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永生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全部都杀 下

《永生》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全部都杀 下

作者:梦入神机 字数:2680 书籍:永生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语表征思想的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这个时候中国学术高度发展,各种学说纷纷出现。

  所谓“家”,是指一种学说或是一个学术派别;所谓“百家争鸣”,是说诸学派各抒己见、相互辩驳。

  据记载,至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初期,以著作形式表述自己学术观点的有189家。汉代史学家将它们分门别类,归为10家,即儒家、道家、名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在这10家之中,杂家、农家、小说家所讨论的问题很少涉及哲学。在这10家之外,对《周易》的研究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学,可以称为易家;对军事和兵法的研究当时也已形成了一种含有丰富哲学思想的学说,可以称为兵家。

  儒家,是在孔子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派学说。此派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大行为规范,并要求人们将其融会贯通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治理社会讲究体恤百姓,两国相争讲究先礼后兵,人际关系讲究敬老爱幼,为人处世讲究修身养性。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等。

  道家,是在老子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因为它推崇老子提出的道,主张一切行为都遵循于道,所以人们称其为道家。道家讲究顺从自然,主张为人处世顺从时势、遵循物理,要像解牛高手一样,游刃于牛体的空隙之间,让牛体自然解开。主要代表人物有庄子、列子等。

  易家,是借助于老子宇宙学说、孔子人伦学说从《周易》中引申出来的一派学说。这一派别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以阴阳变化解说世界万物的变化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是《易传》的诸位不知名作者。

  名家,是注重辩论技巧,探讨名称与概念之间、名称与实物之间关系的一个派别,又称为“名辩学派”。这一学派讨论的问题很多,如“白马非马”等。有些观点看上去极为荒唐,但却揭示着某种真理,反映着一种思维逻辑,对人类的思维训练很有益处。主要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孙龙等。

  法家,是注重以法治国的一个学说派别。它的主导思想涉及宇宙问题、人性问题、社会流变问题、规律方法问题等等,为以法治国提供了理论根据。比如认为人性是自私的,因而道德说教难以引人向善,只有以刑法管束,社会才能有序,人们才能安分。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

  墨家,是以墨子学说为代表的一个派别。墨子讲究人们之间的泛爱,反对诸侯之间的征伐,推崇恪守道德的贤才,提倡勤劳、节俭和名副其实。

  阴阳家,是以阴阳解说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一个学说派别。它与《周易》没有太大的关系,相对于易家,它除了用阴阳解说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外,还引进了“五行说”,即用金、木、水、火、土解释天地万物的构成和变化。主要代表人物有邹衍。

  纵横家,严格来说并非一个学说派别,而是一个以政治游说为特点的谋士集团。他们或是劝说诸多弱国联合起来抗击强国,或劝说强国拉拢一些弱国以打击另一些弱国,破坏弱国间的联合。纵横家的种种设想,虽然属于政治谋略,但却深含哲学道理。主要代表人物有张仪、苏秦等。

  兵家,是研究用兵韬略的一个学说派别。他们的学说,核心内容是兵法,指导思想是哲学,是哲学在军事领域的具体运用。主要代表人物除了春秋末期的孙子外,还有战国时期的吴起、孙膑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