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谁的青春不迷茫 第76章 狂热是什么

《谁的青春不迷茫》第76章 狂热是什么

作者:刘同 字数:932 书籍:谁的青春不迷茫

  第十五章 垄断

  在本章中你将——

  知道为什么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

  分析垄断者如何决定生产量和收取的价格

  说明垄断者的决策如何影响经济福利

  考虑各种目的在于解决垄断问题的公共政策

  说明垄断者为什么要对不同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

  如果你有自己的一台个人电脑,也许这台电脑用了微软公司所出售的操作系统,某种视窗(Windows)软件。当微软公司在许多年前第一次设计视窗软件时,它申请并得到了政策给予的版权。版权给予微软公司排他性地生产和销售视窗操作系统的权利。因此,如果一个人要想购买视窗软件,他除了给微软决定对这种产品收取的将近100美元之外别无选择。可以说微软在视窗软件市场上有垄断地位。

  用第十四章中我们提出的企业行为模型不能正确地描述微软的经营决策。在那一章中,我们分析了竞争市场,在竞争市场上有许多企业提供基本相同的产品,因此,每一个企业对它得到的价格没有什么影响。与此相比,像微软这样的垄断者没有接近的竞争者,因此,可以影响它的产品的市场价格。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

  在本章中,我们考察这种市场势力的含义。我们将说明,市场势力改变了企业价格与其成本之间的关系。竞争企业把其产品的价格作为既定的,并选择供给量,以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与此相比,垄断者收取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这个结果在微软视窗软件的情况下显然是正确的。视窗软件的边际成本——微软把它的程序复印到另一张磁盘上所引起的额外成本——只有几美元。视窗软件的市场价格是其边际成本的许多倍。

  垄断者对其产品收取高价格并不奇怪。垄断者的顾客看来除了支付垄断者收取的价格之外别无选择。但是,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一张视窗软件不定价为1000美元,或2000美元呢?当然,原因是如果微软确定了高价格,人们买的产品就少了。人们会少买电脑,转向用其他的操作程序,或者非法盗印。垄断者不能达到他们所想要的任何利润水平,因为高价格减少了顾客的购买量。虽然垄断者可以控制它们产品的价格,但他们的利润并不是无限的。

  当我们考察垄断者的生产与定价决策时,我们还要考虑垄断对整个社会的含义。与竞争企业一样,垄断企业的目标也是利润最大化。但这个目标对竞争企业和垄断企业却有极为不同的后果。正如我们最初在第七章中所说明的,竞争市场上利己的买者和卖者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无意地促进了普遍经济福利。与此相比,由于垄断企业不受竞争限制,有垄断的市场结果从社会利益来看往往并不是最好的。

  第一章中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本章的分析将更好地说明这个原理。当我们讨论垄断引起的社会问题时,我们还要讨论政府决策者对这些问题的反映。例如,当微软在1994年宣布它将收购另一家软件公司,图文公司时,就引起了美国司法部的关注。图文公司拥有一种主要的个人财务软件快肯(Quicken)的版权。美国司法部在几个月的调查之后决定,微软与图文的合并使过大的市场势力集中在一家企业中。根据一个有争议的动机,司法部禁止合并,今天微软和图文仍然是独立的公司。

  为什么会产生垄断

  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品惟一的卖者,而且如果其产品并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这个企业就是垄断。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惟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进入障碍又有三个来源:

  ◎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

  ◎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

  ◎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

  我们简单地讨论这里的每一种情况。

  垄断资源

  垄断产生的最简单方法是一个企业拥有一种关键的资源。例如,考虑旧西部一个小镇上水的市场。如果小镇上几十个居民都拥有能用的井,第十四章讨论的竞争模型描述了卖者的行为。结果,每加仑水的价格被降到等于多抽取一加仑水的边际成本。但是,如果镇上只有一口井,而且从其他地方不可能得到水,那么,井的所有者就垄断了水。毫不奇怪,垄断者比竞争市场上任何一家企业有大得多的市场势力。在像水这样的必需品的情况下,即使边际成本低,垄断者也可以规定极高的价格。

