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武动乾坤 第八百四十五章 混战

《武动乾坤》第八百四十五章 混战

作者:天蚕土豆 字数:2392 书籍:武动乾坤

  话说王旦,因真宗命他推荐可以担任国家大事的人,便举笏奏道:“以臣所知, 莫如寇准。”真宗摇头道:“寇准性刚量狭,且常说卿短处。卿何故一再荐?”王 旦道:“臣蒙陛下恩遇,久参国政,岂无过失。寇准事君无隐,臣所以钦佩他的正 直,屡次保荐。他人非臣所知,不敢妄言。”遂告退而出。

  真宗自王旦免职,竟任王钦若同平章事,先是钦若为枢密,每入朝,必预备奏 疏数本,伺真宗意旨,方出奏章,余多怀归。

  枢密副使马知节,平素深恶钦若,便在真宗驾前,当面责他道:“怀中各奏, 何不尽行呈览?”钦若面色改变,力奏知节虚诬;知节抗争不屈,从此两人结了死 冤家,时常面折廷争。知节退朝,见了王曾,犹恨恨不已道:“我若用笏击死这贼, 又恐惊了圣驾。这贼不除,朝廷没有安宁的日子。”真宗因王、马两人时时争执, 遂一同罢免。钦若出枢密院,知节徙为彰德留后。

  至是又念及钦若,遂任为同平章事。钦若入相,时人因其状貌短小,项有肉瘤, 都呼之为癯相。他却毫不知耻,常常对人说道:“为了一个王子明,迟我十年作宰 相。”那王子明就是王旦的表字。

  王旦闻得钦若入相,愈加忿恨;病更加剧。真宗遣中使驰问,每日必三四次。 有时亲自临问,御手调药,并煮薯蓣粥赐之。王旦并无奏对,只说负陛下圣恩一句 言语。到了弥留之际,请杨亿至榻前,托他选遗表,说道:“我参为宰辅,过处甚 多,遗表中但叙我生平遭遇,感谢隆恩!并请皇上日亲庶政,进贤黜佞,切勿为子 弟求官,致滋后累。君为我多年好友,故托办此事。”杨亿依言撰成,付于王旦观 看。王旦还亲易数语,方命缮正;又召子弟等嘱咐道:“我家世清白,槐庭旧泽, 幸毋遗忘!此后当各持俭素,共保家门。我一生无甚大过,惟天书虚妄,我不能谏 阻,甚为抱愧。死后削发披缁,依僧道例殓葬,还可以对祖考。”说罢,阖然而逝。

  原来,王旦之父,名为王佑,太祖太宗朝,曾为兵部侍郎,平生多陰德事,常 手植三槐树于庭中,自言后世子孙,当有作三公者。所以王氏至今称为三槐堂,便 是那时流传下来的。家人都要尊奉王旦遗言,从僧道例殡殓。杨亿再三阻止,仍照 常例殡殓。遗奏进呈,真宗临丧哀恸追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予谥文正。还宫 后,又辍朝三日,录王旦子孙外孙门客十余人。

  诸子服阕,皆进一官,生荣死衰,可称达于极点了。

  那王曾因不受会灵观使,钦若说他示异,在真宗前,进了谗言,出知应天府。 忽然西京地方,讹言四起,互相传说:有个妖物,形同席帽,夜间飞入人家,变成 大狼之形,伤害人民。

  百姓惊慌非凡,一齐关闭门户,深居简出,慢慢的传到汴都,都下也就喧哗达 旦。又渐渐的传到南京,王曾正出知应天府,听得这个谣言,即命夜开里门,如有 倡言妖物的人,立时捕来治罪。被王曾这样施为,妖物并没出现,百姓也就安宁了。 真宗知道此事,也称王曾很有胆识,就存了个召回之意。又因皇子年纪尚长,自己 常有疾病,降旨立皇子受益为太子,改名为祯,大赦天下。

