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重门 第42章

《三重门》第42章

作者:韩寒 字数:2850 书籍:三重门

  君实在二十岁时,满脑子装着未来生活的憧憬。他常常自说,二十岁是他的大纪念日;父亲死在这一年,遗给他一份不算小的财产,和全部的生活的自由。虽然只有二十岁,却没有半点浪漫的气味;父亲在日的谆谆不倦的“庭训”,早把他的青春情绪剥完,成为有计划的实事求是的人。在父亲的灵床边,他就计划如何安排未来的生活;他含了哭父的眼泪,凝视未来的梦。像旅行者计划明日的行程似的,他详详细细的算定了如何实现未来的梦;他要研究各种学问,他要找一个理想的女子做生活中的伴侣,他要游历国内外考察风土人情,他要锻炼遗大投艰的气魄,他要动心忍性,他要在三十五六年富力强意志坚定的时候生一子一女,然后,过了四十岁为祖国为社会为人类服务。

  这些理想,虽说是君实自己的,但也不能不感谢他父亲的启示。自从戊戌政变那年落职后,老人家就无意仕进,做了“海上寓公”,专心整理产业,管教儿子。他把满肚子救国强种的经纶都传授了儿子,也把这大担子付托了儿子。他老了,少壮时奔走衣食,不曾定下安身立命的大方针,想起来是很后悔的,所以时常教儿子先须“立身”。他也计划好了儿子将来的路,他也要照自己的理想来创造他的儿子。他只创造了一半,就放手去了。

  君实之禀有父亲的创造欲的遗传,也是显然的。当他选择终身的伴侣时,很费了些时间和精神;他本有个“理想的夫人”的图案,他将这图案去校对所有碰在他生活路上的具有候补夫人资格的女子,不知怎的,他总觉得不对——社会还没替他准备好了“理想的夫人”。蹉跎了五六年工夫,亲戚们为他焦虑,朋友们为他搜寻,但是他总不肯决定。后来他的“苛择”成了朋友间的谭助,他们见了君实时,总问他有没有选定,但答案总是摇头。一天,他的一个旧同学又和他谈起了这件事:

  “君实,你选择夫人,总也有这么六七年了罢;单就我介绍给你的女子,少说也有两打以上了,难道竟没有一个中意么?”

  “中意的是尽有,但合于理想的却没有一个。”

  “中意不就是合于理想么?有分别么?倒要听听你的界说了。”

  “自然有分别的。”君实微微笑的回答,“中意,不过是也还过得去而已,和理想的,差得很远哪!如果我仅求中意,何至七年而不成。”

  “那么,你所谓理想的——不妨说出来给我听听罢?”

  旧同学很有兴味的问;他燃着了一支烟卷,架起了腿,等待着君实的高论。

  “我所谓理想的,是指她的性情见解在各方面都和我一样。”

  君实还是微微笑的说。

  “没有别的条件——咳,别的说明了么?”

  “没有。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

  旧同学很失望似的看着君实,想不到君实所谓“理想的”,竟是如此简单而且很像不通的。但他转了话头又问:

  “性情见解相同的,似乎也不至于竟没有罢;我看来,张女士就和你很配,王女士也不至于和你说不来。为什么你都拒绝了呢?”

  “在学问方面讲,张女士很不错;在性情方面讲,王女士是好的。但即使她们俩合而为一,也还不是我的理想。她们都有若干的成见——是的,成见,在学问上在事物上都有的。”

  旧同学不得要领似的睁大了惊异的眼。

  “我所谓成见,是指她们的偏激的头脑。是的,新女子大都有这毛病。譬如说,行动解放些也是必要的,但她们就流于轻浮放浪了;心胸原要阔大些,但她们又成为专门鹜外,不屑注意家庭中为妻为母的责任;旧传统思想自然要不得的,不幸她们大都又新到不知所云。”

  “哦——这就难了;但是,也不至于竟没有罢?”

  旧同学沉吟地说;他心里却想道:原来理想的,只是这么一个半新不旧的女子!

