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有些人忍精,在要漏精的时候点穴道把它忍住,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这一类修道的人一望而知,面孔像猪肝色发乌,乌的外面有一层油光,东一块西一块,两眼愣愣的,憨憨的,都是忍精所造成的,最后或者是吐血,或者是大小便中毒。像这种已变成有形的精,本来是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在要排泄出去的时候,你把它堵住了,最后多半是摄护腺(前列腺)出大毛病,严重的会脑神经出毛病。
实际上所谓精不是这个精。所以精之回转,以男性来讲,没有经过睾丸以前还是气,气才可以收回。那么怎么收回呢?一般人就是打起坐把它提上来搞了半天,叫做“运转河车”。什么叫河车?讲到气脉的时候再详细告诉你们。这些人搬运河车,运到脑上面又转下来,转来转去认为身上气脉通了。我常常问他们,转到什么时候为止呢?这是说要有一个限度,哪个时候才不转?转到什么程度?都是问题。
所以一般把这个时候当成子时,阳气发动了,回转来转运河车,打通气脉。转河车之前你先去检查检查有没有遗传的毛病,假使有先天性的梅毒就很严重了,运转河车一到脑子就疯了。所以先要把身体上潜伏的病清掉,不可以乱玩的啊!我是吃开口饭教书那么吹吹的,我不是仙也不敢成仙。过去我看见许多学神仙的,但我没有看到成功的,而遭遇痛苦后果的我却看得太多了。他们就因为学理不通,把这个当成活子时,就修搬运转河车。实际上身体上的气脉河车,“天地设位”、“坎离二用”,是自然的任运,哪个人奇经八脉不通呀?如果不通就死亡了!血液一定是循环在流通的,这是呆定的法则,不要你去帮忙它,你帮忙反而把它帮坏了。
修道的人要懂得活子时,刚才我们已经提到过,我们身体是个小天地,精神气血流行的法则,同太阳月亮天体的运行是同一个原理,同一个法则。但是每人禀赋不同,胖的瘦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有不同。这还不算数,心理的状况不同,古人讲“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没有两个人面孔相同的。同样的,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思想是一样的。
换一句话说,高明看相的人,看了面孔就晓得这个人的个性思想,以及他一生的成就与失败,这就是卦象,挂在脸上,你不高兴时就挂出来了;你高兴哈哈大笑,脸上也挂了出来。所以一个人心理的现象表现在每人身上。一阳来复,每人阳气的发生,时间不同,际遇不同,所以叫“活子时”,要活用。也就是刚才所讲的“幽潜沦匿,变化于中”,“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这个是阳气真正的发动。
源头活水
说到阳气发动,照道家这个规律,一定要从下面发动。卦象是坤卦到了极点,而一阳生为复卦。密宗叫海底,中医学就是会阴穴。譬如说男性的阳举,女性的生理变化,都是阳气发动。修道学佛许多人因为搞不清楚道理,自己阳举时,心想,糟糕!犯了淫戒,有罪了。这个错误到极点!阳举只是生理变化,如果没有配上男女的欲念,它本身并没有善恶,它只是生命力的现象而已,犯什么戒啊!犯不犯戒是根据心理状况而定。这个生理变化是个活子时,是生命的来源,没有这个还不行。道家也认为这是源头活水,是生命力。大家念过理学家朱熹一首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过朱熹那个源头活水不是道家这个源头。真正的源头活水是生命的来源,这时阳气发动不一定是子时来的,不一定是身体下部来的,每人因身体不同而有异。所以有些青年打坐,忽然手心足心发烫了,这也是一种象征呀!道理是什么?“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但是有没有理由呢?有理由。譬如这个人身体非常虚弱,他今天学道是想救命治病,所以学打坐。能不能当神仙不管了,至少打坐这个修养现在医学比做冬眠治疗,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学动物一样静下来,也就是物理、生理自我治疗的一种方法,所以打坐对治病、对身体健康,只有帮助而没有坏处。说打坐坐坏了,什么神经失常了,那是他自己乱搞,自己打坐想变成神仙,又想得眼通又想得他心通的,那已经是神通的二号,就是精神有病,当然搞坏了。如果说打坐会出毛病,那睡觉也应该出毛病啊!
打坐是一个休息状态,休息怎么会出毛病呢?那只是心理上出毛病罢了!所以你说打坐静下来忽然左手发热,忽然这一边肉“咚、咚、咚”跳起来,忽然肚子里面也搅动了,有些人就吓死了,怕出毛病了。你不是还坐在那里吗?里面跳动你怕什么?许多同学拿这些事来问我,我一听就生气,你是怕有蚯蚓进去,还是怕里头触电?这个虽然不是活子时来,也是气动的一种,只要不去理它,慢慢气脉就发动了。至于说它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发动,你仔细研究道理就多了。譬如说,左边属阳右边属阴;又如五个手指也不同,这属于心脏,那是肺脏。所以要想真正懂中医,你还有得学呢!
