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爵迹·风津道 致《爵迹》读者

《爵迹·风津道》致《爵迹》读者

作者:郭敬明 字数:1620 书籍:爵迹·风津道

  第二十五章 幻境悟仙缘

  自锦衣卫查抄荣府,门下清客渐去,只剩下个程日兴。他对贾政说了荣府的许多弊端,家人如何在外捣鬼、损主肥私,就连府上的田庄,也不知被他们倒卖多少,老世翁要想重振旧日局面,应该好好查查了。贾政听他说出肺腑之言,倒也感动,再问他具体情况,他却不敢说明。贾政正在感叹,江南甄老爷来访。贾政有孝在身,只迎到书房门口。二人施礼落座,甄应嘉说皇上有恩,重新起用他,因海疆倭寇猖獗,派他去安抚百姓。昨天他见了皇上,领了圣旨,听到贾母噩耗,特来祭拜。贾政谢了,说是海疆总制是他亲家,拜托甄兄给探春捎封书信,预祝甄兄大展奇才,早日凯旋。甄应嘉说家眷不日到京,拜托贾兄给他儿子说亲。贾政叫来贾琏、宝玉,给老伯请安。甄应嘉一见宝玉,呆了一呆,身材相貌竟与甄宝玉一样,惊喜地说:“早听说老亲翁有个衔玉生的爱子,名字相貌与小儿相同,我还不信,今日一见,不仅面貌相同,而且举止也一样,真是奇事。”他与贾政约定明天去寺祭拜,就告辞了。

  贾琏回去算办丧事的账,贾政命宝玉好好念书,隔几天做一篇文章送来,若是他的文章不及兄弟、侄儿,可要当心些。宝玉逃也似回了房,硬着头皮读书。地藏庵的姑子来拜望二奶奶,宝玉想搭讪,宝钗却待答不理。姑子没趣,告辞出去,来到惜春房里,与惜春一番言语,勾得惜春更想出家。姑子趁机勾她到地藏庵去,反被她冷言赶走。彩屏忙去告诉尤氏,说四姑娘出家之念更坚,奶奶提防些,闹出事来,不要怪罪下人。尤氏却认为惜春存心和她过不去,由着惜春闹去。彩屏见尤氏不管,又去告诉二位夫人,二位夫人去了几次,也没劝成。

  这天,甄太太带着他们宝玉来了。贾政在书房接见甄宝玉,甄太太到王夫人处说话。王夫人要见他们家宝玉,外面说老爷与他说得投机,已派人叫二爷、三爷和兰哥儿相见。两个宝玉一见面,都像认识对方一样,拉着手,非常亲热。贾政见因他在场,孩子们坐不敢坐,站不能站,让宝玉三人陪甄宝玉吃饭,自回内书房。

  宝玉想起在梦中曾和他相会,以为遇见知己。甄宝玉却因遭变之后改了性情,又想规劝对方早日收心,求取功名,耀祖光宗。这一来,两个宝玉来个冰炭不同炉,竟说不到一块。贾兰却同甄宝玉大谈经济学问,很是投机。宝玉心中暗骂甄宝玉变成了禄蠹,贾兰也学得一派酸论,虽不耐烦,但又无法离去。饭罢,四人来到后堂,宝玉领着弟、侄先给甄太太请了安,甄宝玉也给王夫人请了安。两位夫人各自拉着对方的宝玉,夸个不住,问长问短。随后,甄太太又与贾兰说话,把贾环晾到一边。丫头、婆子都来瞧两个宝玉。紫鹃暗想,若是姑娘活着,配与那个宝玉也是一对。甄太太提起老爷说过,请王夫人给他们宝玉留心亲事。王夫人本想提惜春,一来惜春性格古怪,二来比甄宝玉小几岁,提起了李纨的三妹李绮,只是家景差些。甄太太说只要人家不嫌我们穷就行了,请王夫人当保山。

  宝玉日盼夜想,终于与甄宝玉见上一面,反使他大失所望,回到书房,不说不笑,只是发呆。宝钗来问,他大发一通牢骚,说甄宝玉根本不配和他长同样相貌。宝钗劝他,男人在世,就是要立身扬名,不该柔情私意。这一来,宝玉更加不乐,呆呆怔怔,只是傻笑。宝钗只当他词穷理屈,所以冷笑,也不理他。袭人逗他,他也不理。到了次日,更是呆傻。偏巧惜春又和尤氏大闹,扬言不让她出家,她就寻死。尤氏去找王夫人,王夫人正在宝玉房中,见宝玉旧病复发,忙命人请医抓药。恰又赶上为贾母戴孝期满,到寺里举行脱孝仪式,把荣府又闹了个人仰马翻。巧姐儿思念母亲,也病倒了。

