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遮天 第一五二七章 石王

《遮天》第一五二七章 石王

作者:辰东 字数:2683 书籍:遮天

  北京火车站的大钟老是那样,以固定的频率一丝不苟地运转着,每隔一定的时候,奏出一定的曲调,然后庄严地敲响,从来不照顾人们的心情。

  袁静雅已经在大钟下徘徊了三个钟头。每一次钟响都撩起她的烦躁和不安。和她一起来接白天明的郑柏年因为有一个手术要做,等了一趟车,见没有白天明,就自己先回去了。她呢,不死心,要再等几趟北上的列车,所以就单独她留下来了。

  车站的广场,夜晚很凉爽。四面吹来的微风扫荡了白天的暑气,她手里那把盛开的花又泛起一阵阵的香气,使她觉得比在家里舒服得多。这花是父亲袁亦方和魏旭之伯伯要她买的,它代表两位老人的心,献给受了一场罪,重新归来的白天明。这举动颇有些洋化,与老中医的身份不合,但俩老爷子以为不如此便不能表达他们的心清,静雅只好从命。车站上来来往往的旅客很多,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什么人关注这花和这拿花的女人。然而,也有几位好事之徒,远远近近地跟着她,用探询的目光扫射她,好象在看一个星外的来客。这目光使静雅很不自在,有几次她不由得停住脚睁大眼睛,向探索者投去一束激光似的目光,看得那好奇者急忙别转脸去。

  这种探寻的、审查似的目光,袁静雅近来是太熟悉,太厌烦了。自从她和安适之离婚以后,这目光便包围了她。人世间有时候也的确缺少公平。离婚本来是男女双方的事,是非自有人心管着。可在一些人眼里,离婚总归是女人的不对。背叛了正义、亲人的安适之,由于是男人,就得到宽容,而被迫离异的静雅却常常遭到冷眼的射击。袁静难已经三十五岁了,充满梦幻的青年时代已经去而不返,但是,秋天般的中年也还没有正式到来。她常常在希望中惶惑,又在惶惑中希望。她觉得自己已经远离了幼稚,不再为一点点小事而激动。但她又觉得自己还远未成熟,常常为了无谓的流言而伤神。

  流言是私欲的产儿。人类有了私心也就有了流言。倘使一个人有了出众的成绩,流言便象苍蝇般钉上了他;倘使这有成绩的人是个女人,流言便会增加一分;又倘使这女人还算得上美丽,流言就更增加一倍;再倘使这女人是单身独处,那么流言就会有如澎湃的浪涛。不幸得很,袁静雅具备以上这四点,便一时间成了流言的靶子。好在这流言还都止于猜测,没有到达演绎的程度,只不过以关心她的形式表现出来。常常有人劝她和安适之复婚,婆心苦口,再三再四,很有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她原来曾以为是安适之派来的说客,一定领受了什么好处。可细一打听,也不,都是些热心成性的人,受不了任何一个全须全尾的女人和男人离婚。好象他们生到人世的唯一任务就是撮合一切离异的夫妇。其实,他们无非想得到自我道德的满足,维护一种在他们看来天经地义的道德,至于这道德是否合适,当事人是否幸福,那就不是他们的事情了。

  复婚,是绝对不可能的。静雅看见安适之就产生幻觉,以为见到了一个“克格勃”。和一个间谍同床共枕,她受不了。于是,她坚决地回绝一批又一批的复婚论者。用了三年的工夫,才让这些热心家屏声敛气。可是,接着又来了一批改革论者,力主她赶紧恋爱,抓着一个合适的人,马上出嫁。不然,二婚的女人,同年轻姑娘相比,哪怕是跟老姑娘比,也缺乏竞争力。袁静雅连想都没想到再来一次爱情。因此,对这批朋友的衷肠也只好婉言相拒。说服改革论者,她又耗去三年的时间。

  谁知今年春天,随着电视台英语广播教学“FOLLOW ME”收视率的提高,又向静雅涌来一批新潮激进派,主张她不要急于结婚,把命运再拴到另一个男人身上,而要只恋爱,不结婚,充其量象文雅的凯瑟琳小姐一样,和心爱的人同居而已。这个办法是新分配来的几位女医生私下里向她建议的。但是,她们都是语言的巨人,在实践上还都是矮子。也许,她们正盼着一位带头人?静雅在属于另一个时代的家庭里长大,娴淑是她的本色,她不愿也不能做一个新潮的领袖。尽管她离了婚,可她没有离开培育她的土壤。

