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途 《人途》归来篇第三十二章(今日五更第二更)

《人途》《人途》归来篇第三十二章(今日五更第二更)

作者:血红 字数:4449 书籍:人途

  第七章 宝玉呈才藻

  这天,花园竣工。园内各处景致本该由元妃题匾作对,却因元妃没观赏过,无法题。各处又不能没有匾额、对联,贾政就带一班清客游园,先拟出临时写上,待元妃来后再由她亲自题咏。众人刚到园门,见宝玉领着丫鬟小厮一溜烟般逃出来。却是宝玉游园解闷,听贾珍说老爷来了,鼠避猫儿般想逃,不料却迎面撞上贾政。贾政听塾师说宝玉别的学业一般,专会吟诗作对,有些歪才,就让他留下,想试试他。宝玉不知是福是祸,只好硬着头皮留下来。

  贾政让执事关上园门,先看了外观,见式样新颖,不落俗套,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自是高兴。接着大开园门,一座青翠的假山迎门而立,遮断视线。众清客齐赞:“好山,好山!”贾政说:“没有这山,园中景色一览无余,还有什么趣?”那山石千姿百态,奇形怪状,中间有条羊肠小径。贾政等人逶迤走进山口,见山头上有一块镜面般光滑的白石,正是题字用的。贾政就让清客们议论。清客们已看出贾政让宝玉跟来的用意,只用俗套来敷衍,七嘴八舌地说了十几个,贾政都不中意,就让宝玉拟。宝玉说:“古人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此处不是正景,不如直书‘曲径通幽’四字。”众人都说:“是极!妙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贾政说:“不要过奖他,他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

  过了一个石洞,只见花木扶疏,一条清溪从花木中泻下石隙。再往前走,平坦宽阔,两边飞楼插空。清溪上,有一座石桥,桥上建一座亭子。清客们这个说应拟“翼然”,那个说该叫“泻玉”,都有典故可查。宝玉却认为此处用这些词粗陋不雅,该用含蓄些的。贾政嘲笑说:“方才众人编新,你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雅’。你说说你的。”宝玉说:“用‘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捻须不语。众人忙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又命宝玉作一七言对联。宝玉四顾,说: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再往前走,一片翠竹掩映一带粉墙、几间整洁的房屋。贾政说:“若能月夜在此读书,也不虚度一生。”一清客说:“此处应题四个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还有人说:“睢园遗迹。”贾政都未点头。贾珍说:“还是宝兄弟拟一个。”贾政说:“他没作,就先议论别人,可见他轻薄。”众人说:“他议论得对,不必指责。”贾政说:“今日任你胡说八道,先说出议论来,才许你作。”宝玉说:“这是第一处行幸的地方,必须歌颂圣上才好。用四字的匾,古人也有现成的。”贾政质问:“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说:“不如‘有凤来仪’。”众人齐声叫好。贾政让他再题一联。宝玉说: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出了小院往前走,前面有青山斜阻。转过山,有一处土墙茅舍,几百株杏花云蒸霞蔚,四周用桑、榆、槿、柘的嫩枝编成碧绿的篱笆。篱外有一口土井,井边有辘轳水车,再往外则是一望无际的田地。贾政说:“此处虽是人工穿凿,倒别具一格,勾起我退隐归农之意。”众人见篱门外路旁有一石,都说在此题留最好,若在茅草屋上挂块匾,反而破坏了田园风光。众人又说,这种风光古人都说尽了,很难再出新意,不如直接题“杏花村”。贾政就让贾珍做一个酒幌子,要配合田园风光,不得华丽,用竹竿挑在树梢上。又吩咐这里不必养鸟雀,只养些鸡、鸭、鹅就行了。宝玉早等急了,不待贾政吩咐,就说:“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此处就题‘杏帘在望’。”众人都说好。宝玉又说,“村名用‘杏花’太俗,唐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不如用‘稻香村’。”众人都拍手称妙,贾政却怒喝:“无知的孽障!你知道几个古人,读过几句旧诗,就敢在老先生们面前卖弄?”