  到了天禧三年,永兴军巡检朱能,结连内侍周怀政,诈称天书降于乾佑山。时 寇准方判永兴军,乃将伪书上奏,有旨迎入禁中。谕德鲁宗道上言奸臣妄诞,荧惑 圣聪。知河陽军孙奭,亦请斩朱能,以谢天下。真宗不从,反召寇准入京。寇准奉 诏启行,有门生劝道:“先生若至河陽,称疾不入,力请外补,策之上也。如果入 觐,面发乾佑天书之伪,尚不失为中策;若再入中书,便是下策了。”

  寇准不能从,竟入都朝见。恰巧商州拿获道士谯天易,私藏禁书,说是能驱遣 六丁六申。钦若坐与往业,以致免相。真宗即命寇准继任,用丁谓参知政事。寇准 平素与丁谓相善,常称其才。时李沆还没有死,笑谓寇准道:“此人何可使之得志。” 寇准道:“才如丁谓,相公安能久遏。”李沆又微哂道:“他日当思吾言。”到得 寇准这次入相,已略知丁谓奸邪,因是故交,仍加礼貌。丁谓对于寇准,也甚殷勤。 某夕会食中书,寇准饮羹污须,丁谓起身代拂。寇准已有酒意,便戏语道:“参政 国之大臣,乃替长官拂须么?”这两句话,说得丁谓无地自容,面颊发赤,一时不 便发作,心中怀恨不已!从此有意倾陷寇准!暗暗伺隙而动。未几,寇准与向敏中, 均加授右仆射。

  寇准素性豪奢,贺客盈门,笙歌鼎沸。向敏中却杜门谢客。真宗命中使觇视, 极口称扬敏中,不及寇准。

  天禧四年,真宗患风疾,不能视朝,政事皆决于刘后。寇准深以为忧!一日入 宫问安,乘间奏道:“皇太子关系众望,愿陛下以宗社为重,传以神器,择方正大 臣为之辅翼,方保无事。”真宗道:“卿言甚是!”寇准既得真宗许可,遂令杨亿 草表,请太子监国;不意酒后漏言,为丁谓所闻,大惊道:“皇上略有不适,为何 便令太子监国呢?”便去告知李迪。李迪从容答道:“太子监国,乃是古制,有何 不可?”丁谓愈加疑忌,便运动内侍,入奏刘后,只说寇准谋立太子,隐怀异图。

  刘后本来怀着奢望,竟矫制罢寇准相位,授为太子太傅,封莱国公,以李迪、 丁谓同平章事。真宗尚不知此事,深恐一病不起,常卧宦官周怀政股上,言太子监 国之事。怀政告知寇准,请寇准竟立太子为帝。寇准连连摇手道:“此事万不可行。”

  怀政奋然说道:“刘可幽,丁可杀,公可复。相由怀政一人去干,事成大家受 福,不成我一人受祸便了,请公毋虑!”寇准再三阻止,怀政不听而去。

  寇准自怀政去后,杜门不出,暗侦宫廷举动。过了数日,已闻怀政被拿下狱。 又过一日,怀政发枢密审讯,竟伏了法。

  寇准当怀政下狱时,颇为惊惶!后来打听只有怀政一人伏法,并未株连他人, 方才略略放心。原来怀政密谋,为客省使杨崇勋所悉,告知丁谓。丁谓与崇勋,连 夜坐了犊车,到曹利用家计议,要乘势除却寇准。曹利用也因澶州议和,受了寇准 的申饬,心中怀恨!便商定奏章,待旦陈进。有诏捕怀政下狱,命枢密院审讯。恰 好这日的审讯官,派的是签书枢院事曹玮。玮系曹彬之子,屡立战功,入副枢密, 不肯多事株连,只讯怀政罪状。怀政也挺身自认,并不妄扳他人,具案复奏,罪止 怀政一人。丁谓等大失所望,复结联宫禁,拟兴大狱。