  她微笑着回答了这些渴望“自由”的幻想家:“不,这我做不到。”

  “那就别急着结婚,先过几年松快生活再说。”她们劝她。

  这倒可以,因为她还没有一个使她心族飘摇的男友。单身女人的生活,其实并不松快。她常常莫名其妙地在黎明前醒来,好象被什么突如其来的恐惧惊醒,再也睡不着,烦躁地看着窗子渐渐发白;有时,竟会出一身冷汗。在中医看来,虚汗、盗汗皆是虚症,她不免有些慌恐。但是想到自己的脏器,无论是器质,还是功能都还正常,也就打消了惶惑,只剩下无名的烦闷。她在失眠时,总有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男人的影子飘上心头,稍纵即逝。那是谁呢?她反复地辨认她心灵中的这个幻影。有一天,她终于认出来了,那是白天明。她哑然失笑:“怎么会想起他?”

  白天明也是医学院的毕业生,有名的“白专典型”,比静雅整整高五个班。静雅入学,白天明毕业。要不是让他留校现身说法,劝新同学不要象他似地只专不“红”,袁静雅就根本不会认识他。那是一九六四年,正是到处开展“四清运动”的时候。后来,白天明分配到新华医院,派去做袁亦方的学生,搞“西学中”。西医学中医,那时虽然叫得很响,但派去学中医的,往往是医院里认为不大放心的年轻西医。自然,那些有成就的自愿去学中医的医生又当别论。这时,和白天明同期毕业的安适之,由于政治可靠,业务熟练,已经提拔为内科主任。而白天明依泪是个领工资的学徒,跟着袁亦方从《内经》开始,认真而系统地学起中医典籍来。静雅一直记得白天明背诵汤头歌的情形——厚厚的嘴唇微微歙动着,象是在嗑瓜子儿。又高又瘦的身材,使他象个笔直的蜡扦儿。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过一次认真的交谈。要不是他古怪的名字,她也许早就把他忘记。

  有一次,安适之在袁亦方家里当着更年长一些的郑柏年等人问白天明,“天明,谁给你起的这名字?”

  “嗯嗯,是,是先父。”白天明嗫嚅着,连语言也沾染了中医惯用的半文半白的味道。

  安适之哈哈大笑:“你的名字是最伟大的真理,也是最超级的废话。白天自然是明亮的,不然,就是日全蚀了。”

  许多人都笑起来,除了郑柏年。静雅正在端茶,笑得把茶洒在白天明身上。袁亦方从里屋撩起门帘探出头来,阴沉着脸,轻声说:“适之,不许可开这样的玩笑。”

  就因为安适之的这句笑话,惹恼了魏旭之。他当着静雅的面对袁亦方说:“亦方,不要看花了眼,不尊重别人人格的人,绝非善良之辈。我知道,你想招个乘龙快婿,可不应该是他。”

  然而,袁亦方没有听老友的劝告,在静雅毕业的时候,还是劝说女儿嫁给了当时新华医院革委会业务组长安适之。不是老爷子要攀高枝,他自己那时候也正燃烧着革命的炉火,三天两头到农村去,矿山去,去执行“六·二六指示”。

  婚礼那天,魏旭之来了,只喝了一杯清茶,把静雅叫到里屋,摸着她的头说:“长大了,出嫁了。好,好,好自为之吧!”就悄然走了。

  看来,还是魏旭之最会相人。他早就看出了安适之的不地道……

  白天明呢,早被革命的风暴吹到辽远的贵州山区。他在山乡的油灯下给静雅寄来一封贺信,自然也都是“祝你幸福”的“废话”。他也邮来了一包中药,还有一颗完整的麝香,说是从青海的牧民手中辗转买来的,都送给了袁亦方。此后,便音讯皆无。白天明仿佛被黑夜吞噬了。

  这些往事,早就淹没在生活的波涛里。不知为什么,白天明却又顽强地从记忆的泥潭里挣扎出来,磕瓜子儿似地嚅动着厚嘴唇,在静雅的心头游荡。

  “这只是大脑皮层的下意识活动而已,什么都说明不了。”静雅自己跟自己解释。

  然而,当郑柏年告诉她,白天明终于又调回来时,她还是由衷地高兴。但是,她掩藏住了这种高兴,象是不经意地把这消息告诉了父亲。没有想到,父亲是那样兴奋,连魏旭之这个同白天明没有师徒之谊的老人也从椅子上跳起来,非逼她买一把花带来不可。