过去大陆上没有专门的小儿科医生。但是我家乡有一位老太太,她几代行医,婆婆传给她,她再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的。那个时候乡下没有西医,每一家小儿生病非她来不可,她一来灵得很。好在我还看到过,所以可以告诉你们。老太太一到,把那个婴儿手抓来,指头掰开一看,喔……肝气,吃一点药就好了。或者喂一点点药,或者她拿三个指头在这个婴儿的身上东一抓西一抓,就退烧了。那个时候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才懂这个原理。大人也一样,身上有了病,指头的气色变化就看得出来,脸色也不同了。
我现在是随便就讲出来,假使在当年想求人家告诉你,这个指头管什么,那你得准备五万块钱,人家干不干还是问题,那可是祖宗不传之秘呀!过去中国人就有这种观念的,不像我在这里什么密宗什么法都公开,因为我认为这个文化不能再秘密了,否则都失传了。学针灸的跟这个都有关系,我再讲一遍,你们每人都欠我五万(众笑)。每一个足趾也一样,分阴阳左右,中年以上的人哪个指头不灵光,就晓得哪个内脏出问题了。
所以学中医真难,除了看指头,还要会看手心的青筋,看手心的脉。手心这个部分还分八卦,分五脏六腑的部位,一看颜色就晓得了。看耳朵也能诊病,现在都知道叫耳诊,从耳朵的气色就可以断定了,跟医院照X光一样。看眼睛也可以,叫眼诊,在中国都有的。有一个老头子懂眼诊,他看病不用按脉,就叫你眼睛张开这么看一下,就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现在都分开了。还有手诊,我看过一本关于替小儿抓筋的书,这三根指头要练过才抓得好。
这都是说明一阳来复活子时的时候,气脉在身体上什么部位发动也不一定,要懂得这个原理,才能够真把这个阳气修长。阳气一发动是性命双修之道的第一步,欲知后文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十三讲
中国的文字文化
魏真人的说明
魏伯阳说真空妙有
日月二用与结丹
中国的文字文化
由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大致上文章都是四个字或者五六个字的短句,并不特意讲求对仗。梁武帝的昭明太子,把汉代以来到魏晋南北朝之间,所有这些大文豪的著作集中起来,编成了有名的《昭明文选》。之后到隋唐之间,变成骈体文,所谓四六体的文字,非要对仗不可。比方我们大家念过《滕王阁序》,唐代王勃的作品,“南昌故郡,洪都新府”,这一类都是四六骈体文的著作。每字每句都要对得很工整,意义还要表达得很好,这是中国文学的特色。
可是有一个问题,也是很大的感慨,那时候写公文就很麻烦了。因为要写作公文,程度不好没有办法当公务员,不像现在的公务员,写白字乃至乱七八糟条子都写不清楚。我经常看到一些公文头都大了,只好投降,要去跟他们做徒弟去了,不然看不懂。
古时候公文太高深了,出一张布告老百姓看不懂。到了唐太宗李世民,他本身是个才子,文武双全,中国也安定统一了,他下命令公文要改过来,拿现在话讲是变成语体文,因此,才有唐代的散文改革。这个大家要注意,三四百年之间一个美丽的文体,一下也改不过来。尤其中国人特别喜欢文学。大家讲到文人都提到韩愈,韩愈已经是中唐的人了,他就极力提倡所谓古文。这个古文就是中国上古的文字,是长长短短的语体,但是把话说清楚了。当然不止韩愈一个人,不过他名气大,所以后人推崇他“文起八代之衰”。其实韩愈提倡的古文,在我们现在看起来真是古文,越来越古老了。现在的白话文更严重,这句白话文是讲什么东西,很难了解,一百年以后会比古文还古,大概要很多考据学家来考据了。
现在不是讲文学的问题,我们再回头来看,像魏伯阳真人,他写《参同契》的这个文字,是一种汉体的文字,非常清楚,基本上是四字一句。所以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大文章或是代表一个政权最高的文告,多半是这一类文章。这种文章,简单明了,几个字一句,可是很难写的,字愈少意思愈清楚,这是工夫。等于电报体,每多一个字价钱就多了。
魏真人的说明
现在为了我们研究的方便,先跳过一段,看下边一段,“言不苟造,论不虚生”,他声明这一篇文章,不是随便乱写的,讨论这个问题也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有事实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