  “可是你不要误会我是宁愿半新不旧的女子。”君实再加以说明,似乎他看见了旧同学的思想。“不是的。我是要全新的,但是不偏不激,不带危险性。”

  “那就难了。混乱矛盾的社会,决产生不出这样的女子。”

  君实同意地点着头。

  “你不如娶一个外国女子罢。”旧同学像发见了新理论似的高声说,“英国女子,大都是合于你的想像的。得了,君实,你可以留意英国女子。你不是想游历欧洲么,就先到伦敦去找去。”

  “这原是一条路,然而也不行。没有中国民族性做背景,没有中国五千年文化做遗传的外国女子,也不是我的理想的夫人。”

  “呵!君实!你大概只好终身不娶了!或者是等到十年二十年后,那时中国社会或者会清明些,能够产生你的理想的夫人。”

  旧同学慨叹似的作结论,意要收束了本问题的讨论;但君实却还收不住,他竖起大拇指霍地在空中画了个半圆形,郑重的说:

  “也不然。我现在有了新计划了。我打算找一块璞玉——是的,一块璞玉,由我亲手雕琢而成器。是的,社会既然不替我准备好了理想的夫人,我就来创造一个!”

  君实眼中闪着踌躇满志的光,但旧同学却微笑了;创造一个夫人?未免近于笑话罢?然而君实确是这么下了决心了。他早已盘算过:只要一个混沌未凿的女子,只要是生长在不新不旧的家庭中,即使不曾读过书,但得天资聪明,总该可以造就的,即使有些传统的性习,也该容易转化的罢。

  又过了一年多,君实居然找得了想像中的璞玉了,就是娴娴,原是他的姨表妹;他的理想的第一步果然实现了。

  娴娴是聪明而豪爽,像她的父亲;温和而精细,像她的母亲。她从父亲学通了中文,从母亲学会了管理家务。她有很大的学习能力;无论什么事,一上了手,立刻就学会了。她很能感受环境的影响。她实在是君实所见的一块上好的“璞玉”。在短短的两年内,她就读完了君实所指定的书,对于自然科学,历史,文学,哲学,现代思潮,都有了常识以上的了解。当她和君实游莫干山的时候,在那些避暑的“高等华人”的太太小姐队中,她是个出色的人儿;她的优雅的举止,有教育的谈吐,广阔的知识,清晰的头脑,活泼的性情,都证明她是君实的卓绝的创造品。

  虽则如此,在创造的过程中,君实也煞费了苦心。

  娴娴最初不喜欢政治,连报纸也不愿意看;自然因为她父亲是风流名士,以政治为浊物,所以娴娴是没有政治头脑的遗传的。君实却素来留心政治,相信人是政治的动物,以为不懂政治的女子便不是理想的完全无缺的女子。他自己读过各家的政治理论,从柏拉图以至浩布士,罗素,甚至于克鲁泡特金,马克思,列宁;然而他的政治观念是中正健全的,合法的。他要在娴娴的头脑里也创造出这么一个政治观念。他对于女子的政治运动的见解,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如果大多数女子自己来要求参政权,我就给她们。”英国的已颇激烈的“蓝袜子”的参政权运动,在君实看来是不足取的。

  他抱了严父望子成名那样的热心,诱导娴娴读各家的政治理论;他要娴娴留心国际大势,用苦心去记人名地名年月日;他要娴娴每天批评国内的时事,而他加以纠正。经过了三个月的奋斗,他果然把娴娴引上了政治的路。

  第二件事使君实极感困难的,是娴娴的乐天达观的性格;不用说,这是名士的父亲的遗传了。并且也是君实所不及料的。娴娴这种性格,直到结婚半年后一个明媚的四月的下午,第一次被君实发见。那一天,他们夫妇俩游龙华,坐在泥路旁的一簇桃树下歇息。娴娴仰起了面孔,接受那些悠悠然飘下来的桃花瓣。那浅红的小圆片落在她的眉间,她的嘴唇旁,她的颈际,——又从衣领的微开处直滑下去,粘在她的乳峰的上端。娴娴觉得这些花瓣的每一个轻妙的接触都像初夜时君实的抚摸,使她心灵震撼,感着甜美的奇趣,似乎大自然的春气已经电化了她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神经纤维,每一枝极细极细的血管,以至于她能够感到最轻的拂触,最弱的声浪,使她记忆起尘封在脑角的每一件最琐屑的事。同时一种神秘的活力在她脑海里翻腾了;有无数的感想滔滔滚滚的涌上来,有一种似甜又似酸的味儿灌满了她的心;她觉得有无数的话要说,但一个字也没有。她只抓住了君实的手,紧紧地握着,似乎这便是她的无声的话语。

  从路那边,来了个衣衫褴褛的醉汉,映着酡红的酒脸,耳槽里横捎着一小枝桃花,他踉跄地高歌而来,他楞起了血红的眼睛,对娴娴他们瞥了一眼,然后更提高了嗓子唱着,转向路的西头去了。

  “哈,哈,哈哈!”