  虽然关键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是垄断的潜在原因,但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种原因。现实经济如此巨大,而且,资源由许多人拥有。实际上,由于许多物品可以在国际上交 易,它们的自然市场范围往往很广泛。因此,企业所拥有的没有相近替代品资源的例子很少。

  案例研究 德比尔的钻石垄断

  产生于一种关键资源所有权垄断的典型例子是南非的钻石公司德比尔。德比尔控制了世界钻石生产的80%左右。虽然这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并不是100%,但它也大到足以对世界钻石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度。

  德比尔拥有多大的市场势力呢?答案部分取决于有没有这种产品的相近替代品。如果人们认为翡翠、红宝石和蓝宝石都是钻石的良好替代品,那么,德比尔的市场势力就较小了。在这种情况下,德比尔任何一种想提高钻石价格的努力都会使人们转向其他宝石。但是,如果人们认为这些其他石头都与钻石非常不同,那么,德比尔就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自己产品的价格。

  德比尔支付了大量广告费。乍一看,这种决策似乎有点奇怪。如果垄断者是一种产品的惟一卖者,为什么它还需要广告呢?德比尔广告的一个目的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把钻石与其他宝石区分开来。当德比尔的口号告诉你“钻石永恒”时,你马上会想到翡翠、红宝石和蓝宝石并不是这样。如果广告是成功的,消费者就将认为钻石是独特的,不是许多宝石中的一种,而且,这种感觉就使德比尔有更大的市场势力。

  政府创造的垄断

  在许多情况下,垄断的产生是因为政府给予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排他性地出售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有时垄断产生于想成为垄断者的人的政治影响。例如,国王曾经赋予他们的朋友或盟友排他性的经营许可证。在另一些时候,政府也会由于这样做符合公共利益而赋予垄断。

  专利和版权法是政府如何为公共利益创造垄断的一个例子。当一个制药公司发明了一种新药时,它就可以向政府申请专利。如果政府认为这种药真正是原创性的,它就批准专利,该专利给予该公司在17年中排他性地生产并销售这种药的权利。同样,当一个小说家写完一本书时,她可以有这本书的版权。版权是一种政府的保证,它保证没有一个人在没有得到作者同意时就能印刷并出售这本著作。版权使这个小说家成为她的小说销售的一个垄断者。

  专利与版权法的影响是容易说明的。由于这些法律使一个生产者成为垄断者,所以,就使价格高于竞争时的情况。但是,通过允许这些垄断生产者收取较高价格并赚取较多利润,这些法律也鼓励了一些合意的行为。允许制药公司成为它们发明的药物的垄断者是为了鼓励这些公司的研究。允许作者成为销售他们著作的垄断者是为了鼓励他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书。因此,决定专利和版权的法律既有收益也有成本。专利和版权法的收益是增加了对创造性活动的激励。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收益被垄断定价的成本所抵消,在本章中我们以后要充分讨论这一问题。

  自然垄断

  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行业是自然垄断。当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图15-l表示有规模经济的企业的平均总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任何数量产品。这就是说,在任何一种既定的产量时,企业数量越多,每个企业的产量越少,平均总成本越高。

  自然垄断的一个例子是供水。为了向镇上居民供水,企业必须铺设遍及全镇的水管网。如果两家或更多企业在提供这种服务中竞争,每个企业都必须支付铺设水管网的固定成本。因此,如果一家企业为整个市场服务,水的平均总成本就是最低了。

  当我们在第十一章中讨论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时,我们看到了自然垄断的另一个例子。我们在讲过的内容中提到了在经济中某些有排他性而无竞争性的物品。其中一个例子是很少使用,以至于从不拥挤的桥。桥有排他性,是因为收费站可以排除一个人使用桥。桥没有竞争性是因为一个人用桥并不减少其他人用它的能力。修桥有固定成本,而增加一个使用者的边际成本微乎其微,所以,过一次桥的平均总成本(总成本除以过桥人次)随着过桥人数增加而减少。因此,桥是一种自然垄断。