  待脱孝回来,宝玉已人事不省。大夫看了,不再下药,让准备后事。贾政让贾琏准备,贾琏手中无钱,正在为难,小厮又来报:“二爷,来一个和尚,拿着宝二爷的玉,要一万赏银。”贾琏没好气地说:“上次那假玉的事你还不知道吗?现在人要死了,是真的也没用了。”正说着,一阵乱嚷,和尚已硬闯进来,说是有了玉,人就活了,快拿一万银子来。贾政听见,正没主意,忽听里面哭喊:“宝二爷不好了!”贾政灵机一动,和尚也许能救宝玉的命,但银子却无法筹措。还没想好,那和尚却一溜烟往里跑去,贾琏忙拉和尚,不准他在内眷面前撒野。和尚却说:“迟了没救了!”贾琏只好跟在后面嚷:“和尚进来了!”王夫人等只顾哭,根本没听到,直到和尚闯进来,吓了一跳,回避不及。和尚举着玉说:“快拿银子来,我好救他。”王夫人说:“只要救活人,银子是有的。”和尚哈哈大笑,说:“宝玉,宝玉,你的宝玉回来了!”宝玉眼一睁,说:“在哪里?”和尚递过玉,宝玉紧紧攥着,慢慢松开,仔细一看,说:“哎呀,来迟了!”众人乐得齐声念佛。

  和尚拉了贾琏,去找贾政要银子,贾政只得到里面跟王夫人商量怎么办。王夫人说:“把我的东西都折成银子也够了。”宝玉说:“只怕这和尚不是要银子的。”王夫人让贾政出去,先款留住和尚再说。贾政一走,宝玉就嚷饿,喝了一碗粥,又要吃饭。王夫人怕撑着他,他说没事,就让他吃了一碗。麝月心花怒放,说:“真是宝贝,幸亏当初没砸破。”宝玉把玉一撂,仰身躺倒,又死过去。王夫人急得哭叫。麝月暗中打定主意,假如宝玉死了,她便自尽。王夫人忙叫人再去请和尚,贾政进来,说他出去和尚就不见了,只得请医救治。

  宝玉恍恍惚惚只觉到了前厅,向和尚施了礼,和尚拉上他就走。他只觉飘飘忽忽来到荒郊,远远有一座牌楼,好像见过。忽然过来一个丽人,似乎认识,跟和尚打个照面,他才想起是尤三姐。和尚拉他进了牌楼,上写“真如福地”四字。两旁的对联是:

  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前面有一宫殿,殿上横匾写着“福善祸淫”四字。又有一副对联: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忽见鸳鸯向他招手,赶过去,却不见了。见一溜配殿的门半开半掩,正想问和尚,和尚也不见了。见一殿门上写“引觉情痴”,只觉此地眼熟,走了进去,见一溜十多个大橱,突然想起这是太虚幻境。他壮着胆打开柜子,见到几本册子,想到梦境重游,更是高兴,取出《金陵十二钗正册》,打开一看,悟出雪里金钗、树挂玉带暗喻钗、黛二人姓名,正想细细玩味,又怕被人发觉,往后面一页看去,到最后一句,是“相逢大梦归”,恍然大悟,此诗隐喻了元春生平。他想抄了去,又无笔墨,顾不上看图,只顾看那十二首诗词。也有一看就知的,也有一想就明的,也有不甚明白的,都牢记在心。他又取过又副册,看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画有一张破席一枝花,便失声痛哭。

  忽听有人叫:“你又发呆了,林妹妹等你呢!”回头见,似是鸳鸯的身影,便跟了过去。只是见到处是琪花瑞草,不见了鸳鸯。又有白石花栏围着一棵青草,叶梢上略有红色,不知如何这么珍贵。他见草妩媚袅娜,不由销魂荡魄。忽听有人呵斥他,他忙说明来意,那仙女不许他逗留,要赶他走。他央求仙女讲清这草的来历,仙女就说这草是灵河边的绛珠草,因为萎败,幸亏神瑛侍者浇灌得生,后来到凡间报了灌溉之恩,重返仙境。他问是谁管着这里?仙女说是潇湘妃子。他说妃子正是他林妹妹,仙女骂他胡说,要黄巾力士赶他走。里面来人说:“请神瑛侍者。”仙女说没见,那侍女说你赶走的就是。宝玉正逃,忽见尤三姐持剑拦路,扬言要斩断他的情丝,只得回头就跑。迎面来一人,却是晴雯。晴雯不承认,只是领他来到一处翠竹环绕的殿宇。侍女卷起竹帘,当中坐一仙姑,正是黛玉,忙叫妹妹,被侍女赶出。正找不到路,见凤姐儿向他招手,待走到跟前,却是秦可卿。他正在迷惑,忽见几个黄巾力士持鞭赶来,赶他快走。他见一群人说笑着过来,迎春也在里面,就叫迎春救他。力士紧紧赶来,那群人也变作鬼怪,前来追他。他正无路可逃,却见和尚用一面镜子一照,鬼怪全无,仍在荒郊。和尚问他见了什么,他说看了好些册子。和尚说:“世上的情缘,都是魔障,只要把经历的事记着,将来我给你说明。”把他用力一推,说,“回去吧!”宝玉一跤跌倒,叫声:“哎呀!”