  众人进了草堂,贾政见都是农家摆设,问宝玉这里怎样?众人推宝玉,让他说好。他却顶起牛来,说:“比‘有凤来仪’差远了。”贾政斥责宝玉只知享富贵,不知这里气象清幽。宝玉却反问贾政不懂“天然”二字。接着他侃侃而谈,说这里是人工所造,与自然景色大相径庭,没有天然的情趣。不等他说完,贾政喝令:“滚出去!”宝玉刚出门,贾政又叫:“回来,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说:

  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又到一处景观,使人有飘然出世的感觉。有人说:“叫‘武陵源’。”又有人说:“叫‘秦人旧舍’。”宝玉说:“这两个名都有逃避乱世的意思,怎么能用?不如叫‘蓼汀花溆’。”贾政斥责:“更是胡说!”

  众人来到湖边,贾政问:“有船没有?”贾珍说:“采莲船四只、座船一只,正在造。”就引众人绕行,来到一处院落,里面不见一株花木,却种满了各种香草,散发出种种异香。众人都不认识,宝玉却引经据典,把《离骚》《文选》《吴都赋》《蜀都赋》等古文中记载的香草说了个遍,又被贾政呵斥一通。众人先后说了几个题词、几副对联,贾政都不中意。他见宝玉低头不语,又呵斥:“怎么该你说时你又不说了?”宝玉先批驳了别的人的题词、对联,才说:“匾上不如‘衡芷清芬’四字。”又吟一联:

  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梦也香。

  贾政嫌他套“书成蕉叶文犹绿”。众人代他分辩,李白的《凤凰台》全是套崔颢的《黄鹤楼》,只要套得出奇就好。

  大家来到正殿,只见雕栏玉砌,金碧辉煌。贾政说:“太富丽了些。”众人说:“此处题‘蓬莱仙境’才妙。”宝玉心中忽有所动,似乎到过这个地方,却又一时想不起来,不由走了神,连贾政让他题咏也无心了。众人见贾政要发火,连忙劝解,贾政也怕过分难为宝玉,贾母不依,就说:“限你明天题来,题不好定不饶你!”

  众人出来,有人来回,贾雨村派人来有事。贾政就领人从另一面出去,走马看花般观赏其他景致。众人走累了,贾政见前面有一座院落,就进去歇脚。院中点缀着山石,种着碧桃、芭蕉,一株西府海棠格外娇艳。众人议论一番海棠,宝玉又发一通高谈阔论。贾政问:“这里题什么新鲜字?”一人说:“题‘蕉鹤’。”又一人说:“‘崇光泛彩’方妙。”贾政与众人都说好,宝玉却说:“妙是妙,可惜只说了海棠的‘红’,遗漏了芭蕉的‘绿’,不如题‘红香绿玉’,方两全其美。”贾政连连摇头,说:“不好,不好!”众人进屋,里面与别处截然不同,竟分不出间隔。原来四面都是雕空玲珑的木板,请高手匠人雕出的各种美丽的花样,再看墙上,都是按古董的外形抠出的槽子。众人齐赞:“好精致!”贾政转了几圈,竟迷了路,好容易找个门,却见自己与一群人迎面走来,原来是面大镜子。转过镜子,门更多了,只好由贾珍引路,方转出来。众人都称赞:“有趣,有趣!搜神夺巧,太好了。”

  宝玉去见贾母,被贾政的小厮们抱住,说:“老太太几次叫你,是我们说老爷没难为你,才让你大展才华。人们都说,你作的诗比众人的都强,该赏我们吧?”宝玉说:“好,一人一吊钱。”小厮们说:“谁没见过一吊钱?”七手八脚地把宝玉佩带的荷包、扇袋等装饰品解个一干二净。宝玉见了贾母,贾母知贾政没难为他,也很高兴。

