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盘龙 第十三集 第四十五章 幽蓝府 (第十三集终章)

《盘龙》第十三集 第四十五章 幽蓝府 (第十三集终章)

作者:我吃西红柿 字数:3296 书籍:盘龙

  毛泽东出席了苏联按助中国的建设项目签字仪式。

  1953年,一个沉寂多年的声音又叫喊起来。定居香港、身体虚弱的张国熹撰文描绘了他昔日的老对手的印象。这些有偏见的文章也透露了一些事实真相。

  “毛泽东的生活没有规律,而且颇有些神经质,”张国煮写道,“在与别人交往时,他常常谦恭有礼。然而,又常常固执己见。”中南海的工作人员当知,这些评论讲的是他们的领袖。毛泽东一生读了许多丈史哲经书籍,写了大蚤批语,提出精辟独到的见解。这是他写的一部分批语。

  “他虽然知道身居高位该怎样行使权力,”张国煮断言道,“但是他缺乏吸引追随者的才能,人们只对他敬而远之。”[川毛泽东确实发现,虽然他在群众的眼里是巨人,但同时还要在政治局中赢得支持。

  张国煮的评论有一定道理,因为他并不仅仅是否定毛泽东。

  “毛泽东在很多方面甚至比斯大林更有手腕”,这位对毛泽东和斯大林都了解的人写道。“但是他并不那么狠毒。”张国熹也半公开地承认,毛泽东以自己的才智战胜了他。“同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君主相比,”这位毛泽东以前的对手感到,“毛泽东的确更有才能。”

  像比尔?克林顿一样,毛泽东冲动起来也会半夜三更给工作人员或同事打电话。为寻求了解,他会把专家们召集起来,长时间地问这问那。他在花园中散步时,会突然向卫士谈起自己对某一重要政策的看法。然后立即从古书中(和比尔?克林顿一样)去查找先例或者发现佐证。

  深夜里,他还驱车登门拜访苏联大使尤金。尤金是一位知识分子,毛泽东同他谈论哲学,直到天亮。《毛泽东选集》结集以前,某些文章的修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这种彻夜长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毛泽东至少有60多年的吸烟史,可能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人都不如他抽掉的卷烟多。

  好像只有一段时间,毛泽东戒了烟。伏罗希洛夫元帅在斯大林死后访问中国时,曾告诉毛泽东,苏联的医学专家认为,如果斯大林遵照医嘱戒了烟的话,他可能不会逝世那么早。于是毛泽东也戒了烟。

  但是,10个月以后他又抽了起来。

  “没用处,”他说,“工作太辛苦,不能不抽。

  50年代,毛泽东很少写文章,但是讲话却很多。他不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演说家,相反,王明演说充满激情,而朱德讲话则真诚坦率。史沫特莱说,毛泽东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说时,语言极为丰富和幽默,也没有任何手势。

  然而,同少数人在一起的时候,毛泽东则更显得才华横溢。他严谨、练达,喜欢巧妙运用比喻。

  但这些特点只适合于讨论而不适用于群众集会。

  毛泽东的讲话大多只有一个粗略的草稿,只是在50年代初期,有那么一两次,他才坐下来写重要文章。1953年年中,毛泽东重新开始学习英语,然而东北的形势恶化又使他中断了学习。政治家最终取代了学者。

  一天,毛泽东对满屋子的地方干部说:“官越大就越无知,北京不是获得知识的好地方。”[201掌握政权3年之后,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功,毛泽东仍对政治体制焦虑不安。

  平民百姓(当他们确信干部们不听群众意见时)嘲讽高高居于他们之上的各层官僚为“宝塔尖”。毛泽东感到自己像是处于宝塔的顶端。

  他决定从塔顶上下来到各地去看看,“我在北京,差不多听不到什么,”1953年年中,他在给一批财政官员作报告时说,“以后还要出外走走。11[211

  不喜欢乘飞机,毛泽东出行时坐着自己的有11节车厢的专列。毛泽东的车厢内有他自己的大木床和许多书。江青也有她自己的包厢。4节车厢供贴身卫士及工作人员使用,此外还有一个医疗室,一个餐厅和一个厨房。6部保密电话连接到中南海保安局。所有的交通路线毛泽东都可以随时停车。沿途车站的人都被清理并布满保安人员,沿线每50米就有一岗哨。绝不会有旅行计划,因为列车的运行要在毛泽东醒着的时候,更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

  当毛泽东结束莫斯科之行返回路上途经东北时,为迎接他的毛泽东在飞机上学英语。(1957年)第十一章改造(1951-1953)271到来,士兵和民兵在隆冬季节沿途站岗达两星期之久—没有人知道他们保卫的是毛泽东的列车。毛泽东绝不会需要如此严密的保安,他相信群众热爱他,不会谋害他。

  当毛泽东离开北京后,他的运行着的专列与首都之间通过密电码通讯联系。密电码每一个汉字编为一个号码—改变迅速—一位精明的年轻职员全靠记忆处理密电,绝不留下片纸只字。

  他调派他的下属去农村。负责中南海警卫工作的是8341部队,这支精锐武装的前身是毛泽东1949年前的贴身护卫队。圈这些年轻的警卫员样样都干,从帮助毛泽东锄园种瓜,到警惕宫殿中的任何意外。

  曾在1955年,可能还有其他时候,毛泽东给8341部队分配了一项他想做的任务。他派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兵回到家乡以通过他们了解农村情况。8341部队的军人们四下探听消息,询问群众的意见,了解家人的情况,然后不经过正式渠道而向毛泽东汇报。这是过去君王体察民情惯用的手段,但毛泽东的同事并不认可一位工人阶级政党的领袖这么做。

  一天,毛泽东走出书房,到怀仁堂作报告。这是一座别致的古代建筑,位于紫禁城内,是中央委员会所在地。许多党外人士参加会议,其中,钟敬文是40年代“第三势力”的头面人物,同其他人一样,他在1949年倒向了共产党。

  毛泽东一到来,这个国家的任何人都会起立鼓掌,毛泽东已经习惯了这些。但是,毛泽东的助手总有些不放心。在毛泽东到来之前,礼宾官员就走近钟,告诉他仪式的程序,因为他坐在门口,他将第一个见到毛泽东。毛泽东一出现,他就要马上起立鼓掌。以此为信号,整个会场里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以示对这位主席的敬意。

  钟回忆说,当毛泽东缓步从走廊过来时,一切按程序进行。

  暴风雨般的掌声显然使毛泽东受之无愧。1231

  若要表示一下深人群众,毛泽东就会走到群众面前。开会时,他四处走动,向熟人问候,并长时间倾听别人的谈话,也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他解决下层向他提出的问题,并答复别人的插话。但不总是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