  宝玉睁开眼,见王夫人等围了一圈,哭得眼泡儿红肿,略一定神,把方才的梦境细细一想,都还记得,笑着嚷:“是了,是了!”王夫人忙派人告诉贾政,快请大夫来治宝玉的呆症,不用办后事了。贾政忙来看了,忍不住鼻子一酸,滚下泪来,叹了口气,去找医生。麝月正要自尽,也不死了。宝玉喝了口桂圆汤,渐渐定下神来。王夫人放了心,让袭人给宝玉带上玉,想起那和尚,莫非是神仙?宝钗说:“玉并不是丢的,必是和尚取走的。”王夫人不信,袭人麝月都说,那年丢了玉,林大爷测字测个“赏”,我们告诉了二奶奶。宝钗说:“对了,当时都到当铺找,忘了上面是个‘尚’字,可不是和尚吗?”王夫人说:“这玉必然有些来历,况且他生下来嘴里含着,古往今来有第二个吗?他病也是这块玉,好也是这块玉,生也是这块玉……”惜春说:“妙玉还扶过乩,说是‘青埂峰下依古松’,还说‘入我门来一笑逢’。佛教法门最大,只怕二哥入不进去。”宝钗一听,皱起眉头,发起怔来。尤氏埋怨:“你出家的念头还没断?”惜春说:“我早断荤了。”王夫人说:“我们这种门第的姑娘,这个念头是起不得的。”宝玉想起“青灯古佛前”,不禁叹了几声,又看了袭人一眼,流下泪来。众人只知是旧病,怎知他已预知天机?

  贾政见宝玉渐好,想起不如趁现在丁忧无事,把老太太等人的灵柩运回南方安葬了,就叫来贾琏商量。贾琏认为正该趁此时办此事,只是他脱不开身,还得四五千银子。贾政让贾琏设法筹措银子,他带贾蓉去,又叮嘱贾琏一定要管好家。贾琏答应了,想起二叔途经赖尚荣那个县,路上盘缠不够,可去要一些。叔侄俩商量定,贾琏去筹措银子,贾政让王夫人管好里面的事,又叫过宝玉,托给贾琏管教,说:“今年是大比之年,除环儿有他娘的孝不能考,必叫宝玉带兰儿去考,能考上一个举人,也可赎赎咱们的罪名。”他先到寺里,请和尚念几天经,就带上林之孝等家人,起灵下船,也没惊动亲友,回了南方。

  宝玉自从病好,虽然精神好转,但念头却更奇了,不但厌烦功名仕途,竟把儿女柔情也看淡了。五儿正因为宝玉疼女孩儿才千方百计补进来,宝玉对她看也不看,甚至连袭人、麝月等都疏远了。紫鹃更是暗怪他负心,黛玉灵柩上船他没掉一滴泪,还笑她痛哭。

  这天,和尚又来要银子,宝钗去跟王夫人商量,如何变卖首饰。宝玉把和尚迎进大厅,见他正与梦中和尚一样,便问他从哪里来。和尚说:“不过是来处来,去处去。你自己的来路还不知,就来问我?”宝玉如当头棒喝,说:“你也不用银子,我把玉还你。”他回到屋里,从床上拿了玉就走,恰与袭人撞个满怀。袭人说太太正张罗银子,问他做什么。他让袭人告诉太太,不用银子了,把玉还和尚就行了,甩脱袭人就走。袭人边喊边赶上来,一把抓住他的带子,在手上绕了绕,坐在地上哭喊。紫鹃急忙赶来,拦腰抱住宝玉。宝玉虽是男人,也无法挣脱。小丫头飞报王夫人,王夫人与宝钗匆匆赶来,哭叫:“宝玉,你又疯了吗?”宝玉扯谎说:“那和尚不近人情,必要一万银子。我想把玉拿去,就说是假的,他就少要了。”宝钗要过玉,说:“你也不用去,我和太太给他银子。”宝玉说:“我还得当面说一句才好。”袭人等还不肯松手,宝钗让她们放手,宝玉说:“原来你们重玉不重人,我跟和尚走了,看你们要那块玉有什么用!”袭人忙让小丫鬟传话:“叫外面看好二爷,他又有些疯了!”