  袭人倒来茶,说:“你身上的东西又让那些没脸的东西解了?”黛玉一看,赌气说:“再想要我的东西,可不能了!”转身回房,拿起剪子把为宝玉做的香袋铰碎。宝玉忙跟进来,见她把香袋无故铰了,也有些气,就把衣服解开,从里面衣襟上解下荷包,说:“你瞧瞧,这是什么?我可曾把你的东西给人?”黛玉见他如此珍惜,低头不语,后悔方才莽撞。宝玉说:“我把这荷包奉还如何?”就把荷包掷到黛玉怀里。黛玉气哭了,拿起荷包又要铰。宝玉忙夺下来,赔笑说:“好妹妹,饶了它吧!”黛玉赌气上了床,面朝里躺下。宝玉就“妹妹长”、“妹妹短”地赔不是。黛玉被缠不过,起身就走。宝玉跟在后面,说:“你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黛玉又被他逗笑了。

  二人来到王夫人房中,宝钗也在那里。贾蔷已从苏州买来十二个女孩子及行头,聘来教习。王夫人让他们在梨香院排戏,薛家搬到东北角一处房屋居住。林之孝家的又来回:“采买的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都到了,道袍也做好了。还有个带发修行的,出身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入了空门,带发修行,法名妙玉,今年十八岁。她文墨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好。去年她随师父来京,在西门外牟尼院住。如今老姑子死了,只她一人在此。”王夫人说:“你怎么不把她接来?”林之孝家的说:“她不愿到公侯门第来。”王夫人说:“那就下帖请她。”宝钗见这里忙乱,就与宝玉、黛玉来到迎春房中。

  宁、荣二府天天忙乱,直到十月方才准备完毕。贾政上朝奏本,皇上批下:“明年正月十五日贵妃省亲。”贾政奉旨,两府更忙,年也没过好。到了正月初八。就有太监来看了别墅,安排好举行各种仪式的地方。接着,就有关防太监带着小太监在街上安放围障,还有人来教习贾府各种礼仪。工部指挥人打扫街道,五城兵马司撵逐闲人。到了十四日,花灯烟火都备齐,上下通宵未眠。

  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位的,都按品级穿戴整齐。大观园内更是富丽堂皇,静悄悄无人咳嗽一声。贾赦等男亲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女亲等在荣府大门外。一位太监来到,说是元妃到天黑后才能来,凤姐儿就劝贾母等先回去歇息,自有她照料。到了晚上,她便命人点起灯烛。外面忽然响起马蹄声,十多个太监赶来,直拍手;接着是一对对各司其职的太监陆续来到,十来对后,方听远处隐约传来鼓乐声。不久,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宫扇,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是一把七凤金黄伞相继过来;随后是一对对手捧贵妃专用品的侍女走来,后面才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銮舆,缓缓而来。贾母等慌忙跪迎,就有太监过来搀扶。进了大门、仪门,在东面的一座院落门前停下,太监跪请元妃下舆更衣,接着抬舆入门,太监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元春下舆。园内花灯闪烁,还有一个“体仁沐德”的灯匾。元春更衣,再上舆进园。园中香烟缭绕,花影缤纷,灯光相映,细乐声喧。元春叹道:“太奢华了!”她下舆登舟,见两岸彩灯都是水晶玻璃的,干枯的树枝上扎满了绫罗绸缎做的花,水中的水禽、荷花,都是蚌螺羽毛做成,船上又有各种盆景灯。船入一石港,上有一灯匾,现出“蓼汀花溆”四字。元春说:“‘花溆’就好,何必‘蓼汀’?”太监报与贾政,立即撤下“蓼汀”二字。

  船至岸边,元春下船上舆,见前面石牌坊上写“天仙宝境”。元妃命换上“省亲别墅”四字。来到行宫,巨烛燎空,香屑遍地,火树银花,金窗玉槛。元妃问:“此处为什么无匾?”太监说:“此系正殿,外臣未敢擅题。”元春升座,两下奏起乐来,二太监引贾赦、贾政等于月台下排班,昭容传谕:“免。”又引荣国史太君及女眷自东阶升月台,昭容再传谕:“免。”