  适值真宗疾愈,刘后不便专擅,便乘间激怒真宗,力疾视朝,面谕群臣,且要 彻查太子,有无情弊,廷臣见上意甚怒,都面面相觑,不敢出言。独李迪从容奏道 :“陛下有几个皇子,乃有此旨?太子仁孝,臣敢保决无异心。”真宗闻言,连连 点首,所以只将怀政一人正法。丁谓等还不肯罢手,复与刘后通谋,讦发朱能怀政 伪造天书,因寇准欺主入奏,遂贬寇准为太常卿,出知相州,一面捕拿朱能。寇准 奉诏,暗自叹息道:“不遇大祸,还算万幸!”立即束装出都,径赴相州。不料朝 旨捕拿朱能,朱能竟拥众拒捕,后经官军进剿,朱能惶惧自杀,连带罪及寇准,再 贬为道州司马。及真宗病愈,顾语群臣道:“朕目中何久不见寇准?”群臣方知以 前的谕旨,都非上意,尽是刘后的矫制。

  寇准既贬,丁谓揽权用事,黜陟专擅,除官也不使李迪预闻。李迪忿然道: “我自布衣为宰相,受思深重,有可以报国,虽死不恨!岂肯附于奸党,为自安计。” 便留心伺察,不使丁谓妄行。其时陈彭年已死,王钦若外调,刘承珪亦复失势,五 鬼已十分寥落,惟有林特尚在朝中,丁谓欲引林特为枢密副使,李迪不允,丁谓悻 悻与争。李迪遂入朝面劾“丁谓罔上弄权,私结林特、钱惟演、曹利用、冯拯等, 相为表里。臣不愿与奸臣共事情,甘同他罢职付。御史台勘正。”这几句话,颇为 激烈,惹得真宗发怒,命翰林学士刘筠草诏,左迁李迪知郓州,丁谓知河南府。

  次日丁谓入谢。真宗道:“身为大臣,如何与李迪相争?”丁谓跪奏道:“臣 何敢争论?李迪无故詈臣,故不得不辩,如蒙陛下恩宥,臣愿留侍朝廷,以酬万一。” 真宗道:“卿果矢志无他,朕何常必欲出卿。”丁谓竟谢恩而出,自传口诏,复至 中书处视事,且令刘筠改草诏命。刘筠不允道:“草诏已成,非奉特旨,不能更改。” 丁谓遂令学士晏殊草制,仍复相位。刘筠慨然道:“奸臣用事,何可一日与居。” 遂表请外用,出知庐州。

  未几,真宗下诏:“此后军国大事,取旨如故,余皆委皇太子同宰相枢密,参 议施行。”太子固辞,不许,遂开资善堂议政。其时太子年才十一,纵使聪明仁孝, 未免少不更事。刘后与丁谓等,内外弄权,其势愈危!

  恰巧王曾奉诏回京,仍任参知政事,他却不动声色,以保护太子为第一要著。 密语钱惟演道:“太子幼冲,非中宫不能立。中宫非倚太子,人心亦未心归附,为 中宫打算,能加恩太子,太子自安。太子既安,刘氏岂有不安的么?”惟演很赞成 此言,遂即答道:“参政此言,真是国家大计!”当下入告刘后。刘后亦深以为然! 从此对于太子,将护惟谨,方得无事。

  你道钱惟演是何等人物,竟能得刘后的信任呢!那钱惟演,乃吴越王钱俶之子, 博学能文,曾任翰林学士,曾枢密副使,性善逢迎,将自己的同胞妹子,嫁于刘美 为妻。即银匠龚美,与刘后同入京,改姓刘,刘后认以为兄。与刘后乃是亲戚,王 曾利用他入告刘后,所以深信不疑。过了天禧五年,真宗又改元乾兴,大赦天下, 封丁谓为晋国公,冯拯为魏国公,曹利用为韩国公。元宵佳节,真宗还御东华门观 灯。到了仲春,旧病复发,临崩时,诏太子即皇帝位,并面谕刘后道:“太子年幼, 寇准、李迪可托大事。”言毕晏驾。总计真宗在位二十六年,改元五次,寿五十五 岁。

