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作者:鲁迅 字数:8891 书籍:且介亭杂文

  春光融融的遵义城。

  这天天气又特别好。明媚的阳光洒满了既是黔军白师长又是红军总部的后院。在那棵老槐树下,刘英让理发员烧了满满一壶热水,守在那里,随后到屋子里来找毛泽东。

  “怎么样,你那头发可不能不理了吧!”她笑嘻嘻地说。

  毛泽东把电报推到一边,抓了抓他那实在长得不象样的头发,笑着说:

  “刘英,你抓得倒很紧哪!”

  “不,是你自己说的。你在扎西说,不打胜仗你就不理了,现在消灭了敌人几个师,这该实现诺言了吧!”

  “好,好,听你指挥!”

  毛泽东收起电报,随着刘英来到后院,坐在一张木椅上。从江西来的理发员,一边给他围上白罩衫,一边笑嘻嘻地说:“毛主席,要是都象你这样,我们这当理发员的就失业了,我该要求下连队了。”

  “不会,不会,”毛泽东笑着说,“我一年理上六七次,别人理上二十多次,一平均还是差不多的。”

  理发员哈哈一笑,就拿起推子理起来。

  毛泽东望着刘英,笑微微地说:

  “刘英,你们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

  刘英知道他说的是她同张闻天的关系,脸一红,装做不明白的样子,说:

  “你说的么子事呀?”

  “我说的是你同洛甫同志的关系嘛!”

  “我同他没有关系。”刘英一笑。

  “没有关系?”毛泽东笑着说,“告诉你,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检查促进委员会,我是委员会的主任。我要不检查督促,就是失职了。”

  刘英咯咯笑了一阵,说:

  “我早就说过,我是不结婚的。象贺子珍那样,路上生孩子多受罪呀!”

  “当然,不一定马上就结婚嘛!”

  刘英急欲转变话题,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条事先准备好的新毛巾,放在洗脸盆里,说:

  “毛主席,我真要跟你提意见了,你洗脸,洗脚,洗澡,都是那么一块毛巾,叫人看着多难受呀!这次发你一条新的,你干脆把那一块专门洗脚、洗澡算了!”

  “我也早说过,这是一种偏见。”毛泽东笑着说,“其实,认真说来,手、脸一天露在外面,还是脚要干净得多。”

  正说笑间,警卫员小沈抱了好几筒咖啡、可可、炼乳和茶叶走了过来,满脸是笑地说:

  “还是打‘中央军’合算,缴获的东西真多,这一次可有你喝的了。”

  毛泽东看了一眼,说:

  “把茶叶留下来,那些牛奶、咖啡什么的都送给别人吧!”

  刘英诧异地说:

  “这是好东西呵!别人都吃得津津有味,你倒不要?”

  “不,我吃不惯那个气味。”毛泽东皱皱眉头。

  “谁不吃咖啡呀?”周恩来在屋子里问。

  “毛主席说,他吃不惯。”刘英尖着嗓子说。

  “哎呀,太遗憾了!”

  说着,周恩来、王稼祥、洛甫、博古每个人端了一茶缸子咖啡,说说笑笑地走了出来,神色十分惬意。博古一面喝一面赞赏不已地说:

  “这咖啡真好!老毛,我建议你来一杯尝尝,否则要后悔的。”

  “不,我确实吃不惯!”毛泽东笑着说。

  “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会吃不惯?”

  “你们是洋包子,我是土包子嘛!”毛泽东指指小沈和理发员说,“我们几个是一派!”

  “咳,你要真不吃,我们可就要替你吃了!”博古说着,把那些咖啡、可可、炼乳都分给了众人,大家嘻嘻哈哈地去了。

  这时,曾以水马部队的司令威震遵义的营长金雨来,同两个人一起说笑着走进了院子。金雨来走过来打了一个敬礼,然后说:

  “主席,我给你带来了两个人,你看看还认识不?”

  毛泽东的头发在白罩衫上落了好大一层,看来轻松多了。他仰仰脸,仔细一看,那个粗壮的黑汉子,正是第一次进遵义时举着花炮欢迎红军的杜铁匠,不过比起一个月前,显得又黑又瘦,憔悴不堪,脸上、脖子上还有几道紫色的伤痕,就象几条蚕爬在那儿。那身黑棉衣背上、肩上也有几处露出了棉花,好象是绳子捆绑过的。另一个小青年穿着红军服装,微微害羞地笑着,显得十分有神,但却不记得他是谁了。毛泽东伸出手来同他们握手,一面笑着说:

  “这不是杜师傅吗!他是我们遵义区苏维埃的主席,怎么能不认识!这个小鬼我倒一时想不起来了。”

  金雨来指着那个小鬼笑着说:

  “主席,我估计你也想不起来了。他就是那个跟着杜师傅一起欢迎我们的小猴子嘛!那时候一天挑煤,猴瘦猴瘦,吃了几天好的,你看有多精神!这次追击,他跑得可快了,一下子就闯到敌人师长的伙房,看见一只热腾腾的鸡,抄起来就吃,伙夫说:‘快放下,这是给师长做的!’他说:‘我是红军,连你也得抓起来!’你瞧,小伙子的腿脚有多快!”

