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康熙大帝 第120章

《康熙大帝》第120章

作者:二月河 字数:2947 书籍:康熙大帝

  这里虽不及六朝金粉、秦淮繁华的金陵,却另有一番妩媚景致。伍次友呆呆地想着心事,朦胧地睡着了。

  半夜时分,云娘回来了,一进舱便笑嘻嘻道:“大哥睡得好安稳。快来看看,我得了彩头了。”伍次友揉着眼起来见云娘衣不零乱、身无血迹,心放下了一半:“好,回来了,可借到盘缠了?”

  “那还有借不来的?要不是亲戚吝啬,我早就回来了!”

  说着,将背上一个青缎包袱取下来,就着灯光打开来。

  伍次友不禁惊呆了:原来竞是黄灿灿的六大锭马蹄金!那船公此时也醒过来,他自从娘胎里出来,也不曾见过这么多黄金,两眼都被照花了。云娘顺手捡起一只扔给了船公:“你那一桨挨得值过吗?”

  艄公没想到云娘出手如此爽利大方,咕咚咚磕了三个响头,说道:小人有眼不识金镶玉!姑奶奶赏这么多,够小人一家半辈子了!”伍次友笑道:“你一下子借了三百两黄金,还说人家吝啬小气,这胃口也大吓人了。我还以为你作案去了呢!”

  “大哥说得轻巧,不作案,谁肯借给我呢。这天津道黑心得很,火耗竟加到六钱!——我废了他四个守库的,留下一张条子——取了这不义之财!”艄公听到这话,才知这女子真是江洋大盗,吓得面如土色。

  伍次友却沉下脸来,决绝地说,“他是贪官,自有国法在,我就能弹劾他,你这么乱来有什么好处?这钱我不用!”

  云娘直率豪爽、不拘礼俗的性情很合伍次友的脾气,但她自幼在乱世深山中长成,视人命如草芥,心无“王法”,伍次友又不能容忍。上次在衮州府伍次友便责备过她,以后在张家又多次给她讲人命至重的道理,不料她仍是积习难改!想到气处,伍次友一跺脚补上一句“你这样子,比着苏麻喇姑差得大远了。”

  话刚出口,伍次友就觉得说重了,还要解释,云娘却已又羞又怨,只见她的脸色苍白,浑身颤抖,两眼直瞪瞪地看着伍次友。她一生是个争强好胜的人,从来要说便说,要走便走,要打便打,要杀便杀,跟着伍次友这几年,她千艰万难地照料他、保护他,想不到伍次友竞说自己“比苏麻喇姑差得大远!”云娘心里酸痛,愧、恨、愁、怨一齐涌了上来,咬着牙颤声道:“说得好……我是不如人家。伍先生!你累了,我也乏了,我们该分手了。你原是清白人,眼见又要入朝作大官,我不过仍旧是个落魄江湖的剑客,怎能和苏大姐比呢?人生不过如此……我自问对世人无过,一生凭本心行事。今日,我取了贫官的赃银,换来了先生这一番话,也算不虚此行了,就算你我是擦肩而过吧!”

  三年相处,这是云娘第一次向伍次友说出这样决绝的话,也是第一次直言不讳地宣称自己心地纯良、高贵,伍次友听了,惊出了一身冷汗,更觉得自己刚才是失言了。回想起来,倒是自己有错。几年来虽然与云娘亲如手足,可是,在内心深处,何时与她平等相待了呢?唉,她多次舍命救我,我却这样待她,真不该呀:“云娘,你责怪得好。我……我只是想,天下贪官不计其数,你一人能管得过来吗?唉,事已至此,我无颜再挽留你,更无颜再与你作伴。你一路珍重吧……”话来说完,己是痛哭失声。

  云娘见伍次友哭得伤心,自己也十分难过:“大哥,也怪我没把话说清楚,我去到银库的时候,那四个库兵正在结伙欺负一个女孩子,我一怒之下,废了那几个畜生的手脚。唉,不说这些了。我懂得大哥的心,你是想干干净净地去见你的龙儿,去见……苏大姐,我不该连累你,这些金子,你既然嫌赃,我才不稀罕呢。”说着,拢起舱板上的五锭大金,包成一包,“咕咚”一声扔进了运河里,然后俯身搀起了伍次友:“大哥,走吧,我把你送到龙儿和苏大姐手里,然后料理自己的事。”

  第三十五章 舟楫行复又乞讨行 失婉娘忍再失云娘

  伍次友惦记着皇上,康熙皇上也正需要他的的帮助呢。

  派往云南的钦差,已经去了三个多月了,却音信杳无;到吴应熊和杨起隆那里当坐探的小毛子自半个月前离开皇宫之后,再也没有露面;而那个身怀轻功绝技的皇甫保柱,也突然失去了连络,吴应熊深居不出,杨起隆的钟三郎香堂则悄悄地撤出京师,去向不明。所有的消息来源都被掐断了。

