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狼图腾 14

《狼图腾》14

作者:姜戎 字数:5513 书籍:狼图腾

  我摇头道:“这么大只的蟾蜍,今天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但是我绝对不会看错,我想你的本本主义,用在这里恐怕不太合适,我在水底和那大癞蛤蟆相距不过三米,看得十分清楚,它们都浮在离水面不远的地方,不知要做什么。这片被地下水淹没的化石森林太古怪了。”

  胖子忽然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让我们看前边不远处那片蠓蚊聚集的地带,无数大蜻蜓一样的蠓蚊正发出“嗡嗡嗡……”的刺耳噪音。那里离我们落脚的地方不远,用狼眼手电筒也可以看得十分清楚。那些聚成虫墙一样的蠓蚊没有眼睛,所以对光线并不敏感,仍然像无头苍蝇似的围着植物根茎最密集的地方打转。

  Shirley杨低声对我们说:“地面上的植物过于密集,造成养料和水分的缺乏,所以延伸下来的植物为了掠取水分,都拼命地向下生长,以便直接吸取这里的地下水。那些飞虫……它们像是正在产卵。”

  刚才我潜入水中发现有不少大鱼,这些鱼不同于终身生长在地下的盲眼鱼类,都有眼睛,这说明这片地下水,虽然从洞穴中流过,却是条明水,和外界相通。

  忽然水面上传来一阵骚动,一条条数尺长的大舌头从水下伸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袭向那些水面上的大蠓蚊。长舌一卷,就裹住上百只蠓虫,水面上紧接着浮出无数大嘴,把那些被血红长舌卷住的蠓蚊吞入口中。原来是那些潜在水下的大蟾蜍等到时机成熟,都纷纷从水下跃出,捕食那些正聚集在一起的大群蠓蚊。

  这一刻,水面乱成了一锅粥,就在蟾蜍的大口一张一合之际,无数的蠓蚊丢掉了性命。那些怪蟾大得惊人,双眼犹如两盏红灯,密密麻麻的,数不清楚究竟有多少。

  我们三人伏在横倒的化石树上,瞧见那些大蟾蜍背上疙里疙瘩的癞腺,顿觉恶心无比,只好把趴在树身上的身躯尽量压低,只盼着那些蟾蜍尽快吃饱了就此散去,我们好再下水前进,速速离开这个古怪的洞穴,在天亮前抵达最后的目的地。

  我发现化石树上有很多细小的沙孔,这化石树在水中浸泡了千万年,被水流冲出了无数的沙孔,恐怕经不住我们三人的重量,不久便会从中断裂。

  于是我关掉了手中的狼眼手电筒,打开了登山头盔上更加节省能源的射灯,随后招呼Shirley杨和胖子,打个手势,带着他二人推进到左侧比较平整的一个石台上。

  左侧的这片石台十分坚固平稳,面积也不小,容下三个人绰绰有余。在这片枝杈纵横的化石森林中,这块四方形石台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四四方方的颇为整齐,很明显是人为修凿过的,不过表面都爬满了藤萝,还生了不少湿苔。

  我对Shirley杨和胖子说道:“不知道这地方是不是造献王墓时留下的遗迹,如果是的话,这里又是做什么用途的?会不会和咱们看到在水底出现的女尸有关?”

  胖子说道:“眼再拙也能瞧出来,这是块人工建造的石台。咱们先前不是见到有个都是象牙的殉葬沟吗?八成这也是什么摆放贵重明器的地方。”说着话就拔出工兵铲,动手把石台上的湿苔铲掉,想看看下边是不是有什么装明器的暗阁。

  我和Shirley杨见胖子已经不管不顾地动上手了,只好帮他照明。不远处那些大蟾蜍还在大肆吞食蠓蚊,搅动得水声大响,看来一时半会儿也完不了事。

  胖子出手如风,转眼间已经清理出小半块石台,只见下面没有什么机关石匣,而是一幅接一幅的浮雕,构图繁复,但是只看一眼便会知道,这些浮雕记录的是古代某种秘密的祭祀仪式。这是个我们从未见到过的,十分离奇,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古老仪式,仪式就是在这葫芦里进行的,而这块石台,是一处特殊的祭台。

  第二十二章山神的秘密

  人类的祖先在鸿蒙初开的石器时代,便有了结绳记事的传统。随着文明的发展,石刻与岩画、浮雕等直观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传承文明最有效的途径,在一些举行重要祭礼的场所,都会遗留下大量的图形信息,给后人以最直接的启示。

  古代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图形或者符号,它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在这虫谷下的葫芦洞中所发现的化石祭台,就记载着古人在这里祭拜山神的秘密活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片祭台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幅,说是完好,只是相对而言,几千年的岁月侵蚀,很大一部分雕刻都已经模糊不清。石刻图案采用的是打磨工艺,就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有些地方甚至还保留着原始的色彩。