  这把花让她犯了愁。不买吧,怕两位老人不痛快,买吧,又怕引起同事们无谓的猜测。她想跟郑柏年解释一下,谁知郑柏年看了这束花,眼睛都湿润了,颤抖着声音说,“看来,老人比我们更珍重情谊。”就再也说不下去了。解释是多余的,而且显得矫情。当郑柏年不得不遗憾地转回医院时,这把花又系上了他的心。静雅此刻觉得这花比先前更加可爱,在夜风里一阵阵地向她喷吐着芳香。

  所有从南方来的特别快车都已经到达了,依旧没有白天明的影子。还有一趟快车在十点三十五分到达。静雅决定再等这一趟,假如他还不来,只好归去,因为十一点钟末班公共汽车就要开了。

  她向进站口走去,蓦地在人群中看见安适之。他也来接白天明?他现在虽然还没有正式被任命为院长,只在医务处当主任,但谁都知道,他这位院党委委员在新华医院是执掌实权的。他自然知道白天明准确的归期、车次甚至车厢号码。静雅不愿同他一起来迎接往日的朋友。她正要转过身去,却瞥见安适之正提着一个红色的带轮子的手提包,同一个女人在谈话。

  人的心理真是奇怪,对于曾经和自己有过密切关系的人,哪怕他曾严重地伤害过自己,也依旧保留着心灵的敏感区。情绪不愿意服从理智的调遣,顽固地否认早已经恩断义绝再无瓜葛的现实,非要了解对方的一切隐私不可。袁静雅早就听说安适之又认识了一个女人,过从甚密。那女人是位导演还是位演员?她没听清,反正是位艺术家,而且据说十分漂亮。这女人是她吗?静雅很想看看,而且想与自己评比一下,看看孰个更好一些。

  她走到进站口旁边售票大厅的窗檐下,透过人群的缝隙观察着安适之和那女人。可惜,只能看见那女人的背影和安适之谈笑风生的脸。那女人有顽长的身材,窈窕的腰身,一头波浪般的黑发,合身的轻薄料子做的连衣君在夜风中微微摆动,确乎有点魅力。安适之微微低着头,满脸含笑,谦恭而又不失尊严地轻轻述说着什么。静雅看着他的脸,痛恨、酸楚连同妒意一起飘上心来,混杂的情感竟变成了叫她恶心的情绪,她暗自咒骂了自己一句,转身朝一O四路无轨电车站走去。

  “静雅同志,”她忽然听见了安适之的叫声。她又走了两步,终于站住。她不能失态,不能没有起码的礼貌。她是个有自尊心、自持力的主治医生啊。

  她慢慢回过头来,安适之和那女人正朝她走来。

  “来,介绍一下,”安适之微笑着,“这是我们医院的袁大夫。这是电影厂的章秋丽同志。”

  袁静雅微笑着伸出手去:“袁静雅。”

  章秋丽闪着妩媚的大眼也伸出手去:“章秋丽。”

  袁静雅握着她的手,觉得很软,手指很长,但是很凉,好象还有些抖动。她不知是自己还是章秋丽在竭力压抑着内心的波涛,是谁的手在打颤。

  安适之依旧笑着:“袁大夫是很好的医生。”他对章秋丽说完,又转向袁静雅:“章秋丽同志原来是很好的演员,现在又是导演……”

  “副导演,”章秋丽边更正,边院视着袁静难,对安适之说,“你认识的人都是很好的。”

  袁静雅微微一笑,说:“可惜,他自己并不很好。”

  章秋丽忽然开心地笑了,两只手合在一起又一拍,象个小孩子似地说:“太好了。这话真精彩。好台词!”

  袁静雅微微点点头说:“你们忙去吧,我还有事。”说着,就要走。

  安适之拦住她:“等等,林院长很想找你谈谈。”

  “找我?什么事?”

  “不清楚。”安适之笑着说,“也许是工作的事,明天,八点半。”

  袁静雅冷冷地回答:“那就明天再说。”

  安适之一笑:“随你的便,反正我完成了任务。”说罢,挽起章秋丽的胳膊扭转身走去。

  袁静雅呆呆地立在那里,浑身一阵轻轻的抖颤。她愤怒了。她意识到,这是安适之在向她示威,向她炫耀,向她宣告:“我在离了你之后,找到了一个远远超过你的、美丽能干的女人!”

  静雅觉得心在燃烧,汹涌的热流岩浆似地在往上冒,烤干了嘴唇,熏花了眼睛,她恨不得举起手里的花朝他白净的脸上扔去——但愿那花是铁做的,扔他一个满脸开花!可是她的手却重重地垂下,再也举不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