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琴帝 第二百一十二章 灵魂威压,大预言术(中)

《琴帝》第二百一十二章 灵魂威压,大预言术(中)

作者:唐家三少 字数:2572 书籍:琴帝

  张飞深为慰劳,便问魏延,近日曹彰消息。魏延便将探报所得曹彰近信,如何招募鲜卑匈奴,如何招纳旧日遗臣,如何游弋塞外,详细说知。张飞听得,亦为骇然。

  马谡道:“都督不甩忧虑,曹彰招诱鲜卑,蓄心内犯,志虽不小,其力有限;辽东公孙渊,斩送曹丕首级,与曹彰已有深仇,嫌隙既成,不能复合,必与我同心协力,以御曹彰。闻其士马,均属可用,当简其精锐,实我东边;明日请令文长以重兵屯柳城塞,而伯恭与小将军,各率骑卒五千,游弋边墙以内,都督整顿全师援应。我有城池之固,堡垒之守,寇来可战可守,彼以游牧之众,我与战于塞外,则胜负尚未可知;彼若越塞深入,则必成擒矣!又彼军多曹氏旧臣,老于兵事,习用间谍,我匿精兵于山谷,而以赢老诱之,借间谍之便,诱以深入,然后命一将简辽东之卒,以犁其王庭,而合幽并之王师,以绝其归路,彰虽不败死,亦必大受创痍矣!”

  张飞大喜道:“幼常高见,人所不及!”即日令魏延高翔马忠引兵三万,屯驻柳城塞,张冀张苞领骑兵游弋;令王平入辽东简阅士马,以备征发。一应事宜,布置粗了,却接到汉中王驾崩消息,张飞号陶大哭,设位致祭,每日率领文武哭临。马谡劝道:“都督且请少节哀情,曹彰旦夕思报大仇,闻我新遭大丧,必来内犯,都督有守土之责,宜筹御敌之方,无负先帝付托之重才是。”

  张飞收泪道:“幼常言之有理,但方寸已乱,诸事便请处分。”马谡道:“逆料曹兵,早晚当临塞上,都督可自将万骑,出巡柳城,幽州之事,谡愿负责,当令子均赴辽东,领奇兵去袭敌后也。”张飞应诺,将幽州诸事,委托马谡,简择劲骑,即时领兵出发,望柳城前进。马谡一面下令所属各地,加紧戒备,一面飞令王平,简辽东兵出发,袭阴山后路。

  果然不出马谡所料,曹彰在阴山听得刘玄德身死,幽州将吏,举哀成服,不觉大喜,与驾下诸文武商议定妥,乘机内犯,以复亡国之仇。令鲜卑二将为左历先锋,选兵七万,径入柳城塞,留郭淮守寨。秋高马肥,士卒强壮,看看来至塞下,只见前面远近汉兵扎下三个大营,四旁堡垒,非凡齐整,深沟大壕,刀枪密布,敌楼上一杆大红帅字旗,中间一个黑绣大魏字。

  鲜卑二将,将人马扎住,飞报曹彰得知。曹彰道:“此必汉将魏延曾在渑池,杀我大将许褚,后在幽州,遣人入辽东,逼弑我孝文皇帝,二位将军,可与孤速速擒来。”二将领旨,率兵径向汉营讨战。

  魏延早巳知道曹彰兴兵犯塞,一面预备出兵迎战,一面派人知会张冀张苞,转报幽州都督。此刻见鲜卑二将前来讨战,自上敌楼来看,见二将盔甲鲜明,马壮人强,兵锋所至,尘土冲天,知道有大兵在后,不可轻敌。好在屯兵已久,一应营垒工作,异常坚固,近寨各地,已经掘有多少陷坑,专候敌兵到来,因其远来气盛,不能不稍避其锋。

  那鲜卑二将,来至寨前,也曾失陷了数十匹马队,吩咐步兵取土填寨,步步踏实,方才前进。到了汉营附近,擂鼓呐喊,就势进攻;汉兵三个大营,一无响动。二将久经战阵,深知汉兵纯系诱敌之计,将鞭稍一指,麾军退出阵地。只昕得一声鼓响,三个汉营,营门同时并开,一色强弓劲弩,只望鲜卑兵马后面射来,任凭他二将通天本领,也敌不住这飞蝗般弓箭。魏延高翔马忠,乘势挥动全军,向前追赶,鲜卑二将,只得败走。不过数里之遥,曹彰大队人马到了,魏延高翔,火速收军回寨。

  曹彰麾兵追来,只听得远远地金鼓震天,两彪汉军,左右杀来。鲜卑二将,接住张苞张翼厮杀,魏延亦即回马,斗住了李典,正杀到难解难分,张飞大兵到了,曹彰纵马挺枪迎住。一个恨不得平吞幽冀,一个恨不得横扫阴山,两个愤人比武,煞是好看,直杀到日落西山,方才罢手。一连战了三日,彼此胜负不分。

  曹彰拔队远来,利在速战,却被张飞堵住要隘,不能杀入;塞外水草艰难,正在棘手时候,满不提防,又被王平引领辽东兵马,兼程直走,闯入王庭,劫了后路,杀了郭淮,除了曹彰李典诸将妻小不曾掳掠,所有资粮牛羊驼马,劫掠一空。曹彰闻报,怒气冲天,又恐兵心一乱,为张飞所乘,君臣商议,没奈何全师乘夜走出塞外。正是:

