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吴亦澹又亲自走进纪检监察室,将顾吾韦、王怀信和乔不群三个室领导班子成员叫来,进行了具体分工。
他说关于三位室领导的分工,袁秘书长事先跟他做过商量,他又个别跟顾吾韦同志打过招呼,决定由顾吾韦同志主持室里的全面工作,具体负责分管纪律监察和廉政建设工作;王怀信同志侧重于监察方面的工作,具体负责分管执法监察和案件审理工作;乔不群同志侧重于纪检方面的工作,具体负责分管宣传教育和信访工作。
接着吴亦澹还就乔不群的分工做了简单说明:“乔不群同志是政府里公认的笔杆子,分管宣传教育算是人尽其才。同时乔不群同志既是纪检监察室最年轻的领导,也是最年轻的干部,精力充沛,分管信访工作非常合适。”吴亦澹最后强调说:“当然分工是相对的,分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合作。没有合作的分工,那不叫分工,叫分裂、分歧、分离,对工作没有任何好处。所以说分工是形式,合作才是实质。你们三位班子成员要通过这次分工,实现新的团结,新的合作,坚决做到分工不分神,分工不分心,分工不分家,共同带领全室干部职工,切实开创好纪检监察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局面。”乔不群心里有数,别看吴亦澹分工时这么煞有介事,分得又具体又细致,分工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强调了又强调,其实到了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多少工可分给自己做。
倒是吴亦澹宣布三人分工情况的先后秩序,别有深意。顾吾韦是纪检监察室的一把手,他排第一,这当然没得说。
王怀信和乔不群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微妙了。两人都属正处级,都是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所不同的是两人工作各有侧重,王怀信侧重于监察一块,乔不群侧重于纪检一块。
纪检是党委工作,监察是政府工作,按习惯思维,党委序列比政府序列高半级,也就是说乔不群的工作性质属党委序列,王怀信的工作性质属政府序列,乔不群的排名应在王怀信前面。
可王怀信先到纪检监察室,担任正处级的时间也比乔不群长,又不好让他位居于乔不群之后。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吴亦澹也就没有正式宣布两人的排名秩序。没有宣布不等于没有明确。
吴亦澹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宣布三人的分工时,先宣布顾吾韦,再宣布王怀信,最后才宣布乔不群。
这也就间接明确了乔不群名字排在王怀信后面。乔不群倒也不在乎排名先后。
都被打发到了纪检监察室,就是排到顾吾韦前面,又有多少意义呢?他只是觉得吴亦澹完全可说在明处,没必要这么煞费苦心。
吴亦澹分完工离去,该轮到顾吾韦粉墨登场了。他再次召集纪检监察室的全体干部开会,郑重宣布了吴亦澹刚宣布的室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情况。
他说到领导班子四个字时,特意放慢语速,加重语气,生怕人家不知道纪检监察室还有个领导班子。
乔不群觉得真有意思,纪检监察室也就一个普通处室,没啥实权不说,连人事财务都没独立,原本就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单位,加上另外四位干部年纪偏大,都享受着正副处级待遇,他们三个主任、副主任除头上多个纸糊的帽子外,并没多一份权、多一块钱,顾吾韦却一口一个领导班子,好像是美国政府内阁成员似的。
无聊之际,乔不群拿过桌上的报纸,随便翻看起来。都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那些变相的表扬稿和自拔头发就可离地升天的官样文章,甚至连题目都不忍卒读,更别说题目下面的正文了。
一叠报纸没两下就翻了过去,直到见着下面的都市报,乔不群手上的动作才稍稍慢了些。
这是省报所属的子报,多少还有些读头,不像母报一味板着唯我独尊的面孔,好像天下读者都是它的臣民,几乎每篇文章都带着皇帝诏曰的口气。
倒是这份子报还放得下架子,运气好的时候,偶尔能见着两篇过得了眼的东西。
乔不群来了兴致,要找篇对胃口的文章,对付对付顾吾韦的唠叨。无意间看到一篇长篇报道,作者竟是秦淮河,乔不群当然不肯放过了。
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酣畅淋漓的笔调,行云流水般的文风,很是抓人。
文章披露了某地官商联手,欺行霸市,打压守法商户、鱼肉小民百姓的事实真相,实在骇人听闻,触目惊心。
乔不群一边默默为秦淮河的无情揭露叫好,有他这样的记者在,说明正义没死,良知还在;一边又不免替他担心,写这样的文章纵然让人肃然起敬,却难免会遭人忌恨,弄不好人身安全都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