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将夜 第六卷忽然之间 第一百零七章 在潭边(下)

《将夜》第六卷忽然之间 第一百零七章 在潭边(下)

作者:猫腻 字数:1997 书籍:将夜

  他也没上重点。

  "我听说了。"

  "还记得唐老师吗?他改行了,专门搞股票去了。那日我在证券部见到他,西装笔挺,手拿大哥大,派头极了。

  "咦?"

  "还记得白翎吗?死了。那些班长、支书大人。平日调儿唱那么高,又是团结友爱。又是互相帮助。竟没有一个来看她的。真虚!"

  深红大衣领里藏着欣然烧得滚烫的脸。她为自己的"无知"害羞。

  幸亏他们没发觉。小笛热情地又递上一块蛋糕。

  欣然怯生生地问旁边的乐乐:"你去吗?"

  "我已经去过了,这次就不去了。见到都是咱们班,可现在又都是重点的,心里真不是滋床,再说快开学了,我得复习

  这会儿工夫总是听见乐乐自怜自伤的话。欣然感到压抑。乐乐原来不是这样的,可欣然不敢说话,她担心自己无意间的哪句话会刺激乐乐脆弱的心。

  "欣然,我和你们不一样,和我们学校的同学也不一样。九中的升学率是多少?我们学校呢?我们那个语文老师是北京四中的,很有水平,可他认为他来我们学校是阴差阳错,他宣布说:'你们在路上别喊我老师,我为你们羞!'这是什么老师!再看看我们班同学,拍拖、下舞厅、炒股票,五花八门……好些事你根本想像不到……"

  "乐乐。别说了。欣然伸出手,紧紧握住乐乐,欣然觉得有水珠落在嘴唇边,用舌头一舔,咸的,"乐乐,我相信,三年后,我们会在大学相会,真的。"

  乐乐感激地抬头看欣然,欣然觉得再打听乐乐的学校已是多余。

  欣然和几个同学去了兰老师家,去的同学都是重点中学的。兰老师说前些天,阿琼他们也来过。一班同学分两批拜年。兰老师还问陈明怎么没来?兰老师总惦记着陈明。出了兰老师家,几个同学就分手了。

  这个寒假,欣然不轻松。只有一件事例外,她把打工挣来的人民币200元以妈妈的名义寄给爸爸前妻的父母和哥哥。欣然自己只留下港市作为下学期的教育费。因为欣然户口不在深圳.她要比别人多交500元。

  这是这个寒假做的唯一愉快的事情。

  欣然没精打采地走在路上,这时,马路对向闪过一个人影,直觉让她产生一种冲动,她停住脚,是萧遥吧?欣然不敢确定。逆着人行道跑,看了一会儿,果然是萧遥。

  "萧遥!

  萧遥也看见了她,隔着一条马路,大叫:"谢欣然!就要横穿马路,欣然是他旅游回来遇见的第一个熟人,所以十分兴奋。仿佛她的出现才标志着回到家了。

  萧遥寒假去了盼望已久的敦煌,美梦成真,心情岂止是激动。从任何一个繁华的城市到那儿,都非常的遥远。也许正是这种遥远才使它具有更强的瞬惑力。在那儿,萧遥看见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感受到历史的深遂苍凉,经受这些,无疑又使萧遥成熟许多。由于时间紧迫,萧遥没有停留太久,就返回了。火车很挤,他打的是站票,这一路几乎真是站着过来的。他不感到难过,自觉磨练自己,对少年人也许又是一个课题。所以说,少年时代旅游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观赏。

  隔着大马路,两人相视,都觉得自己和对方成长很多。少年人成长需要时间,但更需要与社会接触。

  萧遥跑过马路:"谢欣然,怎么这么巧啊!

  "我刚从初中班主任家出来,你呢?"

  "我刚从敦煌回来。"

  "敦煌?"欣然瞪大了眼.这个吃惊让萧遥很自豪。

  谢欣然十分向往敦煌,她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都不是轻易能获得的。大概她的人生也是如此。

  第十六章 老师太小气了

  一个寒假没见面的同学现在聚在一块。显得格外友好和亲热。刚开学学校哪儿都忙:教务处,学生们川流不息地跑进跑出询问情况;传达室,订报的,取信的。把小小的房间挤得水泄不通;教室里,问"利是",谈寒假经历,更是热火朝天。

  九中规定,开学第一周要进行主要科模底测验,很显然,这是为了检查同学假期里复习情况。听说这一招是从上海复旦附中学来的。各科的老师都在考试前强调本科的首要性,都把自己的科目摆于其它科目之上。这样一来。等于科科都首要,科科都得考好。

  教室里有点杂,但不乱,全在"临阵磨枪"。

  "怎么样了?有把握吗?"这是考前时兴的问候语。

  "晤掂。看来这次又要考衰。这是考前统一且唯一的广东话感慨。"

  "大家会do点,通点水来,回头请你们上麦当劳!这是余发考前的公关手段。"

  "陈明,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吗?那天我看报纸说又发现伊田人,比元谋人早两千年。有人问。都什么时候了,还研究这个。只要给分,写最早的人类是"深圳人"也无所谓。"

  终于,监考老师抱着一摞考卷进来。他是抱着而下是夹着,看这架式,每人少说也有七八张卷子。这真叫"考书"——考一本书啊!

