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永生 第三百零三章 都是我的

《永生》第三百零三章 都是我的

作者:梦入神机 字数:2767 书籍:永生

  一九三五年的二月六日,正是春节大年初三,中央红军冒着鹅毛大雪来到扎西。磅礴的乌蒙山已是一片银白世界。要在和平年代,飞雪迎春,该是多么富有诗意,而此时此刻,对衣着单薄的红军来说,是又多了一层严酷了。

  扎西,一名威信,在乌蒙山麓扎岭之西。说是一座县城,没有城池;说是一个镇子,不过三百来户人家,星星散散分布在一个个盆地上。周围都是农田,市街狭小,房屋破旧,只有几家铁匠铺和两座寺庙。它给人以极其荒僻冷落的感觉,好象到了世界的尽头。毛泽东见人们嫌这地方过于荒凉,就笑着说:“你们在这里好好地歇几天吧,不要担心敌人来了。”人们说:“毛主席,你怎么知道敌人不会来呢?”毛泽东笑着说:

  “他到这山上来吃么子呀!”

  确实,不管什么地方,只要能有一个喘息的机会,进行休息整顿,也就很难得了。由于这时部队减员太多,为了充实战斗部队,全军首先进行了整编。各军团,除一军团外,都取消了师一级的编制,三万多红军编成了十六个大团。一军团由三个师九个团编为两个师六个团;三军团损失较大,由三个师编成四个大团;五军团和九军团各编为三个团;八军团并入了五军团。干部层层下放,机关也尽量精简充实前方。那时,干部能上能下,当了师长当团长,当了团长当营长,都自自然然,并不觉得有什么别扭。令人振奋的是,在这里还进行了扩大红军的活动,真是一呼百应,短期内竟呼啦一下子扩大了三千多人,也说明这里的农民是如何地渴望着革命了。

  随着整编,部队还进行了轻装。从江西出发以来,经过频繁的行军战斗,那些兵工厂笨重的机器,造币厂、服装厂、印刷厂的各种设备,早已丢得差不多了。但是有些珍贵的东西却仍然舍不得丢。例如卫生部的那台X光机,就是这样。当领导上决定将这台机器留在扎西的时候,首先卫生部长贺诚就思想不通。真也难怪,这台德国制造的很好的X光机,它本身就有一段动人的历史。当时中央苏区很需要这样一台机器,地下党在上海买到了,却无法通过重重封锁运进苏区。后来一些聪明的同志就把它装进棺材,装作运送灵柩才搬到了中央苏区。这其中经历的惊险曲折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尽述。这台机器在苏区也很出了一些力气,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遭敌机炸伤,就亏了它才找到那些弹片。何况从江西抬到这个很少有人知道的扎西又流了多少汗水!长征一开始,贺诚就担心他的这件宝贝,专门做了一个比棺材小一点的箱子把它装起来,由两个民工抬着;附件装在两个小箱子里,由一个民工挑着。民工找不到,就由管理它的两个小青年去抬。夜行军走在山路上,对它就象伺候老爷爷似的,又怕摔了,又怕碰了,前面还要有人打着火把。现在把它弄到这里,贺诚怎么舍得把它丢下呢!

  这样,毛泽东只好把贺诚找来,亲自谈话。

  贺诚是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又是大革命时期的党员,参加过广州起义,做过地下工作,是专门为了加强中央苏区的卫生建设调到中央苏区来的。毛泽东对他一向很客气,一见面就说:

  “贺诚同志,听说你有一件宝贝,很不舍得丢呀!”

  贺诚知道说的是X光机,就笑着说:

  “是呀,毛主席,我是不舍得丢,恐怕您也很心疼吧!”“心疼是心疼,该丢还是要丢嘛!”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要打运动战,带着这些罗罗嗦嗦的东西怎么行呵!连山炮我们都丢到赤水河里去了。你这个大知识分子,情况是看得很清楚的,不好好打几仗,这个长江能够过得去吗?”

  贺诚不言语了。毛泽东又笑着说:

  “贺诚,不要不舍得吧。我们要的不是一架X光机,我们要的是全国政权!等全国解放了,蒋介石的那些东西,你去接收就是了!”