  王夫人放心不下,派小厮听二人说些什么。小厮回说:和尚不要银子,要玉,后来二人就说到一处了,说什么“大荒山”、“青埂峰”,又说什么“太虚境”、“斩断情缘”……王夫人不懂,宝钗却目瞪口呆。不一时,宝玉笑嘻嘻地回来了,连说:“好了,好了!”王夫人责怪他:“你又疯什么?”宝玉说:“我原来认识他,他不过要见我一面,哪会要银子?我与他说明了,他就走了,这不好了吗?”宝钗说:“你别沉迷在里头了,老爷还要你求功名呢!”宝玉说:“‘一子出家,七祖升天。’难道不是功名?”王夫人不由伤心地说:“一个四丫头闹出家还不够,又添上一个,这日子还过它做什么!”说完,放声大哭。宝钗忙劝,宝玉说:“我说句玩笑话,太太又认起真来了。”

  贾琏进来,说:“我父亲派人连夜送来信,说是他病很重,叫我就去,去迟了怕见不上了。”王夫人说:“信上都说什么?”贾琏说:“原是感冒风寒,如今成了痨病。侄儿得马上去,家中无人照料,让蔷儿、芸儿照料外面。秋桐天天哭闹不愿在这里,我让她娘把她领走了。巧姐儿就让平儿照应,只是她比她娘还刚强,请太太多加管教。”说着忙低头擦泪。王夫人说:“放着她亲祖母在那里,托我做什么?”贾琏悄声说:“太太这样说,侄儿该活活打死了。求太太疼疼侄儿。”说着跪下,说是万一他耽搁住了,请太太做主给巧姐儿说个婆家。王夫人让他给二老爷写封信,请二老爷办完事立即回来。贾琏起来要走,又想起惜春的事,说惜春和尤氏是对头,万一寻了死,珍大哥回来没法交代,她想出家让尤氏做主就是了。贾琏又叫来众家人,吩咐一番,想把王仁叫来照料巧姐儿,巧姐儿不愿意。又听说外头托给蔷芸,虽不高兴,却不好出口。

  贾蔷、贾芸送走贾琏,回来见了二位夫人,就在外书房住下,纠集一班狐朋狗友,轮流做东吃酒,有时聚赌。邢大舅和王仁也来了,加上赖、林两家的子弟,又勾上贾环,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只瞒了三门里头。贾蔷还想勾引宝玉,贾芸说:“宝二叔没运气,不用惹他。那年我给他说一门多好的亲,他倒恨了我。”这一班恶少由邢大舅、王仁领着闹,没钱就把家里的东西偷出来当卖。赵姨娘一辈子的积蓄,让贾环不几天就折腾光了。

  惜春铁了心出家,二位夫人让尤氏做主,尤氏命贾蔷写信,告诉他珍大爷、琏二叔。王夫人劝惜春,不必到什么庵里,只要心诚,在家带发修行也一样。惜春也作了让步,叩谢了二位夫人。袭人料宝玉要大哭一场,谁知他竟说:“真是难得。”王夫人再问彩屏:“谁愿跟姑娘修行?”彩屏她们都不愿,紫鹃却跪下说,她本想跟林姑娘死,却因是老太太的人不能死,她情愿服侍惜春一辈子。宝玉听紫鹃提起黛玉,忍不住落了几滴泪,随即又哈哈大笑。王夫人说:“以前你姊妹出嫁你哭得死去活来,你四妹妹出家,你不但不劝,还说好事,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宝玉说:“这是一定的。我念一首诗你们听。”众人说:“人家正着急,你倒怄人!”宝玉也不分辩,念道: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李纨、宝钗都说他入迷了。王夫人点头叹息,问他在哪儿看到这诗的,他也不说。王夫人回过味儿来,显然与那和尚有关,只好说:“也只好由你们去吧!但要等我合上眼。”宝钗心如刀绞,放声大哭,袭人已哭得死去活来。宝玉只不言语,李纨极力劝说。王夫人知紫鹃心已定,同意了她。袭人也要跟四姑娘修行,宝玉却说:“你虽是好心,却不能享这个清福。”

