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知道点中国文学 花间词祖——温庭筠

《知道点中国文学》花间词祖——温庭筠

作者: 字数:1680 书籍:知道点中国文学

  “画屏金鹤鸽”,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不要根据条规和原则进行,只画你所观察到和感觉到的,……最好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个印象。

  ——法国印象派画家毕沙罗

  温庭筠才华横溢,每次参加考试的时候,总是押官韵作赋,能八叉手而成八韵,因此,当时人称“温八叉”。因为温庭筠作诗不打草稿,拢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所以科场中人又称他为“温八吟”。更有趣的是,考试的时候,温庭筠不仅自己八叉手成八韵,还为邻铺假手,据说每次都能救数人,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另外,温庭筠才思敏捷,擅长对对子。一次,李商隐得一上联“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正苦无下联的时候,温庭筠说,“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唐宣宗曾经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没人能对上,温庭筠当下就用“玉条脱”来给对上;诗中又有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大获皇帝的褒扬。

  然而温庭筠生活放荡不羁,好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屡试不第。他行为放浪,喜欢出入秦楼楚馆之地,与歌妓舞女为伴,这种行为被讲究德行的一般士大夫所不齿,从而权贵不愿与他交往。他又任性不驯服,不但不依附权贵,也不奉承权贵来换取功名富贵,而且一有机会就公然讽刺当朝权贵。也正因为如此,他失去很多发达的机会。在唐宣宗时,温庭筠曾代令狐袊作《菩萨蛮》20首献给唐宣宗,本有通过令狐袊显赫的机会,因为当时宰相令狐袊地位显赫,众人攀附,但是温庭筠瞧不起令狐袊,屡有讽刺。他说令狐袊是“中书堂内坐将军”,讽刺令狐袊不读书,没有学问,根本与其位不相称。这些话得罪了令狐袊,于是他上奏宣宗说温庭筠有才无行,不宜取中进士。温庭筠前后三次参加进士考试,每次都名落孙山,这与他得罪权贵,没有人为他力荐有很大关系。

  温庭筠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然而温庭筠实不如李。而温庭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通过他词来奠定的。他以其香软密丽的词风、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对词体的开拓之功,被后人称为花间派鼻祖。像《菩萨蛮》这种浓艳香软、绮丽精美的作品代表了温词的主导风格,这种风格与当时镂金错彩之美的社会风气及温庭筠自身风流浪荡的个性气质紧密相联。他的词常常创造出一种带有幻梦、沉醉、颓废、感伤、神秘感的美,这种美既清远又艳丽,既清晰又朦胧,且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端庄之美,而是一种带有勾魂摄魄的魔力之美。

  《菩萨蛮》多写妇女的闺情绮怨,细致地描写她们的容貌、服侍和情态。比如: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日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整首词述说了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在情浓如斯的室内,似有所失,也似有所悟,推窗望去,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又是一个凄清的晓风残月之景,可是,“此情只待成追忆”,昔日的景色,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可今天,风景依旧,人却惘然。

  词的上阙写居室女子的心情意趣,却纯用景物装成。或水精,或玻璃,或暖香,或鸳鸯锦,或柳如烟,或残月天。景亦浓亦淡,相辅相成,人物的情思也就孕育在其中。词的第一句是对居室环境与氛围的描写,描写水精帘里的清新洁净,水晶制帘,玻璃制枕,澄澈晶莹,一片清明。锦被上绣着鸳鸯,质地花纹都极为华丽,绣鸳鸯也昭示了主人公的一种理想,一种寄托。此句中惹梦之“惹”字用得很妙,很生动,唤起人们活泼的想像,也写出了女子的娇慎与妩媚。暖香缭绕,惹梦之娇嗔,而梦之被惹又由于环境之香气馥郁而来,则其梦境可想而知。此二句分写居室内的情景,一淡一浓,淡者澄澈晶莹,浓者无限缠绵。环境的清新洁净,情思的旖旎缠绵,两相对照,相得益彰。

  词在音律上也很有特色,一、二句用“枕”“锦”为上声“寝”韵,幽抑曲折,三、四句的“烟”“天”用上声“先”韵,轻松,惬意,似在幽抑中透出了光明。这光明乃由眼前景、当年情组成。音节由幽抑而至轻快,景物却由室内的华丽转为室外的凄清。华丽的现在不等于有了幸福,凄清的过去却因为有了爱而显得充实。这也是一组矛盾,却透出了艺术乃至人生的辩证法。

  下阙过渡到对女子的正面描绘。“藕丝”写衣饰,用“秋色浅”匹配,仍以淡色为主,与水精帘、颇黎枕遥相呼应。“人胜”写女子头上的装饰,“参差剪”喻指高低不平的花形装饰,富有立体感。满头配饰,浓丽华艳,与暖香、鸳鸯锦相关联。香红,在这里指的是花,但红以香衬之,有颜色也有气味,两鬓插花,色彩鲜艳,香气袭人。“玉钗头上风”,头戴玉钗,两鬓插花,满头装饰,在风中摇曳,给人以袅袅翩翩之感,进一步唤起了人们的想象与美感。下闺虽写人,但人物始终没有正面出场,作者只是借服饰、装饰摹写出人物在其间的感受。

  温庭筠的词题材狭窄,思想性不高,然而艺术成就斐然。清代的刘熙载曾在《艺概》中给予温词以极高的评价,他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人。”他的词成为成功脱离开诗的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并奠定了“词为艳科”的基本风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