  大家哈哈大笑。刘英笑得捧着肚子。理发员笑得满手的肥皂沫都流到袖筒里去了。

  毛泽东望着杜铁匠脸上和脖子上的伤痕,说:

  “杜师傅,你的景况不大好吧?”

  杜铁匠还没说话,金雨来就插进来说:

  “他可受了苦了!”

  接着,他就把杜铁匠一个多月来的遭遇说了一遍。原来,部队西进以后,敌人当天就占领了遵义城。杜铁匠因为名声较大,就潜回到农村的家里。组织上托付给他的几个伤员,他都安排到亲戚家了。他自家亲自护理着一个连长。这个连长,伤很重,不能行动,他就把他背到山上一个石洞里藏起来。他每天让妻子做了白米饭,用布裹起来,砸得象薄薄的饼子一样缠在腰里,外面穿上衣服也并不特别显眼。然后他就爬山越岭给伤员送到山洞里。那个红军连长,每天接到他送去的饭都要流好多眼泪。时间长了,地主、乡政府对他有了怀疑,就把他抓起来了。每天把他吊在梁上毒打一顿,但他一句也不承认。在关押期间,他妻子的弟弟,又接替他,还是照旧往山洞里送饭。一直到这次部队砸了乡公所,才把杜铁匠救出来。

  “那个连长呢?”刘英听得出了神,插进来问。

  “已经养好伤,回部队去了!”

  金雨来说到这里,把杜铁匠的袖管和裤管捋开,手脖子和腿腕子全是一道道深深的伤痕。他指着说:

  “你看把杜师傅折磨成什么样子了!”

  杜铁匠淡然一笑,显出颇为豪迈的神情,说:

  “没有什么,那些家伙是早晚要完蛋的!”

  毛泽东深情地望着杜铁匠,说:

  “杜师傅!我们真要谢谢你呀!”

  杜铁匠豪爽地一笑,说:

  “毛主席,别谢我了,你就答应我一个要求算了!”

  “什么要求?”

  “我这次就要跟你们走!”

  “噢,你要参加红军?”

  “是的。”

  “你家里离得开吗?”

  “我已经给家里说好了。”

  毛泽东微笑地点了点头。金雨来搂着杜铁匠的脖子,兴奋地说:

  “就到我们营里吧!”

  毛泽东的头发剪得不长不短,正要开始刮脸,他向理发员摆了摆手:

  “算了吧!”

  “不,你轻意不理发,还是刮一下好。”理发员一坚持,毛泽东只得乖乖听从。他望着杜铁匠说:

  “杜师傅,在我们离开这里的一个多月,老百姓对我们还有信心吗?”

  “叫我看,群众的心还是向着我们。”杜铁匠说,“有一个小卫生员叫敌人杀了,在这一带就成了神了。老百姓都叫他‘红军菩萨’。”

  “什么,‘红军菩萨’?”

  “是的,据说还显过灵呢!这一带方圆几十里没有不知道的。”

  “哦,大家都坐下,你详细讲讲。”