  刘后召丁谓王曾入直殿庐,恭拟遗诏,并说:“奉大行皇帝特旨,由皇后处分 君重事,辅太子听政。”王曾即援笔起草,于皇后处分军国重事中间,添入一个 “权”字。丁谓道:“中宫传谕,并没有‘权’字。此处如何添入了呢?”王曾正 色道:“我朝无母后垂帘故事。今因皇帝幼冲,特地从权,已是国家否运。加入‘ 权’字,尚足示后,且增减制敕,本相臣分内事,祖制所特许的。公为当朝首相, 岂可不郑重将事,自紊典型么?”倍丁谓无言可答,只得嘿然。草诏既定,入呈宫 禁,刘后已先闻得王曾的议论,不便改易,就将这道诏书,颁示中外。太子祯于柩 前即位,便是仁宗皇帝了。尊刘后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中枢密两府,因后 临朝,乃是宋朝创例,会集廷议。

  王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与皇帝五日一朝,太后坐于皇帝右首,垂帘听政。丁 谓道:“皇帝冲年,凡事须由太后作主。

  每月朔望,由皇帝召见群臣。遇有大政,由太后召辅臣议决。

  寻常小事,可由押班传奏禁中,盖印颁行就是。“王曾勃然道:”两宫异处, 柄归宦官,必召祸机,如何使得。“丁谓不以为然,群臣也纷议未决。那丁谓因要 从中弄权,便串通押班内侍雷允恭,密请太后手敕,依照丁谓之议,大众不敢反对。 丁谓万分得意,雷允恭此擅权骄恣,百官屏息,不敢与争。还亏得王曾正色立朝, 宫廷内外,尚无他变。加封泾王元俨为定王,赞拜不名。元俨即太宗第八子,素性 严毅,不可干犯,内外惮其丰采皆称为八大王。加丁谓为司徒,兼侍中、尚书、左 仆射;冯拯为司空,兼侍中、枢密尚书、右仆射;曹利用为尚书、左仆射兼侍中。 三人朋比为奸,丁谓尤其骄傲。

  太后因记着李沆阻封贵妃,李迪谏册立为后的怨恨。李沆已死,倒也罢了。李 迪现在,恒思报复。丁谓与事要求太后欢心,且与寇准有隙,便乘机说寇准、李迪 互为朋党,奏请一一坐罪。太后正中下怀,即命学士宋绶草诏,贬寇准为雷州司户 参军,李迪为衡州团练副使,连曹玮也谪知莱州。王曾便对丁谓道:“罚重罪轻, 还当斟酌。”丁谓捋着几根鼠须,带笑说道:“居停主人,恐亦不免。”原来王曾 常将第舍,假于寇准居住,所以有此言语。王曾因此不便多言。

  丁谓又授意宋绶,命他于诏中添入“春秋无将,汉法不道”二语。宋绶不敢有 违,其余尚还含糊。丁谓看了,甚不惬意,又援笔添了四句道:“当丑徒干纪之际, 属先帝违豫之初,罹此震惊,遂致沉剧。”这道诏书颁示出来,都下人士,莫不呼 冤,也就编成四句俚词道:“欲得天下宁,须拨眼前丁;欲得天下好,不如召寇老。” 丁谓竟不恤人言,遣使迫促李迪速行。

  又令中官赍敕赴道州,特赐锦囊贮剑马前,示以诛戮之状。寇准在道州,方与 郡官宴饮,命妓歌柘枝曲以侑酒。忽报中使到来,且有悬酒马前情形,郡官不禁失 色相顾。寇准形神自若,与郡官迎中使入庭。从容问道:“朝廷若赐准死,愿见敕 书?”中使无言可对,遂登堂宣敕。寇准北面拜受,徐邀中使入宴,抵暮始散。次 日即赴雷州,其时真宗陵寝,尚未告成。