  监考老师十分潇洒地用手指在空中画了个"n".不言语。这就是在说:"老规矩,不用我说你们应该明白。

  果然同学们纷纷起立,把桌子调了个方向,桌口冲着黑板。同学们的反应是"太不信任人了;老师的解释是"瓜田李下,以防万一"。

  第二遍铃声响过,老师把事先分好的试卷按组传下去,在一阵哗哗的翻纸声中,有人倒吸一口气,也有人一捶卷子:"死定!

  陈明把6张卷子从头至尾理好,浏览了一遍,又把卷子按倒数从上面下摆好。他要从后面大题做起。这种作法老师并不提倡,同学们也只是感叹而不仿效。这方法对陈明却有特殊的功效。他需要从大题做起以取得一种自信和满足。

  林晓旭又拼命往太阳穴抹万金油。这己成了她的一种习惯。

  余发,考试,就贼头贼脑。东张西望,瞄瞄教师,又瞅瞅卷子,总想伺机作案。同学们说他的脖子是弹簧做的。

  笔尖在试卷上以不同的速度行走着,老师踱步的声音始终如一。

  剩下一刻钟的时候,老师都会报时间:"没做完的加紧了。这时定会出现一股动乱,有人就趁机交流几句。"

  柳清的英语在"托福"强化班算是差的,经过十几天的强化,虽然与那些马上考托福的"同学"没得比,但在这次英语考试中却很得心应手。

  许多人厌恶考试,陈明反之。他觉得只有在考场上。在答题中才能找到自我,才能表现自我。

  余发前几科都考坏了,考到最后一门竟有点糊涂,只答了四分之一。

  考完最后一门物理,林晓旭就伏到桌子上抽泣。从寒假的第一天起她就看书,一本一本地做题,结果竟还是这样。

  谢欣然忙过来安慰林晓旭说,她考得要比她坏十倍。现在欣然算是有经验了。一次数学小测验,欣然考了96,晓旭考了69.晓旭气得两个星期没跟欣然说话,直到语文单元测验,她考了88.欣然83.才恢复邦交。

  一位名人说过,幸福在于奋斗过程,而下在于结果,林晓旭觉得在考试这件事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余发把一门门功课骂得狗血喷头,再把一科科老师说得一文不值:"都是出的什么烂鬼题,良心大大的坏!还说闻到自己身上有股他们家酒楼的那种烤乳猪的焦味——他也被"烤糊"了。"

  大部分同学忙着对答案。"选择题是A、C、C、B、D、C、C、D、吧?个个抱着谦虚的态度;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夸得好的,手舞足蹈,考得差的,唉声叹气。

  陈明周围站了一堆人,都是对题的,好像答案要跟陈明一致才安全可靠。

  陈明也不罗嗦:"错了,这次所有的判断题都是错的!这时定会出现一股动乱,有人就趁机交流几句。"

  柳清的英语在"托福"强化班算是差的,经过十几天的强化,虽然与那些马上考托福的"同学"没得比,但在这次英语考试中却很得心应手。

  陈明的话引起人群一阵不小的骚动。

  一位同学问:"陈朋,选择题第二题是C吗?"

  "B。"

  "刚才老师好像也说是C呀。

  "你没听错吗?陈明反问。充满自信。

  下来的几天,便是发卷子,排名次。有些学生考完试很喜欢去办公室打听分数或看着老师批改。有些同学则恰恰相反。陈明属于后者。刘夏就是爱问分数的,刚从办公室回来,便向同学们发布消息。

  "萧遥,英语你最高分,95.陈明94……"

  欣然说:"萧遥你怎么这么行,玩了一个寒假,还这么好!

  萧遥笑笑,他是边玩边看书,并不曾放松过。

  刘夏对别人的分数过目不忘,谁谁多少分都记得住,一个个说过去,高分她说大声些,考差点她就贴在耳旁悄悄告诉人家。刘夏很乐意干这种事,奇 -书∧ 网不管自己考好考坏,她都会去办公室,而且她不忌讳自己的分数,无论59还是95.只要别人问起。她都如实回答。

  刘夏走到王笑天桌前:"你59分。"

  余发说:"哈哈,你也不及格,我又多了个难友!"

  王笑天道:"你这人怎么这样。一见别人考不好就乐,怎么跟我一个毛病!"

  "你们是蛇鼠一窝呗!刘夏马上插了一句。"

  "就差一分;太窝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