你说他那六弦琴弹出竟可伤人性命?”

  那武吏似是极为不屑于商贾之孤陋寡闻。侧目看向他道:“别说你这样的肉胚子,就是习武之人,他也一样可以以琴声取人性命。”

  那商贾受他奚落,心中有气,但见他孔武有力,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如此这般又行了一日,船至一海湾,便有人说是乐清湾到了。船在一个很小的岛西侧靠岸后,却不再前行,让船上的人都下船,要换乘小舟,方可逆江而上。

  古错只得与石敏一道好不容易才找了一条小舟,那舟身竟是用独木挖空而成,两头尖尖,船身修长。这小舟的主人是一个精瘦的老头,听古错问讯时,竟头也不抬,只顾“吧嗒吧嗒”抽他的水烟,古错又说了一遍,他手翻翻眼皮,道:“今天可是月初一呀……算了,看你们似乎是急着赶路,我也不顾以前的老规矩了。”

  说罢,老汉一磕烟枪,叫了一声:“阿山,把船篙拿出来,扒拉几个饭,得进山了。”

  不一会儿,从那海边的小屋里钻出一个全身黑黝黝的小伙子,皮肤发着亮,极为光滑,倒像一条黑鱼。“黑鱼”手中抱着二根长篙,竟是细竹制成,他一言不发,走到那小舟前面,解开绳子,然后又麻利地准备好别的东西,老汉仍是抽着他的水烟,一动不动。

  好不容易才等到轻舟离岸,石敏才‘吁’了一口气。

  撑起那叶轻舟,那老汉立刻与方才判若两人,显得生龙活虎起来。从老汉口中才知这舟叫蚱蜢舟。需一前一后两人共撑,前面的掌握方向,后面的自是猛力前撑。

  那老汉与阿山配合的极为娴熟,小舟轻快如箭,像在水面上飘飞,而且如此速度船身却并不乱晃。

  一路猿鸣唧唧,幽谷深深,荆棘丛丛,山泉深深,古错与石敏坐于船中,不由得看痴了。

  忽然,那船头的老汉问道:“阿山,放在我枕头下的那锭花银,是不是又被你这个杂毛拿去赌了?”

  阿山道:“没有的事,您三叔也知道我戒赌了。”

  “戒了?我那天在阿水房里看到那个吆三喝四的人,我看倒像是你,莫非是我年老眼花了吗?”说罢,老汉气得直“嘿嘿”冷笑。

  阿山看似是不太善于撒谎之人,见他三叔动了怒,便不敢再狡辩,口中直道:“我还会不还您不成?我本是想扳点本钱回来,阿水那狗娘养的竟然……”

  那老汉大吼一声,道:“你还怪什么阿水,你不手痒,他还来抢你的钱不成?越来不成器了,什么时候我一伸腿去见你死去的父母,又有何脸面?”越说越气,手中长篙猛地向那阿山挥去,阿山躲避不及,被击中双腿,竟落下水去,落水之前手胡乱一抓,恰好抓住那长篙,老汉猝不及防,被一起带入水中!

  石敏见这一老一少争吵就动起手来,还落入水中,不觉好笑。过了一阵子,笑容在她脸上凝固了,因为这么长时间过去,那两人还不冒出面,石敏不由看了看古错,道:“莫非他们竟溺水而死了?”

  古错摇了摇头,道:“不可能,他们二人常年生活在水边,水性定是极好,而现在江水并不很急,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我们又进了一个圈套。”

  说罢,古错凝神四望,只见两岸均为深深莽林。江岸颇为陡峭,但以现在的水速,小舟向下漂流在转向江岸时,以他与石敏的武功跃上江岸,应该无事,不由心中略定,便让石敏蹲下身来,然后运劲于足下,那蚱蜢舟便不再东摇西晃。

  倏地,石敏尖叫一声:“水,水!”古错一看,不知何时,小舟已有了两个鸡蛋大小的破洞,江水正从那儿飞快地向上冒,石敏不习水性,已惊得花容失色。

  古错一看,小舟附近水底下似乎有两条黑影在飞速游开,心中一动,一运真力,船舷被他硬生生抓下一块木片,古错一翻腕,内力一吐,木片电般射向一个黑影,很快江面浮起一片红色,慢慢地弥漫开来。另一个黑影却不见了。

  过了一会,江面飘起一具尸体,正是阿山。

  此时小舟已水漫过半,而小舟离江岸还有十几丈远,如果只有古错一人,那他自可掷出一块船木,然后借足此木,飞身上岸,但以石敏的武功而言,却是做不到。不由心中暗急。

  就在此时,江面上突然飞速从两岸边及上下游四个方向驶来四艘小舟,轻疾绝伦,飞速而来,古错见状,心道:“或可求他们相救了。”

  那四艘小舟很快就到了古错他们身边,停了下来,将古错、石敏团团围住。此时,古错的小舟已几乎全部沉入水中,两人也已浸入水中,石敏大声叫道:“过路的朋友,能否救人一命?”

  从下游驶来的蚱蜢舟上站立的是一个鹰钩鼻和两个劲装的汉子,那鹰钩鼻哈哈大声道:“救命?在这雁荡山脚下,有谁不知我鱼鹰只会杀人不会救人?我看二位如此垂死挣扎,也有失体面,不如由我鱼鹰助二位一臂之力,包二位走得顺顺当当。”

  说罢,他举起手中大刀用力一挥,立时有快如闪电的箭从四个方向向古错二人射来,呼啸声夹着阵阵腥臭之味,显然是喂过巨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