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亿万老婆买一送一 第577章 十一归来

《亿万老婆买一送一》第577章 十一归来

作者:安知晓 字数:2432 书籍:亿万老婆买一送一

  陈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袖。他的大泽乡揭竿而起之举,在我国农民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录了这次起义的全过程。可是作为这次农民大起义的领袖陈涉究竟是何地人,却众说纷纭,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陈涉是阳城人。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东南告成镇。著名学者王伯祥先生的《史记选》注为:“阳城,古城邑,汉置县,故治即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三十五里之告成镇。”这一说法主要依据唐司马贞《索隐》:“韦昭云属颍川。《地理志》云属汝南。不同者按郡县之名随代分割,盖阳城旧属汝南。”张守节《正义》云:“即河南阳城也。”《辞海》1980年版云:“古县名。春秋,郑邑,秦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登封东南告成镇。武周改名告成。唐天祐中又改名阳邑,五代唐复改名阳城,周显德中并入登封。

  旧说秦未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即本县人。“现在的中学教科书也采用此传统说法。但近年来,有人对此说法存疑。

  王秀山同志在《光明日报》1984年3 月21日撰文认为:经河南有关考古工作者几个月调查研究考证,陈涉家乡在今河南商水扶苏村。秦末陈胜假借被秦始皇废黜的世子扶苏名义举兵,在家乡阳城陈庄修一城池(今叫扶苏城)。《史记》载:“陈胜起兵,自称公子扶苏,从人望也,盖涉筑此城。”

  宋时的《舆地纪胜》也说:“在县西二十里,秦二世时,陈涉诈称扶苏,此城盖涉所筑。”据《商水县志》记载,秦时商水名阳城,归汝南郡辖。《大清一统志》云:“扶苏城在商水县西廿里。”今城毗邻陈庄多陈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印戳“夫胥司工”,字样清晰可见。专家辨析认为古代“夫”与“扶”同,“胥”与“苏”通用。“司工”即“司空”,这是秦代官名。合起来为“扶苏司空”。由此可见,陈涉当时不仅诈称公子扶苏筑城举兵,而且己刻制官名印章。还有一种说法:钱汉东同志在《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12期《陈涉故里考》中指出陈涉系今安徽省宿县南湖沟人。作者曾在大泽乡实地考证。当地姓陈氏者都认为陈涉是他们的祖先。在宿县东南有湖沟集,古称阳城,在浍河的南岸,位于大泽乡南约60里。陈涉、吴广等900 闾左适戍渔阳,从故地安徽的阳城应征出发,由南向北而行,中途屯大泽乡,恰遭大雨,只好住在大泽乡避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于是官逼民反,闾左们“揭竿而起”,干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如果陈涉确实是河南阳城人,他们从河南出发去北京附近的渔阳,一路正是华北大平原,途中虽有山川河流,但不足挡道,交通还算方便。而河南阳城离大泽乡足有一千余里,古时往返不易,加上途中限期又如此之紧,根本无须绕道大泽乡。可能是后来的注家将浍河南岸的阳城与黄河南岸的阳城相混,因此以讹传讹,一直至今。大泽乡附近还有陈涉之妹陈雪花墓,也为陈涉是安徽人的说法提出证据。相传陈涉在大泽乡“首发难”后,即将其妹从安徽阳城接到大泽乡,看守大后方。

  陈涉遇害后,她仍生活在这里,直到死后葬于此。解放前尚存一座尼姑庵,有人看护,现已拆除,但雪花墓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如果陈涉是河南阳城人的话,陈涉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后,即使将他妹雪花从河南阳城接出来,也该让其住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一般不会住在大泽乡,更不用说死后葬于此了。《明一统志。中都。古迹》载有:“阳城,在宿州南,秦县,陈胜于此。”宿州即今宿县,这段史料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并恰好与今天淮

  地人民的传说不约而同,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以上各家之说都有一定的依据,很难断言谁是谁非。

  (陆惠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