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将夜 第六卷忽然之间 第八十五章 下阳州(中)

《将夜》第六卷忽然之间 第八十五章 下阳州(中)

作者:猫腻 字数:3775 书籍:将夜

  一个人想写小说,原因很多,有许多偶然的,外在的,附加的因素。如果剔除那些表层的皮壳,其核心恐怕只的一个:想唱歌。

  人生于世有暂有久,有喜有愁,有憧憬,有迷惘徘徊与执着的追求。经历了一翻阵仗之后,便有酸、甜、苦、辣沉积在心头。这种沉积有时如止水,有时却如潮水升腾,翻滚不止,使人的心房胀得难受,因而想叫喊、想呼唤、想仰天长啸、想低声倾诉。直着嗓子叫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方式,只能简单地表达欢乐、恐惧与渴求,于是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歌。唱歌可以抒发胸臆,可以娱人也可以自娱。

  小说是一种无声的歌,它是以文字作为音符,为人生谱写出欢歌、壮歌、悲歌、挽歌以及各种无以名之的曲调的大汇合。写的人呕心沥血,看的人于享受之中似乎也有所领悟。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歌,有些歌听听也可以,看看也热闹,总比万籁俱寂好得多。可是能使人动情,使人奋起,使人于沉思之中有所领悟的歌却不会太多。有些歌也新颖,也别致,可是听来听去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缺少了真情,缺少了诚挚,缺少了向往与追求。歌唱者似乎没有什么胸臆要抒发,只是为了唱歌而唱歌;不是因为不唱歌心房就胀得难受,而是因为不唱歌就不那么热闹,就感到冷落与寂寞。

  歌唱得不好的时候往往怪嗓子,往往会在唱腔上刻意追求。当然,唱歌的人需要练功,吊嗓子。写小说的人也需要懂技法,练笔头。表达能力是一个前提,或者说是一种起码的要求,无声的歌却是有形的歌,有声有色的东西才能够传播。可是有一点要明确,这些都是属于基本训练,是某种学步,学步总有师承,学得越像越是使人感到在那里听过,在那里见过。关起门来练基本功要十分认真,却决不能站在舞台上面对着观众吊嗓子,那除非是某种专业会议或学术交流。也许是我们的基本训练太差了吧。若干年间只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只需要说出某种简单而明确的意思,如何说法却从不考究,因此一旦想到要提高质量时,便把技巧、形式、方法等等当作头等大事,情不自禁地直接站在观众的面前吊嗓子。绝大部份的观众并不想学唱歌,而是等着欣赏,等着感受,等待着心声的交流。尽管你的嗓子吊得很好,观众却有点莫明其妙,不到终场便溜得差不多。但也不会全部溜光,总有一些同行与票友坐在前排为你欢呼。他们的欢呼也不是瞎捧场,因为他们不是听唱,而是看功夫。不肯流俗,有所追求的歌唱家往往更容易因此而受到迷惑。

  练嗓子的目的是为了唱歌,为了在表达心声的时候得心应手,婉转自如。如果把方法、技巧、语言等等抽出来加以研究,它们就会变成没有生命的、制作艺术的工具。工具当然不可缺少,而且要考究设备齐全,但是不要去分谁优谁劣、先进落后、土货洋货。因为方法和技巧一旦进入创作以后它本身应该隐而不见,所见所闻只是作者的心潮起伏。这话并非是否定技巧,而是强调方法和内容的吻合。创作总是先有内容才去寻找恰当的表现方法,决不是为了方法才去寻找点内容填进去。我们也常常责怪自已的创作方法太陈旧,其实倒不如责怪自已的思想方法太落后。没有独特的见解就没有独特的方法,方法和见解在创作中不可分割。刻意追求技法,技法就会变成戏法。戏法也可以误人耳目,但是很难使人动情、奋起与沉思。

  小说是一种无声的歌,很多人在唱,很多人在听,很多人都在研究。各种认真严肃的研究都有好处,最大的好处不在于提倡和推广某种唱腔,而在于用各种优美的唱腔唱出人生的歌、真情的歌、诚挚的歌。

  1986.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