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寻找爱情的邹小姐 第三十七章

《寻找爱情的邹小姐》第三十七章

作者:匪我思存 字数:2111 书籍:寻找爱情的邹小姐

  小小的彝汉杂居的越西城,带着惊惧、惶感、喜悦和期待的神情,迎接着今天的早霞。

  天亮以前,越西县长就带着他的党政官员和刘文辉的两个连跑了,金雨来率领着一个先头连当即占领了这座县城。

  城中心十字路口的墙壁上,贴上了一张醒目的布告: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布告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弟兄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夷人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

  纪律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粮食公平买卖,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夷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

  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 朱 德

  布告下的人越聚越多。穷苦的农民,小贩,商店的学徒、伙计,青年学生,孩子,都乱纷纷地往前挤。他们一半是看布告,一半是看人丛中的那个红军。文盲们主要是听别人的一言半语,参照着红军和善的脸色,来作出自己的判断。当然人丛中还是文盲多,他们一个劲儿地盯着金雨来看,看他的八角帽上的红星,看他的草鞋,看他的脸,看他的枪,好象没个够似的,眼光里充满着亲切、新奇,有时和金雨来的眼光相遇时就不好意思地笑了。金雨来今天也感到格外新鲜,因为人丛里就站着不少彝族人。他们头上象印度人似地缠着大团的布绦,披着用羊毛织成的搭到膝盖的斗篷,下面赤着双脚,他们眼光里充满着惶惑和好奇。

  金雨来看见人来得很多,就给大家讲解布告。人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脸上不时露出笑容。正讲解间,街上跑过一匹马来,一个骑兵通讯员翻身下马打了一个敬礼,报告说:

  “金营长,团首长叫你们赶快开监放人!”

  金雨来连连点头答应,随后挤出人丛,朝北大街走去。人们听说要开监,又涌过来跟着他。街上的店铺已经有几家开门营业。还有几家把乌黑的板搭门只开了一条缝,在里面犹豫观望。

  破旧的县衙门坐落在北街的尽头。这里也象其他县城一样,门前有一块高大的影壁,影壁上画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党徽,写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灭亡”的话。这是蒋介石推行“新生活运动”以来,到处都可以看到的。

  金雨来进了县衙门,就看见他率领的先头连的战士们,正在那里忙着焚烧县政府的各种卷宗。这是他们每打开一个县城照例要做的事。战士们从里面抱着一大捆一大捆的卷宗,纷纷投到火堆里。零碎的纸张和黑色的纸灰被吹得到处都是。

  金雨来看见指导员杨米贵正在那里跑前跑后地指挥。他就是那位在乌江边上提出扎竹筏的班长,外号叫杨二郎的,因为一路上伤亡很大,他现在已经提升为指导员了。金雨来把他叫过来说:

  “杨二郎,你光搞这个不行呵,上级叫我们开监放人呢!”

  “那叫三排先去吧!”杨米贵笑着说。

  金雨来点头答应。杨米贵冲人群里喊:“三排长!三排长!”

  一连喊了几声没有人应。杨米贵又放大了嗓门叫:

  “老杜,你聋了吗?”

  这时,火堆边一个矮胖乌黑的汉子跑了过来。原来他就是遵义参军的杜铁匠,脸上满是汗水,油光光的,跑过来打了一个敬礼。

  “杜师傅,你是打铁震得有点耳背了吧!”金雨来亲热地开着玩笑。

  “不不,我当是叫别人呢!”杜铁匠擦擦脸上的汗,笑着说。

  原来他刚提升排长几天,听起来还不习惯。这杜铁匠是首先用竹竿挑着长长的花炮在遵义欢迎红军的人,又是遵义一个区的苏维埃主席,一入伍就当了班长。他平时很能团结人,作战又表现得相当勇敢,所以新近就提升为排长了。

  “营长叫我们去砸监狱,你们三排去吧!”