  当一个企业是自然垄断时,它不太关心有损于其垄断力量的新进入者。正常情况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关键资源的所有权或政府保护,要维持垄断地位是不容易的。垄断利润吸引了进入市场,而且,这些进入使市场更有竞争性。与此相比,进入另一个企业已有自然垄断的市场并没有吸引力。想进入者知道,他们达不到垄断者所享有的同样低成本,因为在进入之后,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小了。

  在某些情况下,市场规模也是决定一个行业是不是自然垄断的一个因素。考虑一座过河的桥。当人口很少时,桥可能是自然垄断。一座桥可以以最低成本满足整个过河的需求。但随着人口增加桥变得拥挤时,满足通过同一条河的整个需求可能需要两座或更多桥。因此,随着市场扩大,自然垄断会变为竞争市场。

  即问即答 市场有垄断的三个原因是什么?◎举出两个垄断的例子,并解释各自的原因。

  垄断者如何作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我们已经知道垄断是如何产生的,现在就可以考虑一个垄断者如何决定生产多少产品以及对产品收取多高的价格。这一部分的垄断行为分析是评价垄断是否合意和政府在垄断市场上采用什么政策的出发点。

  垄断与竞争

  竞争企业与垄断之间的关键差别是垄断者影响其产品价格的能力。一个竞争企业只是它所处的市场上的一小部分,因此接受市场条件所给定的其产品价格。与此相比,由于垄断者是其市场上惟一的卖者,它就可以通过调整向市场供给的产量来改变产品的价格。

  说明竞争企业与垄断者之间差别的一个方法,是考虑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当我们在第十四章中分析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时,我们把市场价格画为一条水平线。由于竞争企业可以在这种价格时想卖多少就卖多少,所以,竞争企业面临一条水平需求曲线,如图15-2(a)幅所示。实际上,由于竞争企业出售有许多完全替代品(在其市场上所有其他企业的产品)的产品,所以,任何一个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是完全富有弹性的。

  与此相比,由于垄断者是其市场上的惟一卖者,所以,它的需求曲线是市场需求曲线。这样,垄断者的需求曲线会由于所有的正常原因而向右下方倾斜,正如图15-2(b)幅所示。如果垄断者提高其物品价格,消费者就少买这种物品。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垄断者减少它销售的产量,其产品价格就上升。

  市场需求曲线限制了垄断者由其市场势力得到利润的能力。一个垄断者愿意的话,只要有可能,就可以收取高价格,并在这种高价时出卖大量产品。市场需求曲线使这种结果不可能。市场需求曲线具体地描述了垄断企业所能得到的价格和产量的结合。通过调整所生产的数量(或者同样地,调整所收取的价格),垄断者可以选择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但它不能选择需求曲线外的任何一点。

  垄断者将选择需求曲线上的哪一点呢?正如竞争企业时一样,我们假设垄断者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由于企业的利润是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我们解释垄断者行为的下一个任务是考察垄断者的收益。

  垄断者的收益

  考虑只有一个水生产者的镇子。表15-l表示垄断者的收益如何取决于水的生产量。

  表15-1垄断者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水的数量(加仑)

  (Q) 价格(美元)

  (P) 总收益(美元)

  (TR=P×Q) 平均收益(美元)

  (AR=TR×Q) 边际收益(美元)

  (MR=△TR/△Q)

  0 11 0 - -

  1 10 10 10 10

  2 9 18 9 8

  3 8 24 8 6

  4 7 28 7 4

  5 6 30 6 2

  6 5 30 5 0

  7 4 28 4 -2

  8 3 24 3 -4

  前两栏表示垄断者的需求表。如果垄断者生产一加仑水,它可以把这一加仑水卖10美元。如果它生产2加仑水,它为了把这2加仑水卖出去,必须把价格降为9美元。而如果它生产3加仑水,它就必须把价格降为8美元,等等。如果你把这两栏的数字画成图,你就可以得到一个典型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该表第三栏代表垄断者的总收益。它等于销售量(根据第一栏)乘以价格(根据第二栏)。第四栏计算企业的平均收益,即企业每销售一单位产品得到的收益量。我们可以用第三栏中总收益的数字除以第一栏的产量来计算平均收益。正如我们在第十四章中所讨论的,平均收益总是等于物品的价格。这一点对垄断者和对竞争企业同样正确。

