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琴帝 第一章 天生八指(三)

《琴帝》第一章 天生八指(三)

作者:唐家三少 字数:2139 书籍:琴帝

  卡捷琳娜-瓦西利耶夫娜-波洛佳娃的信圣彼得堡,一八六○年八月十七日

  亲爱的波莉娜:

  不久以前我发现了一件新鲜事,我完全被它吸引住了,目前我自己正在十分热衷地干这件事,我想给你描写描写。我相信你也会对这件事感兴趣的。但主要的是,你自己也许有机会找到一件类似的事情去干。那可真是愉快啊,我的朋友。

  我想给你描写的是一家缝纫工场,确切地说,是两家缝纫工场,这两家全是按照同一原则由一个妇女创办起来的,我两星期前才认识她,可已经跟她成了好朋友。现在我给她帮忙,条件就是她日后要帮我也创办一个同样的缝纫工场。这位太太叫韦拉-巴夫洛夫娜-基尔萨诺娃,还很年轻,人也好,性情开朗,跟我很合得来,就是说,她像你的地方,波莉娜,比像你那温顺的卡佳①的地方要少:她是一位泼辣活跃的女士。我偶然听说了她的工场——他们只给我讲到一家工场——没有任何人的介绍,也没有任何的借口,我便直接去见她,只说我对她的缝纫工场感兴趣,我们一见面就很谈得来,尤其因为我发现她丈夫基尔萨诺夫就是那个基尔萨诺夫医生,你记得吧,五年前他施予我那样大的恩惠——

  ①卡佳,卡捷琳娜的小名。

  韦拉-巴夫洛夫娜跟我谈了半个来小时,她看出我对这些事的确十分赞赏,便领我去看她自己的、由她亲自经管的那家工场(另一家办在这家之前,由她一个好友负责,那也是一位很好的年轻太太),我把我这初次参观的印象讲给你听吧。我的印象是那么新奇,当时我就写进了日记本。我早已不记日记了,可是最近由于出现了特殊的情况——过些时候我也许会告诉你的——我又恢复记了。我很庆幸当时记下了这些印象,不然的话现在会忘掉许多的,那些事当时令我惊叹不已,而今天,才过了两个星期,却已经显得平平常常了。那本来也是不值得那么惊异的。可是这件事越平常,我也越热中,因为它太美妙了。那么,波莉娜,我就开始摘录我的日记,同时再补充一些后来才知道的细节。

  照你的猜测,我看见的该是个什么缝纫工场呢?我们在正门口停下车来,韦拉-巴夫洛夫娜领我登上一座华丽的楼梯,你知道吧,就是那种经常有侍者站立在一旁的很气派的楼梯。我们走上三楼,韦拉-巴夫洛夫娜拉了拉门铃,于是我就置身于一间大厅之中了,那儿有钢琴,家具相当好,简单说:从大厅的外观来看,仿佛我们进了一个每年开销四五千卢布的家庭住宅。“这是工场吗?这也是裁缝能用的房间吗?”——“不错,这是一间接待室兼用来开晚会。我们到裁缝的宿舍去转转,现在她们正在工作间,我们不会妨碍谁的。”

  下面便是我走过那些房间时看见的情况,以及韦拉-巴夫洛夫娜向我做的解释:

  工场包括三套房子,全在同一层楼上,房子之间有几道门相通,连成了一整套。原先这三套房子每年分别付租金七百、五百五和四百二十五卢布,共计付一千六百七十五卢布。但是根据一张为期五年的租约整套出租,房东同意给他们减到一千二百五十卢布。工场总共二十一间房,其中两间很大,各有四扇窗,一问当接待室,另一间作饭厅。还有两间也很大,是工作间。其余的都是宿舍。我们走过六七间女工宿舍(我说的都是我初次参观的情形),这些房里的家具也很像样子,是红木或核桃木做的。一些房里有落地镜,另一些房里有漂亮的壁镜,还尽是些做工精致的扶手椅和沙发。各个房间的家具都不一样,几乎全是偶然碰到的廉价商品,陆续购置的。这些宿舍的外观,近似于我们在中级官吏家里——上了年纪的处长或者快要晋升处长的青年科长家里所看到的。比较大的房间各位三个女工,有一间甚至住了四个,其他的每间住两个。

  我们走进工作间,我觉得在那儿干活的女工也穿戴得跟那些官吏的女儿、姐妹或年轻的妻子一样。有的穿着用普通丝织品缝制的连衣裙,其余的穿轻罗和薄纱。她们的面孔长得如此柔嫩,一看就知道生活富足。你可以想象到这一切叫我有多么惊奇。我们在工作间停留了好久,我立刻结识了几名女工,韦拉-巴夫洛夫娜向她们说明了我此行的目的。她们的文化程度并不一般齐,有的张口讲话已经纯粹是有阶层的语言,像我们的大家闺秀似的诸熟文学,而且对历史、域外情况也相当了解,还懂得我们上层社会小姐们一般都掌握的知识,有两名女工甚至博学多识。其余的人进工场不太久,文化水平较低,不过你跟她们每个人一交谈,都会觉得这些姑娘是受过一定教育的。总之,女工文化程度的高低,跟她进场时间的长短成正比。