  醉汉狂笑着睨视路角的木偶似的挺立着的哨兵。似乎他说了几句什么话。然后,他的簸荡的身形没入桃林里不见了。

  “哈哈,哈,哈,哈……”

  远远的还传来了渐曳渐细的笑声,像扯细了的糖丝,袅袅地在空中回旋。娴娴松了口气,把遥瞩的目光从泥路的转角收回来,注在君实的脸上。她的嘴角上浮出一个神秘的忘我的笑形。

  “醉汉!神游乎六合之外的醉汉!”娴娴赞颂似的说,“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刖足的王骀,没有脚指头的叔山无趾,生大瘤的瓮甖大瘿,那一类的人罢!……君实,你看见他的眼光么?他的对于一切都感得满足的眼光呀!在他眼前,一切我们所崇拜的,富贵,名誉,威权,美丽,都失了光彩呢。因为他是藐视这一切的,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齐观的,所以他对于一切都感得那样的满足罢!爸爸常说:醉中始有‘全人’,始有‘真人’,今天我才深切的体认出来了。我们,自以为聪明美丽,真是井蛙之见,我们的精神真是可笑的贫乏而且破碎呵!”

  君实惊讶地看着他的夫人,没有回答。

  “记得十八岁的时候,爸爸给我讲《庄子》,我听到‘藐姑射仙子’那一段,我神往了;我想起人家称赞我的美丽聪明那些话,我惭愧得什么似的;我是个不堪的浊物罢哩。后来爸爸说,藐姑射仙子不过是庄生的比喻,大概是指‘超乎物外’的元神;可是我仍旧觉得我自己是不堪的浊物。我常常设想,我们对于一切事物的看法,应该像是站在云端里俯瞩下面的景物,一切都是平的,分不出高下来。我曾经试着要持续这个心情,有时竟觉得我确已超出了人间世,夷然忘了我的存在,也忘了人的存在。”

  娴娴凝眸望着天空,似乎她看见那象征的藐姑射仙子泠泠然御风而行就在天的那一头。

  君实此时正也忙乱地思索着,他此时方才知道娴娴的思想里竟隐伏着乐天达观出世主义的毒。他回想不久以前,娴娴看了西洋哲学上的一元二元的辩论,曾在书眉上写了这么几句:“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万物毕同毕异。”这不是庄子的话么?他又记得娴娴看了各派政论家对于“国家机能”的驳难时,曾经笑着对他说:“此一是非,彼亦一是非;都是的,也都不是的。”当时以为她是说笑,现在看来,她是有庄子思想作了底子的;她是以站在云端看“蛮触之争”的心情来看世界的哲学问题政治争论的。君实认定非先扫除娴娴的达观思想不可了。

  从那一天起,君实就苦心的诱导娴娴看进化论,看尼采,看唯物派各大家的理论。他鉴于从前把两方面的学说给她看所得的不好的结果,所以只把一方面给她了。虽然唯物主义应用在社会学上是君实自己所反对的,可是为的要医治娴娴的唯心的虚无主义的病,他竟不顾一切的投了唯物论的猛剂了。

  这一度改造,君实终于又奏了凯旋。

  然而还有一点小节须得君实去完工。不知道为什么,娴娴虽则落落有名士气,然而羞于流露热情。当他们第一次在街上走,娴娴总在离开君实的身体有半尺光景。当在许多人前她的手被君实握着,她总是一阵面红,于是在几分钟之后便借故洒脱了君实的手。她这种旧式女子的娇羞的态度,常常为君实所笑。经过了多方的陶冶,后来娴娴胆大些了,然而君实总还嫌她的举动不甚活泼。并且在闺房之内,她常常是被动的,也使君实感到平淡无味。他是信仰遗传学的,他深恐娴娴的腼腆的性格将来会在子女身上种下了怯弱的根性,所以也用了十二分的热心在娴娴身上做功夫。自然也是有志者事竟成呵,当他们游莫干山时,娴娴已经出落得又活泼又大方,知道了如何在人前对丈夫表示细腻的昵爱了。

  现在娴娴是“青出于蓝”。有时反使君实不好意思,以为未免太肉感些,以为她太需要强烈的刺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