  献了三次茶,元春更衣,乘了省亲车驾,来到贾母上房,要行家礼,贾母等忙跪下止住。大家相见,都忍不住热泪滚滚。元春又传谕,请薛姨妈、宝钗来见。接着她原来的丫头们也来拜见。母女姐妹叙些久别情景,家务私事。

  贾政至帘外问安,元春在内答礼。父女相见,只能说些官场上的应酬话,什么皇恩浩荡、苍生有福,不能叙父女之情。贾政又说:“园中所有亭台轩馆,都是宝玉题名,如有一二处可取的,请即赐名。”元春说:“有进益了。”就传宝玉来见。宝玉行了国礼,元春把他揽在怀里,抚mo着他的头说:“比以前长高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尤氏、凤姐儿等来报:“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元春起身,命宝玉引道,同众人步至园门,游览了“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等处。她称赞了,又说:“以后不可太奢了,这都过分。”来到正殿,元春让免礼入座,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面相陪,尤氏、李纨、凤姐儿捧羹把盏。元春命笔砚伺候,题别墅名“大观园”,正殿匾为“愿恩思义”,对联为: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又改题:“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蘅芜院”,“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正楼名“大观楼”等等许多处。又命旧匾不必摘去。她又题了一七言绝句,让众姐妹一人题一诗、一匾,她特别喜爱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处,让宝玉为每处赋五言律诗一首。不一会儿,众姐妹都题咏完了,连李纨也勉强凑成一首七言律诗。元春看后评论:“到底是薛、林二妹所作与众不同,我们姐妹不能比。”黛玉本想今夜大展才华,把众人压倒,却因元春限题一匾一诗,只好胡乱塞责。

  宝玉这时只作出“潇湘馆”与“蘅芜院”两首,正作“怡红院”,头一句就写下“绿玉春犹卷”。宝钗偷眼瞥见,趁众人不注意,悄声说:“因贵人不喜‘红香绿玉’,才改为‘怡红快绿’,你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跟她唱对台戏?咏芭蕉的典故不少,再想一个。”宝玉说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宝钗嘲笑说:“将来金殿对策,恐怕你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冷烛无烟绿蜡干’,忘了吗?”宝玉说:“姐姐是我的‘一字师’了。”宝钗怕耽误他的工夫,转身走了。黛玉见宝玉搜索枯肠般构思,走过来一看,让他抄录前三首,她代作“杏帘在望”,写好后,揉成纸团扔到宝玉跟前。宝玉忙用工楷誊抄好,呈与元春。元春看完,喜之不尽,说:“果然有长进了。”又指出“杏帘”一首为四首第一,就把“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又命探春把方才所有的诗用锦笺抄录,令太监传到外面。贾政等看了,称赞不已。

  贾蔷带着女戏子在楼下等候,一个太监来拿戏单与十二人的花名册。少顷,点了《豪宴》、《乞巧》、《仙缘》、《离魂》等四出戏。女戏子就粉墨登场,做尽悲欢情状。戏刚演完,一个太监捧一金盘糕点来,赏赐龄官,让她拣拿手戏随意再做两出。龄官又演了《相约》、《相骂》。元春夸奖了她,额外赏她两匹宫绸、两个荷包、金银锞子并食物。撤了筵席,元春把没到的地方游览一遍,到寺里拜了佛,题匾“苦海慈航”,又赏了尼姑、道姑。少时,太监跪启:“赏赐物品备齐。”呈上单子,元春看了,命从贾母起,宁、荣二府的亲人依辈分赏赐各种物品,又赏了各人的奶娘、丫鬟及管理工程、陈设、司戏、掌灯、厨役、优伶、马戏与各项人役。众人谢了恩,太监说:“已到丑正三刻,请驾回宫。”元春热泪滚滚,依依不舍地别过亲人,登舆离去。次日,皇上又有赏赐。

