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知道点中国文学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蒲松龄《聊斋志异》

《知道点中国文学》才非干宝,雅爱搜神——蒲松龄《聊斋志异》

作者: 字数:1610 书籍:知道点中国文学

  老子提出的“无为”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碌碌无为”的意思。

  “无为”是老子提出的政治思想,主要是针对政治上的“有为”而言的。在他看来,“有为”政治带来的祸害非常严重。“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也就是说,防禁越多,人民越陷入贫困;法令越森严,盗贼越增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统治者征收大量赋税,造成人民饥饿;统治者越是强作妄为,人民越是难以管理。

  老子对“有为”政治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他说道,大路很平坦,君主却喜欢走斜径。朝政腐败了,弄得农田也全都荒芜,仓库十分空虚;统治者还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锋利的宝剑,吃厌了精美的饮食,搜刮更多的财货。老子指责这样的统治者为强盗头子。从客观上来讲,这些是对春秋时期社会场景的确切描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子提出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指的是,统治者在表面上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人民顺其自然,这样做,统治才能得到巩固。

  老子“无为”政治思想的提出是有其理论根据的。在老子看来,虚无的东西才是最有用的东西。道本身就是空虚而看不见的,它的作用却是巨大的。例如车轮,如果没有中间的圆洞,就不能转动了。我们用的茶杯、瓷碗等器皿,如果没有空的地方,就不能装东西。门户如果没有空处,就不能出入。房屋如果没有空处,也不能住人。因此,老子说,无和空才是有用的。我们对待事情,无为正是有所作为。如果人人按照无为的准则去过日子,去做人,国家按照无为的准则去治理,这样一切事情都会很顺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