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琴帝 第一百零九章 战斗是最好的历练(中)

《琴帝》第一百零九章 战斗是最好的历练(中)

作者:唐家三少 字数:2688 书籍:琴帝

  这个在公开场合自负而顽固的人,在他的日记中常常深刻地批评自己。每天,他与夫人一起双膝长跪,祈祷上帝保佑。

  1975年3月29日,他的遗愿表达了他至死不泯的梦想:

  “吾之同仁及同乡、正值国家渐渐强大之际,汝勿因本人之故去而忘却国家之悲哀与希望。吾之天灵将永远与吾之同仁及同乡一起实现三民主义、光复大陆、恢复吾之民族文化。”

  他还以谦虚和自傲相混杂的口吻说道:“余自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那稣基督及总理信徒自居”。

  蒋介石死了,他那不可思议的梦想也被带进了坟墓。

  蒋介石传--第二章 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第二章 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革命时机已经成熟”,这句话是杰出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在60年代用来描绘非洲革命形势时的名言。

  在本世纪初的中国,正是革命者鼓动革命的好时机。孙逸仙博士是这场革命的先驱,他因此而名垂千古。后来,有两个年轻人对他的政治遗产发生了分歧,他们是蒋介石和毛泽东。

  “革命时机已经成熟”,这句话是杰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在60年代用来描绘非洲革命形势时的名言。

  在本世纪初的中国,情况更是如此,清王朝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奇`.书.网提供]帝国的秩序动荡不安,这正是革命者鼓动革命的好时机。

  孙逸仙博士是这场革命的先驱,他因此而名垂千古。后来,有两个年轻人对他的政治遗产发生了分歧,他们就是蒋介石和毛泽东。

  几个世纪来,中华帝国体制稳定,国泰民安,但到清朝统治时期国势开始衰落。其中一个原因是人口爆炸。1778年统计时,全国人口已达到242,956,613人。人口增加了,但并没有新的土地开发出来。清廷更担忧祸从国外起,于是限制向海外移民。中国人滞留国内,人口不断增加。

  本来工业革命能够解决人口问题,但中国没有产生工业革命。更为严重的是,洋人带来的贸易和工业品已深入内地,破坏了农民们赖以生存的传统手工业。中国人毫无出路,因为工业化国家通过关税壁垒来限制中国手工业品的出口。

  接着,洋人进来了,在我们这个交通发达,通讯便利的时代,要理解洋人来到中国后对中国人及其统治者形成的变化与心理冲击,并非易事。与其他文明不同,中国在封闭中发展了自己的文明。沙漠、高山与大海把中国与外部世界隔离起来。

  中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世界的中心”,比境外的“夷人”以及汉族周边的“南蛮”、“北胡”都要先进。在这种情形下,国家主权平等的国际关系概念,在中国是无法被理解的。

  中国皇帝认为接受“夷人”来朝是屈尊大驾,和“夷人”没有进一步交往的必要。

  中国还有独特的表意文字——汉字。汉字复杂难懂,必然导致大量文盲。能够掌握汉字的人就有升官发财的机会,而那些家境贫寒、智商低下的人则被排除在外。然而,有发展前途的孩子即使家贫,如果得到地方慈善机构或富人的资助,也有受教育的机会,中科举,取功名,从而走上仕途。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社会并没有森严的等级界限。

  但是,西方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概念对中国人来讲是非常陌生的。中国社会有过森严的等级制度,最高等级享有至上的尊严。中国俗语“天无二日”意思是说,皇帝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中国是天下唯一的大国。在皇帝独裁之下,违抗皇帝命令是十分危险的,简直与背叛无异。

  中国社会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法制不如其他国家发达,虽然有刑典制裁犯罪分子,但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民主法典。

  中国人对宗教的态度也不同一般,上帝的启示在他们的人生中没有作用,他们显得宽容大度。

  中国人崇尚迷信,信仰佛教或道教。

  西方人认为儒教是一种宗教,其实这是误解,事实上,儒教是一种伦理道德的模式,是中国的国教。不断的动荡,改朝换代,都需要儒教来确保社会的稳定。

  然而,长期的稳定也有副作用,它带来社会的僵化与停滞不前。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建立了举世无双的伟大文明,他们的聪明才智与发明创造都在世界的前列。中国的农业技术领先于欧洲。皇帝大兴土木,把洪水泛滥的黄河流域及其他江河流域开发出来精耕细作。在农业、艺术、文学以及国家制度等方面,中国人认为在过去的黄金时代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因此,点滴的变化均被视为异端,任何革命都得不到鼓励,似乎一切已达到完美的顶峰,不可再臻一步。