  大漠草低,不见牛羊之影;长城柳碧,难藏虎豹之身。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异史氏曰:魏灭吴亡,三国之事毕矣,闽收广定,一统之局成矣,河山再造,汉室重光!缵业垂统之是承,中兴大位之有定,谓非昭烈当之,夫将谁属,所谓成帝复生,亦无以易者也,使庸手当之,鲜不如此。而今则日月复旦于中天,宫车立传其晚出,不归历运于昭烈、反遗大统于王孙,遂觉白帝悲风,犹在洛阳城阙;永安落日,重临建始宫墙。罢书即位于新圾,重笔托孤之旧命,乃昭烈仍以崩闻,自更耐人深玩其味,非如一嚼而过,即余满口滓渣者矣。而欲写昭烈之殂,又不忙写,偏先写翼德楼桑村中树萎不祥之笔,便将一部三国演义,翻到顶上,直至首页数行文字,亦相顾及此,即一发重牵,首尾皆动之笔法也。却又夹入黄雾四塞,以及曹操伐树,许多魏之不祥旧事,亦成照应,则更无处不生回合矣。谓作者亦征信于祥瑞,不知作者一一翻来,正大恶言于祥瑞也,不明此义,几何能捧本书而大读之。

  由玄德遗嘱,顾念刘表身后,刘璋身前,令奉朝请宗祀,一切安排,便是托了自己的孤,又托了他人的孤,刘氏于孙,都得其所,此继绝之义也。则较演义白帝托孤时,“嗣子可辅则辅,如其不材,君可自为成都之主。”遽一己子孙全不敢自保者,临死哀鸣,便今日其言尤善也。由玄德身死,引入曹彰塞外称王,闻丧内犯,一番战争,便是存了刘姓的子孙,又存了曹姓的子孙,三国余波,别开生面,此兴灭之义也。则较演义禅台再筑时,“吾与汉家报仇,有何不可?”即仅居金墉,犹非宣诏不得入朝者,以篡易篡,便今日结局为佳也。可知演义为一部教亡人子孙篡人家国的书;而本书为教人保全种族,拥卫国家的书,借题发挥,一托于春秋笔法,以成三国定论,安得不为一部大文章!

  第五十七回 刘王孙正位继中兴 庞丞相序官复旧制

  却说王平奉了马谡命令,出了榆关,去到辽东。公孙渊知道他是汉朝荡定幽并的一员大将,自然优礼款待。王平取出四州大都督令箭,并大司马虎符,给公孙渊验看。公孙渊自从杀了曹丕曹休,自然和曹彰也成了世仇,看见王平到了,没口的答应发兵。当下公孙渊设筵款待王平,一面召集本部骑卒八千,骑将二员,唤到府前,当面叮嘱,叫他们服从王将军命令。王平称谢。

  王平因军情紧急,不敢久延,辞别公孙渊,即时上马起程,领了兵将,循着边墙,直趋曹彰王庭;用了本地两名得力向导,不徒没走迂回的道路,反走了一条出奇的捷径。走了五日五夜,离了曹彰王庭,只有三十余里,天色向晚,王平将人马约住,令其休息,各出干粮水泉,饱餐一顿,然后上马直趋王庭。

  那郭淮只知道天王远征,强敌不能飞渡,万不料辽东兵从间道杀来,匆忙之中,人不及甲,马不及鞍,跨上一匹骣马,带领亲兵,前来迎敌。王平抖擞精神,十合之内,了决郭淮。众兵出其不意,四向围攻,大获全胜。兵士生擒曹彰李典诸人家小,来见王平,王平慨然道:“曹彰抗命,妻孥何罪?加以系虏,置之何地!”即时传令释放,并加慰藉,但将军资粮械,驼马牛羊,一扫而空,全数载回,收兵径返。

  此及曹彰闻信,回到阴山,派兵来追王平,那王平已经全师奏凯,安抵辽东了。曹彰怒气未息,左右呈上王平一封手书,彰含怒启视道:

  邢台一别,于兹三年,塞外起居,应悲故国!王之英武,海内同钦,时势迁移,宁可复挽!乘丧入塞,所得几何?平引轻兵,遂称犁庭!极平之力,覆王宗祀,辱王妻妾,王虽奋怒,其如平何?平不为者,国家中兴,方隆厚道,王虽败窜,亦系清门,疆场之争,何关幼弱,哀王颠沛,不忍相陵,入宫得见,喜可知也!鲜卑胡虏,岂可乱华!以汉之力,犹能相制,以王材武,亦足王之,设幕阴山,聊相雄长,存王之祀,中外相维,不亦可乎?何必劳师,频年内犯,虏人妻子,隳人畜牧,犬羊之族,凭陵华胄,王岂胡人,能无扼腕?涿郡都督,华夏英才,统辖四州,控制边郡,幼常之略,文长之武,王所深悉;幽燕士马,精锐绝伦,佐以辽东,三方协应,李牧守代,蒙恬行边,以今方古,殆无多让。王之士马,不逾冒顿,王之游牧,远逊匈奴,羁旅之臣,久居塞外,秋风萧瑟,边马思归,中朝间之,糜以爵禄,王虽纵横,谁与为立?鲜卑贱种,重利轻义,悬购万金,王头将至。哀王武勇,流离失所,如不犯边,当免奇祸,天日在上,王宜三思。

  曹彰得书,反复观览,怒气平息,退入帐中,自思王平所言,甚有理由,但国仇又不可不报,心下徘徊,不能解决,绕帐数匝,抚案夜啸,声如鹤唳。李典郝昭,两人入见,惊问何事,彰取书与观,二人读罢,皆为叹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