  杜铁匠点点头,笑着对金雨来说:

  “营长,我已经是你的下级了,你就别老是叫我杜师傅了。

  大家都叫我铁锤,你又不是不知道。”

  “好,好,我以后叫你老杜。”

  金雨来说过,又吩咐道:

  “这地方彝族同胞受压迫很重,监狱里关的人很多,不管彝族、汉族,你把他们统统放出来。”

  铁锤从口袋里摸出哨子嘟嘟一吹,立刻整好队,出了县衙门,向西面走去。

  监狱坐落在县衙门西侧的小广场上。灰色的高墙上架着铁丝网,俨然象一座城堡,两扇大铁门紧紧关闭着。杜铁锤领着红军战士们来到铁门跟前,广场挤满了看热闹的群众。他指挥红军战士们先用砖头石块砸了一阵,铁门纹丝不动,正着急时,人丛中有人喊:“大家伙来了!”铁锤一看,好几个老百姓抬着一个大树桩子走了过来。他笑嘻嘻地迎上去,向他们致谢,然后同战士一起接过树桩轰嗵轰嗵地撞击铁门。不过几下,那两扇大铁门已被轰然打开,一把大铁锁断落在地上。

  监狱里有好多排大监房,全关满了人。杜铁锤刚走近大监房前,立时就扑过来一股难闻的臭气。他顺着铁栅栏门往里一望,不禁吃了一惊。那些囚犯真是三分象人,七分象鬼,一个个骨瘦如柴,头发足有半尺多长,身上披着布条条,布筋筋,有的早已赤身露体。他们似乎还不知道外面的变故,一见门口来了人,脸上都带着惊惧慌乱的表情。铁锤见此情景,连忙说:“我们是红军,是来救你们的!”听了这话,里面的人仍然带着惶惑不解的样子,因为他们之中谁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机遇。杜铁锤指示各班去砸开牢房,他自己也找了一根铁棍立刻将铁锁砸断。进了牢房,里面真是说不出的潮湿阴暗,地上又是屎又是尿,那股秽臭难闻的气息几乎能将人熏倒。铁锤见囚犯们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卧着,仍然愣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带着笑说:“你们已经自由了,可以回家去了!”人们这才慢慢移动着步子,带着叮叮当当的镣铐声,走出门去。

  最后剩下一个人仍然卧在地上不动。铁锤仔细一看,是一个老人,已经瘦弱得不象人样,一张长长的脸不过三四指宽,简直象一个披着皮的骷髅,他怎么能带得动那么粗重的铁镣?铁锤说:“老人家,我把你背出去吧!”老人睁着两个大眼睛,感动地点点头,铁锤就把他扶起来,背在背上。

  所有的大小监房都被红军打开了。囚犯们一群群地向广场走去。其中单单彝族同胞就有二百多人。那些不能行动的人,红军战士们就学排长的样子把他们背出来。在遵义参军的那个挑煤炭的工人李小猴,显得特别积极,一趟一趟地背着那些九死一生难以动转的人们。

  人背到广场上来了。因为没有狱卒的钥匙,红军战士们就找了一些铁锤,将囚犯们的脚镣手铐砸断。看热闹的人群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争着看这些从来也没有见过的新鲜事。

  不用说杜铁匠是第一把好手,他准确有力地挥动铁锤砸着一副副脚镣。他还问那位瘦得不象样的彝族老人:

  “老人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快六十了。”

  杜铁锤见他懂得汉语,又接着问:

  “你在牢里蹲几年了?”

  “总有十,十几年了吧。”

  “你犯的是什么罪呀?”

  “我啥子罪也没有,就是缴不起税。”

  许多囚犯也都插进来说:

  “我们都是缴不起税才抓进来的。”

  杜铁锤将老人脚上的脚镣砸断,哗啦一声扔到一边,把老人扶起来,说:

  “老人家,你回家吧!”

  老人颤巍巍地立起两只麻秆腿,晃晃着走了两步又站住了。他回过头胆怯地问:

  “我回去没有事吧?”

  “没有事。”铁锤带着笑说。

  “不会再把我抓回来吧?”

  “不会,不会。”

  老人点点头,望着杜铁锤,扑嗵一下跪到地上,呜呜地哭了。杜铁锤连忙跑上去,眼里含着泪,象待父亲一样地把他搀起来,由别人扶着慢慢地走了。

  “烘军卡沙沙!烘军瓦瓦苦!”人群里腾起一片激动的喊声。

  因为许多彝族人操汉语不很准确,就把红军念成了“烘军”。但是红军战士们听着这些朴实厚重的声音觉得特别动人。

  杜铁锤接着又去砸另一副脚镣,伸过来的是一双孩子的脚。他抬起眼瞅了瞅,果然是张黄黄的孩子脸,大大的眼睛,不过十五六岁。他问:

  “你多大了?”

  “十五岁了。”

  “你犯什么罪了?”

