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琴帝 第三百二十四章 深渊的牛和蝎子(上)

《琴帝》第三百二十四章 深渊的牛和蝎子(上)

作者:唐家三少 字数:2611 书籍:琴帝

  爱书家谢澹如

  瞿秋白先生在上海时,除了住在鲁迅先生家中以外,有一段时间,是住在谢澹如先生家里的。

  谢澹如的家,在上海南市。在当时上海鹰犬密布之下,瞿秋白先生的安全,是随时会发生问题的。他不住在租界上,偏偏要住在南市。这个抉择,不仅够大胆,而且是十分明智的。因为澹如家中富有,在南市有自己的房屋,四壁图书,人又生得文静,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俨然是一位"浊世佳公子",没有人会注意到他家里的往来人物。因此瞿秋白先生住在他的家里,虽然地点是在当时中国官厅范围内的南市,反而比外国人管辖下的租界更为安全。

  澹如不仅曾隐蔽过瞿秋白先生,有一批很重要的革命文献,也是由他经手收藏,得以逃过劫难。解放后完整无恙的交还给有关方面,曾经受到了褒奖。

  澹如在解放后任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一九五七年我经过上海,特地到大陆新邨去找他。大家本是年轻时代的朋友,曾经朝夕相见,这时一别二十年,一见了面,岁月无情,彼此都改变了,几乎认不出,但是细看了一眼,随即相对哈哈大笑,喜出望外,想不到仍有机会可以见面。当时澹如的身体很不好,说患着很严重的胃病。因此后来参观鲁迅故居,要楼上楼下的跑一阵,为了不想辛苦他,特地辞谢了他的陪伴。

  澹如是一位爱书家。自从有新文艺出版物出版以来,不论是刊物或单行本,他必定每一种买两册,一册随手读阅,一册则收藏起来不动。这当然很花钱,可是当时他恰巧有这一份财力。他又喜欢买西书,不论新旧都买,尤其喜欢买旧的,因此当时上海旧书店中人,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

  我们的交情就是这样订下来的。他当然是创造社出版部的股东,又是通信图书馆的支持人。凡是有关"书"的活动,总有他一份。我也正是如此。

  在当时上海那几家专售外国旧书的书店里,若是架上有一本好书被人买了去,那不用问,不归于杨,即归于墨,不是他买了去,就一定是我买了去。

  有一时期,他自己还在虹口老靶子路口开了一家专售外国书的旧书店。

  从爱跑旧书店到自己下海开旧书店,澹如的书癖之深,可以想见了。

  澹如在上海南市紫霞路的家,也就是瞿秋白先生曾经寄居过的地方,在"八?一三"抗日战争中,已经毁于日军的炮火。他的那一份藏书,不知可曾抢救出来?可惜那次在上海再见到他时,不曾向他问起这事。

  他买新出版的书,和买定期刊物一样,也是照例每一种买双份,而且有新出版物必买,这样继续了有十多年。这十多年,是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三七年那一段时期,这时正是上海新文艺出版事业最蓬勃的时代,也是革命高潮迭起的时代。诸如所购存的这一份单行本和期刊,是非常完整的,因此在参考资料价值上极大。尤其是当时各地出版的进步刊物,他购藏得最完整。这在其时还不觉得什么,时间一久,就成了重金难觅,非常可贵的文献。因此他的这一份藏书若是不曾抢救出来,且不说在金钱上的损失,在文献参考价值上的损失,就已经无法估计了。

  前几年仿佛在报上读过,他曾经将自己收藏的一批早期秘密发行的进步刊物,捐献给国家。也许他的藏书曾有一部分免于兵燹之厄,那将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他当然也藏有不少西书,但在文献价值上,当然不能与他那一份完整的期刊和新文艺书相比。

  至于我自己的那一份藏书,后来却在那一次战争中完全失散了。我在一九三八年春天离开上海,经过香港到广州,是只身出走的,几乎一本书也没有带。后来再过了几个月,家人也避祸到香港,只是将我书桌上平时经常参考或是新买的几十本书,给我顺手带了来,其余都留在上海。

  在这几十本带到香港来的书籍,全是西书,而且多是关于书志学的。我从广州到香港来接家人和孩子,将他们安顿好,再回广州去时,曾经从这几十本书之中,挑选了十几本带到广州去。后来日军在大鹏湾登陆,广州瞬即沦陷,这十几本书连同我的全部衣物,又在广州丧失了。

  我留在上海的全部藏书,后来也完全失散。失散的经过,我至今仍不大清楚。总之是,我们离开上海时所拜托保管的亲戚,他们后来也离开了,再转托给别人。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这么一再转手,下落遂不可问。后来有许多朋友曾在上海旧书店里和书摊上买到我的书,可知已经零碎的分散,不可究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