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个人礼仪 外向与内向

《个人礼仪》外向与内向

作者: 字数:1126 书籍:个人礼仪

  外向与内向的区别在于客体的态度

  有了这些基本认识后,我们可以开始进入荣格的性格学了!

  他假定一个“快乐的欲望“,作为自己的性格学基础,但是用法和佛洛依德不同,荣格把它解释成“心的能源”。心的能源,并不是心的“力”,而是心的过程的“强度”。

  “快乐的欲望”的展现于外,称为“外向”;展现于内,称为“内向”。外向成为一种习性时,称为“外向型“;内向成为一种习性时,称为“内向型”。两者的区别,在于对客体的态度。外向型的人对客体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内向型的人对客体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两者的差异很大,对此也十分明显,不是心理学专家也能辨认出来。

  一方是缩在自己的壳甲虫,别人完全摸不清他的思绪,有时变得胆小如鼠(内向型),另一方则完全相反,开放、爽朗、很好相处,乐于助人也不拒绝别人的帮助(外向型)。但这并不是两个毫无关联的个例,而是两个典型的“根本态度”。

  外向型的人,配合客体而思考、感觉、行动。关心,完全用在客体,以客体为优先。所以,这种人容易受客体的影响制约。反之,内向型的人并不关心客体,以主体为优先。仔细观察这种人的思考、行动、感觉、行动,会发现所有的动机都来自主体,客体只有副次价值。

  就举一个和外国人交往的例子。外向型的人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外国人很感兴趣,进而模仿吸收,严重时甚至失去自我。内向型的人则是借着交往,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等等,检讨国人的优缺点,如果有什么改变,一定是让自己更好。

  外向型的人对环境中的人物和事物,反应积极关心外界,容易受外界影响,也能影响外界。对生的或新的环境也不畏缩,和大家维持良好的关系。

  内向型的人对环境中的人物和事物,反应消极。凭内心的主观因素做决定,不容易受外界影响。不关心外界,不喜欢受外界影响,也不愿意影响外界,因此变得团锁而缺乏社交活动,多半倾向自我反省。

  一般对外向型的评论是“经常消耗自己,把自己推展到万物之中”,对内向型的评论是“躲避外界的要求的,昼不为客体耗费能源,反为自己建立强力安全护围”。这两个根本态度,是对环境的典型“适应方法”。

  但是,荣格并非把个人归属于这两类,甚至认为一个人的人格中并存着两类倾向,只是平常其中的某一类占优势,成为有意识的态度。居于劣势的不被意识,列入“个人的无意识”。外向型人,“自我”为外向,“个人的无意识”为内向。内向型的人,“自我”为内向,“个人的无意识”为外向。

  对周围的人设防线,态度冷漠,这种人一看就知道是内向型的人,本人也这么认为。但是,在内心深处也可能隐藏着他人和本人都不知道的热情。平日沉默不爱多活、出风头的人,有一天可能会突然尖锐的提出质问,侃侃发表自己的信念。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两面性。

  外向型的人,无意识态度属于内向性格,会补偿缺失感,以免外向态度露出破绽。但是,当无意识的压抑过度时,便会打出反抗旗帜,以自我为中心,出现利己的、原始的、幼儿的倾向。极端下产生的神经症,多半为歇斯底里。

  内向型的人,无意识态度属于外向性格,有补偿作用,当压抑过度时,意识和无意识交战,直到疲劳困惫为止。内向型最容易罹患的神经症是精神衰弱症(不安、神经衰弱、神经质、各种强迫症状、恐惧症、疑病症等)。

  来源:学生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