  表15-1的最后一栏计算企业的边际收益,即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得到的收益量。我们可以用产量增加一单位时总收益的变动来计算边际收益。例如,当企业生产3加仑水时,它得到的总收益是24美元。生产增加到4加仑水时,总收益增加到28美元。因此,边际收益是28美元-24美元,或4美元。

  表15-l表示了对理解垄断者行为重要的结果: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其物品的价格。例如,如果企业把水的生产从3加仑增加到4加仑,即使它能以7美元卖出每加仑水,总收益也只增加4美元。对垄断者来说,边际收益小于价格是因为垄断者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为了增加销售量,一个垄断企业必须降低其物品的价格。因此,为了出卖第四加仑水垄断者得到的收益必须低于前三加仑水的每个单位。

  与竞争企业相比,垄断者的边际收益非常不同。当垄断者增加它销售的数量时,这对总收益(P×Q)有两种效应:

  ◎产量效应:销售的产量越多,因此Q越大。

  ◎价格效应:价格下降,因此P降低。

  由于竞争企业在市场价格时可以销售它想销售的数量,所以,没有价格效应。当它增加一单位产量时,它得到那种单位时的市场价格,而且,它对于它已经销售的数量得到的收益并没有任何减少。这就是说,由于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它的边际收益等于其物品的价格。与此相比,当一个垄断者增加一单位生产时,它就必须降低它对所销售的每一单位产品收取的价格,而且,这种价格下降就减少了它已经卖出的各单位的收益。结果,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其价格。

  图15-3画出了一个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由于企业的价格等于平均收益,需求曲线也是平均收益曲线。)这两条曲线总是从纵轴上的同一点出发,因为第一单位的边际收益等于物品价格。但是,由于我们刚刚讨论过的原因,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物品的价格。因此,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之下。

  在图中(以及在表15-l中)你还可以看到边际收益甚至可以是负的。当价格对收益的影响大于对产量的影响时,边际收益是负的。在这种情况下,当企业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时,尽管企业销售了更多单位产品,但价格下降之大足以引起企业的总收益减少。

  利润最大化

  我们已经考虑了一个垄断企业的收益,现在可以考察这种企业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我们还记得第一章中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这个结论对垄断者和对竞争企业同样正确。这里我们把边际分析的逻辑用于分析垄断者如何决定生产多少的问题。

  图15-4画出一个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所有这些曲线看来都是熟悉的:需求和边际收益曲线像图15-3中的这些曲线,成本曲线像我们在第十三章中所介绍并在第十四章中用于分析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这些曲线包含了我们确定利润最大化垄断者将选择的产量水平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首先假设,企业在低产量水平上生产,例如Q1。在这种情况下,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如果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增加的收益将大于增加的成本,利润将增加。因此,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可以生产更多单位产品来增加利润。

  同样的推理也可以用于高产量水平的情况,例如,Q2。在这种情况下,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如果企业减少一单位生产,节省的成本将大于失去的收益。因此,如果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企业可以减少生产来增加利润。

  最后,企业调整其生产水平直至产量达到Qmax时为止,在这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因此,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由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相交 决定的。在图15-4中,在A点时相交 。

  我们还记得在第十四章中,竞争企业也选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在遵循这条利润最大化规则上,竞争企业和垄断者是相似的。但是,这两类企业之间也有一个重要的差别: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其价格,而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其价格。这就是说:

  对于竞争企业:P=MR=MC

  对于垄断企业:P>MR=MC

  在利润最大化产量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相等对这两种企业是相同的。差别是价格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垄断者如何找出其产品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呢?需求曲线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需求曲线把消费者愿意为之支付的量和销售量联系起来了。因此,在垄断企业选择了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之后,就可以用需求曲线找出与那种产量一致的价格。在图15-4中,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在B点上找出。

  现在我们可以说明竞争企业市场与垄断企业市场之间的关键差别:在竞争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市场上,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正如我们马上要看到的,这种发现对理解垄断的社会成本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资料 为什么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