  在这种秩序下,君主享有精神统治权,他的权力是绝对的,但不是永久的。人们认为君主是正义的化身。如果他不代表正义,就有可能被取而代之。

  中国历史上的“犯上作乱”都因此而起。如果失败了,起义者就成为历史上的“叛逆”;如果胜利了,起义领袖就会黄袍加身,改朝换代,而被废黜的君主则失去其“天子”地位。

  与绝大多数的外国人不同,中国人既不受讨厌的法律的桎梏,也不受基督教原罪概念的约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信仰,他们忠于自己的家乡、家庭和家族。在这种“家”的环境下,长者仲裁纠纷,一人得道,全家沾光,一人遭灾,全族救援。

  当外国侵略中国时,中国社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中国统治者妄自尊大的思想被粉碎了。他们发现外国技术比中国先进,同时他们又自我安慰,说外国的哲学没有中国的发达。但是,这种观点经不住事实的考验。

  英国人来到中国的大门口,因其要求被中国拒绝而向中国宣战,中国方面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强迫中国进口印度鸦片的帝国主义行径,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鸦片战争”。英国毫不费力地打了胜仗,于1842年8月29日签订了《南京条约》。广东失去了对海上贸易的垄断,中国被迫割让香港给英国,开放口岸,并赔偿2100万英磅。《南京条约》标志着“夷人”对中国皇帝的朝贡制度的结束。

  外国的欺侮远没有了结,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来。

  1844年、1858年、1879年、1881年、1883年、1885年和1895年,几十年间签订了许多的不平等条约。国家丧权失地,民族屈辱日深,美国首先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在中国领土上设立法庭,其他国家群起效尤,也取得了这种特权。如果一个英国人或法国人杀了一个中国人,中国法庭无权审判被告。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人趁火打劫,掠夺阿穆尔河(黑龙江)与黑龙江省,建立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人比白种的西洋人更为险恶。东洋日本——后起的亚洲强国强迫中国割让了台湾。

  1897年底,法国占领了胶州。于是,瓜分租借地的狂潮随之而来。外国侵略者随心所欲,中国已无主权可言。此外,国内接连发生民众造反,皇帝的权威受到挑战。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风起云涌,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令人吃惊,在西方国家的内战史上,只有西班牙内战和美国内战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西班牙内战历时三年,损失50万人,美国内战历时四年,也损失50万人。

  太平天国起义时间更长,损失更大。在长达十四年的战争中,有2000万人丧失生命。在更为重要的意义上,太平天国起义是近一个世纪后毛泽东农民革命的预演。

  太平天国起义的伟大领袖洪秀全不同于一般的中国人,他还是一个基督徒,他主张人人平等,财产公有。他是一位天才的领袖,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规模宏大的军队,攻占了南京,统治了中国中部与南部。1853年,洪秀全及其信徒宣告“太平天国”诞生,此刻北京清朝统治者惶惶不安,洪秀全虽是一个勇敢的征服者,却不是一个英明的行政建设者。1855年他开始走下坡路,革命运动面临着分裂。

  起义四起,全国混乱。1900年,一场独特的起义爆发(义和团起义——译注)。这场运动受到统治者的鼓励,目的不是灭“清”而是灭“洋”。起义者利用传统的中国拳术,进行自卫,故称“义和拳”。义和拳运动迅速蔓延,席卷中国北部乡村。他们烧毁洋教堂,处死成千上万的教民。7月13日,义和团冲进北京,包围了外国使馆。第二天,一支国际部队(即八国联军)攻陷天津、进军北京,并于1个月后击败了义和团,救出了避难于使馆的外国人。此刻,这些人已惊恐万分,饥饿不堪。西太后则携员出逃。

  八国联军洗劫了北京,强迫清朝政府于1901年9月7日签订了《辛丑条约》。其条件极其苛刻,列强要求中国赔偿7.38亿美元,包括利息,分40年还清。清廷官员受到惩处,列强使馆得到加固与扩大。通往天津的铁路沿线允许列强驻兵。中国遭受了奇耻大辱。

  在后来的20年里,有两个人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个是将军出身的政治家袁世凯,另一个是医生出身的革命家孙中山。

  袁世凯打赢了朝鲜战役并升为朝廷驻韩大臣。袁本该满足,但他野心勃勃,试图夺取最高权力。公开的起义代价太大,充满危险,因而他选择了阴谋背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