  丁谓充山陵使,与雷允恭同办梓宫奉安事情。山陵将近完工,有判司天监邢中 和,对雷允恭说道:“山陵上百步,即是佳穴,于子孙大有利益,但恐下面有石与 水。”雷允恭道:“先帝嗣育不多,若令后世多生子嗣,何妨移筑陵寝。”中和道 :“山陵关系重要,踏勘复按,动须时日,必误葬期,如何是好?”雷允恭道: “你尽管督工改造,我立刻去奏知太后,必蒙俞允。”此时雷允恭势倾朝野,哪个 敢违拗他,邢中和唯唯答应,自预备去改筑。雷允恭便去告知太后。太后道:“这 是何等大事,如何轻易更改。”允恭道:“奴婢是为先帝子孙兴盛起见,有何不可 改动呢?”太后很不为然!便道:“可去与山陵使商议,再来回话。”雷允恭出去 与丁谓商议。丁谓哪敢不从允恭之意,便唯唯答应,同去奏请改筑。太后方才答应, 命监工使夏守恩,督领工役数万名,改穿穴道。初时掘土数尺,就有乱石重叠,好 容易搬移去了。再掘下去,约有一丈多深,忽然一泓清水,变成小池,工役大哗。 夏守恩很觉惊惧,不敢再令动工。即遣内侍毛昌达奏闻。太后责问允恭、丁谓,丁 谓还袒护允恭,请另派大臣按视。

  王曾挺身请往,不及三日,已复勘回京。时已近夜,入宫求见,且请独对。太 后即宣王曾入宫,当面垂询复勘情形。王叩首密奏道:“臣奉旨按视陵寝,万难改 易。丁谓存心叵测,结连雷允恭,将梓宫迁移绝地,罪无可逭。”太后闻言大惊道 :“先帝待丁谓恩重如山。他竟敢如此存心,那还了得?”即命左右拟旨降罪,将 丁谓、雷允恭斩首。冯拯闻知,入谏道:“斩一丁谓,固无足轻重。但皇帝初登大 宝,遽诛大臣,恐骇天下耳目。”太后听了,怒犹未已,即命先拿问雷允恭,再行 定夺。

  冯拯只得遵旨,将雷允恭拿下,讯问定谳,勒令自尽。邢中和亦一同伏法,并 查抄雷允恭家产,查出丁谓托允恭令后苑工匠,造金酒器密书,又有雷允恭托丁谓 荐保管辖皇城司,及三司衙门书稿。太后乃召集廷臣将原书出示,遂宣谕道:“丁 谓身为大臣,甘心与宦官交通,奉派陵寝要差,又敢擅自改移,几误大事。从前他 与允恭奏事,都说与卿等商议过的,所以多半照允。究竟可是这样么?”冯拯等伏 地奏道:“自先帝上宾,凡事均系两人专主,说是已经奉有太后旨意,所以臣等不 敢不从。今赖圣明察出其奸,真乃宗社之福。”当下召中书舍人草诏,降丁谓为太 子少保,分司西京。擢王曾同平章事,吕夷简、鲁宗道参知政事,钱惟演为枢密使。

  吕夷简为蒙正从子。当真宗封岱祀汾的时候,两过洛陽,皆幸蒙正私第,垂问 蒙正诸子可否大用?蒙正奏称诸子无能,惟侄夷简,有宰相才。真宗返汴,即召夷 简入直,累擢知开封府,颇有政声,至是入为参政。鲁宗道常为右正言,刚正不阿, 真宗称为鲁直,故此连类同升。王曾请太后匡有新君,每日垂帘听政,太后允行。