  “我没有罪,是轮到我了。”

  “啷咯轮到你了呢?”

  “轮到阿爸当人质,阿爸死了。”

  “要坐多长时间?”

  “一轮五年。”

  “你叫什么名字?”

  “阿尔木呷。”

  “你是哪个家的?”

  “咕基家的。”

  杜铁锤叹了口气,奋然一击,脚镣断了。小孩子一跃而起,向他笑了一笑,一跳一蹦地去了。

  群众鼓起掌来。

  杜铁锤见身边又伸过来两只脚,同时响起一个粗憨的声音:“烘军你好!”铁锤抬起脸看了看,见这人两只手也紧紧铐着,头发有半尺多长,和粗浓的脸面胡子长成一团,两只眼睛乌黑有神,闪着亮光。就问:

  “你是怎么进来的?”

  “我杀了他们的人!”他笑着,说得十分爽直。

  “杀了谁个?”

  “汉官,汉兵。”

  “什么时候?”

  “去年三月嘛,这里暴动,我也去啰。”

  “暴动?”

  “是的。我们有四千多人,打进了城,又失败了。”

  “好,好样儿的!”

  杜铁锤说着,连续几下,将他的脚镣手铐都砸断了。他慢慢站起身来,伸了伸粗壮有力的双臂,然后将脚镣、手铐拾起来狠狠地往地上一摔,然后举起双臂响亮地喊道:

  “烘军瓦瓦苦!烘军瓦瓦苦!”①

  周围群众也狂热地跟着喊起来:

  “烘军卡沙沙!烘军瓦瓦苦!”②

  --------

  ①烘军瓦瓦苦——红军万岁。

  ②红军卡沙沙——谢谢红军。

  这人喊完并不离去,抢过老杜的锤子,也帮别人砸起镣铐来。

  杜铁锤笑着说:

  “你快家去吧!”

  他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说:

  “俄也要当烘军!”

  群众中响起一片掌声。

  放出的囚犯们,纷纷由家人扶着离开广场。广场上这里那里不断传来亲人相见的哭声,地面上是一堆一堆沾着血迹的镣铐。杜铁锤率领着他的排刚刚走出不远,迎面过来一个中年妇女,穿着白鞋,后面跟着两个男孩,两个女孩。她一见红军队伍就噗嗵一声跪在地上,几个孩子跟着跪在后面。她手里高高地举着一个禀帖,还没说话,泪就流下来了。几个孩子也跟着哭起来了。

  广场上的群众围了过来,堵塞了道路。

  杜铁锤接过状纸,只见上面写着:“红军总司令恩人麾下……”不及细看,就去搀那个妇女,连声说:

  “快站起来!快站起来!”

  “红军大恩人哪!我的男人叫张团长杀了,他死得冤枉呀,冤枉呀,他没有暴动呀!”

  话犹未了,又有一个老头儿跪下来,双手举着递过来一张禀帖,口里叫道:

  “红军大恩人哪,您也要给我申冤报仇呀!”

  “老人家,你是什么事呵?”

  “你看禀帖吧,我没法说呀,廖春波把我的女娃弄走了呀!

  ……”

  杜铁锤接过状纸,把老人扶起。接着,这里那里不断有状子递了过来。有的是汉人告“倮倮”抢了他的东西,有的是彝民告汉人烧了他的房子。不一时,就有十几张状纸。杜铁锤放眼一看,四外人山人海,都看着他,他虽当过几天苏维埃主席,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一时不免有些慌乱,后悔没有叫指导员跟来。这时李小猴站在他的身后,两个圆眼咕碌了几下,就拉拉杜铁匠的衣袖,悄声说:“排长,你讲几句话,就说回去交上级处理。”杜铁锤立刻挥挥手里的状纸,高声说道:

  “同胞们!同胞们!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我们,我们是一定要给大家报仇的。我回去给上级报告,给上级报告!

  ……”

  周围响起一片掌声。

  杜铁锤觉得意犹未尽,又接上说:

  “同胞们!同胞们!我们都是穷人,穷人,不管汉族、彝族,都是兄弟,都是兄弟,我们要团结起来,打倒国民党,打倒四川军阀!”

  “烘军瓦瓦苦!烘军卡沙沙!”群众又高喊起来,周围一片欢腾。

  外面仍然是人山人海,这一小队红军在人丛中艰难地跋涉着,要回到驻地,恐怕还要很长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