  你也许注意到了,我们是用市场需求曲线和企业成本曲线分析垄断市场的价格。我们没有提到市场供给曲线。与此相比,当我们在第四章开始分析竞争市场的价格时,两个最重要的词总是供给与需求。

  供给曲线怎么了?虽然垄断企业要作出供给多少(以我们刚刚说明的方式)的决策,但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告诉我们,企业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选择的供给量。当我们分析为价格接受者的竞争企业时,这个概念是有意义的。但垄断企业并不是价格接受者。问这种企业在任意一个既定价格时生产多少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企业在选择供给量的同时确定价格。

  实际上,垄断者关于供给多少的决策不可能与它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分开。需求曲线的形状决定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又决定了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在竞争市场上,可以在不了解需求曲线的情况下分析供给决策,但在垄断市场上这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从不谈论垄断者的供给曲线。

  垄断的利润

  垄断者会得到多少利润?为了说明垄断的利润,回忆一下利润等于总收益(TR)减总成本(TC):

  利润=TR-TC

  我们可以把这个式子写为:

  利润=(TR/Q-TC/Q)×Q

  TR/Q是平均收益,等于价格P,而TC/Q是平均总成本(ATC)。因此,

  利润=(P-ATC)×Q

  这个利润方程式(和竞争企业的利润方程式一样)使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图形来衡量垄断者的利润。

  考虑图15-5中陰影的方框。方框的高(BC段)是价格减去平均总成本,即P-ATC,这是正常销售一单位的利润。方框的宽(DC段)是销售量Qmax。因此,这个方框的面积是垄断企业的总利润。

  案例研究 垄断药品与无品牌药品

  根据我们的分析,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决定完全不同于竞争市场的决定方式。对这种理论的一种自然检验是药品市场,因为这个市场有两种市场结构。当一个企业开发了一种新药时,专利法使企业垄断了那种药品的销售。但最后企业的专利过期,任何公司都可以生产并销售这种药品。在那时,市场就从垄断变为竞争的。

  当专利过期以后,药品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动呢?图15-6表示一个典型的药品市场。在这个图上,生产药品的边际成本是不变的。(这对许多药品是接近正确的。)在专利存在期内,垄断企业通过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并收取大大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使利润最大化。但是,当专利到期时,生产这种药品的利润将鼓励新企业进入市场。随着市场变为竞争的,价格将下降到等于边际成本。

  实际上,经验与我们的理论一致。当药品专利到期时,其他公司迅速进入并开始销售所谓的无品牌药品,这种药品的化学成分与先前垄断者的有品牌产品相同。而且,正如我们的分析所预言的,竞争地生产的无品牌药品的价格大大低于垄断者收取的价格。

  但是,专利到期并没有使垄断者失去全部市场势力。一些消费者仍忠于有品牌的药品,这也许是出于担心新的无品牌药品实际上与他们用了许多年的药不一样。因此,以前的垄断者至少可以继续收取比新竞争者略高一点的价格。

  即问即答 解释垄断者如何选择生产的产量和收取的价格。

  垄断的福利代价

  垄断是组织市场的好方法吗?我们已经说明了,与竞争企业相反,垄断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种高价格使垄断是不合意的。但是,同时垄断者也从收取这种高价格中赚到了利润。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看,高价格使垄断极为合意。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会大于强加给消费者的成本,从而使垄断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是合意的吗?

  我们可以用最早在第七章中说明的那种分析来回答这个问题。在那一章中,我们把总剩余作为我们对经济福利的衡量。回忆一下,总剩余是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他们为此实际付出的量。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它们生产它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一个生产者——垄断者。

  你也许已经能猜到这种分析的结果。在第七章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竞争市场上供求均衡不仅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且是一个合意的结果。特别是,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引起了使总剩余尽可能大的资源配置。由于垄断引起的资源配置不同于竞争市场,所以,其结果必然以某种方式不能使总经济福利最大化。