  先是丁谓,最喜媚事鬼神,闻得有女道士刘德妙,专会装神扮鬼,便请入家中, 占卜休咎,因此时常出入丁谓私第。刘德妙颇有姿色,与丁谓第三子丁玘通奸。丁 谓未及觉察,反向她说道:“你专靠着做女巫,能寻几个钱呢?何不假托老附体, 说是能知人生过去未来,岂不动听么?”刘德妙自然十分愿意。当下丁谓就在花园 里面,打扫了三间房屋,作为刘德妙焚修之所,挂起许多神像。又招好些徒弟,请 了几个客师,都是年轻女子,每日里诵经拜忏,钟鼓喧天,铙钹震地,走进去宛然 是个庙宇,哄动了汴京城里的男男女女,都来烧香许愿。雷允恭便是内中的大施主, 没有一天不到的。又知道拜神求佛这些事情,是妇女们最相信的,便把刘德妙带进 宫去参见太后。

  那太后倒还有些见识,并不受她的迷惑。丁谓心终不死,在山陵上掘土的时候, 得着一个绿毛龟,一条灵蛇,带了回来,交与刘德妙,叫她带进宫去。太后见了, 必定要问,就说从我花园中假山洞得来的。倘若太后问起老君如何情形,你就说丁 相公不是凡人,乃是天上星宿降世,请太后问他,自然知道。

  谁知太后见了龟蛇,只当绝无其事,也不问它从何而来,所以丁谓枉用心机, 竟不能迷惑太后。这是以前的话。

  现在丁谓获罪,太后正要调查他平日的所作所为,那刘德妙还不知是死活,这 一天又摇摇摆摆地到宫内去参见太后。太后见了刘德妙,忽然想起她住在丁谓家中, 丁谓所做的事情,一定知道。便不动声色,喝令左右拿下,交于领班太监,就在内 廷审问。刘德妙要想抵赖,哪禁得严刑拷打,就把以前的事情,一一招认,问她别 的事情,一概只推不知。太后又派人到她住的地方,抄出丁谓亲手写来赠刘德妙的 一篇颂文,面上题着“混元皇帝”四个字,内中言语,尤其怪诞不经。太后见了大 怒道:“就这身为宰相,交通女巫,左道惑众一件事情,已够办他的罪了。”遂命 将刘德妙永远监禁,神像全行焚毁,贬丁谓为崖州司户参军,家产抄没入官。在他 家中,抄出金钱珠宝不计其数,都是这两年中,内外官员送与他的。贬丁谓的诏书, 仍由学士宋绶起草,首四语便是“无将之戒,归典甚明;不道之辜,常刑罔赦。” 都下人士见了这诏书,莫不称快!都说报应昭彰,丝毫不爽!那崖州地方,比雷州 更远。

  丁谓奉旨起身,必要打从雷州经过,寇准还在那里做司户参事。听得丁谓将到, 便煮好一只全羊,命人送于他做路莱。

  丁谓将全羊收下,还老着面皮,要求见寇准。寇准固辞不见。

  寇准虽然不想报仇,那班家人,都是年少气盛的,见主人受了他的害,弄到雷 州来受苦,现在冤家路窄,劈面相逢,都要前去报仇。寇准知道这事,忙将家人一 一叫齐,放他们赌博一天,亲自把大门下了锁,一个人也不许出去,等丁谓去远了, 方才放开。那丁谓到了崖州,猾狡性质仍旧不改,外面装着诵经忏悔,心内依然打 主张。这一天,忽地写了封家信,先说自己怎样自怨自艾,中间历叙深受国恩,未 了戒忌家人,不许怨望。写罢了,叫过一个老家人,差他将信送往西京,不许直送 到家里,须要请洛陽太守刘耀卿转交,并且要打听得太守宴客的这一天,方可直递 进去。老家人奉命,自然照办。那刘太守接信在手,很觉诧异,况且当着众人,忽 与犯官通信,恐受奸党的恶名,便想出个主意来。

  未知是何主意?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