  刘英从屋子里搬出一条长凳,大家坐下来。毛泽东的胡子上捂着一条热毛巾,静静地听着。

  在红军第一次占领遵义期间,曾经组织了不少工作队到四乡去打土豪,把地主的粮食、衣物分给穷人。遵义城东南十多里的桑木垭村,也来了工作队。这个工作队里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卫生员。人生得聪明伶俐,很惹人喜爱。他除了给穷人分东西,还给穷人治病。那时,这地方正流行“鸡窝寒”,属于伤寒一类的病。小卫生员知道很多偏方,把许多人的病都治好了。群众简直把他看做神医似的。工作队撤走以后,这卫生员还是天天来给群众看病,每天早出晚归。红军临走那天晚上,因为给群众看病,他回去得很迟。等他回到驻地,部队来不及通知他,已经出发走了。给他留下一个条子,一个路线图。他就拿着这个路线图追赶部队。哪知走出不远,就被地主武装抓住杀害了。消息传到桑木垭,群众非常悲痛。一个老汉说,我已经知道了,他昨天晚上给我托梦来了。昨天夜里我腰疼得厉害,睡得迷迷糊糊,他就进来了,站在我床前说,老大爷,我们部队走了,我听说你的腰疼病犯了,不好受,我来给你治治。说着,就给了我一包药,又给我倒上水,扶侍我吃了,他就要走。我要起来送他,他用双手按住我说,老大爷,不要送了,我要赶部队去了。孩子这么好,我怎么能不送呢,我就下了床,结果没有走出几步就碰到门上,这才醒了。村里人一听,心里非常难过,都说,这么好的孩子,我们怎么能让他暴尸在荒郊野外?这样,就趁黑夜将他的尸身抬了回来,重新装殓了,将他埋在小龙山上。大家一面烧香,一面祷告说:“你活着给我们治病,你死了也要保佑我们。”以后就传说他显灵了,常常回来给人们治病。人们有了病,也就常常拿了香到坟上来祷告求医。渐渐,还有人来倾述各种人间不幸,甚至祷告夫妇和美,儿女早归。人们就把这个十七八岁的孩子说成是“红军菩萨”。传说愈传愈远,烧香的人也就愈来愈多。地方上的土豪劣绅、政府官吏都觉得坐不住了。他们觉得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于是就动手挖坟。开始派几个乡丁去挖,群众都说动不得,红军菩萨这样灵,一动就会遭到报应。乡丁就不敢挖了。保长看乡丁不敢动手,就亲自来挖。他哆哆嗦嗦来到坟前,拿起铁锹挖了不到几下,一块石头从坟上滚下来,围观的群众大声喊:“菩萨显灵了!菩萨显灵了!”保长把铁锹一扔,就瘫在地上。晚上他亲自买了香纸来烧,向菩萨祷告赎罪。区长一看保长不行,就自己骑了一匹大马来挖。结果还没走到,马腿就让山上的树枝绊坏,群众越发吵吵说,菩萨显灵了。遵义一个姓高的专员闻听大怒,严令下属立即将坟平毁,如有敢阻挠者,将严加治罪。命令下了之后,专门派了部队来挖,气象森严,如临大敌。这次坟是挖开了,棺材也露出来了,但是过了一夜,第二天一看,不知被什么人偷偷填上,完好如初。坟前的香火反而更多了。据说,群众中暗暗传着一个口号:“敌人毁了香火台,我们还要垒起来”。方圆几十里、百把里都知道了。群众凡是来的,除了香纸,都要带一捧土,几块石头。这样白天毁了,夜里又长起来,坟头不但毁不了,而且比以前还大。那些来的人,有青年、壮年,还有许多老太太,离得越远,心显得越诚。坟前除了香纸,还摆着鸡蛋、水果之类。反动派看到这样,怕惹起众怒,也就不再议平坟之事。

  杜铁匠讲完,深深地叹了口气,说:

  “这个小鬼,我在会议上见过,圆乎乎的小脸,一笑还有两个酒涡,蛮可爱的。你们临走那天,我离开遵义很晚,路上碰见了他。我说,小鬼,快走吧,部队出发了,我很后悔,当时没有去送他……”

  “他叫什么名字?”毛泽东问。

  “我没有问,桑木垭的人也不知道,只好把他的坟叫‘红军坟’。”

  毛泽东沉入到深深的感动里,半晌没有言语,过了一会儿才说:

  “多好的孩子!为我们的红军增了光了。”

  说过,稍停了停,又说:

  “这次打遵义,三军团的参谋长邓萍同志也牺牲了,就埋在小龙山上。我正准备去一下,离那个小鬼的坟不远吧!”

  “不远,两个坟挨着呢!”

  发已经理完,理发员象打了一个胜仗似地露出轻松的微笑。毛泽东向他点点头,站起来。他看看天气尚早,就同杜铁匠、金雨来等一起向小龙山走去。

  小龙山紧挨着遵义城,是一座不高的秀美的山冈子。树木蓊郁,几乎把整个山都遮住了。因为天气和暖,满地都是青草的绿芽,不少小草花都耐不住性子悄悄地开放了。不知什么鸟儿已在树枝间悠闲地啼唱。

  毛泽东来到邓萍墓前,脱下八角红星军帽,深深地鞠了一躬。

  “那边,就是小卫生员的坟墓了。”杜铁匠往旁边一指。

  毛泽东转脸一看,那座坟头果然很大,上面堆着各色各样大大小小的石头。坟前满是香火纸钱的灰烬,好几挑也挑不完。毛泽东慢慢踱到这座坟前,沉默了一会儿,说:

  “向我们的小菩萨也鞠一躬吧!”

  说过,又深深地鞠了一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