  无谓损失

  我们从考虑如果由一个仁慈的社会计划者管理垄断企业应该怎么做开始。社会计划者不仅关心企业所有者赚到的利润,而且还关心企业的消费者得到的利益。计划者努力使总剩余最大化,总剩余等于生产者剩余(利润)加消费者剩余。要记住总剩余等于物品对消费者的价值减垄断生产者生产该物品所引起的成本。

  图15-7分析仁慈的社会计划者将选择的产量水平。需求曲线反映物品对消费者的价值,即用他们对物品的支付意愿来衡量。边际成本曲线反映垄断者的成本。因此,可以在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 之处找出社会有效率的产量。在这个产量之下,对消费者的价值大于提供物品的边际成本,因此,增加产量将增加总剩余。在这个产量之上,边际成本大于对消费者的价值,因此,减少产量增加了总剩余。

  如果社会计划者管理垄断者,企业可以通过收取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 时的价格来达到这种有效率的结果。因此,社会计划者将与竞争企业一样收取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这与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不同。因为这种价格将给消费者有关生产该物品成本的一种正确信号,消费者会购买效率产量。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垄断者选择的产量水平和社会计划者将选择的产量水平来评价垄断的福利效应。正如我们已经说明的,垄断者选择生产并销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 的产量水平;社会计划者将选择需求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 的产量。图15-8表示这种比较。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

  我们还可以从垄断者的价格来看垄断的无效率。由于市场需求曲线描述了价格和物品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所以,无效率的低的产量就相当于无效率的高的价格。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潜在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高于其边际成本,但低于垄断者的价格。这些消费者最后不购买物品。由于这些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大于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这个结果是无效率的。因此,垄断定价使一些双方有益的交 易无法进行。

  正如我们在第八章中用无谓损失三角形来衡量税收的无效率一样,我们也可以同样衡量垄断的无效率。图15-8表示无谓损失。回忆一下,需求曲线反映消费者的评价,边际成本曲线反映垄断生产者的成本。因此,需求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之间的无谓损失三角形面积等于垄断定价引起的总剩余损失。

  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实际上,垄断者像私人收税者一样。正如我们在第八章中所说明的,一种物品的税收是打入消费者支付意愿(反映在需求曲线上)和生产者成本(反映在供给曲线上)之间的一个楔子。由于垄断者通过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发挥其市场势力,它就打入了一个类似的楔子。在这两种情况下,楔子使销售量低于社会最适水平。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差别是政府得到了税收的收入,而私人企业得到了垄断利润。

  垄断的利润:一种社会代价吗?

  控诉垄断者以损害公众来“肥己”是很有吸引力的。的确,垄断企业利用其市场势力赚到了更多的利润。但是,根据垄断的经济分析,企业利润本身并不一定是一个社会问题。

  垄断市场上的福利也与所有市场一样包括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只要消费者由于垄断价格额外支付给生产者1美元,消费者状况就会变坏1美元,而生产者状况会变好相等量。这种从物品消费者向垄断所有者的转移并不影响市场总剩余——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换句话说,垄断利润本身并不代表经济蛋糕的规模缩小;它仅仅代表生产者的那一块大了,而消费者的那一块小了。除非由于某种理由认为消费者比生产者更重要——这种判断已超出经济效率的范围之外——否则垄断利润不是一个社会问题。

  垄断市场上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量低于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无谓损失衡量经济馅饼缩小了多少。这种无效率必然与垄断的高价格相关:当企业把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以上时,消费者买得少了。但是要记住,从仍能销售的产品数量中赚到的利润并不是问题。问题产生于无效率的低产量。换个说法,如果高垄断价格不会阻碍一些消费者买这些物品,它所增加的生产者剩余就正好是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量;而总剩余仍然与仁慈的社会计划者可以达到的一样。

  但是,这个结论也有一个可能的例外。假设一个垄断企业为维持其垄断地位不得不引起额外的成本。例如,拥有政府创造的垄断的企业为了保持它的垄断需要雇佣游说者来说服法律制定者。在这种情况下,垄断者可以用它的一些垄断利润来支付这些额外的成本。如果是这样的话,垄断的社会损失既包括这些成本,也包括由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引起的无谓损失。