  这天,一班恶少叫来两个唱曲儿的女人陪酒。唱曲儿的无意中说出外地有一家藩王进京朝贺,想买几个侍妾带回去。别人都当了耳旁风,只有贾环记在心里。他赌博输了钱,无法抵偿,就想趁贾琏不在家,摆布巧姐儿,报凤姐儿待他母子刻薄之仇。他与贾芸商量,如何把巧姐儿偷卖给藩王。贾芸认为他说孩子话,口里应着,也没当回事。王仁来到,问二人嘀咕什么,贾芸低声向王仁说了,王仁却拍手说:“只要你们敢干,我是亲舅舅,能做这个主。环老三到大太太前说说,我找邢大舅一谈,大太太问,咱一齐说。”商议定了,王仁去找邢大舅;贾环去找二位夫人,说得天花乱坠。王夫人不信,邢夫人叫来邢大舅,邢大舅说:“那位郡王极得皇上宠信,若应了这门亲事,虽说是偏房,包管一过门,姐夫就能复官。”邢夫人动了心,又问王仁,说得更热闹,就让贾芸去说亲。

  藩王不知底细,打发人来相看。贾芸又暗中嘱托相看的人,她们去了,只说是王府相亲,事一成,由她祖母做主,她舅当保山,什么也不怕了。几个女人来到荣府,见气势不凡;再见邢夫人,知道是位诰命,也不敢拿架子。邢夫人也不向巧姐儿说明,只说亲戚来了,让她来会亲戚。平儿不放心,也跟了来。那两个女人把巧姐儿左相右看,又瞧了瞧手,略说几句闲话就走了。平儿猜知不是好事,找一些丫头、婆子一打听,探知底细,先告诉了李纨、宝钗,让二人转告王夫人。王夫人告诉邢夫人,邢夫人相信了邢大舅、王仁的话,反疑心王夫人不怀好意,坚持做主。王夫人虽生气,但事是巧姐儿亲祖母做主,亲舅爷、亲舅舅为媒,也不好说什么,回来告诉了宝钗。宝玉说:“太太不用管,这事是成不了的。”王夫人说:“你又说疯话。人家说定了就来接人,你琏二哥把她托给我,回来能不抱怨我?别说是我侄孙女儿,就是亲戚家的也该管。”平儿来找宝钗探消息,王夫人把邢夫人的话学说一遍。平儿跪下求王夫人救巧姐儿。王夫人说:“巧姐儿到底是大太太的亲孙女儿,我也为难。”宝玉却说:“没关系,只要明白就行了。”平儿只得离去。

  王夫人心中烦恼,忽然心痛,只好回房躺下。贾兰进来,说是爷爷来信了,他娘正要看,他姥娘来了,他娘让他先送给太太看。王夫人想,李婶娘定是来商量李绮与甄宝玉的亲事的。她拆开书信一看,贾政写的是因河中都是海疆凯旋的兵船,船行很慢,不能很快回来。目前考期已近,要督促宝玉、贾兰用功,不可怠惰。王夫人高兴万分,因海疆凯旋,亲家定会带探春夫妇进京,就让贾兰把信送给二叔看。李纨同李婶娘来了,问起考试的事,宝玉、贾兰投考秀才,怎能考举人?王夫人说,当年老爷去江西粮道前,已给小爷儿俩捐了监生。

  宝玉拿着庄子的《秋水》细细品味,宝钗劝他别把出世离群当正事,还是应以人品根底为重。宝玉争辩:“难道佛祖、神仙人品都不好?人品不好又怎能成佛成仙?”二人正拌嘴,贾兰来了,向叔婶请了安,递过信,说:“爷爷嘱咐咱好好念书,叔叔这一阵怕没做文章吧?”宝玉笑着说:“我也该熟熟手,好去诓这功名。”贾兰说:“叔叔出个题,咱爷俩做,别到时候侄儿交了白卷,人家连叔叔都要笑话了。”宝玉说:“你不致如此。”就让贾兰坐下,谈起文章。宝钗猜不透宝玉的心思,袭人却高兴得直念佛。贾兰走后,宝玉命丫头把《庄子》、《参同契》、《元命苞》等佛、道书籍收了,扬言不仅不再看了,还要一火焚之。宝钗正高兴,却听他吟:“内典语中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宝钗又是满腹狐疑。

  宝玉让麝月等收拾一间屋子,把有关科举的书都搬去,当真用起功来。袭人还以为宝钗的劝说奏了效,又担心临场已近,来不及了。宝钗说:“不管中与不中,但愿他今后一心走正路,别再沾染邪魔外道就行了。”袭人又担心五儿长得太像晴雯,别引得宝玉再闹起来,不如派莺儿服侍他。宝钗答应了。王夫人知道了,心中大感欣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