  荣、宁二府为了元春省亲,闹得人仰马翻,精疲力竭。办完事收拾东西,又是好几天。别人还可躲清闲,凤姐儿仍忙得团团转。而宝玉却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袭人新年都没回家,家中接去团聚一下,宝玉更是没兴致。丫头来回,珍大人来请看戏、看花灯。他正要去,又想起元春派人送来的糖蒸酥酪,命人给袭人留着,骑马去了宁府。谁知宁府唱的是《丁郎认父》、《大摆阴魂阵》、《大闹天宫》、《封神榜》,忽而神出鬼没,忽而群魔乱舞,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宝玉被晃得眼花,聒得耳鸣,就到处闲逛。贾珍、贾琏、薛蟠等只顾吃酒看戏,谁也没注意他。跟他的小厮们认为煞戏要到晚上,躲了个一干二净。他独自一人,正好胡逛。逛了一会儿,他想起小书房内挂了一幅美人图,画得极传神。刚来到窗下,忽听里面有女人的轻声呻吟,不由一惊,莫非图上的美人儿也会生病?舔破窗纸一看,却是茗烟按着一个丫头,正干他在太虚幻境学的那事儿。叫了一声:“了不得!”一脚踹开门,吓得二人慌忙跳起,跪地求饶。宝玉说:“青天白日的,叫珍大爷知道,你还有命?”再看那丫头,倒也白净,只是筛糠,就说:“还不快走?”那丫头飞也似走了。宝玉问那丫头叫啥,茗烟说叫万儿。问她多大了,只知有十六七岁。

  茗烟要立功赎罪,想带宝玉到城外玩,宝玉不敢去。他灵机一动,让宝玉上马,悄悄出了后门,直奔袭人家。袭人的母亲接来几个外甥女儿、侄女儿正陪袭人吃果茶,忽听外面有动静,袭人的哥哥花自芳出来一看,吓了一跳,忙把宝玉抱下马来,喊:“宝二爷来了。”袭人惊疑不定,忙把他主仆迎进屋,问出了什么事。宝玉说因百无聊赖,来看看。袭人就猜出是茗烟的主意,回去要让嬷嬷好好打他。茗烟说是宝二爷硬要来的,就要走。花自芳留下他们,又怕茅屋土炕弄脏宝玉的衣裳。花母让宝玉上炕,又是摆果碟,又是换好茶。袭人不让母亲忙,把自己的坐褥铺在炕上,让宝玉坐了,把自己的脚炉、手炉给宝玉用。宝玉见她两眼微红,问她哭什么。她笑着掩饰:“灰迷了眼,揉的。”说了会儿闲话,袭人让花自芳雇一乘小轿,送宝玉回荣府,又抓一把果子给茗烟,吩咐他千万要瞒住别人。花自芳牵上马,直把二人送到荣府后门,把宝玉抱出轿,再抱上马。宝玉道了谢,才进了门。

  宝玉不在家,丫头们自在玩。李嬷嬷来给宝玉请安,丫头们只顾玩闹,爱理不理。她嘟嘟囔囔坐下来,问她们宝玉的近况。丫头们因她已告老出去,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她见几上放着一盖碗酥酪,拿起就吃。一个丫头忙阻止:“别动,那是给袭人留的,我们爷回来又惹气生。”李嬷嬷气得大骂:“别说我吃他一碗牛奶,再好的也该吃。他吃我的奶长大,我偏吃了,看他怎样?你们怕袭人,她是我调教出来的,什么玩意儿!”一赌气把酥酪一饮而尽。有个懂事的丫头奉承她,她还不领情,甩手走了。