  即问即答 如何比较垄断者的产量与总剩余最大化的产量?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我们已经说明了,与竞争市场相比,垄断者没有有效地配置资源。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合意的产量,而且,收取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政府决策者会以四种方式中的一种对垄断问题作出反应:

  ◎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

  ◎管制垄断者的行为

  ◎把一些私人垄断变为公共企业

  ◎无所作为

  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

  如果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想合并,那么,在付诸实施之前肯定会受到联邦政府的严格审查。司法部的律师和经济学家会有力地确认,这两家大汽车公司之间的合并会使美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性大大减弱,从而引起整个国家经济福利减少。如果是这样的话,司法部将在法庭上对合并提出诉讼,而且,如果判决同意,就不允许这两家公司合并。正是这种诉讼阻止了微软在1994年购买图文公司。

  政府对私人行业行使的这种权力来自反托拉斯法,即目的在于遏制垄断权力的法律集成。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反托拉斯法是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国会在1890年通过了这个法案,以减少当时被认为主宰经济的大而强的“托拉斯”的市场势力。1914年通过的克莱顿法加强了政府的权力,并使私人民事诉讼合法。正如美国最高法院曾经说过的,反托拉斯法是“最全面的经济自由 宪章,其目的在于维护作为贸易规则的自由 而不受干预的竞争。”

  反托拉斯法给予政府促进竞争的各种方法。它们允许政府阻止合并,例如我们假设的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之间的合并。它们也允许政府分解公司。例如,政府1984年把大型通讯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分为八个较小的公司。最后,反托拉斯法禁止公司以使市场竞争减弱的方法协调它们的活动;在第十六章中我们将讨论反托拉斯法的一些运用。

  反托拉斯法有代价也有收益。有时公司合并并没有减弱竞争,而是通过更有效率的联合使生产降低了成本。这些合并的收益有时称为“合并效应”。例如,近年来许多美国银行合并,并通过联合经营可以减少行政人员。如果反托拉斯法是为了增进社会福利,政府就必须能确定哪些合并是合意的,而哪些不是。这就是说,它应该能衡量并比较合并效应的收益与竞争减少的社会成本。批评反托拉斯法的人怀疑政府能否进行必要而相当准确的成本-收益分析。

  管制

  政府解决垄断问题的另一个方法是管制垄断者的行为。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例如自来水和电力公司中,这种解决方式是常见的。不允许这些公司收取它们想收取的任何价格。相反,政府机构管制它们的价格。

  政府应该为自然垄断者确定多高的价格呢?这个问题并不像乍看起来那么容易。一些人的结论是,价格应该等于垄断者的边际成本。如果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消费者就可购买使总剩余最大化的垄断者产量,而且,资源配置将是有效率的。

  但是,边际成本定价作为一种管制制度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图15-9所说明的。根据定义,自然垄断是平均总成本递减。正如我们在第十三章中讨论的,当平均总成本递减时,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如果管制者要确定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价格就将低于企业的平均总成本,而且,企业将亏损。在收取如此之低的价格时,企业就会离开该行业。

  管制者可以用各种方式对这一问题作出反应,但没有一种方式是完美的。一种方法是补贴垄断者。实际上,政府承担了边际成本定价固有的亏损。但要支付贴补,政府需要通过税收增加收入,这又引起税收本身的无谓损失。另一种方法,管制者可以允许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如果受管制的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垄断者正好赚到零利润。但平均成本定价引起厂无谓损失,因为垄断者的价格不再反映生产该物品的边际成本。实际上,平均成本定价和垄断者在出售物品时征收税收一样。

  边际成本定价作为管制制度(以及平均成本定价也同样)的第二个问题是,它不能激励垄断者降低成本。竞争市场上的每个企业由于低成本意味着高利润都努力降低其成本。但如果一个受管制的垄断者知道,只要成本减少,管制者就将降低价格,垄断者就不会从降低成本中受益。实际上,管制者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允许垄断者从降低成本中以更高利润的形式得到一些利益,这种作法要求对边际成本定价的某种背离。

