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怀念狼 第七章

《怀念狼》第七章

作者:贾平凹 字数:4303 书籍:怀念狼

  《憨包子和小丫头》代后记——爱和自由的背后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但得到天使待遇的孩子并不多,甚至少得可怜。四代同堂的艾黄大家庭,却真似人间的天使乐园,亲融的亲子关系代代延续,满满都是“爱”以及“自由”。《憨包子和小丫头》记录的,便是一个个关于爱与自由的故事。

  爱和自由,也是许多“知傻”看过相关诸篇后,在艾园评论栏里的留言主旨,他们赞叹艾黄两人,从小生活在爱之家,获得身与心的自由发展,现在又把思想精髓输出给黄米米和虾头妹妹。与艾园朋友一样,我在笑着阅读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时,心里也涌出了同样的观感,还想到了“爱和自由”的背后。

  “背后”有两个意思:一是深层原因,原理;二是指背面,即反面之意。

  爱和自由,其原理在于:尊重。儿童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天然地拥有自己的精神意志,大人接纳孩子的天然面目与性情,欣赏他们,给予尊重,便形成健康稳固的亲子关系,如我们在本书中所看到的那样,小时候的憨包子与小丫头,长成了黄颜与艾米,一对神仙眷侣。

  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尊重儿童的必要性,它日渐成为幼儿教育观念的核心。相反,如果不认为儿童具有天然的独立性,大人在施教言行上,必然走向尊重的反面,以家长制作风干扰、压制儿童的精神世界,严重的话,会扭曲孩子的个性、抑制他们正常的人格发育。

  亲子关系对幼儿的重要性,好比一架圆规,大人是圆点,亲子关系便是稳定的脚架,效果如画下的圆圈,其大小取决于圆规的脚架有多长。孩子们受到恰当的教育,会将他们的脚尖尽量伸长,以本能追求自己的健康与快乐。从长远看,亲子关系的优劣能对孩童的将来产生重要影响,《憨包子和小丫头》记录了艾黄小时候至现在养育下一代的生活故事,给我们展示的,即是一幅立体、直观的“爱的教育”之效果图。

  艾米和黄颜的两家人,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弱爱”(“溺爱”的艾米腔)他们,黄颜从墨斗到渔网捞、游泳、乒乓球,艾米从“水许”到拿爸爸的情书捉弄妈妈……充分给予孩子自主喜好的权利、发展特长的自由——这与近年在国内流行的,诸如蒙特梭利、华德福等等现代教育理念如此神似,从而培育了艾黄体验人生的心态,以及探索未知的能力。尤为可贵的是,中国历次政治运动的浩劫夹缝中,艾、黄两大家庭完整地维护了亲情人伦,赋予子女后代正直人格、慈悲心怀。中国思想界新锐萧瀚先生指出:“培育个体良知最重要的基地是家庭,而不是学校或者社会。”诚哉斯言。

  华德福学校创办人鲁道夫?史代纳认为:我们不应该问一个人生活在现今社会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而是要问,这个人内在的潜能是什么?什么在他身上可以被唤醒?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问题,在这本书里,统统有异曲同工的答案。对兴趣爱好的赞许、鼓励的神情和口吻,孩子的心灵感受被重视,孩童的各项潜能得到开发,天使之翼起飞,翱翔。

  书中唯一的反例,写到小艾米的邻居大哥哥,被望子成龙的父母体罚,引发了小艾米的同体之悲。“夫妻两个经常打那孩子,有时用皮带抽,那孩子就发出凄厉的哭叫声。”这幅景象多么熟悉,不啻为中国式家教的典型版本,更是“窝里斗”的原始模型。“三个中国人一条虫”的成因,大约是许多人从幼儿年代开始,便已被植入内斗的“滤过性病毒”(柏杨先生语),在家中内外的打斗、斗争模式中长大,缺乏信任能力,既不自信,也不相信他人,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艾米一家老少过去劝打时,邻居大人却训他们:“早就看不来你们教育小孩的方式了,把个孩子像供祖宗一样地供着,告诉你们,棍棒底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才,娇儿不孝,娇狗爬上灶。我跟你量死了,你们那孩子长大了肯定不孝顺你们。”

  这对夫妻所说的,虽然不是原声、也不是原创,但它至今仍在中国城乡各个角落,被广泛复制。领略了艾米如今的幸福生活,再想到邻居早年对艾米的“断言”,我直抒胸臆般地感到,柏杨先生真是位先知!他为这类中国病的诊断是:“没有包容性的性格,如此这般狭窄的心胸,造成中国人两个极端,不够平衡。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卑,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傲。”(《丑陋的中国人》)

  处处以孩子的感受为中心,不为“君、臣、父、子”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容,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今的家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不是异类也是少数派。现实中,许多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同程度的扭曲,甚至乖张,常见老少三代充斥各色暴力,概因“窝里斗”成为了家庭——社会最小细胞的基因。放胆想象一下,那位邻居哥哥如果“成才”了,他会不会把他的成才,归因为父母的棍棒教育?那么,他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将何以为继?对此,尼采有一句常常得到实例印证的名言:“双亲在性格和观点方面的未消解的不和谐音,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继续奏鸣,并造成他的内心痛苦史。”(《父母的愚蠢和童年的悲剧》)

  对于下一代,到底,什么才是恰当的爱?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憨包子与小丫头》也把牌底亮给了大家,再借用柏杨先生的话表达,那就是:“想办法把自己培养成(艺术)鉴赏家。”

  艾黄大家庭个个书香门第,人人具有很高的审美品位,天天诗书琴艺大串联,连太奶奶都能抱着重孙子黄米米,用电子琴弹奏合唱几曲——多么感人的绮丽画面!有著名教育家曾给彷徨的父母们植以信心:假如你的孩子从小接受艺术熏陶,这位孩子将来坏不了。通过网络,我们一百个放心地,将爱的目光投射到黄米米和虾头妹妹上,同时,让这双天使宝贝的童言稚语,带给我们开心和快乐,在头顶的星空上增辉。

  我觉得,教育,是一个人或群体的世界观,对包括下一代在内的人们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以自己或群体为主的辐射范围内,时时刻刻以渗透的方式,发生着作用,并不只存在于大人和自己所生的孩童之间。顺此祝愿每位天使,都能获得一座最大号的圆规,倚靠亲子的力量,在精神上画出属于自己的广褒世界。

  知傻Tandy在序言中展望未来,她说道:“希望艾米黄颜的儿女、儿女的儿女在源源不断的爱意中长大,知傻们也和艾米黄颜一起慢慢变老,到那时,我们都白发苍苍,艾园里的一切也将成为了不起的财富,代代相传。”

  爱和自由的真谛,通过艾园星火燎原,知傻将会越来越多,遍布华语各地。对我来说,这样的展望,不仅仅是希望,还是我的信念,我们共同的信念。

  红西子2009-2-24于香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