  大致还可以看出,这块石刻的图形中有一个身材高大的黑面神灵,大耳高鼻,脸上生有粗毛,口中衔着一枚骷髅头,简单奇异,令人过目不忘。

  胖子指着化石祭台上的黑面神祇说道:“哎,这黑脸儿像不像在入口处山神庙里供奉的神像?只少了两个跟班的夜叉恶鬼。原来这葫芦洞是他的地盘,不知道这孙子是什么来路。”

  Shirley杨说道:“形象上略有不同,但骨子里却如出一辙,多半就是同一人。不过山神殿中的造像,具有秦汉时期的风格,形象上显得飘逸出尘,颇受内地大汉文明圈的影响;而这祭台上的石刻,却处处透露出原始蛮荒的写意色彩,应该至少是三四千年前的原始古迹,大约是战国之前南疆先民留下的遗迹。可能入口处的山神庙,是建造献王墓之时,根据这附近的传说另行塑造的神祇形象。另外暂时还不能确定究竟是山神还是巫师,再看看其余的部分。”

  胖子用工兵铲继续清理其余的石刻,他清除一部分,Shirley杨便看一部分,但是大部分都已经无法辨认,而且顺序颠三倒四,令人不明所以。看了一阵,竟没再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我心中也暗自焦虑,一边举着手电筒为胖子和Shirley杨照明,一边警惕着四周的动静。现在不当不正地停在山洞中间,不知道潜伏了多少危险。

  正如Shirley杨所说,昆虫是世界上生命力和杀伤力最强的物种,它们之所以还没有称霸这个地球,完全是由于体型过小。如果我们在山洞里照这么走下去,那些飞虫只消再大上三圈,倘若不走运被它们叮上一口,就必然会一命呜呼,任你是大罗金仙也难活命。

  我们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这处古祭台,如果能从祭台上找出一些线索,就可以决定是要继续冒险前进,还是必须原路返回,另外再想其他的办法,寻找进入献王墓的通道。

  我实在等不下去了,便对Shirley杨说:“我记得唐代风水宗师袁天罡的《兖天论》中,曾经描述过古人向山神献祭的情形,与此间颇有相似之处。这山洞里的石头祭台,很可能不只一座,咱们不妨在附近找找,也许还会有所收获。”

  Shirley杨让我看她和胖子刚清理出来的一面石刻,对我说:“这是最后的部分,是连在一起的两块。感谢上帝,还算能看清楚个大概,你也来看看。”

  我见Shirley杨的脸色有些古怪,看不出是喜是忧,似乎更多的是疑问,于是把狼眼手电筒和“剑威”气步枪交给胖子,伏下身子去看那祭台上的磨绘石刻。

  我定下心来仔细观看,那是一幕诡异无比的场面,在化石森林的水面中,一群头插羽毛的土人,乘坐在小舟之上,手中都拿着长长的竿子。那些竿子和木舟,我们在之前都曾经见到过,当时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只是那些木舟中捆绑着很多大蟾蜍,可能大蟾蜍都是被这些土人在附近捕获的,用绳索捆扎得甚是结实。那些大蟾蜍张着大嘴,表情显得十分惊恐,似乎是在为自己即将面临的命运恐惧,都在尽力挣扎。刻画得虽然简单,却极其生动,让人一看之下,就能体会到一种大规模牺牲杀戮的悲惨氛围。

  数名头插羽毛的土人,在一位头戴牛角盔的首领指挥下,同时用长竿吊起一只大蟾蜍,把它举到半空,伸向化石森林石壁上的一个洞中,洞中冒出滚滚黑气。

  后边另有一艘木船,摆放着几只变小了的蟾蜍,显出一副死不瞑目的表情,圆滚滚的身体也变得干瘪,而且那些死蟾蜍石刻显得毫无生气,悲凉而又可怖,充分体现了生死之间的落差。

  我只看了这些,便联想到在山神庙内目睹的种种事物,那黑面山神左右,各有一名山鬼服侍,一个捧着只火红色的石头葫芦,另一个抓着一只活蹦乱跳的蟾蜍,原来是表明这位镇守大山的神灵,居住在一个葫芦形的山洞之中,而且当地人在巫师的指引下,捕捉大量的蟾蜍来供养他。

  我问Shirley杨道:“那么说咱们不是身体变小了,而是这山洞,确实是个葫芦形状,呈喇叭形,咱们从葫芦嘴一样的窄小山洞钻进来,现在是走到了前半截葫芦肚的地方?”

  Shirley杨点头道:“你只说对了一半,前边的石刻虽然模糊不清,我却发现里面有一些关于这里地形的描绘。咱们进来的入口是葫芦底,那是个人工凿出来的入口,也被修成倒葫芦形状,与这个天然的大葫芦洞相互连通,而且大葫芦洞的历史比献王墓可要早得多了。倘若想从这洞中穿过抵达葫芦嘴处的献王墓,就要钻进土人用长竿把大蟾蜍挑进去的那个洞口,有可能那位山神爷还在里面等着咱们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