  韦拉-巴夫洛夫娜工作忙,只能间或来看看我,我就跟女工们攀谈起来,这样一直谈到吃午饭。平日午饭是三道菜。那一天有菜粥、炖鱼和小牛肉,饭后又上了茶和咖啡。午饭挺不错,我吃得很可口,能吃上这样的午饭,我认为也算不得太苦。

  你知道,我父亲至今还有一名好厨子呐。

  这便是我初次参观的一般印象。人家对我说过,同时我自己也知道:我要去的地方是裁缝起居作息的工场,带我看的是裁缝的房间,我将见到的是一批裁缝,吃的是裁缝吃的饭菜。可事实上,我看到的并不是穷人的寒酸的居所,而是连成一片的套房,我遇见的女工都像中级官吏家或收入较少的地主家的小姐,我吃到的饭菜虽不丰盛,却也颇为可口。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怎么可能呢?

  我和韦拉-巴夫洛夫娜回到了她家,她和她丈夫向我解释说,这毫不稀奇。顺便说一句,当时基尔萨诺夫为了举例,在一张纸片上给我写下了一份小账目,它一直好好地保存在我的日记本中,我可以抄给你看看。不过抄之前,我先还得说几句话。

  富足取代了贫穷,整洁——简直带有着几分奢侈——取代了肮脏,良好的教养取代了粗野。发生这些变化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裁缝的收入有了增加,另一方面是她们在支出上做到了最大的节约。

  你知道她们为什么能获得较多的收入:她们干活靠的是自已出的本钱,她们自身就是老板,她们得到了本来该留给老板的那份利润。可是还不止于此,她们用自己的本钱为自己的利益干活时,原料和时间都节省得多:干得更快,花得却更少。

  当然,她们在生活开支上也节省了好多。她们买东西都是大批量买,付现款,所以她们买来的东西比零买和赊购的便宜。她们挑选东西很细心又在行,还都咨询调查过,因此她们购买的各种东西不仅比穷人们一般买的便宜,而且质量也更好。

  此外,有许多开支要不是大大减少,要不就是完全免掉了。比方说,你想一想:每天走上两三俄里去商店采购,会多么费鞋和衣服。我给你举一个特别小的例子,例子虽小,却能说明这方面的每一件事情。如果你没有雨伞,你会因衣服被雨水淋坏蒙受不小损失。现在请听听韦拉-巴夫洛夫娜对我说的话吧。假定一把普通的粗布雨伞值两卢布。工场住着二十五名裁缝。为每人买一把伞,共计花费五十卢布,谁若没伞,她的衣服所受损失还不止两卢布。不过她们都住在一块,每个裁缝只有在自己需要出去时才出门,因此,天气恶劣时是不会有许多人出门的。她们认为有五把伞足够用。这些伞都是优质的绸伞,每把值五卢布。雨伞总共用去二十五卢布,或者说,每个裁缝只出一卢布。你看,她们每个人却可用上好伞而不用次伞,可这项开支还省去一半,诸如此类的许多小事凑在一起,意义就非同小可了。对住房和伙食也都照此办理。比方说,我给你描写的那顿午饭,得花五卢布五十戈比或五卢布七十五戈比,面包在内,除了茶和咖啡之外。吃饭的有三十七个人(不算我这个客人和韦拉-巴夫洛夫娜),固然其中有几个小孩。五卢布七十五戈比分到三十七个人头上,每人还不到十六戈比,一个月不到五卢布。韦拉-巴夫洛夫娜说,假如一个人单独开伙,这些钱几乎什么都买不到,除了买点儿面包和小摊上出售的那种难以下咽的食品。据韦拉-巴夫洛夫娜说,这样一顿午饭(不过做得不那么干净)在小饭铺里要卖四十银戈比,三十戈比的还要差得多。这中间的差别一目了然:一个小饭铺的老板准备二十或者不到二十人的饭菜,他自己要靠这笔进账过活,他得有房住,雇伙计。在这儿,这些多余的开支却几乎一笔勾销,或是少得多了。两位老太太——两个裁缝的亲属——的工钱就是付给炊事人员的全部开支。现在你该能明白我第一次去基尔萨诺夫家时他给我写下做例子的那份账目了。他写完以后对我说:

  “当然,我不可能告诉您一个精确的数字,这是很难估算出来的,因为您知道,在每个商业企业、每家店铺、每所工场,它的各项收支之间都有其各自的比例,就像每个家庭中各项开支的节约程度不同,各项开支之间的比例都有其自家的特点。我记下一些数字,只是为了举例而已。但是为了让这份账目更有说服力,我特意把数字压得偏低,低于我们的体制所拥有的实际效益,这只是跟绝大多数商业企业,跟绝大多数贫穷的小家庭的实际开支比较而言。