  宝玉回来,见晴雯躺在床上不动,问:“是病了,还是赌输了?”秋纹说:“是李老太太气的。”宝玉说:“她老了,由着她吧!”正说着,袭人回来了,宝玉请她吃酥酪,丫鬟们说:“李奶奶吃了。”袭人怕宝玉不高兴,忙说:“给我留的这个?我上次吃了闹肚子,她吃了倒好。我想吃栗子,你给我剥,我去铺床。”宝玉信以为真,就剥栗子。袭人长叹一声,说:“我要回去了。”宝玉吃了一惊,忙问怎么回事。袭人说她母亲、哥哥明年要赎她。宝玉不让她走,她说:“就是宫中的彩女,也是选入新的,放出老的,别说你们家。”宝玉说:“老太太不放你。”袭人说:“我不过是个平常的人,比我强的多着呢!我先服侍老太太,又服侍了史大姑娘,又跟你几年。我们家来赎,只怕老太太连身价都不要,就放我出去。你这里也不是离了我就不行。”宝玉竟忘了袭人是因父死家贫,自幼卖到贾府,契约上写明是卖断不许赎的,不由着急,连连央求袭人不要走。其实袭人是怕宝玉为了酥酪的事与李嬷嬷生气,闹得大家都不好看,故意借题发挥,劝诫宝玉,她才不稀罕吃什么栗子呢。她见宝玉泪流满面,低声下气,就说:“你要留下我,得依我三件事。只要你依了,刀搁脖子上我也不走。”宝玉说:“好姐姐,别说三件,就是三百件我也依。只求你守着我,等我哪一天化成灰,不,化成一缕青烟,被风吹散,你爱到哪里就到哪里。”

  袭人忙捂他的嘴,说:“我劝你正为这,你说得更狠了。这是头一件要改的。”宝玉说:“改了!再说,你拧我的嘴。”袭人说:“第二,你在老爷面前要收敛些,别只批驳、毁谤他人,装出喜欢读书的样子来,叫老爷少生些气。”宝玉说:“再不说了。”袭人说:“不许毁僧谤道,调脂弄粉。再有一件重要的,不许再吃人家唇上搽的胭脂了,也要改了那爱红的毛病。”宝玉说:“都改,都改!”袭人说:“你都依了我,拿八抬大轿抬我也不出去。”宝玉说:“你长在我这里,没轿抬你。”二人还说,秋纹进来说:“三更了,老太太派人来问了。”宝玉取过表来一看,果然已到亥正,就脱衣睡了。

  次日清晨,袭人只觉头晕目眩,四肢火烫,躺倒不起。宝玉回明贾母,请医诊治,不过是偶感风寒,开药疏散。宝玉命人煎好药,让她喝了,给她蒙上被子发汗,就到黛玉房中去。黛玉正睡午觉,丫鬟们都躲了出去,宝玉自进房中,推黛玉说:“好妹妹,才吃了饭就睡觉。”黛玉说:“我前儿一夜不舒服,今儿还身上酸痛。”宝玉说:“别睡出大病来了,我替你解闷儿。”黛玉不听,只让他走,他偏要留下。黛玉让他老老实实地坐一边,他非在床上躺下,跟黛玉对着脸儿说话。不论宝玉说什么,黛玉总要拉到宝钗身上,故意气他,他就呵了呵手,胳肢黛玉。二人闹了一阵,黛玉用手帕蒙上脸,再不理他。宝玉说了些少滋无味的话,黛玉就是不吭声。宝玉就说给她讲故事,她信以为真,来了兴致。谁知宝玉讲了半天,却是编着法子骂她是耗子精。黛玉按住宝玉,要撕他的嘴。宝玉边求饶边说:“我闻到你身上的香气,这才想起这个故事。”宝钗正好走进来,说:“谁讲故事呢?”黛玉忙让座,说:“他巧骂了我,还说是讲故事。”宝钗取笑说:“他肚里的典故可不少,可惜该用时他想不起来,前几天的芭蕉诗就难住了他,急得直出汗。这会子偏有典故了。”黛玉说:“阿弥陀佛,一报还一报,不爽不错。”正说着,只听宝玉房中一片吵嚷,闹得不可开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