  几句话就说得贺诚笑起来。

  第二天,这件被称为“照病机”的宝贝就藏在一个农民家里。红军走后,国民党的县长以悬赏二十万元的高价,来找这架X光机,也未得手。直到一九三六年,由于一个豪绅告密,这件X光机才被搜出运到昆明。这是后话。

  中央红军在扎西休整数日后,敌情渐趋严重。川军以潘文华为总指挥的十几个旅,正从古蔺、叙永、兴文、珙县、高县、筠连等地压迫过来;滇军以孙渡为总指挥的四个旅,由盐津、镇雄压迫过来;中央军的周浑元纵队由毕节等地压迫过来;黔军的何知重等部仍扼守赤水河的土城、二郎滩等地。这样就又形成了一个四面合围之势。很明显,这是要将中央红军歼灭在横江以东,赤水以西,兴文、叙永以南,毕节、镇雄以北的地区内。今后红军如何行动,中央领导间商讨过一次,但未得出最后结论,周恩来通知各领导人继续考虑。

  刘英已经调到中央来了。她的职务是秘书长,实际上侧重管各领导同志的生活。由于女同志那种对人的特殊的关怀,她明显地感觉到毛泽东工作起来是太不顾自己了。尤其是他那头发长得叫人不能忍受。她提过几次要他理理发,都回说没有时间。这天天气晴和,有点暖融融的,她就找理发员烧了一锅热水,随后来请毛泽东理发。

  毛泽东住在苗家一座简陋的小木楼上。刘英进了院子正要上楼,被警卫员小吴拦住。刘英说:

  “小吴,我是叫主席理发的呀,你瞧他那头发长的!”

  小吴摇了摇手,神秘地说:

  “秘书长,你还是等一等吧。今天吃了早饭,他就把门关起来,还交待说,谁也不许进来!”

  刘英只好坐在院子里一个小木墩上,和小吴一边晒太阳,一面闲聊。看看等了一个小时,心想烧的那锅水恐怕凉了,就有点坐不住了。

  “我到上面看看去,”她说,“如果他真忙,我就回去。”

  “那你可轻一点。”小吴说。

  刘英蹑手蹑脚地上了楼梯,见房门关着。她顺着门缝往里一望,见毛泽东坐在一张矮凳上,守着火塘,正披着棉衣,手里捧着衬衣捉虱子呢!他捉起一个,并不挤死,就心不在焉地往火上一抛,还听见轻微地卜地一声。迎面墙上贴着十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几乎把一面墙都盖满了。他捉几个虱子,就仰起脸望一阵地图;看一阵地图,又低下头捉几个虱子。刘英看见他那神态,暗暗觉得好笑。想起周围的敌情,知道他正凝神思考,就没有敢去惊动他。刘英站了一刻,又蹑手蹑脚地走了下来。

  “怎么样,还没有完吧?”小吴问。

  刘英点了点头。小吴就说:

  “那就再等一会儿吧。”

  刘英眼巴巴地又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正准备离去,忽听楼上咳嗽了几声。从那咳嗽声里也可听出有一种兴奋,一种欢快。随后,就听见毛泽东那浓重的湖南口音:

  “小鬼呀,谁在下面哪?”

  “是刘英同志,”小吴用又尖又亮的孩子腔说,“她等你好半天了。”

  “好好,我下去。”

  毛泽东一面说着,一面扣着扣子走下楼来。他望望刘英,见刘英只是对着他笑,就说:

  “刘英,你笑么子呀?”

  这一说不要紧,刘英倒咯咯地笑出声音来了。

  “我笑你捉虱子也跟别人不同。”她忍住笑说。

  “捉虱子还有么子不一样的?”

  “别人捉虱子都是捉住一个,挤死一个;你倒好,捉住了就那么一扔。”

  我这是人道主义,给它来个火葬嘛!”毛泽东嘿嘿笑着。“火葬?我看不如水葬。”刘英说,“你还是叫小吴烧锅水烫烫的好。”

  “烫是烫了,又长出来了。”毛泽东笑着说,“这虱子也很顽强呀,好象是故意同革命作对似的。我一考虑问题,它就在我身上闹事。”

  刘英又咯咯笑了。

  “刘英,你看过《红楼梦》吗?”毛泽东问。

  “我小时候随便翻过。”

  “你还记得贾宝玉的话吧,他说,男人是泥做的,女儿是水做的,所以我们身上虱子也就多嘛!”

