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亮剑 第102章

《亮剑》第102章

作者:都梁 字数:3030 书籍:亮剑

  【《水经注》其书】

  古人生活的环境和今天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交通上。从广西到北京办事,今天坐飞机只要几个小时,但是古代则要花上大半年甚至几年的时间。那时候交通工具就是马,而走远路马匹要不断更换,一般人家是没有的。所以古人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起来,不如今天这样容易。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一本杰出的讲水利的书籍,那就是《水经注》。

  《水经注》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为《水经》做的注解,《水经》本来是专门记载河道的书,不算有名,但经过郦道元的注解,就变成了一本重要的历史典籍,这不能不说是郦道元的功劳。《水经》有一万余字,《唐六典》说其中记载了全国的一百三十七条河流。

  《水经注》在《水经》的基础上,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书中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引用的很多文献,后来都散失了,所以《水经注》又保存了许多资料。

  《水经注》不仅讲河流,还详细记载了河流所经的地貌、地质矿物和动植物,还记载了许多古生物化石和遗迹化石。后人从中了解了古代的耕作制度,古代植物种类和植被分布,动物的地区分布及其活动的季节性。

  《水经注》这本书受到后人的重视,这与郦道元的艰辛考察是分不开的。清朝人刘献廷称此书为“宇宙未有之奇书”。

  【《水经注》名句】

  即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解读:自己有幸发现如此奇妙的景观,如果三峡的山水有灵性的话,则也应当吃惊远古以来遇到了一位知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古人对山水热爱和赞叹的名句一直传颂到今天,郦道元更是将山水引以为知己。

  【《水经注》故事】

  了不起的郦道元

  《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他家人世代为官,他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也跟随家人到过不少地方。后来他长大也做了官,在出差办事的同时,也在各地游历。

  他每到一地,除了参观名胜古迹,还留心勘察当地的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等。在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之前,就已经有了很好的知识储备。

  当他读到《水经》的时候,发现里面虽然记载了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但不准确,而且由于时代更替、地方变迁,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于是,郦道元开始着手写《水经注》。

  为了弄清楚各地的实际状况,他阅读上百本地理书,查阅了所有的地图,还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并且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是否准确。

  当时南北朝战乱,而且很多分散的政权,调查起来相当困难。郦道元没有局限在了解北魏的地方水利,,而是从整个大中国的地理环境出发,到各地去做调研,这一点非常了不起。《水经》原来只有137条河流,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的注释后,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书中还有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内容,文字优美生动。历代有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