  “一个商业企业从售货得到的收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基尔萨诺夫继续说,“一部分用于给工人发工资;第二部分用作企业中其余的开支:房租、照明、原料;第三部分是留给老板的利润。假定全部进款在这三部分中间是这样分配:工人的工资占进款的一半,其他开支占四分之一,余下的四分之一算利润。这就是说,如果工人得一百卢布,那么用于其他开支的便是五十卢布,留给老板的也是五十卢布。我们来看看,在我们的体制下,工人该得多少。”基尔萨诺夫开始念他那张小纸片,上面写有数字:

  她们应得的工钱…………………………………一百卢布

  她们自身是老板,因此她们又可以得到给老板的利润

  ………………………………………………五十卢布

  她们的工作间就设在宿舍内,所以比单独租用一处工场要

  便宜;她们又节省原料。这两项在节约中就占去很大的比

  例,我估计占一半,可是我们假定它只占三分之一,她们就

  又从原定的五十卢布开支中省下了…………………………

  ……………………………………十六卢布六十七戈比

  共计………………………一六六卢布六十七戈比作为利润

  “我们已经结算好了,”基尔萨诺夫继续说道,“我们的工人如果可以收入一百六十六卢布六十七戈比的话,在另一种体制下,她们却只能拿一百卢布。但是她们得到的还多呐:她们是为自己的利益工作,她们干起活来便加倍努力,因此更有成效,速度也更快。假定只是一般努力、甚至不够努力时她们能做五件东西(在我们的例子中是五件衣服),现在她们就能做出六件。这个比例还太小,不过我们就假定如此吧。于是,别的企业挣到五卢布,我们的企业却挣了六卢布。

  由于干活速度快和劲头儿大,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一百

  六十六卢布六十七戈比的五分之一是三十三卢布三十三

  戈比,因此要另加………………三十三卢布三十三戈比

  加上原有的………………………一六六卢布六十七戈比

  共计………………………………………………一百卢布

  “所以,我们的工人收入比人家多了一倍。”基尔萨诺夫继续说,“现在再谈这笔收入是怎样使用的。她们拿到的钱比人家多一倍,对钱却会用得多。您知道,这“会用”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她们买东西都整批地买。假定这样可以便宜三分之一,某种东西,零买和赊购得花三卢布,她们只花两卢布就行。事实上她们所占的便宜还要多,我们拿住房作例子吧:如果把每个房间分片出租,那么,有两扇窗的房间共十七间,每间住三四个人,假定说总计五十五人;有三扇窗的房间是两间,每间住六人,共住十二人,有四扇窗的房间也是两间,每间住九人,共住十八人——总计三十人;再加上前面所说的住小房间的五十五人,整座住宅能容纳八十五人。每人每月付三个半卢布房租,全年就要付四十二卢布。这么说来,靠分片出租这些房子维持生计的小房东们,竟可以拿到三千五百七十卢布(42X85=3570)。而我们的工人租这个住宅,才花一千二百五十卢布,几乎便宜三分之二。很多事都是如此,几乎所有的事都是如此。就是我说节省了一半,恐怕还没有说足那真正的比例,可是我也只假定节省了三分之一。还不仅如此,在这种生活制度之下,她们不需要开支许多,或者说,她们需要的东西比人家少得多,韦罗奇卡已经拿鞋子和衣服给您举了例子。如果她们所买东西的数量可以因此减省四分之一:人家需穿四双鞋子,她们只要三双就足够,或者说,她们穿三件衣服的时间顶得上人家穿四件那么久。这个比例又估算得太小,不过请看从这些比例中会得出什么结果吧:

  由于采购时善于计算,她们买到的东西能便宜三分之一,

  就是说,假定人家买三件东西得付三卢布,她们却只付两

  卢布。但是在我们的体制之下,这三件东西至少能当人家

  的四件用。这就是说,我们的裁缝花两百卢布能买到的东

  西,在别的体制下的人至少要花三百卢布,而这些东西在

  我们的体制下给她们所带来的生活上的便利,人家至少要

  用四百卢布才能得到………………………………四百卢布

  “请把一个每年花一千卢布的家庭跟一个花四千卢布的同样的家庭的生活做个比较,您会发现二者大不相同,对不对?”基尔萨诺夫继续说,“在我们的体制下也是完全同样的比例,即使不是更大些的话:收入比人家多一倍,而使用这笔收入时又可得到双倍的效益。您发现我们的裁缝完全不像通常体制下的裁缝所过的生活,这有什么可稀奇的呢?”

  这就是我看见的奇迹,我的朋友波莉娜,你瞧,它给解释得有多么简单。现在我对它已经很习惯,我倒是对自己当时的惊异感到奇怪了,我竟没有料到我将要得到的一切正跟我曾经见到的一模一样。写信告诉我,你是否有可能做我现在准备做的事:创办一个采用这种体制的缝纫工场或者别样的工场。这是件很愉快的事,波莉娜。

  你的卡-波洛佐娃

  我完全忘了谈另一家工场——暂且如此,下次再谈。现在我只说一点:老的缝纫工场发展更完善,所以各方面都超过了我给你描写的这一家。在制度的细节上,两者之间有许多差别,因为一切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