  新闻摘录 波音的市场势力

  1996年,世界最大的商用飞机制造者波音公司提出与美国第二大、世界第三大的飞机制造者麦道公司合并。这种合并是会使波音公司市场势力太大,还是使之能与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竞争,足以使波音的价格接近于生产成本?在批准合并之前,美国管制者必须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正如以下的文章所讨论的,飞机的买者——航空公司——并不反对合并,这一事实对答案提供了一种思路。

  许多航空公司并不担心波音与麦道的交 易

  亚当?布赖恩特 撰写

  尽管提议中的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将使商用喷气式飞机的制造者从三家减少为两家,但几家航空公司的经理昨天说,他们并不反对这件事。

  他们的看法至关重要,因为联邦机构在评价这笔交 易潜在的不利于竞争的影响时,很可能要征求这些人的意见。

  麦道公司飞机最大的用户之一,美洲航空公司董事会主席罗伯特?L.克兰达尔(Robert L.Crandall)昨天说,提议中的合并给市场的教训是,飞机制造业的资本需求如此之大,以至于除了波音和欧洲集团 空中客车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余地了。

  他补充说,这种合并有力地保证了,向AMR公司的成员美洲航空公司供给麦道飞机零部件的稳定性,这比麦道公司自己提供好得多。

  他说,“这是你能看到的最有利的情况”。他又说,他并不认为在长期中飞机的价格会由于合并而上升。“如果你把废物从体系中清除掉,并假设两家生产者的存在将继续提供充分的价格自律,是否在你买机票时就会便宜一些?”他说……

  “第一位制造商是波音,第二位是空中客车——这才是主要的竞争来源”,环球航空公司发言人马克?埃布尔斯(Mark Abels)说,“我并不认为这和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合并一样。”

  资料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l9. l996, p. D2。

  公有制

  政府用来解决垄断问题的第三种政策是公有制。这就是说,政府不是管制由私人企业经营的自然垄断,而是自己经营自然垄断本身。这种解决方法在欧洲国家是常见的。在这些国家政府拥有并经营公用事业,如电话、供水、和电力公司。在美国,政府经营邮政服务。普通一类邮件投递常常被认为是自然垄断。

  经济学家通常喜欢把公有制的自然垄断私有化。关键问题是企业的所有权如何影响生产成本。只要私人所有者能以高利润的形式得到部分利益,他们就有成本最小化的激励。如果企业管理者在压低成本上不成功,企业所有者就会解雇他们。与此相比,如果经营垄断的政府官僚做不好工作,损失者是顾客和纳税人,他们只有求助于政治制度。官僚有可能成为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并企图阻止降低成本的改革。简而言之,作为一种保证企业良好经营的方法,投票机制不如利润动机可靠。

  无所作为

  以上每一项旨在减少垄断问题的政策都有缺点。因此,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通常最好不要设法解决垄断定价的无效率。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曾由于产业组织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下面是他在《财富经济学百科全书》中写的一段论述:

  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理认为,竞争性企业经济将从既定资源存量中产生最大可能的收入。没有一个现实经济完全满足这个定理的条件,而且,所有现实经济都与理想经济有差距——这种差距称为“市场失灵”。但是,按我的观点,美国经济“市场失灵”的程度远远小于植根于现实政治制度中经济政策不完善性所引起的“政治失灵”。

  正如这段引文所清楚地表明的,决定经济中政府的适当作用需要有关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判断。

  即问即答 描述决策者对垄断引起的无效率反应的方法。列出这每一种政策反应的一个潜在问题。

  新闻摘录 电力公司的未来

  许多年来,在美国提供电力的公司一直被认为是受管制的垄断者。以下的文章描述了情况的变动。

  最后一个大垄断者的结束

  詹姆斯?道 撰写

  正当美国人厌倦了电话公司的推销计划时,另一个行业进入晚餐电话促销、一揽子折扣率和折扣券的竞争经营。电力公司亲自登台表演了。

  自从爱迪生的第一个电灯泡问世以来,人们对电力供给实际上并没有选择的自由 。但是在主要制造商这类大客户的强烈要求之下,许多州已经开始取消对电力公司的限制,以希望竞争的激烈将达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