  康熙敏锐地觉察到,没有消息的本身就是最大消息,一场大变故就要开始了。在这局势瞬息万变千钩一发之时,巍峨森严的皇宫,却到处潜伏着对手的密探,也潜伏着随时发生意外的危机,真令人担心啊!万般无奈之下,他采取了“你走我也走,你藏我也藏”的办法,带着魏东亭等一班近侍,悄悄地躲到了通州,严密封锁消息,住在通州关帝庙里。他更清楚地仔细斟酌一下形势,决定下一步的方略。此刻,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和房内烧得通红的火盆,康熙心中不由得一阵焦燥。假如伍先生还在跟前:一定能给他出个主意,定个方略。可是,先生如今在哪里呢?孔四贞路过兖州时,曾有密报入京,说伍先生险遭郑春友的毒手,被女道士李云娘救出后,下落不明。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先生音信杳然呢?三个月前山东盗贼在抱犊崮举旗叛变,朕下诏,令山东巡抚派兵剿杀,捷报也已传进京师,可先生仍然是踪迹不见,难道他又遭了暗算不成……

  通州的临时行辕是宁静的,但宁静有时却更显得恐布。

  就在康熙被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苏嘛刺姑却奉了太皇太后的旨意来看望他来了。

  苏嘛刺姑虽然出了家,但她是康熙幼年时的伴当,也是他的第一个老师。对于这位年青皇上的心思,苏嘛刺姑看得最清楚,最能在关键时刻给他安慰给他支持。所以太皇太后特意将她派来陪伴皇上。康熙一见苏嘛刺姑,果然喜出望外,连忙把她迎进屋内:“好了,慧真大师,你一来,我就有了依靠了。快谈谈,宫里有什么消息,皇祖母对西南形势是个什么看法。”

  自康熙八年以来,苏嘛刺姑断了荤,连油也不用,身子很弱。她伸着枯瘦的手烤着火,所答非所问地说道:“小毛子这么久没有音讯,天又下了雪,万岁还是回宫办事为好。”

  康熙明白苏嘛喇姑的意思,其实他也正想这件事。这里虽严密些,召见大臣却十分不方便:

  “是啊,朕也想着该回去了。也真怪,杨起隆他们叫小毛子去有什么事,这么久不回来?莫非瞧出什么破绽了。”

  “万岁,这是非常时期,什么事都要想到。”

  “是啊,这几天朕心神不宁,觉得处处是不祥之兆。在孙延龄之后,王辅臣受人胁迫,反叛了。范承谟几乎一天一个六百里加急,奏报福建情形,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李光地一去毫无音信,陈梦雷去耿家做了官,是吉还是凶,也无消息。王辅臣反了,他儿子王吉贞怎么办?吴三桂若反,吴应熊又如何办?难哪!自十一月以来,京官们便纷纷告假,而且也愈来愈多,这不是好兆头啊!”

  “皇上也不要疑心太重,我虽好久不问俗事,冷眼儿瞧,李光地和陈梦雷还像是有良心的。”苏麻喇姑劝慰地说。

  “文人无行。何况他们都是汉人。用他们汉人的说法,就是‘非我类族,其心必异’!大师,我们什么时候都不敢忘了这话,朕这个天下,格外难坐呀!”

  这话说的虽是一般汉人,但苏麻喇姑因与伍次友有那一段瓜葛,听来却有点刺心,便笑着岔开话题:“万岁,外边雪景必定好,出去走走吧?明儿启驾回宫,以后再来这地方儿,可就不方便了。”

  “哦,——出去走走,你说得是,也好,”康熙站起身来,自己拽了件羊皮风毛的金丝猴皮袍披了,便同苏麻喇姑一齐走出大殿。守在檐下的魏东亭朝狼谭和穆子煦使了个眼色,三人便远远尾随在康熙二人的身后。天阴得很重,雪却下得不大,地下也只有薄薄的一层白霜。康熙手搭凉棚,远远望见远处的河滩上围了一片人,挨挨挤挤地似乎在瞧什么热闹,笑着遥遥一指道:“大师暂且做一回凡人,一同瞧瞧热闹可好?”

  “出家人心不静不如凡人,心静却强似出家。万岁既发了话,奴才谨遵圣命!”

  二人在朔风中踏着冻土南行,忽然看见何桂柱带着十几个随从飞也似地打马迎来,这个何桂柱就是伍次友先生的家生奴才,原来的悦朋店掌柜,康熙让他在宫里当差。现在,何桂柱一见康熙,立刻滚鞍下马,伏在地下,口里吐着白气说道:“奴才何桂柱给万岁爷送折子来了!”

  “起来吧,叫他们把折子送去,你和我们一同去散散心。”

  何桂柱爬起身来,搓手跺脚地说道:“这天真冷!今儿已是腊月初十,快过小年了!”

  三人走近了人群,方知是两个江湖艺人在卖艺。围观的竟有上百人,有的缩着脖子,有的袖手跺脚。一阵铮铮琴声,伴着一个女腔悠然而起。康熙听着不禁点头赞道:“琴拉得好,唱得也好。不料此地竟有这样高手!”

  何桂柱挤到人群的前边,才看见是个衣着单薄的歌女手拍云板婷婷站着在唱,再瞧一旁操琴伴奏的人,惊得几乎晕了过去:啊,这不是我们的二爷吗!他揉了眼再瞧时,那人却抬起头来,四目相对,再无半点差错。——何桂柱心中一热,失声哭叫道:“二爷,我的好二爷呀!”

  他不顾一切,双手扒开发楞的人们,扑倒在地下膝行数步,双手紧紧搂住坐在冰冷的石墩上操琴的伍次友,号陶大哭:“二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