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幽默笑话 文以载道——充分发挥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的优势

《幽默笑话》文以载道——充分发挥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的优势

作者: 字数:2970 书籍:幽默笑话

  真正讲到“炼精化气”的境象,只有借用在静坐的过程中,自然地停止呼吸的境界来做说明,,较为确实。不过要做这个说明之先,对于停止呼吸的境界,必须要先作两种必要的解释。首先需要知道在静坐的进度中,所谓自然地停止呼吸,用一般修道作工夫的术语来说,便叫做“止息”。在佛家四禅八定的进度中,又叫做“气住”。在瑜伽术的修炼方法中,便是真正“瓶气”的工夫。普通练习瑜伽术的,有意来控制呼吸而使其停止的方法,虽然也叫做“瓶气”的工夫,但并不算是上品的成就。如果静定工夫到达而自然地停止呼吸,那才是真正“瓶气”的境界。所以密宗便另行命名它是“宝瓶气”了。

  其次在静坐的进度中。因为心念的太过专一,偶尔也会觉得呼吸近于停止。当这种状态发生时,有时就会感觉全身僵直,稍微带有僵硬的感觉。实际上,这是因为用意太专,渐渐促使全身紧张的关系。这种类似停止呼吸的作用,并非真的是“止息”和“气住”的境界。严格说来,这是由于神经的过分紧张所致。在这种情况中,执之太过,不能放松返还于自然,往往会弄得心境枯搞,生机木然。甚至,更严重一点,便会使身体和四肢的各个关节,进入僵硬的病态。虽然并非如小说家所谓的走火火魔,但至少已经因此而得病了。如果因静坐而到达这种境界,自我治疗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把自己的身心尽量的松弛,甚至,尽量哈出力气,自我放松,任意进入自然呼吸,就如平常人睡眠时的状态。这样只须很短的时间,便可“更上一层楼”而转进新的进度了。倘使有些用工太久的人,虽然努力施用这种方法,僵持的状态还是依然如故,那就只有用密宗和道家的特别教授法了。

  再次,倘使真正由于精力充沛,身心寂静的效果而气定神闲,达到“炼精化气”的境界,必有的第一步现象,便是全身柔软而犹如乏力一样,再进一层,自己便会感觉到“柔如无骨”,浑身气机在毫无觉受的状态中普遍地充满。孟子所谓的:“粹面盎背而畅于四肢。”老子所谓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的情形,便自然地体验到了。这个时候的境界,真可忘去身心的感受,好像天地人我,都入于浑茫一片的状态。“丹经”道书所谓的“浑炖”,以及庄子所说的:“堕肢体,黜聪明”的实际情况,都可体验得知确为真实,并非假设空洞的理想。如此再静定下去,起初感觉鼻孔的呼吸减弱到了微之又微的程度,而后肺部的呼吸近于停止,小膜内在的“丹田”开始有了翕辟(收缩放松如呼吸)的作用。道家所谓的“胎息”或“内呼吸”,便是这种境象。再次而等到内脏各部分的气机都充实以后,循食道喉管而上达舌尖的一系自律神经,自然的松畅舒适,“丹田”的内呼吸也随之由微弱而渐至于停止的情形。这时久已沉没在腹部的“青春腺”又恢复了活动的作用,犹如童年时期无欲无情的牵连,便自能发生无比快感的“内触妙乐”。生殖器官随睾丸收缩的气机,上循“任脉”而使舌尖自然上翘,封抵了小舌头部分,自然地停止了呼吸。这才算是“炼精化气”初步的真正境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