  “哎呀,看你说的!”刘英说,“从江西一出发,我们就没脱过衣服睡觉,连绑带都不解的。哪个虱子少呀!我们要是不洗头,那罪真够受了!”

  说到这里,刘英又指指毛泽东的头发说:

  “毛主席,你看你的头发快跟女同志差不多了。我今天就是专门请你去理发的!”

  “我谢谢你,刘英,但是今天确实不行!”

  “那什么时候理呢?”刘英失望地问。

  “我跟你坦白地说吧,”毛泽东指指自己的头发,既是开玩笑也决不象开玩笑地说:“要不打一个漂亮仗,就是白发三千丈,我也不理了!”

  他说到这里,向刘英抱歉地笑了一笑,就同小吴一起走出院子,朝红军总部的方向走去。

  红军总部设在一个名叫江西庙的古庙里。虽然庙宇破破烂烂,毕竟比一般农舍宽敞得多。毛泽东穿过一段田间小径,来到作战室,见周恩来、朱德和作战局长薛枫都站在地图前议论什么。周恩来一见毛泽东脸上明朗,神色愉快兴奋,就猜到他心中已经有了数了,就笑着说:

  “毛主席有了锦囊妙计了吧?”

  毛泽东见四外没有别人,从容地点起一支烟来,微笑着悄声地说:

  “还是杀个回马枪吧!”

  “回马枪?”周恩来眼睛一亮,“是要重回桐梓、遵义?”“是的。”毛泽东点了点头,“现在形势很明显,敌人要把我们聚歼在这里,这个地方是不能呆了;第二,敌人共有三十多个旅封锁长江,北渡长江也使不得;而遵义地区敌人兵力空虚,我们正好狠狠地咬它一口。这样,我们突然调头东向,等这一坨坨敌人摸清我们的行踪,已经望尘莫及了。

  ……”

  “妙棋!妙棋!”朱德不禁抚掌笑道,“这篇文章完全出敌不意,真是神来之笔!”

  “好!好!”周恩来也连声赞叹,接着又补充道,“不过,我们还是要做出北渡长江的架势,充分利用敌人的错觉。比如说,用一部分兵力伪装主力,指向綦江方向。”

  毛泽东仰起脸,望了望地图上的綦江,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很满意周恩来的这个补充。

  这时,作战局长薛枫似乎考虑到计划实施中的问题,皱着眉头说道:

  “现在山下的敌人比较密集,如果我们下不了山呢?或者被敌人缠住呢?”

  毛泽东抽了一口烟,望着薛枫笑着解释道:

  “不会。我们这一次准备专走小路,不走大路,把大路都让给他们。山山相连,那么多路他们哪里封锁得住?我们下了山还要让他们不知道,所以这一次要轻装嘛!”

  “好,那我就找洛甫、博古、稼祥来再开会讨论一次。”周恩来说,“等伯承同志从部队回来,再由他作出具体实施计划。”

  这时,一个年轻的译电员送来一份电报,交给了周恩来。周恩来看到最后不自禁地笑起来了。他把电报交给毛泽东,笑着说道:

  “这是刚刚破译的薛岳的电报,你们看看!”

  朱德也凑到毛泽东身边来看。原来那电报讲了一大篇红军的动态、位置之外,最后说:

  窜据威、镇、牛街间地区之共匪主力,被我川滇军截击,西窜无由,饥疲不堪,随处掠夺,已成流寇,匪首朱、毛,有化装逃走说,特闻。

  毛泽东、朱德看到这里,两人相对哈哈大笑。毛泽东笑得烟灰都抖到灰棉军衣上去了,他边笑边说:

  “我的老天!现在把我包围得水泄不通,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往哪里跑呀!难矣哉!难矣哉!”

  朱德用冷峻的口吻说:

  “蒋介石很喜欢听这一类消息,他的下级也就专门给他提供这类新闻。悲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